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华丽宋朝的落寞:这才是宋史(壹+贰)-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方争夺的宝贝,身价一路上涨。

    此时,李德明已据有夏、宥、银、会、绥、静、灵、盐、胜、威、定、永和甘、凉、瓜、沙、肃等州的广大区域,“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实力比李继迁时代强多了。

    实力的增强带来了野心的膨胀,他开始做起皇帝梦来,平时的排场都模仿中原皇帝的样子。他还于天禧四年(1020年)在灵州怀远镇(今宁夏银川)修建都城,正式建都。

    李德明称帝的准备还没有完成,明道元年(1032年)十月就病死了。

    李德明死后,他的儿子元昊登场了。

    元昊的出现,对大宋和西夏的百姓来说,都是一场噩梦。

第二篇 守成之君 第43节:元昊粉墨登场

    2。元昊粉墨登场

    元昊从小就聪明过人,喜好读书,不仅通晓蕃、汉文,而且精通佛学,不过,他并未因精通佛学而行善积德,而是以穷兵黩武为乐事,佛学慈悲为怀的精髓,他并没有参透。李德明活着的时候,元昊曾多次劝说父亲反宋。李德明告诫说,西夏连年战祸,百姓的日子过得很苦,臣服于宋后,才过上了锦衣玉食的生活,百姓也得到了休养生息。这都是宋廷的恩惠,千万不要有背叛宋廷的想法。

    元昊不服气,说穿兽皮牧牛羊,是本民族的习俗,没有必要穿宋朝的绫罗绸缎。大丈夫生为英雄,就应该自创帝业,不应该为一袭锦衣而甘作宋廷的奴隶。

    但毕竟权力还在李德明手里,元昊尽管不同意父亲的观点,也没有办法改变父亲的决策。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李德明死之前,也没有改变。

    李德明死后,元昊继位。

    宋和契丹两国忙乎开了,宋廷派使臣杨吉前往西夏,册封他承袭西平王位,并授予他定难军节度使,夏、银、绥、静、宥等州观察使等职。契丹派使臣去册封他为夏国王。

    元昊是左右逢源,来者不拒,从两边都得到好处。

    元昊袭封之后,立即就启动了做皇帝的程序。他仿效赵宋制度,例如在中央设立了中书管理行政,枢密管理军事,三司(户部、度支、盐铁)管理财政,御史台管理监察弹劾,磨勘司管官吏考察和升降等等。从这里可以看出,元昊这个人并不保守,只要是他认为先进的东西,他都肯学。

    新的管理体制建立后,元昊模仿汉人的做法,对旧的机制进行改革。总之,只要是对西夏的发展有利的东西,他都全套照搬,并不顾忌别人说什么。接着便是整顿军队,训练士兵,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目标就是一个,蓄积力量,准备反宋。

    经过两年时间,元昊的准备工作做得差不多了。景祐元年(1034年),他开始行动了。

    这一年,元昊亲自率领西夏骑兵偷袭了庆州,除了将庆州城的财物抢掠一空外,还放纵士兵奸淫妇女,然后屠城。攻克了庆州后,他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纵横于宋夏边境,攻城拔寨,连打了几场胜仗,打得宋军闻之胆寒,就连正在哭闹的小孩,听说西夏兵来了,也吓得顿时止住了哭声。

    赵祯还想通过安抚来维持边境的安宁,颁诏抚慰,让元昊兼任中书令。他的做法,与太宗皇帝的羁縻政策如出一辙。

    宋朝皇帝的忍耐力,个个是一等一地好,别人骑在头上撒尿,他们不但能忍,而且还要送上一些财物,叫别人暂息雷霆之怒,想要什么就只管说,只要不舞刀弄棒的就行。

    宋朝的皇帝能尊祖,元昊也不赖,他也将他的祖父李继迁的狡诈学得惟妙惟肖。表面上假意接受宋帝的封赐,暗中却派遣部将苏奴儿率二万五千精兵攻打吐蕃。

    吐蕃本是西域强国,后来投降了宋廷,赵宋皇帝授吐蕃部酋长角厮罗为宁远将军,兼爱州团练使。元昊早有吞并回鹘、吐蕃,称霸西陲的野心。

    角厮罗得知西夏兵来犯,设计将苏奴儿的部队引入险地,然后四面合围,关起门来打狗。西夏兵几乎全军覆没,主将苏奴儿也被吐蕃人活捉了。

    元昊得知前军战败,主将被擒,亲率部队进攻吐蕃,攻占猫儿牛城,围攻宗哥、带星岭等城,最终还是被吐蕃击败,带领残兵败回。

    角厮罗派人向赵宋皇帝报捷,赵祯下诏,命他升任保顺军留后。

    3。西夏立国

    元昊攻打吐蕃失败后,稍作休整,又转攻回纥。夺取了瓜、沙、肃等几个州,西夏的疆域越来越大,气势也越来越盛。

    说到西夏的逐渐强盛,有两个不得不说的人,因为这两个人对西夏的崛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华州有两个书生,一个姓张、一个姓吴,他们虽然有满腹经纶,走科举却屡试不中,一气之下,两人结伴到塞外旅游。当他们得知元昊威震西陲的时候,便想到西夏去谋个一官半职。为了造成轰动效应,两人一合计,给自己重新起了个名,借用元昊这两个字,姓张的就叫张元,姓吴的就叫吴昊。

