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渤海国高王传奇-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祚荣道:我刚才问过了。他说明天再告诉我。
高贞玉道:那你还烦什么,等天明了再去请教就是了。现在闭上眼睛,听我哼一曲高句丽的儿歌,保你心情好起来。
次日清晨,大祚荣早早来到师父房外等候。等到师父起床出来,急忙上前问道:师父昨晚说的话,让徒儿彻夜难眠。请师父给我指点迷津。
洪云道:我也没有安睡,特意在午夜时分起了一卦。依我推测,靺鞨国就要分崩离析、七零八落了。
大祚荣道:弟子昨晚也用易数之理分析过,伏羲八卦不说六五之数是井卦么,水在木上,象征井水已经汲出,是井通之意,可以理解为通达顺畅,怎么会是不祥之兆呢?
洪云道:伏羲卦意没有错,并非井卦不祥,也并非六五之数就一定不祥,而是发生的时间非常不妙。夜深时刻,虽然仲秋明月当空,也不该有鸟雀鸣叫。这是逆反天常的异象,必有大事发生,而且是凶事。
大祚荣听了,不禁有些焦急,说道:我刚当上国王,就有大祸降临,真是天不作美。
洪云道:这是天数。你命中注定要有这一场劫难。不过你也不必悲观失望,此事虽凶,有些血光之灾,却不能伤及到你自身,只要顺应天意,小心应对,最终还是会化险为夷,转祸为福。
大祚荣道:那就请师父快教我化险消灾之法。
洪云道:天机不可泄,天命不可违。我只能留给你四句偈语,你自已慢慢领会。这四句偈语是:
磨砺三十载,荣华二十元。
风光十五代,祚传二百年。
大祚荣还要再问,洪云已转身向东,运气练功。
大祚荣知道不能再问,默默回到房中。
高贞玉见祚荣闷闷不乐,上前问道:洪云仙师怎么说?
大祚荣道:说靺鞨国将有大凶事发生。还给我四句偈语,听起来好象很浅显明白,细想想却又摸不着头脑。
高贞玉道:是什么偈语,说给我听听?
大祚荣把四句偈语念了一遍。
高贞玉道:是很持别。我把它记下来,慢慢琢磨。
大祚荣道:我当国王才几天,就要有大祸降临,是不是我不该当这个国王?
高贞玉道:洪云仙长说得对,凡事都有天数,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高句丽国灭亡了,我却得到你这样一个出类拔萃的丈夫,不是因祸得福么?
大祚荣道:说不定你还要跟我经历许多磨难,现在说因祸得福还为时过早。
高贞玉道:只要和你在一起,既便是历经千难万险,我也认为是福。
第七章 薛元帅辽东封王 杜以宣显州颁诏
大唐高宗乾封三年,公元六百六十八年,薛礼征东,大功告成,将高句丽国宝藏王虏至大唐都城长安,向大唐高宗皇帝报捷。
高宗皇帝李治实现了他的父皇李世民生前的遗愿,完成自隋炀帝以来历代皇帝都没有完成的征东大业,不禁踌躇满志,兴奋异常,当即颁布诏命,改年号为总章,大赦天下,重赏征东将士。敕封征东大元帅薛礼为安东大都护,兼领辽东郡王,坐镇平壤,统治东方。安东都护之下的原高句丽国之地划成九府四十二州一百县,由薛礼派官治理。亡国之君高臧归降有功,授上柱国仪同三司,封安东府都督,返回安东城,受安东都护府节制。
薛礼加官进爵,领旨赴任。临行前向高宗皇帝上了一道表章,进言道:高句丽国虽然灭亡,但东方仍有有遗患。靺鞨国一向与高句丽国同进退共命运,曾出兵对抗太宗皇帝东征,又有白山部与天朝大军对抗于安市,其酋首大祚荣竟然在宝藏王请降之际劫走高句丽公主高贞玉,潜往长白山区图谋不轨。靺鞨国屡屡对大唐不敬,若不惩处,待其坐大,势必会成为第二个高句丽。臣以为,应该立即取缔其国号,将其主力涑末部迁至营州交营州都督府管制,其余六部各自在长白山周围安居,由安东都护府分别管制。取缔国号,削其首领,分而治之,以绝后患。
