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江浙残明梦-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中华人物  
 
 读史心得  
 
 乡土史话  
 
 
 事事关心  
 
 生活万象  
 
 国学研求  
 
 人文发展  
 
 
 传统诗词  
 
 现代诗歌  
 
 散文随笔  
 
 小说剧本  
 
 
 书生之见  
 
 评书论艺  
 
 书人书事  
 
 电子书库  
 
 
 
 
  
| 
 文章中心首页 
 | 
 历史天地 
 | 
 社会纵横 
 | 
 文学殿堂 
 | 
 书虫联盟 
 | 
 南窗论坛 
 | 
 
 
 
 您现在的位置: 玉苍山下 》》 文章中心 》》 文学殿堂 》》 小说剧本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明季春秋(14·《江浙残明梦》第一部)    热      【字体:小 大】 
 
第十三章 留都防乱 
 
作者:郭进艮    文章来源:玉苍山下    点击数:1330    更新时间:2009…1…3 


陕北农民军越闹越凶了。

早在数年前,三十六营义军盟主紫金梁王自用死后,转战鄂、川等地的闯王高迎祥军声势日盛,成为起义军诸部的核心力量。

崇祯八年(1635)正月,崇祯帝遣陕西三边总督洪承畴率重兵出潼关,与山东巡抚朱大典围剿农民军。明军来势甚猛,如黑云压城,形势严峻。

农民军诸部闻讯,聚集于河南荥阳举行大会,共商对策。

来者共有十三家七十二营农民军。这十三家农民军分别为:

闯王高迎祥                 八大王张献忠

老回回马守应               曹操罗汝才

革里眼贺一龙               左金王贺锦

改世王许可变               射塌天李万庆

混十万马进忠               过天星惠登相

横天王王子顺               九条龙

顺天王

荥阳会上,众议纷纷,莫衷一是。主张集中兵力决一死战的也有,主张化整为零暂避风头也有,各抒己见,争执不下,连盟主高迎祥也一时失去了主意。

这时,老回回马守应出列道:“官兵势盛,不如北渡。”

绰号黄虎的八大王张献忠是个打起仗来不要命的悍将,闻言嗤之以鼻。

马守应见此大怒,要斗张献忠。张献忠也毫不示弱,拔刀出鞘。

两人虎视眈眈,一触即发。

高迎祥麾下闯将李自成挺身而出,劝开两人。然后,面向群雄大声道:“匹夫犹思奋起,何况十万之众!官兵断无能为。当前之策,宜当分兵定所向,四路攻战,成败利钝听之于天!”

群雄闻此言,如雷震耳,不由齐皆点头称善。

当下高迎祥等发号施令,将十三家军分战各地,互为策应:

以革里眼、左金王当四川、湖广兵,横天王、混十万当陕西兵;以曹操、过天星扼黄河上,阻河南兵南下;以高迎祥、张献忠及李自成等略东方;老回回、九条龙则往来策应。陕兵精锐,另派射塌天、改世王部援助。一路上攻城略地,所获子女玉帛大家平分。

群雄盟誓已毕,各率本部兵马分头而去。

在荥阳大会上确立义军领袖地位的李自成,字鸿基,祖贯陕西米脂县双泉堡李继迁寨人氏,据传为北宋时西夏国皇帝李元昊之后。出身农户,幼为牧童,长大后做过佣工、铁匠。由于父亲早卒,家境日趋贫寒。他自幼学得一身好武艺,为人正直,讲义气,重信用,深得人心。二十一岁时,在米脂银川驿当驿卒。后逢裁员,他一无钱二无势,自然被淘汰回家。

李自成回家后,担负里役,负责代官府向百姓征收田赋。他因同情百姓,不愿强征赋税,屡被重责。后看大家实在缴不出来,便把自己家产变卖了赔上,被乡里豪绅嗤笑。

当时,陕西连年灾荒,土地收成无日,举人艾诏为富不仁,趁机以高利贷盘剥,众乡民叫苦连天。李自成义愤填膺,为助乡民度过难关,一人承担将放款全都借了下来,散给众百姓。然而他家本贫困,连自保尚且不能,到期竟连利息都还不起,何谈还债?

艾诏便将他诉至县衙。知县晏子宾命人将李自成抓去打个半死,又锁上重枷押去游街示众,以为借债不还者戒。

李自成被枷在烈日下示众,又饥又渴。众乡民哀求把他移到大树荫下,不准。众人大怒,发一声哄,上前打毁锁枷,拥李自成反入山中。

官府屡派人来威胁李自成归首。李自成便率众杀了知县,投到王左挂帐下。王左挂死后,复投不沾泥张存孟。因不沾泥密谋降敌,李自成不愿相从,与其侄一只虎李过率本部兵投舅父闯王高迎祥。

