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诸葛亮必败-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高强度的压力面前,有些骨干开始学会投机取巧了。拿李严来说,他曾经是个难得的人才。诸葛亮南征攻打孟获前,曾说过李严“可当陆逊”,所以他非常信任李严。诸葛亮出祁山,李严负责督办粮草。但由于蜀道难,运粮不易,加上征粮困难,他担心自己不能顺利完成诸葛亮交待的任务而受到处罚,于是编造谎言,说东吴要兴兵寇蜀,骗诸葛亮撤回了汉中,然后又妄奏刘禅,说:“我已经备办好了粮草,不知道为什么诸葛丞相却无缘无故地班师回朝了?”当事情的真相暴露后,李严被贬为了庶人。 
在今天的中国,仍然有很多上级领导像诸葛亮那样,不断部署着“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这些领导的高压下,下属们纷纷走向崩溃,而且还有人开始像李严那样弄虚作假了。 
在统计系统工作多年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贺铿指出,近年来地方高估GDP及其增长速度的问题日趋严重,2000年至2003年,各省区市核算的GDP增长速度的加权平均数,比国家统计局核算的全国GDP增长速度分别高出1。7、2。2、2。6和3个百分点,2004年则高出3。9个百分点。 
“下达计划指标时,‘上级压下级,层层加码,马到成功’;上报统计数字时‘下级骗上级,级级掺水,水到渠成’。”贺铿说,这些弄虚作假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一些地方领导追求“政绩”,对统计数字进行干预。还有不少企事业单位从自身的经济利益出发“按需报数”,或者按照政府和主管部门的意图报数。 
由此看来,压力未必都是动力。来自上级的压力过大时,压力就会变成前进的阻力。诸葛亮时代如此,我们身处的现代社会亦如此。   
事必躬亲的恶果   
俗语说“技多不压身”,但却有很多人因为懂得技术太多而影响了自己的职业前途,倒是那些看起来没有什么才华的人却能笑傲江湖。这是为什么呢?道理很简单:每个人的精力有限,兴趣过于广泛,就会影响主业的发展。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可谓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但他最终还是没能打败专注于军事的司马懿。诸葛亮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会吟诗赋辞,能抚琴弄曲;发明木牛流马,设计连珠弩;他善兵法,懂阵法;他长于口才,敏于辩论。用“才华横溢”来形容诸葛亮一点也不为过。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大部分才艺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比如“舌战群儒”说服东吴对曹操动兵;“借东风”赢得赤壁之战;“空城计”抚琴吓退司马懿;八卦阵难住司马懿;木牛流马运送粮草等等。但诸葛亮的这些才艺展示并没有给他带来最终的胜利。 
司马懿没有诸葛亮那么多才艺,他唯一值得让人称道的便是他的军事指挥能力。正因为如此,他可以一门心思地钻研打仗,并在与诸葛亮的多次对垒中取得了了不起的战绩。 
对比诸葛亮和司马懿,可以看出,诸葛亮军中的专业化分工做的很不好。一个军事首领竟然亲自设计制作木牛流马,亲自察看气象变化,这让那些能工巧匠和气象分析师该如何工作?写书信羞辱司马懿也不一定要由诸葛亮亲自动笔,找个语言犀利一点的文书就可以了。可是,诸葛亮不仅做木匠活,抢气象分析师的饭碗,还自己充当秘书角色。这怎能不影响他的军事研判能力和统筹管理的绩效? 
诸葛亮不仅是蜀国的最高军事首领,也是蜀国的最高政治领袖(刘禅只不过是他的傀儡而已),用今天的话说,诸葛亮的官职至少也是国防部长+国家总理。与诸葛亮不一样的是,司马懿只是一心一意地做好他的军队总司令的职责,不用去管国家行政事务,所以他能集中全力对付诸葛亮,最终拖垮了诸葛亮。   
透支生命的无奈选择   
诸葛亮如同一个短跑运动员,用百米冲刺的速度去跑马拉松,结果在中途就透支了体力。所以,在与司马懿的长期对垒中,诸葛亮赢得了开场的喝彩,但却输在了后半程的较量中。 
透支是诸葛亮的特点。他透支信用,导致东吴偷袭荆州并杀害关羽父子;他透支个人形象,导致自己背上沉重的心理负担;他透支人力资源,导致“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他透支国力,结果留给姜维了一个烂摊子。 
诸葛亮透支了一切他可以支配的东西,结果都没能战胜司马懿。最后,他不得不透支自己的生命,悲壮地离开了他未竟的事业。 
主簿杨颙曾经劝谏诸葛亮:“我常见丞相亲自校对簿书,我认为没这个必要。治理军国,自有体统,上下不可相互混淆。譬如治家之道,必然是仆人耕田,婢女做饭,这样大家都有事情做,也都能够有所收获,一家之主则从容自在,高枕无忧。如果主人亲自劳动,必然形神疲困,终会一事无成。难道主人的智力不如仆人、婢女吗?当然不是,而是这样做的话便失去了主人应有的身份。所以古人云:坐而论道,谓之三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 
为了说服诸葛亮,杨颙拿西汉两个丞相丙吉和陈平做例子。他说:“昔丙吉忧牛喘,而不问横道死人;陈平不知钱谷之数,曰:‘自有主者’。今丞相亲理细事,汗流终日,岂不劳乎?” 