高宗皇帝看了薛礼表章,非常称心,当即传旨道:薛爱卿不仅武功盖世,而且深通治夷之策。所提建议一律照准。鸿胪寺立即派人,到长白山区执行对靺鞨七部分治之策。
掌管藩国事务的鸿胪寺正卿李云高接到皇帝旨意,保举少卿杜以宣为宣诏大使,持节往长白山颁布诏命。
这鸿胪寺少卿杜以宣本是长安城中一个无赖,因为巴结上了皇后武则天的内侄武三思,才混入官场。虽然无才无识,却很会钻营攀附,又因后台强悍,不到五年就升到少卿。这天接到圣旨,成了出使钦差,便趾高气扬地上了路,一路上都在想着怎样制服大祚荣,立个大大的奇功,好给平时瞧不起自已的那些同僚们看一看。
靺鞨国王大祚荣八月十五接了国王神器之后,紧接着又举行新婚大典,洪云仙师和各部王爷都逗留在显州。
这日有伯咄部快马来报:大唐宣诏使杜以宣一行二十骑人马,已经过了太子河,进入长岭地界,五天后到达显州。
大祚荣接到报告后,对众王爷说道:大唐来了个宣诏使节,只带了二十骑人马,肯定不是来打仗的。但他后面有什么文章尚难预料。我们必须做好打仗的准备。请各位王爷暂且回归本部,集合人马,加紧操练,以防不测。
众王爷各自归去。洪云也要告辞。大祚荣初出师门,就当上国王,已经感到压力不小。现在国家又面临着一场莫名其妙的灾难,更让大祚荣心中不安,很想要师父留下身边指点迷津。现在父要辞别,大祚荣自然不肯放行。
大祚荣挽留道:国有磨难,还请师父在身边指点。师父怎么可以丢下徒儿不管?
洪云道:我也有祖师约束,不能自作主张。你的路必须自已去走。你要切记,有不为才能有所为。这是道家真谛,不可忽视。此外,为师还要特别赠你一言,天地之间人为贵,人世之中和为贵,和平之道礼为贵,礼让之道忍为贵。这些都儒家的主张,与道家的信条有些不合,可是师父以为你应该借鉴。你深通治世韬略,只可为民造福,不可利已害人。你具备盖世武功,只可抗击强敌,不可滥杀无辜。
大祚荣道:请师父放心,徒儿坚守自卫,后发制人,绝不会好胜逞能,滥施武力。
洪云化鹤飞去。大祚荣望空跪拜。
大祚荣向师父作出的保证,成了他一生的行为规范,此后他一直恪守不渝,终生没有打过不义之仗,更没有显示过他的绝世武功。有人说这是大祚荣一生的悲剧,也有人说这是他特殊的荣誉。他把全部武功传给了义子张雨生和幼弟大野勃,使张雨生成为一代英雄,使大野勃的后世成为渤海国的中兴之王。这都是后话。
这天大祚新得到钦差的最新消息,到王府来报:大唐宣诏使已经到达城外五十里。
大祚荣道:中原大国是天子之国,藩邦小国不能不敬。不管他是何来意,我们对大唐钦差还是要以礼相待,集合亲兵卫队随我出城迎接。
杜以宣一行人马来到了显州城郊,知道会有靺鞨国的重要人物来迎接,特别着意整理了衣冠,高挺着钦差旌节,绷起酱色猪肚脸,作出不可一世的姿态,昂然催马向前。将近城下,远远看见城门大开,一支人马旗幡招展鼓乐喧天出城迎来。
杜以宣对随从说道:看这架势是国王出城来迎,我们且勒马整队,等待他来见礼。
出城来迎的正是靺鞨国王大祚荣。他身着袍服,镇定地骑在马背上,缓缓前行。身后是两员大将,左边是张大虎,右边是大祚新。再后面是百名亲兵卫队。大祚荣心中正在猜测着钦差的来意,思考着对应的方案。到了近前,大祚荣看清对面正中那匹灰色马上的大唐官员,生着一脸的丘疹疙瘩,一双小眼睛闪着阴险的目光,不免有些恶心。大祚荣心中暗想,这獐头鼠目的家伙肯定不是个善类,不会带来好消息,我必须小心应付。
到了近前,大祚荣在马上问道:请问哪位是大唐钦差?