此时高迎祥部下原有七队闯将,分别为眼钱儿、李晋王、点灯子、蝎子块、满天星、乱世王、夜不收。自李自成加入后,编为第八队闯将,所部后来就称“老八队”。

点灯子、眼钱儿等相继死去后,惟剩李自成与蝎子块拓养坤、乱世王蔺养成、满天星高汝利四队,其中以李自成部最为强健。又在紫金梁王自用卒后,收其残部两万余人。因此李自成地位日高,几可与八大王张献忠并驾齐驱。张献忠见李自成智勇双全,机警过人,对他很有些惮忌。而李自成生活朴素,与部下同甘苦,见张献忠豪奢放纵,也很为不满,两人因此不和。

荥阳大会后,高迎祥率八大王张献忠、闯将李自成等作为东路军自河南东进,一路克固始、霍丘、颖州,不日竟攻克大明中都凤阳府。杀留守使朱国相,焚明皇陵楼殿,尽放狱中囚犯百余人。

这凤阳府本为太祖龙兴之地,现在竟被焚掠,这还了得?当下全国震动,举朝上下惊惶失措,如丧考妣。崇祯帝素服避殿,祭告郊社,哭于太庙,遣驸马都尉王昺、太康伯张国纪行祭慰礼。一面又命逮捕漕运都御史杨一鹏弃市,以朱大典巡抚凤阳,遣重兵征剿。

农民军在凤阳大摆庆功宴,树起大旗称“古元真龙皇帝”。张献忠夺皇陵乐工以为己有,日夜拥妓纵酒,沉湎于声色之中。

李自成往劝不从,大怒,便将那些乐工太监尽皆杀尽,两人当场翻目成仇。

李自成偕高迎祥西趋归德,后折回陕西。张献忠则独率部东下庐州,一路攻掠巢县、庐江、无为、潜山、太湖、宿松等地,转战湖广、江北,与罗汝才、马守应等时分时合。

崇祯九年(1636),高迎祥率军出陈仓子午谷,谋攻西安。

巡抚陕西都御史孙传庭以高迎祥部在各路农民军中实力最强,便亲率总兵贺人龙等在盩厔县境内剿杀他们。双方大战于黑水峪,农民军惨遭大败。

七月二十日,高迎祥因身患重病,不能行动。隐藏在黑水峪一窑洞里治病时,被明军知悉后搜擒押送京师。不久被磔死。

关中农民军便继推李自成为首,袭称“闯王”,连下阶州、徽州、汧州、陇州、凤翔,渡渭河,转战陕甘川等地。

农民军虽转战各地,然而他们给江浙人民的震憾是深刻的。他们破中都,焚皇陵,掀起了江南人民抗争的高潮。当时南直隶一带出现了削鼻班、乌龙会等民间组织的起义活动。尤其是崇祯十年六月,江北农民军下和州、六合、天长,略瓜洲、仪真,攻盱眙,烽火与金陵隔江相望。

一些逆党遭黜如阮大铖之流便乘机招纳游侠,谈兵说剑,企图以边才起用,卷土重来显显威风、过过“官瘾”。

 

 

 



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

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

桃叶渡是秦淮河上的一个著名渡口,在青溪入秦淮处。相传晋王献之在此接送爱妾桃叶时,曾作了这首《桃叶歌》流传于世,渡口因此得名。

如皋名士冒襄的寓所便位于桃叶渡口旁。

冒襄字辟疆,号巢民,南直隶如皋人,为山东按察司副使冒起宗之子。十岁能诗,当时名士董其昌、陈继儒曾一同为他诗集作序。长大后,声名日隆。常在桃叶渡口置酒会友,以豪爽仗义著称,被誉为复社“四公子”之一。

偌大一个六朝古都金陵,为藏龙卧虎之地,也是藏污纳垢之所。

逆案中人阮大铖便隐居城南库司坊。

阮大铖作为东林叛徒,虽与魏忠贤关系密切却行事谨慎。每至魏阉处登门请安,则以重金买通门房,一出魏府即索回名刺,不留半点痕迹。因此崇祯初定逆案时,魏学濂等虽同草血疏称阮大铖“实杀其父”,然而终因证据不足而仅以“结交近侍”判流配,转赎为民,贬回老家。

阮大铖自恃查无实据,一直在寻机翻案。他在安庆组织中江社,伪托儒林。包办诉讼,聚敛不义之财。当地人将他恨之入骨,聚众驱逐,“杀了阮大铖,安庆始得安”之谣四起。阮大铖不得已,逃出安庆,避居南京。

在南京,他依然不肯安分守己。组织群众社,于寓所咏怀堂蓄养声妓,执红牙檀板演新作《燕子笺》、《春灯谜》。不久,温体仁罢相,阉人之势复振,逆案中人蠢蠢欲动,力图再起。阮大铖又日日讲学论道,谈兵说剑,扬言要向东林遗孤讨还当年“以城旦入钦定逆案”宿债,气势甚为嚣张。

这年南京乡试,照例各地士子云集。魏学濂也到南京,风闻阮大铖要翻案清算旧帐,深恐遭其迫害,便避居马禄街杨良弼家中,长期深居简出。

冒襄闻此大不以为然,便到马禄街拜见魏学濂、杨良弼道:“两位兄长何为者?留都何地?应制何事?阮怀宁即为刚狠,安能肆意迫害?迫害有避之转逼、撄之立却者。我观此次大考,四方同人至。只须出百余金,租赁桃叶河旁前后厅堂楼阁九座,食客日百人。又在通都大市,明日往来小弟寓所,阮怀宁自然敛迹。”

