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异时空-中华帝国-第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发到以下邮箱cnvolvox@163。; 谢谢!
第三部 龙腾四海
    (作者注:为了满足大家要求,在这一章彻底解决第二部,比以前的预计少多了)
在殿上接受了众臣的庆贺之后,李志远召开下一阶段的作战会议,决定执行冰山行动。
这一行动是李志远早就计划的,这一行动的核心是以最快速度直接进攻占领宋朝国都开封,捉拿到宋徽宗,逼迫他投降,并让他要求各地宋军向中华帝国投降,获得政治军事的的主导权。同时在武力划攻的基础上辅以政治宣传统战工作等,争取以不战而获得宋国的其余地盘,以最小代价统一全国。
这一思路是借鉴了朱棣的靖难之役而来的,只要夺取了名份,控制了中央,再加上武力的威胁,绝大多数人都会跟着形势走,有勇气有决心对抗的人并不多。也许有人说朱棣也是朱元璋的儿子,因此明朝大臣才会向他投降,可是李志远也记得自古以来谋朝篡位的家伙也一样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哪怕这种支持只是一个默认的,或者说是一种沉默的抗议,那又怎么样,权力到手就可以轻易解决他们。比如王莽、司马昭、武则天、赵匡胤等等。
冰山行动涉及大量的工作,前期有些工作已经进行了,虽然很多人都知道这个行动的名字,但却不知道这一行动的终极目标,最初只有李志远和刘之华知道全貌,直到此时,才对中华帝国的最高层做了披露,听到这种直接解决宋朝的方式,预见到胜利就在眼前,中华帝国即将威凌天下,众大臣及高级军官们无不欢欣鼓舞。郑居中、王封等降官无不为自己当初的正确抉择而得意,心中都幻想着打到开封的时候自己怎样在当年的政敌面前趾高气扬一番。
为了配合这一行动,李志远带着大本营出发前往江陵,政府各部也开始作相应搬迁准备。
李志远是打算打下开封以后就直接用那里建都。长沙由于地理较偏,交通又不很方便,肯定不能长久的,这是大家的共识。但新都建在何处到是争论了不少时间,刘之华建议在长安建都,多数人表示支持。但李志远反复考虑后决定还是就用开封,主要是为了省钱,作为京城,面积巨大,对任何一城来说目前的城墙多半要重建,这是一大笔钱。另外,还要新建皇宫,这个费用恐怕比城墙还多,由于事关国体,无论如何也草率不得。再加上各部门办公地等,总的算来就是天文数字的钱,李志远可舍不得这笔钱,而且现在财政并不富裕,官员的工资又高,尤其部队更是开支大户,玲儿作为财政部长平时就叫苦连天,她是肯定不会同意这笔支出的。
因此唯一的选择就是开封了,对于这座城来说一切都是现成的,虽然刘之华等一众大臣都担心安全问题,李志远心想当年满清入关后还不是以北京为都,没见得有多大麻烦,所以李志远决定就用开封做京城吧,倒是便宜开封人了。
由于宋军禁军几乎不复存在,丧失全部的机动兵力,这一战只是简单的攻城而已,以众击寡,以强凌弱,危险相当小,再加上政治需要,因此李志远御驾亲征。
八月十日,骑兵加强旅出发,所谓加强,是李志远的设计,前面曾经说过,中华军的部队可以临时征召人员以加强作战力,称为警卫队,这是通过在最基层――每个班中增加士兵实现的,在中华军中,一个班仅五人,却有班长和副班长,因此再增加五人几乎不会对指挥造成影响,而原来的指挥系统没有任何改变,对部队几乎没有副面影响。而如果扩编的话,哪怕是第二军官制度也要花不少时间,毕竟再怎么参与副职仍然不是正职,军官们要熟悉新职务,官与兵之间也要磨擦一段时间,要想让新部队形成战斗力需要很长时间,而采用扩班的方式加强最多三到五天,部队就可以达到相应的战斗力。