对面一位随从应道:中间这位就是大唐钦差杜以宣大人。你是何人?
大祚荣向杜以宣拱手道:我是靺鞨国国王大祚荣。杜钦差一路辛苦了。
杜以宣面无表情,冷冷回道:大唐皇帝旌节在此,你应该下马叩头。
大祚荣看了看钦差,心想这鬼官不知好歹,要和我叫板,我就给他个颜色看,当即不卑不亢地说道:荒野之外,马上相见,马上施礼,也是大唐的规距。况且杜大人没有下马,本王岂敢冒然下马。
杜以宣碰了个软丁子,心中懊丧,却不肯落架,又寻衅道:钦差代表皇帝,岂能与你相提并论。
大祚荣笑道:钦差大人言之有理。本王亲自出城来迎的就是皇帝钦差,若是你手中没有皇帝旌节,就不会享受到这样的礼遇。
杜以宣大喝道:你竟敢对本钦差无理!
大祚荣笑道:杜大人且息怒。此处不是说话处,还是请大人进城再说。
杜以宣遭到奚落,又无从发泄,便恶狠狠地对部下吼道:打马进城!
进城后,大祚荣有意要煞一煞杜以宣的威风,对杜以宣说道:张大虎和大祚新两位将军陪同杜大人到驿馆安歇。本王暂回王宫,晚上再为杜大人设宴接风。
杜以宣心中不快,却又无可奈何,说道:国王请便。
张大虎和大祚新送钦差到驿馆。驿馆中只有仆役奴隶侍候,并无官员恭迎,杜以宣心中大为不满。他是第一次出使藩国,一心要风风光光地显一显威风,没想到一见面就被这个小国之王大祚荣百般嘲弄,这不仅是失了钦差个人的面子,更是灭了大唐皇帝的威风,是可忍,孰不可忍。杜以宣躺在驿馆的硬榻上生着闷气,反来复去地盘算着整治大祚荣的新办法。
到了晚饭时分,张大虎到驿馆向杜以宣禀道:请杜大人随我进宫,国王已摆宴等待。
杜以宣立即整装前往,把盘算好了的诡计在心中过了一遍,要在宴席上对大祚荣痛加训斥。
大祚荣为杜以宣设的晚宴,山珍野味俱全,只是无人作陪,只有大祚荣和杜以宣相对而坐,简直就是一对一的单挑独斗。杜以宣对这样的阵势很是恼火。
大祚荣指着上的菜肴说道:长白山别无所长,只有山珍野味取之不尽。请杜大人品尝。
杜以宣故意作出不屑一顾的姿态,说道:荒蛮小国,习俗粗鄙,今日可见一斑。
大祚荣本是机敏超常的仙人弟子,这时见杜以宣口出不逊之辞,就立即接过话来,反击道:中原大国,人才济济,今日果然领教。
杜以宣翻了翻眼皮,用筷子触了触盘中的又肥又大的蛤什蚂,说道:井底之蛙,不知天有多高地有多厚,这是难免的。
大祚荣不动声色,掸了掸钦差椅子上的虎皮,说道:狐假虎威,不知世间还有羞耻二字,也很正常。
杜以宣把筷子插进盘中的红烧鸡头,说道:大祸临头,还强做镇静,倒也十分难得。
大祚荣把酒斟入杯中,说道:福祸相依,有苍天在上,只有无知小人才会惴惴不安。杜大人,请!
