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异时空-中华帝国-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对于李志远的心意,只有李之华隐隐约约猜到了一点。
在这么大的刺激下,参加演习后的讨论会的人出奇的多,李志远并没有采用讲课的形势,而是在大露台,这是仿效后世球场建的。由参与演习的人员自行讲解,边上还摆着大沙盘。胜者很主动的上台,毕竟可以非常得意的讲解自己的英明之处,而败者也很踊跃,他们既然在实际中失败了,当然想在讲台上再争回来,因此不断提出各种针对性意见,许多意见让乙组的人听了一头大汗,感觉胜得太侥幸了。经过这次演习以及讨论,李志远的军校学员们的军事素质提高了一大截。
现在李志远的马也不少了,足有近八十匹,正按照李志远的要求,培养纯种马。马的血统越纯越好,这是李志远对马的唯一技术知识,其它就交给别人吧。
经过这些时间,许多人已经能熟练骑马,尤其是那帮小学员,他们的进步远超成年人。李志远开始有些奇怪,后来分析了一下,小学员是胜利的组才能骑,他们心中对于骑马是当成一种荣誉,所以特别用心。而青壮则是每人都受到要求要去学骑马,对他们来说只是一种任务,自然是应付了事,所以效果一般。俗话说得好,不怕难,只怕不用心。看来兴趣才是学习的最佳动力。又想起在21世纪电视里经常看到有些青少年骑自行车或摩托车之类冲上斜坡飞到空中做各种动作,然后落下来还能继续前进,真是叹为观止,可见得只要有兴趣,自己练出的骑兵绝对可以胜过那些所谓“马背上的民族”
作者注:中国古代是没有军事演习的,所谓的庙算是指计算双方的优势,每一样为一筹,最后比较哪一边的筹比较多就算是胜了,也可勉强算是粗糙的纸上演习吧。
第二十一章 终身大事
    一转眼到了崇宁三年,一切发展都非常顺利,酒、染料、玻璃,镜子、远洋贸易,拍卖行给李志远带来了大量的财富。李志远培养的小学员许多已经开始独立的研究和思考了,虽然还是比他们懂得多,但李志远很多时间已经回答不了他们的千奇百怪的问题。李志远根据这些学员的表现已经开始分班,有些人着重往军事方面发展,有些人着重往工程技术方面发现,有些人纯粹喜欢研究,李志远就指一个大方向,就让他们自己探索吧。总之一句话,人越多越好,李志远买了更多的人,现在他的家奴已经有差不多三千人,已经专门分门别类成立各科如识字,算术,物理,化学,体育,军事,生物,冶炼,机械,工艺等,每科平时都由以往的学员或者是受过培训的工匠负责,李志远只是在大方向上指导一下。表现优秀的学生毕业后都进入研究院继续研究。整个学校校长当然是李志远,教务主任是李之华。
三月初,两位表妹的生日就要到了,正好有个黄道吉日,于是便决定那天迎娶过门。王员外这几年目睹李志远的飞速发展,自己也从中获得大量的利益,恨不得早一刻把女儿送到李志远怀里,现在总算盼到头了,女儿终于要出阁了。
结个婚礼数太复杂了,李志远头都晕了,其实这还是由于李志远父母已亡,所以少了许多道礼节,要不然肯定完蛋。
好不容易才进了洞房,两位新娘子全身都是红衣,两幅红盖头把新娘子的脸遮得严严实实,在喜娘的指示下,用玉挑子挑下红巾,两副一模一样的俏脸顿时呈现在李志远面前,喜娘帮助着喝过交怀酒后便退了出去。李志远对着姐姐玉儿叫了一声“娘子”,玉儿没敢抬头,羞答答地嗯了一声,李志远又对着妹妹倩儿叫了一声“娘子”,倩儿也含羞应了,李志远将她俩轻轻扶着站在一起,果然是美不胜收,本来两姐妹就已经算得上一等一的美女,就这样站在一起,相互辉映,更是美得惊心动魄,李志远看着两女心里一阵得意,把两女搂入怀中,轮番亲吻,双手大力揉着两对美臀。只一会儿,两个小绵羊便被李志远挑起了情欲,呼吸急促,浑身发热,面色潮红。李志远知道时候已到,便宽衣解带,两姐妹羞着求告吹灯,但李志远哪里肯,他一向都要看得清清楚楚的,他认为关了灯做爱等于自个发泄,跟自摸没多大区别,开灯一边做一边欣赏做爱的场面,既有征服女人的快感,又有水乳交融的感觉。由不得两女害羞,便被李志远剥光拥了上床,两人不但容貌相同,身体也一模一样。姐妹俩一到床上便缩成一团,羞得要命,李志远却也不急,只是慢慢亲吻,抚摸着两女的敏感部位。两女一向守礼在家,对房事更是一窃不通,哪里会是李志远这风流浪子的对手。很快便全部沦陷,成了李志远的俘虏。
以下有删节。