事实上,骑兵旅并不是最早出发的人,政治宣传部等比他们还早,为了配合这一行动,为了取得最大成果,政治宣传部、情报局、特务局等已经把家底都拿了出来,不但派出大量人员,而且动员了全部的内线和暗探,一方面广做宣传,动摇宋朝官员百姓的信心,另一方面,大肆收买内应,策应大军,以求毕其功于一役,推翻宋朝。
八月十二日,李志远亲率七万大军北上,出师之时,旗帜漫山遍野,大军象一条长龙,一眼望不到头,看着自己的威武之师,李志远神情激动,终于要决战了,宋朝就要灭亡,等待自己的是光明的未来。
八月十五日,在鸦片和政治宣传的压力下童贯在襄州投降,兵不血刃拿下这一重镇,不但缴获大量物资,更由于童贯带头作用,大批各地官员纷纷归顺。
此后一路上连克光化军(今老河口),邓州(今邓县),南阳,襄城,由于宣传到位,再加上宋军确实已经一败涂地,因此各地守军大多不战而降,还有很多地方甚至于主动跑过来联系,最多的时候一天占领二十多个县,笑得李志远都合不拢嘴。
九月十五日,中华军将颖昌(今许昌)团团围住,经过两天攻城占领了该城,歼灭宋军一万四千人。颖昌失守,意味着开封城已经完全暴露在中华军的锋芒之下。
九月二十一日,中华军前锋到达开封城郊,宋徽宗仍在城中,直到这时李志远才放下心来。当初为了避免宋徽宗逃跑,李志远已经动员了所有的渠道,包括通过所有“瘾君子”大臣们想法阻挠宋徽宗出城,理由当然各种各样。假如宋徽宗万一逃走,那追起来就费劲了,一旦他另立朝庭,继续抵抗中华军的话,那战争就还有得打,时间每多一天,中国的内战就持续一天,中国就在流自己人民的血,这对李志远来说是能避免就要想法避免的。
在鸦片的威力下,也在强大的武力后盾下,大多大臣都投向中华军,尤其是那些得宠的大臣,他们大多都是些见利忘义的小人,只会吹牛拍马奉承宋徽宗的欢心,当他们看到倚为大树的宋朝已经行将崩溃的时候,纷纷对中华军献上忠心,百般巴结。
当中华军大军到达后开始攻城时,开封城东门被内应打开,中华军直冲而入,看到中华军冲进来后,大部分宋军很明智的放下武器向中华军投降,经过短暂的战斗,占领了整个京城,包围了皇城。
皇城中还有近五千名禁军,为了不破坏这座宝贵的“古建筑”,也为了安全的活捉宋徽宗,李志远制止了进攻,派了郑居中和林文龙去劝降。
在集英殿里,宋徽宗与几个大臣和皇子面面相觑,却束手无策,只会抱头痛哭,在郑居中和林文龙的恐吓下,宋徽宗本来就是个软弱无能之人,蔡京林摅等纷纷劝说,无奈之下,宋徽宗只得哭哭涕涕的同意投降,林文龙一听大喜,当即令人脱去宋徽宗赵佶的上衣,绑了一根木杖在背上,令其带着皇子大臣出宫。
李志远得到消息,虽然早就料到这样的结果,但事到临头仍然欣喜万分,于是令人一面进宫控制各处,收缴士兵的武器,一面在宫前摆出排场。
李志远坐在高台上,只见一白胖中年人赤裸上身带着一群人过来,李志远一开始还没转过念头,还以为宋徽宗是从床上拉起来的,衣服都没穿好,走近一看,背上绑个木棒,差点没笑起来,这个家伙居然还给我来个负荆请罪!
宋徽宗赵佶来到台前,伏身下跪,身后诸人也尽数跪下,宋徽宗哆哆嗦嗦的说道:“罪臣赵佶叩见我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看着匍伏在地的宋徽宗,李志远心中无比畅快,忍不忍哈哈大笑。
林文龙是个机灵的家伙,一看马屁的时候到了,立即率先跪下,大呼:“中华帝国万岁,皇帝陛下万岁!”
周围的人,无论是中华帝国的官员还是士兵,甚至于宋朝的官员在这山呼声中不由自主的向李志远跪下,跟着大呼起来。
“中华帝国万岁!”的山呼之声,由低到高,由近及远传遍整个开封,宋朝自此而灭!
作者注:写完这一章,可能要花些时间构思第三部,另外,请愿意协助的读者帮忙找些古代的外国地图、外国形势等相关资料,尤其是小日本的,本人到现在还没搞清楚倭国地名。请发到以下邮箱cnvolvox@163。; 谢谢!
