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异时空-中华帝国-第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继位后,表面上对辽国恭敬,但是心里却充满对辽国富裕的物资的贪婪。为了获取更大的权力,他加快了统一女真诸部的步伐。天庆二年,与他敌对的女真另一部纥石烈部首领阿疏战败后逃到辽国官员那里,请求庇护。在当时,辽国虽然管辖女真,但是这种管辖权是非常薄弱,因此对于女真的内斗根本无人重视。
阿骨打得知后,便派人去辽国官员那里,讨要阿疏,被辽国拒绝。在这一过程中,经过观察,发现辽国军队士气低落,训练不力、贪生怕死,根本不能与自己的族人相提并论。
阿骨打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主,看到辽国虚弱之后,毫不掩饰自己的贪婪,便想造反,夺取辽国的金钱美女。
他便与亲信都古鲁纳商量,“辽国虽然是大国,但是据我看来辽国虽然号称疆域万里,国富民强,甲士百万,但我看来辽国不过是只纸老虎,上位者骄狂,自以为天国上邦,士兵除了欺压百姓之外,一听说要打仗都躲到后面,我觉得应该可以打败它。你认为如何?”
都古鲁纳说:“现在咱们部落在主公的带领下越来越兴旺,大伙都盼着打仗抢掠发财。而辽国皇帝整天到处打猎,国政荒置,政令无常,咱们肯定能赢!”
得到部下的支持后,完颜阿骨打下定了决心,起兵反辽,公元1113年,中华帝国永乐四年,辽天庆三年初秋,阿骨打昭告天地,誓师灭辽,声称:“世事辽国,恪修职贡,有功不省,而侵侮是加。今将问罪于辽,天地其鉴佑之!”遂命诸将传梃而誓曰:“汝等同心尽力,有功者,奴婢部曲为良,庶人官之;先有官者,叙进轻重视功。苟违誓言,身死梃下,家属无赦!”
在征集后,得到二千五百名青壮,号称五千人。女真其它部落都抱以观望,很多人都以为阿骨打是在以卵击石,必将被辽国迅速灭亡,正在盘算着如何与他划清界限,如何瓜分他的财产。
而辽国却反应很是迟钝,在朝野中很少有人关心,这不过是蛮夷小小骚乱而已。在轻视女真的同时,也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这一切,都被中华帝国的细作以最快速度上报,因为李志远的历史知识并不精通,他只是大约知道,女真会造反,然后没多少年就把强大的辽国灭了国,接着便南下攻宋。
因此他一直对女真下了很大的功夫,注意这个功夫不是为了削弱女真,也不是象某些YY傻蛋拿钱去培养敌人。而纯粹是拿来当时间标志,当女真造反时就标志着辽国已经衰弱到可以吞食的地步了。反正自己天生也要花几年时间休养生息,所以并不在乎。
作者注:在历史上完颜阿骨打造反是天庆四年(公元1114),本书中提前了一年,这是因为作者本人和广大读者都等得不耐烦了,只好让他提早出场吧,好让主角尽快开始统一天下。
第二章 义务教育
    女真造反的消息传到开封时,中华帝国的大臣们正在激烈讨论着皇帝陛下提出的九年义务制教育法。
登基几年来,李志远看到国内政治局势也基本稳定,经济开始腾飞,便急急忙忙要制订这必将使自己流芳百世的法规。
内容主要是:全国九年制义务教育,儿童满五岁必须入学。小学五年,中学四年。在这九年中,免除一切费用,主要包括:学费及学杂费全免,学校建设、管理、运行以及老师的全部费用均由国家支付。课本由国家统一制订,并允许任何申报的印刷厂出版,这样的话可以降低成本,减少学生的压力。由于课本不具备任何收藏价值,因此,穷学生完全可以从上一级学生处低价收购,由于课本是全国统一,因此批量大、价格低,其二手价更是接近于废纸,并不会造成穷学生的太大负担。除此之外,所有学生免费提供早餐。等等。
一开始听到义务教育时,大臣们都非常支持,但听清楚是在全国范围内对所有的适龄儿童强制性执行,不但全部免费甚至还免费提供一顿早餐时,许多大臣都犯起了嘀咕,经过一番小算盘,发现对自己没有任何影响,绝大多数大臣都投了赞成票,并对皇帝陛下的圣德大大吹捧了一番。
但财政部和教育部的官员却强烈反对,教育部提出,老师资源严重不足,目前绝不可能拿出这么多教师来,就算皇帝陛下修改后的意思:先试一路再在三年后面向全国也不可能做到。还得再拖些日子,再多建些师范院校才有可能。
财政部这一边更绝,“什么,免费教育?还要面向全国所有儿童?不可能,财政部是肯定拿不出这么多钱来的,要不皇上您自己想办法。”刚听到义务教育这个名词的财政部长玉梅立即板起脸来拒绝了李志远的要求。
想不到玉梅否定得这么坚决,李志远有些纳闷,虽然自己的想法超前了一点,但是财政这一块这两年是很红火的呀,支出是很多,到处在建工厂、修路、造船,军队又在大规模换火器,但收入也不低啊,只要调配好,不太可能会拿不出这笔钱的。再一看玉梅的脸色不好,说话时看也不看自己一眼,才恍然大悟,原来是美人儿醋味上来了。