    两人起了新名字后,一同前往灵州,到了灵州后,由于人生地不熟,很难见到元昊,两人一合计,便进入闹市的一家酒楼,叫上一桌好菜,打了五斤劣等白酒,划拳行令,豪饮起来。酒足饭饱之后,向店家要了一支笔,在酒店的墙壁上写上“张元吴昊到此一游”。

    元昊这两个字可是西夏国主的名字,这可犯了西夏人的忌讳,加之他们又在大庭广众之下乱涂一气,可就引起了西夏人的注意。巡查的西夏大兵毫不客气地将他们两人一根绳子绑了,送到了官府。

    其实,这正是两个书生所要的结果。

    元昊听说两个书生如此胆大妄为,怒斥道:“入国问讳,你们既然到了西夏,就要问问这里的规矩,竟敢触犯我的名讳,难道是活腻了吗?”

    张元、吴昊不仅没有像元昊想象的那样害怕,反而冷笑着说道:“你连祖宗留给你的姓都不在意,怎么就在意自己的名字呢?”

    原来,元昊本姓李,祖父叫李继迁,父名李德明,由于投降赵宋之后,赵宋皇帝赐给他们国姓,姓赵。故此,元昊本应为李元昊,却叫赵元昊。

    元昊听后僵在当场,但他毕竟是一代枭雄,马上意识到这两个人是有备而来,下堂亲自替二人松绑,并给他们赐坐,虚心地向他们请教治国之道。

    元昊留下张元、吴昊长谈一番,觉得二人确实不凡,立即封给他们高官,时间不久,元昊还派人偷偷地把二人的家眷接到西夏。

    张元、吴昊二人梦寐以求的富贵,在赵宋没有得到,终于在西北边陲到手了。从此,他们就把自己彻彻底底地卖给了西夏。竭尽全力,帮助西夏建章立制,制定大政方针和侵宋计划,史称“夏人以为谋主,凡立国规模,入寇方略,多二人导之”。

    张元和吴昊的遭遇虽然让人扼腕叹惜,但他们投靠异族,用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灾难为代价,来发泄自己个人的怨恨,出卖祖宗、投敌叛国,他们是民族败类。

第二篇 守成之君 第44节:狼烟在西北升起

    元昊得到二人的辅佐,如虎添翼,势力日渐强大起来。

    宝元元年(1038年)十月,元昊改灵州为兴州,改西平府为兴庆府,作为国都,自立为帝,建国号大夏(宋人称为西夏),建元天授。设十六司部理国务。置十二监军司,派各部酋长分军管辖。

    夏有军队五十万,四面布防。元昊还自创西夏文字,形体似汉字的隶书。

    元昊准备攻打宋朝,他的叔父山遇劝他不要叛宋,元昊不但不听,反而将叔父臭骂了一顿。山遇带着妻儿投奔宋。宋延州知州郭劝却把山遇拿住,押回西夏,元昊残忍地将叔父一家老小全都杀了。看来,元昊是铁了心要反宋。

    元昊先派使臣向宋廷上表,希望宋廷承认大夏国的合法地位。

    4。狼烟在西北升起

    宋廷不能容忍元昊分裂出去,尽管以前也只是形式上的一统天下。

    赵祯收到元昊的表章后,立即召开会议,让大臣们讨论。会上,很多人主张采取武力行动,向元昊兴师问罪,把这个分裂分子镇压下去。

    有个叫吴育的谏官提出了一个缓兵之计,他认为,承认元昊的地位,不过是一个虚名而已,宋廷表面满足元昊的要求,以滋长其骄气,暗地里则加紧备战,一旦真的公开决裂,我们也有防备,这叫做欲擒故纵。

    赵祯似乎咽不下这口气,不同意吴育的欲擒故纵之策,不但不承认西夏立国,而且还下诏,把过去封给元昊的所有官职爵位都撤销了。

    这不过是表明宋廷的态度而已,元昊自己做皇帝,难道还稀罕宋廷赐封的什么节度使、王爵之类的官职吗?