听罢杨颙的话后,诸葛亮不由地泪流满面,他说:“我不是不知道这些。但我受先帝托孤之重任,生怕其他人不像我这样尽心呀!” 
针对杨颙所说的关于丙吉和陈平的故事,今本《三国演义》有着详细的现代汉语注释。据说身为西汉丞相的丙吉春天出行,路见因争斗而死伤的人,他不问;看见牛喘,却很关心。有人讥讽他,他说:“这时候,天气还不太热,牛不应该喘。真担心天时不正而影响年成。这是丞相职务所在,我应该注意。” 
陈平是西汉文帝时丞相,文帝曾经问陈平:“全国一年判决多少案件,收入多少钱?”他回答说:“可问主管部门,丞相只管群臣,不管这些事。” 
与诸葛亮不计身体本钱的做法相比,司马懿就显得更加老练和沉稳。他深知与诸葛亮的对垒是一场持久战,所以在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时,司马懿把自己的身体健康算在了征战的本钱中。在司马懿的军旅生涯中,他总是一身戎装,骑马持枪。这使得他得以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所以他能够活到73岁,一直等自己的儿子都成熟了,司马懿才放心地死去。 
司马懿遇事冷静果敢,心理素质极佳,不像诸葛亮那样一受刺激便吐血昏倒。即便诸葛亮派人用女人衣物去侮辱他,他也一笑了之。 
司马懿不是一个顾及自己面子的人,所以他可以做到能屈能伸。在曹爽专权时,司马懿受到了排挤。为了保护自己,司马懿故意装病卖傻,使得曹爽放松了对他的警惕。然后他借曹爽随魏主曹芳外出游猎之机,召集旧部,发动政变,一举铲除了曹爽集团,从此奠定了司马氏家族在朝中的统治地位。 
总之,诸葛亮的每一次胜利都在透支着自己的健康,所以他赢着赢着就输了,输掉的是蜀国的前途;司马懿的每一次惨败却在积累着自己的绿色绩效,因此他输着输着就赢了,赢的是儿孙的未来。   
鞠躬尽瘁对得起谁   
诸葛亮第六次北伐前,祭祀昭烈庙,慷慨激昂地说:“臣亮五出祁山,未得寸土,负罪非轻!今臣复统全师,再出祁山,誓竭力尽心,剿灭汉贼,恢复中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之死,令人遗憾,也让人感动。尤其他那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话,成了历代忠臣清官铭记在心并借以勉励自己的名言。 
然而,诸葛亮死得太早了,早得有点不负责任了。既然你诸葛亮生前总说别人做事你不放心,难道你就能放心地离开人世,而把蜀汉政权交给那些没有能力的人去管理? 
人固有一死,但每个人都应追求死而无憾。有的人主动牺牲自己,是为了唤醒别人的意志,激励别人的斗志。这样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才值得敬佩,才更有意义。而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由于急功近利所造成的身体透支而引发的。所以,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值得提倡。 
当然,诸葛亮也有值得后人学习的地方,特别是他的清廉,堪称为官者的楷模。《三国志。诸葛亮传》中,诸葛亮曾上表后主刘禅:“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自递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在封建王朝中,像诸葛亮这样的清官并不多见。但诸葛亮还是过早地离开了人世。他到底算不算对得起蜀汉政权呢?   
养生文化今何在   
凭心而论,像诸葛亮这样英年早逝的宰相不多见。我们所熟知的很多中国著名宰相,都有着较长的寿命,如唐朝魏征65岁,狄仁杰70岁,宋璟75岁;宋朝包拯64岁,王安石65岁,司马光68岁。对古人而言,活到这样的年纪已经是相当不容易了。 
与诸葛亮大权独揽相比较,大部分宰相都是“伴君如伴虎”,稍不留神就可能被贬官、发配,甚至丢掉性命。比如狄仁杰就曾经进过冤狱,差点被处死;王安石曾被罢官,司马光遭到过排挤。他们的处境不如诸葛亮,但却比诸葛亮活得久。这是为什么呢? 
