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异时空-中华帝国-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被满清杀害的新建人徐世溥,著有《江变纪略》,仅有抄本传世,该书于乾隆四十四年被满清禁毁。最近北京古籍出版社重印了。书中对清兵攻破南昌城的暴行进行了详细的记载,特别是清兵将妇女抓来“各旗分取之,同营者迭嬲无昼夜”轮奸的兽性,更是人间罕见。转战烧杀三十七载,方才初步平定中国。繁华的大都市尽毁于清军之手,著名的“扬州十日”、“嘉定三屠”,都是在几乎杀绝之后才下令“封刀”。 整个中国“县无完村,村无完家,家无完人,人无完妇”……有思想、敢反抗的忠勇之士几被杀尽,留下的大抵是一些顺服的“奴才”,其实东方的落后于西方,正是始于明朝的灭亡。 
扬州十日 一六四五年四月,清军进攻南明,兵围扬州。史可法正在扬州督师,固守孤城,急命各镇赴援,但各镇抗令拒不发兵。史可法忠肝义胆,率扬州军民拚死抗击清军,困守孤城,清军乘机诱降,主帅多铎先后五次致书,史可法都不启封缄,严词拒绝,誓死不降,历七昼夜。二十五日城破,军民逐巷奋战,清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才攻克了这座城市。城破时史可法被俘,守军战斗到最后的一兵一卒,多铎劝他归降,史可法说:“我中国男儿,安肯苟活!城存我存,城亡我亡!我头可断而志不可屈!”遂英勇就义。清军主帅被扬州军民的英勇抗敌精神激怒了,一则是兽性大发;二则是为了毁灭汉人的抵抗意志,竟然命令那支杀红了眼的清军在扬州大掠十日,血腥屠杀手无寸铁的平民,烧杀淫掠,无所不为,无恶不作,象一群长着野蛮筋骨的怪兽,作尽伤天害理之事。十天之后,扬州的男人们被屠杀殆尽,繁华都市顿成废墟。仅扬州一城,死者即达八十余万,不光是杀,任何妇女都有可能抓住被成群的士兵轮奸,和三百年后日军在南京的暴行一模一样。《扬州十日记》描写清兵杀人如麻,流血有声,读了之后,令人毛骨悚然,如游地狱,忘掉人间。80万汉族人为了保护自己的文化,被满清侵略军残酷的杀害,整整十天,那是怎样暗无天日的十天!怎样的愤怒与绝望!当时的汉人,恐怕会觉得本民族的末日到了吧。 
扬州十日到底杀了多少人?王秀楚《扬州十日记》记载当时的估计是八十万(不过有人不同意这个数目,估算是二、三十万,但据史料记载,当时扬州周边乡村和县城的百姓大多聚集到扬州城避难,就算二、三十万也够惨烈的了)。过了近三百年后,日本人在南方仿效扬州十日来了个南京大屠杀。
嘉定三屠 清廷“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的命令一下,嘉定、江阴军民发出“头可断,发决不可雉”,所谓“民风柔弱”的江南民众的反抗怒火,却在松山、昆山、苏州、嘉兴、绍兴、江阴等地熊熊燃烧。嘉定城中民众不分男女老幼,纷纷投入了抗清行列。乙酉年七月初四嘉定城破后,清军蜂拥而入。当屠城令下达之时,清兵“家至户到,小街僻巷,无不穷搜,乱草丛棘,必用长枪乱搅。”“市民之中,悬梁者,投井者,投河者,血面者,断肢者,被砍未死手足犹动者,骨肉狼籍。” 清兵“悉从屋上奔驰,通行无阻。城内难民因街上砖石阻塞,不得逃生,皆纷纷投河死,水为之不流。”若见年轻美色女子,遂“日昼街坊当众奸淫。”有不从者,“用长钉钉其两手于板,仍逼淫之。”