杜以宣举起酒杯,看着杯中清冷的酒水,说道:虽然是荒蛮小邑,却也有些凌牙利齿之辈。
大祚荣道:中原地广人稠,肯定不乏奸佞小人。
杜以宣道:国王为何不问本钦差为何而来?
大祚荣道:杜大人既然来了,就一定要说明来意,我又何必多此一问。
杜以宣道:那么我来问你,高句丽国公主就是被你劫持的,对不对?
大祚荣道:杜大人此言差矣。高贞玉公主是本王的王妃,太妃赐婚,明媒正娶,怎么会有劫持之说。难道中原人娶妻 都叫做劫持么?
杜以宣道:宝藏王高臧投降大唐,高句丽王室人员都要听从大唐皇帝安排,高贞玉公主应该到长安去侍奉皇帝。安东大都护、辽东郡王薛礼,正在追查高贞玉的下落。你就要大祸临头了。
大祚荣笑道:杜大人有所不知,长白山的子孙是专门打狼的,从来不怕狼叫。
杜以宣道:薛礼可是猛虎,不是狼。
大祚荣道:是狼也好,是虎也罢。薛礼的牙再长,也咬不到我的脚后跟。
杜以宣道:辽东郡二十万人马就要杀过来了,你难道不怕死么?
大祚荣道:人生一世,不过百年,谁都想珍惜生命。可是人家拿刀杀过来,也只好奋起反抗,刀对刀、枪对枪的拼个鱼死网破。
杜以宣道:高句丽国曾经号称三十万精兵,转眼之间国破家亡。你靺鞨七部能有多少人马刀枪,和大唐对抗不是自取灭亡么?
大祚荣道:虎狼虽然凶残,羊鹿照样活跃于山林。我七部人马不足十万,可都是以一当十的勇士,愿誓死保卫家园。
杜以宣道:让数十万部众老幼去和大唐精兵拼死,实在是下策。本钦差此来,就是要给你指一条活路。
大祚荣盯住对方,不动声色。
杜以宣神气活现,说道:本钦差带来大唐皇帝诏书。
大祚荣道:那又怎样?
杜以宣从怀中拿出诏书,高举过头,厉声喝道:大唐皇帝有诏。大祚荣跪接!
大祚荣道:且慢,且慢!你既然是持诏钦差,一定知道诏书的内容。
杜以宣道:这还用问,本钦差当然知道。
大祚荣道:那你就先说说这诏书的内容。要是善诏,我可以跪接。要是恶诏,恕不奉诏。
杜以宣道:那你可要听好了。你靺鞨国屡屡帮助高句丽国作乱,本当与高句丽国一起惩处。大唐皇帝宽仁为怀,不来讨伐。但是,你必须撤销国号,取缔国王,涑末部西迁营州,受营州督都府管制,其余六部可安居长白山周围,受安东都护府管制。
大祚荣一听,这是要对自已的国民和部落实行支解分治,不禁又惊又怒。
几天以来,大祚荣反反复复对杜以宣的来意作了几百种预测,做好了接受训戒的准备,也做好了应付威胁恫吓的准备,更做好了接受挑战的准备,却万万没有想到大唐皇帝会有这一招。取消国号,让七部分治,仅仅是大祚荣一人失去国王之位,其余部众不受伤害,还可以接受;让涑末部西迁到三千里以外的营州,那会有多少老弱妇孺惨死途中,简直就是一种变相的屠杀,大祚荣怎么可能接受?
第八章 老王爷忍辱负重 涑末部奉诏西迁
大祚荣听完杜以宣讲述的诏书内容,大出所料,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是好。
杜以宣追问道:这诏书,你是接,还是不接?
大祚荣还没有拿定主意,不能随意回答,便反问道:接又如何,不接又如何?
杜以宣道:你要是接诏,就很简单,按诏行事就行了。你要是不接,就很麻烦,我立马向辽东郡王薛礼通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