中国有句俗话,叫“宰相肚里能撑船”,意思是坐宰相的人往往拥有超出常人的气量。气量决定心态,有气量的人不容易被激怒,不容易跟自己过不去,所以他们的身体比起常人来也更加健康。 
中国是一个养生大国,儒、释、道、医、武等各派都有自己的一套养生理念,很多士大夫也非常重视养生。这也就是中国古代宰相多长寿的原因。 
宋朝苏东坡,本是宋仁宗钦定的宰相人选,但却每每被官场淘汰出局。不过他不以为然,继续保持乐观的心态,而且还发明了很多养生的方法,所以他也活了64岁。苏东坡在《上神宗皇帝书》中写道;“善养生者,慎起居,节饮食,导引关节,吐故纳新。”而那首著名的《大江东去》,则是在他被贬到黄州后写下的。 
不知从何时起,中国的养生文化开始渐渐褪色了。那些英年早逝者往往成为倍被学习的对象,长寿者的养生理念却遭到了忽视。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总是搞不清该向诸葛亮学什么?是学他的身体透支呢,还是学他的清廉为政呢?当然应该是后者。遗憾的是,很多清廉的干部同时也是透支自己生命的代表人物。 
像焦裕禄、蒋祝英、牛玉儒这样的好干部,人民本来希望他们能多工作几年,但是他们却过早地离开了人士。 
牛玉儒得知自己得癌症后,恳请医生:“能不能把我‘留’下来,因为我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表现出他对事业的深深眷恋。这种奉献精神是多么令人感动!可是牛书记呀,你当初为什么就不注意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呢? 
据说,有一次牛玉儒在酒桌上与北京锡华集团的张杰庭总裁吃饭,牛玉儒感冒还没好,刚刚打完点滴。张杰庭开玩笑说,如果牛书记能把这一杯酒喝下去,我就在包头投资。当时牛玉儒将这杯酒一饮而尽,这让在座的客人大为感动。不久以后,锡华集团赶往包头调研,并开始了投资建设。 
牛玉儒上任呼和浩特市委书记后,为了推动呼市的招商引资,有时一晚赴好几场酒宴,喝酒都是一饮而尽,从不推托。而回到车上则是常常胃疼难受,在他看来,只要能为呼市招商引资,自己喝多少都无所谓。 
然而,人毕竟是血肉之躯,过度饮酒会严重损害身体健康。牛玉儒在酒桌上的豪情实际上是在透支着自己的生命。 
在牛玉儒去世后,一股学习牛玉儒的风潮开始在全国涌起。但是很少有人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在此,笔者不得不大声疾呼:在学习牛玉儒的同时,别忘记了健康管理!     
第九篇运筹帷幄,决败千里   
没有调查怎有发言权?   
毛泽东在延安整风运动时,曾经告诫全党同志:“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恰恰是“没有调查,但拥有发言权。” 
诸葛亮自恃“能掐会算”,追求“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所以他总是不屑于调查研究工作。 
魏延曾建议诸葛亮兵出子午谷,被诸葛亮拒绝了,理由是害怕魏军在山中设伏。其实,山中有没有埋伏是很容易弄清楚的事情,派一小队“细作”先行出发,详细侦察敌情便可。由于诸葛亮平时就比较忽视情报方面的工作,所以他也根本想不到要去侦察敌情。 
假如经细作侦察,确定子午谷以北没有敌军把守,那么采用魏延的计策很可能就会大获全胜。而实际上,魏军的确没有设伏。当时司马懿被贬官,新任魏军统帅司马懋是个无谋之人,他怎能想到蜀军会从偏僻山中杀出? 
诸葛亮也知道司马懋是个草包,但他还是不愿意冒险采纳魏延的计策,因为他担心在草包司马懋身边万一有高人该怎么办?实际上他所担心的这个问题仍然可以用调查研究的方法弄清楚。只是他不愿意这样做,因为他没有情报工作的意识。 
由于诸葛亮过于崇尚“运筹帷幄之中”,导致了他对调查研究工作的忽视,所以他的很多决策都“决败千里之外”,甚至决败于“十里之外”。荆州之失,在于诸葛亮没有调查清楚孙权的意图,想当然地认为主动出击可瓦解孙曹联盟,于是做出了错误决策。而街亭之败,看似是马谡之过,实则也与诸葛亮的情报联络工作的迟误有关,他对马谡阵型的掌握太晚,以至于来不及做补救措施。当然,整个北伐战争,则更是缺乏调查研究的表现。如果能对曹魏政权的实力进行客观调查,他就不会贸然发动北伐战争了。 
中国历史上,不调查而乱决策的领导人很多,由此而造成的灾难也不少见。唐玄宗在位时,重用奸臣杨国忠,杨国忠两次征讨南诏,都被南诏人打得大败。但杨国忠深知,唐玄宗正沉溺于酒色之中,根本无暇调查核实战情,于是杨国忠便大胆编造谎言,说自己打了打胜仗,结果他得到了唐玄宗的封赏。 
在中日甲午海战前,日本人悄悄扩充海军军力,日本皇后将自己的首饰捐献出来购买军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