史家慨叹:“三屠留给这座城市是毁灭和不知道德为何物的幸存者。”血腥屠杀之后,清兵便四出掠夺财物。史载:如遇市民,遂大呼献财宝,“恶取腰缠奉之,意满方释。”所献不多者,则砍三刀而去。是时,“刀声割然,遍于远近。乞命之声,嘈杂如市。”(魏斐德《洪业─满清开国史》)朱子素的笔记《嘉定乙酉纪事》载“兵丁每遇一人,辄呼蛮子献宝,其入悉取腰缠奉之,意满方释。遇他兵,勒取如前。所献不多,辄砍三刀。至物尽则杀。故僵尸满路,皆伤痕遍体,此屡砍位能非一人所致也。”大屠杀持续了一日,约三万人遇害,“自西关至葛隆镇,浮尸满河,舟行无下篙处”(《嘉定乙酉纪事》,下同)。更有甚者,清军“拘集民船,装载金帛、子女及牛马羊等物三百余船”,满载而去了。 
杀戮的恐怖并未吓倒民众,清兵一走,四散逃亡的民众又再度聚集,一位名叫朱瑛的反清义士率五十人进城,纠集民众,又一次占领控制了嘉定。“乡兵复聚,遇剃发者辄乱杀,因沿路烧劫,烟焰四路,远近闻风,护发益坚。”清军再次镇压,因嘉定居民闻风逃亡,这一次的目标主要是城郊,“数十里内,草木尽毁。……民间炊烟断绝。” “城内积尸成丘,惟三、四僧人撤取屋木,聚尸焚之。”尤其是外冈、葛隆二镇,因为组织乡兵进行了抵抗,几乎被烧杀殆尽。此为嘉定第二屠。 
抵抗的余波还在继续。八月二十六日,绿营把总吴之藩造反,但这是一次无望的起义,很快就被覆平,清军恼怒,嘉定也再遭浩劫,连平息吴的造反外带屠戮平民,嘉定城内外又有两万多人被杀,这是嘉定第三屠。朱子素的《嘉定乙酉纪事》结尾:“以予目击冤酷,不忍无记,事非灼见,不敢增饰一语,间涉风闻,亦必寻访故旧,众口相符,然后笔之于简。后有吊古之士,哭冤魂于凄风惨月之下者,庶几得以考信也夫。如果说前两次屠城,对满清而言,多少留下一些“隐患”的话,那么这第三次屠城,他们可谓“如愿以尝”。因为在这满城的累累白骨之上,总算插上了“削发令已行”的旗幡!史载:在满清的三次屠城中,嘉定城内民众无一投降者。 
江阴屠城 从闰六月初一到八月中秋两个多月期间,清军屡攻不下,丧亡“三位王爷和十八员大将”,而江阴城中粮食眼看就要告罄,但战士们却士气越发的激昂,高唱着“江阴人打仗八十日,宁死不投降”的雄壮军歌。清军又调来西洋大炮轰城,八月二十日,江阴城被清军攻破。清军攻进江阴后,十分痛恨江阴人民的顽强抵抗,就下令屠城,“满城杀尽,然后封刀”。全城人民“咸以先死为幸,无一人顺从者。”大砍大杀了三天,被屠杀者达17万两千人,未死的老小仅有53人。江阴这小小的城池,抵抗清兵达80多天之久,打败了清军二三十万的大军,杀死了七万五千多清兵,使满清侵略者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中国通史》,丁文主编) 
拒不剃发的人都掉了脑袋,拒不与清廷合作的人也渐渐老死在了山里。后来的人,逐渐为功利所诱,纷纷地去参加了清廷的科举。清廷的科举,表面上看,考的也是儒家的东西,但实际上,要参加这样的考试,前提就是要放弃自已的羞恶之心。顾炎武说,“士大夫之无耻,谓之国耻。” 
(有删节)
风信子认为:看着历史,从自己的利益出发,说些高姿态的话,这谁都会。可是之所以被称为一个民族,并不是书上写的那些冠冕堂皇的口号,而是这个民族中的每一个人都把其它的人当成自己的同胞,视为自己的亲人,为他们的幸福而欣慰,为他们的痛苦而悲伤,他们的一切都感同身受!
如果一个民族中的人对于其它人的快乐反应冷漠,对其它人所遭受的苦难无动于衷,那么这样还能被称为一个民族吗?还能说是同胞吗?