想到这李志远后悔起来,早知道就应该先跟美人儿沟通一下好了,都怪皇宫太大,美女太多,这段时间以来李志远每天都忙着把玩新欢,跟玉梅也见得少了,这下子被呛着,当着其它大臣的面又不好意思放下脸来哄一哄玉梅,只好嘿嘿笑道:
“这个教育计划嘛,是国家的基本国策,是绝对要执行的。不过既然现在财政不足,先不急着马上办,先继续讨论一下,分析一下执行的困难,三年不行就五年,五年不行就八年,总之将来一步步推行。大家都来发表一下意见。”
“皇上如此恩宠,天下万民都可以接受教化,实是苍生之福。即便是尧舜禹汤恐怕都要逊上一筹,我中华帝国臣民当誓死以报。”说这话的是马屁精郑居中。
一众大臣也纷纷表态,情况非常明显,除了要花钱的财政一系官员之外,所有大臣都支持,连教育部门在倒过苦水之后,得到皇帝理解之后就转了风向,毕竟这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又是皇帝提出的,何必做坏人呢。
统一了舆论之后,调子定了下来,除了玉梅之外,连财政部的其它官员都不敢大声反对了,一看时机成熟,李志远便宣布初步意见已经确定,将法规草案发给各部各地议院讨论,至于推行时间嘛以后再议。
解散了众大臣之后,李志远放下姿态,把玉梅抱在腿上叫“宝贝”,手也不矩规起来,在各处峰峦深谷寻幽探胜。玉梅一开始还扳着脸,被李志远讲了几个荤段子之后,脸越来越红,眼波也开始瞟了起来,一看时机成熟,李志远便开始攻城掠地,顿时内衣与胸罩齐飞,男人共女人一体。。。。
好好的跟玉梅“沟通”一番以后,美丽的中华帝国的财政部长总算勉强答应五年后推行义务教育的财政预算。
可是没能等到详细的讨论结果,女真造反的消息就令李志远大吃一惊,才想起自己的责任。当上皇帝过上美女如云的日子已经让李志远心满意足,开始有些懒惰放松起来,要不是这件事是早就定下来的,他说不定都快忘记了要统一全国甚至全世界的雄心壮志了。美人窝是英雄冢这句话真是太有道理了。富足的生活绝对是消磨雄心壮志的地方。
必须要每天打醒精神来,虽然这个国家在自己的手上无论如何也亡不了,但不能因此就忘记自己曾经发过的誓言。
面对紧急召来的重臣们,李志远宣布即将对辽开战,目标明确,不是争点小利,也不仅仅是燕云十六州,而是要一鼓作气消灭辽、夏两国!
作者注:燕云十六州,华北山西一带,包括现在的北京,后唐时期被石敬塘割让给辽,从此后,中原一直处于辽的威胁之下,宋曾多次试图收复此地,但均告失败。
另外,最近状态很差,看来是进入疲劳期了,对自己的作品开始失去激情了。
第三章 国策
    作者注:因本周有事,无法更新,所以先把写好的半章放上来,抱歉了,兄弟们。
对皇帝陛下的意见,大臣们都不明白,这个小小的女真造反,会对辽国能有多大的影响,怎么皇帝陛下会认为这是一个灭亡辽国的机会?
听说女真只有两千五百人,大家都觉得好笑,尤其是原来宋朝的旧官员们,更是认为辽国只不过略受骚扰而已。而军方中对于女真的态度倒是略为高看一些,毕竟自己这边也是造反起家也没多久,也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所以对女真的看法要高一些,但仍然不相信这个小小的女真能起到多大用处,既没有火枪也没有大炮,能做什么呢?不过不管怎么说,辽国肯定会折腾一阵,借这个机会落井下石这个道理还是懂的。
陆富贵汇报说:“到目前为止,不计禁卫军,我军野战军共有六个骑兵师,六个快速步兵师,十二个步兵师,四个重炮旅,两个特种作战旅,共计二十九万余人。全是精锐之师,荡平辽夏两国轻而易举。地方部队近百万人,主力也都换装完毕,训练都很到位,完全可以上战场或者是补充野战部队。从军队人数以及装备来看,我军胜珠在握。”
对于这次战争提议,军方几乎是一面倒的支持,差点欢呼起来,现在西域的作战规模并不大,想升官加薪只能靠开发“新战场”,好早以前,军方就想发动战争,万言书也呈了一大堆,只是皇帝陛下一向不置可否,搞得将领们都很委屈。
看到目前国内的大好局势,军队实力的膨胀。文官们也起了并吞六合的心思,因此也只是提此谨慎的建议,对战争基本还是支持的。
大方向虽然基本统一,但小争议还是有的,一是,是否需要同时消灭辽夏两国。关于这一点,文官几乎都不同意,持强烈反对意见,而军方也分成两派,考虑再三,李志远同意还是先灭夏,在灭夏的同时故意激怒辽国,让辽国先动手,帝国先采取防御。然后灭亡夏国后再发起大规模的对辽作战。 
二就是对女真的态度问题,许多大臣主张给女真提供物资,提心他们支持不了多久就会被辽国消灭,为了保住这个“同盟”,有必要通过海运提供支持。
第三章 国策 全
    第三章 国策 全
对皇帝陛下的意见,大臣们都不明白,这个小小的女真造反,会对辽国能有多大的影响,怎么皇帝陛下会认为这是一个灭亡辽国的机会?