    表明态度当然容易,但要采取什么打击元昊的行动就有点难了。因为多年以来,宋廷根本没有整顿武备,以至于“庙堂无谋臣,边鄙无勇将;将愚不识干戈,兵骄不知战阵;器械朽腐,城郭隳颓”。这样的军队,连守住边境、抵御外敌入侵都有些力不从心,更不用说发兵西夏,去教训那个远在西陲的元昊了。

    既然不能用武力解决问题,那就只好采取经济措施予以制裁。赵祯下令,停止和西夏的贸易往来,想从经济上压垮西夏。同时还公开悬赏,许诺谁有本事擒杀元昊,就让他当定难军节度使,这不能不说是宋朝的悲哀。

    为了防止西夏入侵,赵祯命知永兴军夏竦兼泾原、秦凤路安抚使,知延州范雍兼鄜延、环庆路安抚使,两人共同管理夏州。

    知枢密院事王德用奏请率兵西征,去教训一下元昊。

    赵祯不答应王德用西征的理由很荒唐,就是因为王德用的相貌。据说王德用这个人长得威武雄健,相貌酷似宋太祖赵匡胤,而且王德用治军有方,深受兵士的爱戴。就因为这个,有人在赵祯耳边煽阴风、点鬼火,说王德用这个人不宜留在枢密院,更不应该让他执掌兵权。赵祯听信谗言,不仅不让王德用带兵西征,还把他降为随州知州,改任夏官运亨通赟知枢密院事。

    宋朝的君臣,别的本事没有,就知道窝里斗。一群窝里斗的臣子和一个懦弱无能的皇帝凑在一起,根本就干不了大事。

    宝元二年(1039年)十一月,也就是元昊称帝的第二年,这位西陲的枭雄,终于发动了对宋的战争。

    西北的狼烟升起了。

    元昊这次出兵反宋,不但没有捞到什么好处,反而败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手下。发生这样的事,不仅对元昊是当头一棒,而且,赵宋皇帝和那些呆在汴梁夸夸其谈的文武大臣们也大跌眼镜。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元昊率领八万大军进攻保安军,所向披靡,一路上势如破竹,当西夏军走到一个叫安远寨的附近,突然从前面山坳里冲出一小股宋军前来应战,充其量只有三四千人,西夏军根本就没有将这一小股宋军放在眼里,元昊也毫不在意,命前军去把这股宋军干掉。不料刚一交锋,突然从宋军阵中冲出一位披发仗剑、头戴金色面具的将军,也不知他是人是鬼、是妖是仙,夏兵一片哗然,顿时大乱。

    宋军中这位披发金面的将军率先冲入夏军阵中,逢人就砍,遇人就杀,如虎入羊群一般,势不可挡,夏兵将士一片惊慌,连元昊也没有办法对付这个似人似妖的怪物,无奈夹在溃散的乱军中仓皇而逃。

    宋军阵中的这位虎将,就是巡检指挥使,后来名扬天下,被赵祯视为长城的狄青。

    狄青是河西人氏,骁勇善战,最初任骑御散直,随军西征,屡建战功。他平时打仗有一个习惯,就是戴着铜面具,披着长发。他觉得,以这样的形象出现在敌人面前,可以对敌人起到威慑的作用。俗小说中,说狄青有仙术,其实那是无稽之谈。

    现如今,狄青是保安军中的一名巡检指挥使。他是奉了保安军首领卢守懃的军令前来御敌的。他手下只有几千士兵,一仗下来,竟吓得元昊的数万大军仓皇而逃。

    保安军的捷报传到京城,赵祯本想召见狄青,向他询问御边方略,后因战事紧迫,狄青难以离开前线,就让他画出作战地图送至京师。

    元昊在与保安军之战中没有捞到什么好处,就又纠集三万兵马进攻承平寨,结果又被宋军迎头痛击,除了死伤了数百名士兵外,还死了一名中级将领。西夏军损兵折将,再次铩羽而归。

    保安军之战,宋军依仗狄青的奇兵吓退了西夏军,承平寨之战,宋军却依仗有城防的掩护,打的是防御战,侥幸取胜。小打小敲,胜负对战局没有什么影响。但在宋军中产生了一种错觉,认为西夏军不过如此,一种轻敌之气在宋军中悄然蔓延。这为此后的连战连败埋下了祸根。

第二篇 守成之君 第45节:一败三川口

    元昊并不在意这几次小败,因为他的进攻本来就是试探,他用的是火力侦探的策略,胜负并不重要,摸清宋军的虚实才是目的。

    五疯猫戏病虎

    1。一败三川口

    西夏和宋以国土相比,一个是水塘,一个是大河;以国力相比,一个是猫,一个是老虎。从理论上讲,是没法相提并论的。然而,理论和现实是不能画等号的,比如说猫和老虎,假如虎是一只病虎,毫无斗志,猫是一只疯猫,充满了杀气,当这种情况出现的时候,就有可能出现猫调戏老虎的怪事,甚至于还会骑在老虎头上撒尿。

    西夏是只疯猫,宋朝也是只病虎,历史上果然出现了猫戏老虎、猫骑在老虎头上撒尿的怪事。

    元昊经过多次试探性的进攻和侦探,摸清了宋西北边防的情况。他认为,延州地势平坦,便于骑兵作战,决定将突破口选在延州(今陕西延安市)。

    康定元年(1040年)正月,宋、夏之间的第一场大战爆发了。

    延州北面有个地方叫金明寨,进攻延州,这是一道绕不过去的关口。为了麻痹宋军,元昊派了一支部队,大张旗鼓地去攻打保安军,接着又派人给延州安抚使范雍送去一封信,说夏军与延州是兄弟,两军各守疆界,互不侵犯,井水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