至于X奸之类的由于咱们政治形势,所以不便讨论,本人只略说几句,汉满算不算一个大民族,不能光是汉人凭空想象,应该看满人是怎么样对待汉人的。明明被血腥屠杀,还要口口声声说是兄弟手足;明明是被奴役的对象,满口奴才长奴才短的,还自欺欺人声称是血肉同胞,有这样无耻的人吗!!!
说到这,想起咱们中国的一些“和平爱好者”来,日本鬼子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先辈的尸骨未寒,可是这些“和平爱好者”便纷纷指出,这都是一小撮鬼子的罪行,跟广大日本人民无关,日本人民也是受害者,跟这些罪行没关系云云,不但是原谅,而且是开脱。论据之翔实倒把咱中国老百姓唬得一愣一愣的,可是好象日本鬼子根本就不领情,鬼子们根本就不承认有过侵略中国,更不要提什么南京大屠杀了!鬼子既然没有犯过错,当然也就不存在需要我们的原谅了。我倒真不明白,那些“和平爱好者”急匆匆的想原谅谁呢?他们是真的爱好和平吗?
宋朝年号表
    宋朝年号表
┌───────┬──────┬──────┬──────┐
│  朝     代   │  年    号  │  元    年  │  末    年  │
├───────┼──────┼──────┼──────┤
│〔宋〕(北宋)│    建隆    │     960    │     963    │
├───────┼──────┼──────┼──────┤
│              │    干德    │     963    │     968    │
├───────┼──────┼──────┼──────┤
│              │    开宝    │     968    │     976    │
├───────┼──────┼──────┼──────┤
│              │  太平兴国  │     976    │     984    │
├───────┼──────┼──────┼──────┤
│              │    雍熙    │     984    │     987    │
├───────┼──────┼──────┼──────┤
│              │    端拱    │     988    │     989    │
├───────┼──────┼──────┼──────┤
│              │    淳化    │     990    │     994    │
├───────┼──────┼──────┼──────┤
│              │    至道    │     995    │     997    │
├───────┼──────┼──────┼──────┤
│              │    咸平    │     998    │    1003    │
├───────┼──────┼──────┼──────┤
│              │    景德    │    1004    │    1007    │
├───────┼──────┼──────┼──────┤
│              │  大中祥符  │    1008    │    1016    │
├───────┼──────┼──────┼──────┤
│              │    元禧    │    1017    │    1021    │
├───────┼──────┼──────┼──────┤
│              │    干兴    │    1022    │    1022    │
├───────┼──────┼──────┼──────┤
│              │    天圣    │    1023    │    1032    │
├───────┼──────┼──────┼──────┤
│              │    明道    │    1032    │    1033    │
├───────┼──────┼──────┼──────┤
│              │    景佑    │    1034    │    1038    │
├───────┼──────┼──────┼──────┤
│              │    宝元    │    1038    │    1040    │
├───────┼──────┼──────┼──────┤
│              │    康定    │    1040    │    1041    │
├───────┼──────┼──────┼──────┤
│              │    庆历    │    1041    │    1048    │
├───────┼──────┼──────┼──────┤
│              │    皇佑    │    1049    │    1054    │
├───────┼──────┼──────┼──────┤
│              │    至和    │    1054    │    1056    │
├───────┼──────┼──────┼──────┤
│              │    嘉佑    │    1056    │    1063    │
├───────┼──────┼──────┼──────┤
│              │    治平    │    1064    │    1067    │
├───────┼──────┼──────┼──────┤
│              │    熙宁    │    1068    │    1077    │
├───────┼──────┼──────┼──────┤
│              │    元丰    │    1078    │    1085    │
├───────┼──────┼──────┼──────┤
│              │    元佑    │    1086    │    1094    │
├───────┼──────┼──────┼──────┤
│              │    绍圣    │    1094    │    1098    │
├───────┼──────┼──────┼──────┤
│              │    元符    │    1098    │    1100    │
├───────┼──────┼──────┼──────┤
│              │  建中靖国  │    1101    │    1101    │
├───────┼──────┼──────┼──────┤
│              │    崇宁    │    1102    │    1106    │
├───────┼──────┼──────┼──────┤
│              │    大观    │    1107    │    1110    │
├───────┼──────┼──────┼──────┤
│              │    政和    │    1111    │    1118    │
├───────┼──────┼──────┼──────┤
│              │    重和    │    1118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