第一章 安抚
    公元1110年九月二十五日,中华帝国攻占宋都开封,宋徽宗投降,宋国自此灭亡。
同一天,李志远宣布中华帝国定都开封、大赦天下。
凡是中华帝国的臣民个个欣喜无比,觉得自己选对了主子,站对了位置,有功劳的想着当官升职,没功劳的也在拼命吹嘘自己的先见之明,连个路人甲都在路人乙面前吹:想当初……
在这欢乐的气氛中,也有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何灌、孙傅、张叔夜等不肯担任中华帝国任何官职,要求回归故里。而工部侍郎何栗更是绝食而亡。李志远很是敬重,亲自给他写了两个字“文忠”,也算是对忠臣的一种敬仰吧,本以为有人会效仿何栗抵制自己,没想到这样做的结果反而让更多人传诵李志远的仁德。
在一开始的兴奋过去以后,李志远就开始他的苦难生活,除了决定国家大事,还要安抚一些宋朝大臣,做许多表面功夫,累得够呛。每天忙得跟狗似的,起得比鸡还早,睡得比小姐还晚,吃饭的时候都得斜着眼睛看报告。
当前最重要的就是招降宋国官员、接收各地地盘,为了能获得投诚,李志远早在制订“冰山行动”计划时就已经开始准备,主要是从宋朝降官中挑选能言善辨之士作为安抚特使,持宋徽宗的投降诏书,以及中华军对降官的安置诏书去招降各地官员。
在招降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安定人心,因此李志远封赵佶为东顺公,凡是归顺的大臣,除极个别如蔡京、梁师成等民愤极大的被解职之外,其它都一律保留官阶,只是改为不太重要的职位。即便是被解职,并因贪污被抄家的蔡京等人,李志远也特别下诏,保证其生命安全,并保证其抄家后仍然拥有生活保障。这样做的效果非常好,所有的原宋朝的京官们都松了一口气。对外地的官员的影响可想而知了。
但是麻烦的是,安抚特使人数不够,李志远要求是每个州一人,而且为了能够与宋官们沟通,这种特使最好以宋代文官为佳,而“自己人”们直接派出去担任军职或者是通判一类副职,待以后熟悉当地情况后再更换。而宋朝降臣中舞文弄墨的文人虽然多,但是能言善辨的人却不够,刘之华、王封、郑居中等从宋朝降臣中选了半天,仍然不够数。
中华帝国的几个核心大臣们聚在上书房里愁眉苦脸的,李志远也很头痛,昨天虽然睡在皇宫里,可是忙得脚打后脑勺,连宫里的美女们都没时间欣赏一下。
“皇上,要不干脆让这些人自荐?我想愿意去的人应该还是不少的。”郑居中说道。
“不妥,一旦他们开了口,又不让他们去的话,这面子就很难看了。”王封反驳道。
又是一阵沉默,李志远也很郁闷,这时,陈义说道:
“皇上,微臣倒有一策,现在并不是没人愿去,而是挑不出太多能言善辨之人,微臣想,先把忠诚之士挑出来,然后由几位大人讲解一番,再由他们一起讨论一番,这样的话应该会长进不少吧?”
哈哈,李志远大喜,用力一拍桌子,“说得好,就这么办”,李志远联想起以前那个时代里经常能看到的那种用问答方式推销产品以及培训员工的方式,用在这里再合适不过了。
事不宜迟,找到解决办法后,李志远立即对郑居中、陆秀峰、汪文说道:“三位爱卿,你们立即查一下,让归顺的大小官员们自荐一下,谁愿意担任安抚使的,让他们自已写一下想去何处,原因为何,比如与当地知州是同窗等等,马上去办吧”
“臣领旨”,郑居中等三人躬身领旨,然后退出房外。
“王封、管师仁,你二人立即联系一下原来的降官,大家集思广益,想一想,在投降之初,大家最关心什么?我来举个例子:比如,中华帝国会不会杀自己?回答当然是不会,中华帝国保护所有臣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所有宋朝官员归顺后均可继任中华帝国官职。如此等等”
“臣领旨”,王封、管师仁知道现在事情紧急,因此马上出去办理。
“陈义,你负责马上起草问答,将各位大人想到的问题汇总记录下来,并排版准备大量印刷。”
正准备让他下去,转念一想,又对他说道:“你们政治宣传人员已经准备好了吧?不要单独走了,让他们跟这些宣抚使一起行动,效果会更好些。”
随着一道道的命令,开封顿时鸡飞狗跳,宋朝的降臣们对这一要求表现出极大的热情,都抢着要做安抚使,事实明摆着中华帝国已经取代了宋朝,无论经济还是军事都是绝对的优势,各地官员自己也看在眼里。只要自己动动嘴,就是一场天大的功劳,这种好事哪里去找呢?
至于危险,绝对是微乎其微,自己代表两个皇帝去传旨,一是宋帝的投降诏令,另一是中华帝国的安抚诏令,地方官员只要没昏头,是不可能杀害自己的。
很快召集了大批人手,李志远将他们安排考试,内容就是如果你是当地官员,你会担心哪些事?作为安抚使,你应该如何回答?
答案是五花八门,虽然有人不懂,但看起来,这些说客们还是做了些准备工作的,于是将他们的回答和收集到的各种问题汇总,因为有些问题太敏感,除了皇帝没人敢拍板,李志远只好与几位大臣又熬了一夜,惨啊,又是一个没有美女陪伴的日子。
最后定出的结果洋洋洒洒一百个问题,包罗万象,应有尽有,李志远干脆给它取名叫百问集。而且同时还定了一份针对平民的问答,虽然没有一百问,但也有六十七问,全部都是用通俗的白话写成,汪显易懂,针对性极强,涉及民政、司法、工商等。
这百问集里面有利诱有恐吓,有大仁大义,也有小恩小惠,列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及解答,有了这种利器这些特使应该能做好准备应付各地官员的种种想法。
作者注:宋代时通判是州官的副职,一般是由中央委派下来,负监督的职权。在历史上何栗确是个忠臣,只是现在仍然还是个学子呢,在靖康之难后,他心愤国家破灭,绝食而死,值得敬重,因此特意在此提到。
第二章
    这一章还没写好,先发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