搂着姐妹二人说着甜言蜜语,姐妹俩哪见过这种阵仗,不但身子被占有,心也被李志远占有了。渐渐三人水乳交融,李志远心疼姐妹二人甫才破瓜,不堪挞伐,便只亲吻把玩了事。
第二天一大早,李志远继续早起煅炼,姐妹俩起来后,如云,如意,玉珠,玉梅四女便大礼参拜奉茶。一开始四女还很担心,怕主妇严厉,难以相处,没想到玉儿,倩儿都是性格温婉,心地善良之人,很快六人便有说有笑起来。等李志远回到家,才想起还未安排她们见面之事,心中还担心会有冲突,到家一看,一团和气,心里顿时放心下来。
其实李志远并不知道,在古代,妻是主持一家内务的,对于妾姬几乎有着生杀之权,因此妾姬们讨好妻室是肯定的。而现在玉儿倩儿都是善良之人,在四姬诚心讨好的情况下,关系自然融洽。至于妾室想谋夺妻位扶正,几乎是不可能的。按大唐律,如果以妾为妻,是重罪,是要流放的。而宋律大多抄自唐律。
四姬参拜了之后,英儿与那八个丫环便紧跟着参见主母,这八个丫环的名字是李志远取的,抱琴,司棋,侍书,入画,春香,秋香,紫烟,芙蓉。有几个是照抄红楼梦里的,本想全取四香的,但是夏香,冬香不好听,于是改了两个,这几个丫头学知识很快,快把李志远留下的课本学光了。而且行为举止以及古文在玉珠的调教下,也非常不错,看来玉珠当初没有吹牛,对于调教女人确实很有一套。
王家也陪嫁了两名丫环,一个叫玲儿,另一个叫珑儿,都很有姿色,只不过年龄还小,暂时吃不到嘴里。
至于英儿,在玉珠的帮助下,英儿现在已经走出以往的阴影,再过几个月就满十六周岁了,所有人都知道到时会发生什么。英儿也红着脸期待着那一天。
这天夜里,李志远简直象皇帝一样爽,难怪古代皇帝都这么短命呢。
李志远现在感觉自己那方面的能力越来越强,简直不能想象,莫非真能象黄帝一般夜御十女吗?李志远不断的感谢着这时空幅射,虽然再也享受不到冰镇啤酒,享受不到空调房间,没有电视没有电脑,但是作为一个男人,还是很快乐的嘛。
第二十二章 火药
    今年里,李志远计划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出征台湾,就他所了解的情况来看,台湾还基本是无人管,只有一些海盗和土著势力。李志远早就想动手啦,只是一来要打根基,又要准备人手,所以拖到现在。
那里可是块宝,土地肥沃,可以为造反提供大量粮食。而且可以提供一条后路,万一失败就先回岛上积蓄实力再图大举。
因此,李志远几乎把所有的精力和时间用在准备上,目前勉强称得上骑兵不过一百多人。弓箭兵也差不多。由于宋代对兵器管得很严,弄到这些弓箭已经是极限了。马匹倒有两百多。
首先把身强力壮的家奴都编出来,约有七百多人,不够,马上派人再去买,李志远想,在五月初一之前一定要超过一千人。然后开始集中训练,由于普通步兵技能简单,所以三到五个月基本可以用了,准备好之后就出发。
由于远程武器不足,再加上早有想法,李志远开始试制手榴弹,黑火药和硝化棉以前就配了出来过,李志远试验过,效果不错,只是怕意外,只敢用小量的炸炸玩玩。至于硝化甘油,虽然材料都齐全了,但李志远一直没敢试做。毕竟以往听说这东西很不稳定。现在也要上马了。
首先就是黑火药的颗粒化问题,这个李志远是听说过,没见过,不知道这粉末如何能做成颗粒,但不要紧,不是说群众的智慧是无限的吗?集中了几个学员和工匠成立攻关小组,把想法一说,丢了给他们试验,当然危险也都讲得很明白,还炸了一次给他们看,炸雷一般的声音,在地上炸了个大坑,四周摆放的木人等都炸得粉身碎骨。把他们一个个都吓呆了,有了感性认识以后,对于李志远制订的严格的安全纪律也乖乖遵守了。
李志远便转去加强军训去了,没想到才几天,这个颗粒化问题便彻底解决。再容易不过了,就象做面条一样,那些攻关小组成员说道。用酒精把黑火药弄潮调成饼状,用筛子一类的有小洞眼的象挤面条一般挤出来,下面用一木刮刀,不断往复刮着,弄成很小的细粒,再晒干即可。现在已经试过,效果不错。还有一个学员的办法虽然复杂,但更有可能成为将来的方向,前面都一样,然后碾成厚度均匀的薄层,用带细齿的齿轮象切割一般弄成小颗粒,晒干即可。只是由于技术较复杂,这个齿轮现在还没做好。李志远大喜,马上重奖,对于后一种方法更是加派人手协助。
手榴弹弹体也非常容易,只是点火装置把大家都难倒了,李志远知道有拉火,但原理是什么?怎么做的呢?李志远完全没机会听说过,估计仍然是摩擦起火,但因为是密封的,所以不可能是燧石。算了吧,做一小截导火线吧。手工点火吧。拉火的问题也留给技术攻关吧。