听说女真只有两千五百人,大家都觉得好笑,尤其是原来宋朝的旧官员们,更是认为辽国只不过略受骚扰而已。而军方中对于女真的态度倒是略为高看一些,毕竟自己这边也是造反起家也没多久,也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所以对女真的看法要高一些,但仍然不相信这个小小的女真能起到多大用处,既没有火枪也没有大炮,能做什么呢?不过不管怎么说,辽国肯定会折腾一阵,借这个机会落井下石这个道理还是懂的。
陆富贵汇报说:“到目前为止,不计禁卫军,我军野战军共有六个骑兵师,六个快速步兵师,十二个步兵师,四个重炮旅,两个特种作战旅,共计二十九万余人。全是精锐之师,荡平辽夏两国轻而易举。地方部队近百万人,主力也都换装完毕,训练都很到位,完全可以上战场或者是补充野战部队。从军队人数以及装备来看,我军胜珠在握。”
对于这次战争提议,军方几乎是一面倒的支持,差点欢呼起来,现在西域的作战规模并不大,想升官加薪只能靠开发“新战场”,好早以前,军方就想发动战争,万言书也呈了一大堆,只是皇帝陛下一向不置可否,搞得将领们都很委屈。
看到目前国内的大好局势,军队实力的膨胀。文官们也起了并吞六合的心思,因此也只是提此谨慎的建议,对战争基本还是支持的。
大方向虽然基本统一,但小争议还是有的,一是,是否需要同时消灭辽夏两国。关于这一点,文官几乎都不同意,持强烈反对意见,而军方也分成两派,考虑再三,李志远同意还是先灭夏,在灭夏的同时故意激怒辽国,让辽国先动手,帝国先采取防御。然后灭亡夏国后再发起大规模的对辽作战。 
二就是对女真的态度问题,许多大臣主张给女真提供物资,提心他们支持不了多久就会被辽国消灭,为了保住这个“同盟”,有必要通过海运提供支持。其中代表人物就是王封,对这个大舅子,李志远还是很关照的,随着中华帝国的崛起,王家也是水涨船高,王老太爷(现在没人敢叫王员外啦。)对帝国皇帝既有提拔、照顾之恩,又有翁婿之情,因此王家虽然没有什么横行不法的事,但也是抬头挺胸,气焰高涨。不过由于还算老实本份,因此王封地位虽然崇高,但一向很少对职务以外的事发言,这一次倒是比较奇怪,但这并不是什么大事,李志远继续保持沉默,任由大臣们讨论。
一开始大家对这个提议都觉得不妥,有些失了帝国威严,但是过了一会,大臣们讨论声渐渐小了下去,王封的意见慢慢成了主流,除了几个大臣不痛不痒的说了几句,大家对此似乎都同意了。
看到自己一向忽视的大舅哥这一次居然提出意见,而且态度非常坚决,而且还得到大多数大臣的支持,这真令皇帝陛下都有些不解,初时还以为是大家怕王家的权势所以没跟王封争执。但是李志远转念一想,顿时就明白了,资助女真这个提议几乎是万无一失的有功无过之举,原因非常简单:不用派兵,那么自然不会有人员损失,至于物资吗,本国一向舍得花钱的,借女真之手流辽人的血,从正常情况来看肯定是好事。而女真方面只有欢迎,断无拒绝之理,至于辽国的反应,肯定是火冒三丈的,但中华帝国连灭辽之心都有了,还会在乎辽国的反应吗?那么只要最终结果女真部落真刀真枪的与辽国打上几仗,无论胜败,那都肯定算是功劳。
当然了,唯一不利的就是万一女真打假仗骗钱。可是这个也不需要担心,因为这也是情报局的错,跟王封没关系。
因此王封的提议,几乎立于不败之地,退一万步说,就算有失误,被女真骗了,那也不过损失些钱粮而已,何必为些小小事物跟风头正劲的王家争执呢?再说了,帝国的很多大臣当年都算是王家的下人,王家对他们还是相当宽厚的,想到这里,大臣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