至于手榴弹形状,李志远记得看某本小说上说有个中国工匠的创造发明,将手榴弹做成两头尖锥形,由于尖锥里可以做更多的碎片,当投掷时,由于两头重量相同,下落时将保持水平,这样两端就能指向水平,碎片也在水平方向飞射,这样杀伤力更强。这是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新式手榴弹,只可惜没能在现实世界出现过。李志远非常推崇,决心要把新式手榴弹推广一下,不过李志远还是个谨慎的人,目前的生产还是按普通的,只是找人开始试制一些新型手榴弹准备看看效果。
没想到啊,过了十来天,李志远本以为已经做成了一堆了,哪知道,那个小组却跑来诉苦,说是做不出来。李志远大吃一惊,这个工艺并不复杂啊,怎么会呢?工匠们详细说了才明白,原来,工匠们做出来的总是不能在落地时使尖锥保持水平方向,目前已经做了近百次,两头的重量是匀了又匀,但扔出时仍然都是尖锥朝下,李志远跑过去一看,确实如此,再一琢磨,马上就明白了,以现在的加工工艺和现在的称量方法根本没法精确做到两头质量相等到可以忽略不计的地步,也就是说肯定有一头重一头轻的现象,由于重力加速度非常大,所以很小的质量差别马上就能体现出来,那落下时当然会重的一头朝下,也就是说两头尖端不是对着天空就是对着地面,那多放的破片不是扎到地里就是飞上天,杀伤力不但没增加反而减小了。看来这个计划只有撤消了。
唉,李志远心里感叹:历史确实有偶然性,但更多是必然性啊,没有在历史上出现过的,多半还是有其原因的。
硝化甘油也安排了一些学生配制了,李志远当然是离得远远的,所谓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嘛,李志远自我安慰道。
这个场地是个靠水的小院子,事先李志远已经把危险反复交待过了,人员都挑的是那种胆大心细,对化学有天赋的学员,实验很成功,两天就搞定,当然了,在正确的思想指导下,本来就应该是这样的。
用粘土吸收了之后,炸药非常稳定,接下来就是制作雷管,李志远虽然不清楚雷酸汞是什么,但用脚指头都能猜出来,除了浓硝酸还会有什么东西能被称为雷酸呢?
有了炸药,下面就是生产投掷武器了,李志远可是对投石机抱着很大的期望,以前在玩帝国游戏时,李志远就特别喜欢选锡台人,一堆投石机叫个爽啊。
李志远以前就专门找过会造投石机和驽等武器的工匠,他们以前都曾经参与过制作,于是便安排造了一台,造好后,李志远兴冲冲过来,装上标准大小的圆形石弹,李志远亲自画好标靶,试射第一发,倒,怎么准头这么差,离目标十万八千里,不行再试,再再试,李志远差点昏倒,接连十发都不中,李志远问了工匠,那工匠居然说李志远画的靶子太小了,方圆不过五尺,绝对不可能这么准的,投二三十发或许还能中一发。
李志远大吃一惊,详细了解才知道,抛石机由于工艺所限,所以使用中有很多麻烦,主要缺点在于,第一投掷重量小,一般只能投掷三五斤的石弹,重量增加一倍,生产抛石机的难度增加三五倍。第二,命中率很低,这一点李志远依稀想起DISCOVERY中提过英国海军在一战前做的研究表明,舰炮命中率大约只有百分之二到百分之三,那还是在有了膛线,抛物线等有了很多研究之后的情况,所以嘛投石机就可想而知了。第三,故障率太高,发射百次,就得修理,越大的投石机使用次数越少,须要修复。李志远差点就准备放弃了,想想还是造吧,大量使用时还有很有用的,毕竟可以远距离杀伤敌人,对于敌方士气打击很大。
李志远只好静下心来帮忙改进,从工匠口中得知,宋代投石机按组成杠杆的杆数来划分级别,称为梢,重型的五梢或七梢,主要用于守城,每次使用时需要150…250人拉绳,可以发射百斤的石弹,威力确实很大,但消耗人力太多。最小型的投石机,只需两三人即可,可以每射一斤重的石弹。击中要害一样可以打死人。
李志远绕着投石机转了几围,总算想了个好主意,也不枉有上千年的差距了。李志远建议工匠,不要用人力直接拉动杠杆,而是将大铁块挂在杠杆这一头,固定住杠杆,需要发射时松开固定装置,铁块下坠,带动杠杆便将石弹发射出去。然后下面装上绞盘,用人力再将铁块绞上去,这样的话,所需人力大大减少,而且每次发射时的力量也更均衡,准确度也有所提高。
至于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