魏学濂本虑身单力薄,被冒襄一顿话说得如梦方醒,当即点头赞成。

八月十五为观涛日,乡试过后没几天,众士子尚耽连南京。魏学濂、冒襄便大会东林遗孤于桃叶渡旁冒襄寓馆内。

来者有缪昌期儿子缪虚白,李应升之子李逊之,周顺昌之子周茂兰、周茂藻,左光斗之子左国柱、左国棅、左国林、左国材,顾大章之子顾麟生,周宗建之子周延祚,高攀龙孙高永清及黄宗羲。除杨涟儿子外,东林遗孤几乎全部参加。湖广巡抚方孔炤之子方以智以及刚与冒襄在眉楼结盟不久的陈则梁等都赶来参加了。

黄宗羲原来为时任苏松道守备的冯元飏招入太仓守道署阅卷,后因冯元飏以勤王行,于是辞出。至此得魏学濂书信,也赶到南京。

当下名士咸集,诗酒征逐。

魏学濂展示所作血书《孝经》,声泪俱下痛诉阮大铖谋翻案之事。

左氏四兄弟,皆如其父左光斗一样铮铮铁骨,疾恶如仇,人称“龙眠四杰”。他们听罢魏学濂之话,率先拍案而起道:“阮胡子为先父所深恶痛绝之人,吾等当视同仇寇,定阻其起用再施魔爪残害忠良。”

一时群情激昂,声气甚盛。

冒襄酒酣发狂,弹铗作歌,肆意斥骂阮大铖。

当时阮大铖宅中所蓄养的戏班子,生旦净丑末无一不备,阵容齐整,演技高超。因此誉满金陵,为公认的金陵歌舞诸部之冠。那阮大铖闻桃叶渡名士集会,为讨好诸名士,赶快派阮家班子到桃叶渡出演他最得意的作品《燕子笺》。

《燕子笺》是一部喜剧。说的是唐代扶风书生霍都梁赴长安赶考途中与尚书千金郦飞云间发生的一波三折的爱情故事。剧中如霍都梁作情诗为燕子衔走丢落在郦小姐绣楼;贾于佶偷换霍都梁试卷后得中状元向郦家求婚,在郦父面试时露馅,不得不钻狗洞溜走;真相大白后霍都梁与郦飞云有情人终成眷属……等等,整部剧情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痴情才子如霍都梁,秀外慧中如郦飞云,不学无术者如官家子弟贾于佶等等,无不惟妙惟肖。

演到高潮处,冒襄与群儒酒酣耳热,一边大骂阮大铖一边又大声叫好。

阮大铖在家中得密报,只气得三尸神暴跳,七窍内生烟,却无可奈何。

冒襄、方以智、陈则梁分别作长歌纪此事。

不久,有一个叫姚瀚字北若的诸生,浙江嘉兴人。年值壮年,家资颇富,素好结交朋友,继起也在桃叶渡大会复社同人。

他出巨资租赁十二艘楼船于秦淮河上,每船招集四方应试知名之土百余人,邀名妓四人侑酒,梨园一部。灯火如昼,笙歌嘹亮,成为一时盛事。

每艘船上大演阮大铖的《燕子笺》。演到高潮处,忽喝一片倒彩,随即辍演。

姚瀚兴致起处,当即作诗道: 

柳岸花溪澹泞天,恣携红袖放镫船。

梨园弟子规人意,队队停歌燕子笺。

阮大铖闻之,更加无地自容。

桃叶渡大会之后,姚瀚等聚其文编了一部题为《国门广业》的集子,国门广业社之名由此起。

阮大铖见势头不好,自知在手中无权的情况下斗不过清流人士。便转而千方百计地拉拢复社中人,直至以金钱美女为诱饵收买。

 

 

 



崇祯十一年春,黄宗羲再度北上。

他自崇祯九年桃叶渡之会后,偕弟宗炎、宗会赴杭州应解试,寓居涌金门黄家庄。满望经六年熬炼,时文大进,定能高中。谁知榜发当日,结果又是名落孙山。他满怀着失落惆怅的心情,离家南归。这年十二月,迁葬父墓于化安山。不久,分守道谢云虬奉命谕祭其父,府县僚属及绅士来馔者云集。黄宗羲出面招待,不露寒俭之态。

万泰中了崇祯九年的举人后,寓居金陵,又约宗羲北上相聚。宗羲便择日出行,顺便经宣城访友兼游旧地。

他一路行到宣城——这里曾是他父亲任推官五年的地方,也是他度过少年时期的地方。

事隔二十年,如今旧地重游。山依旧,水依旧,只是斯人已逝久矣。

当年的王忠、赵猛、章来等人都已远徙通州去了。当他从府衙门经过时,已近而立之年的宗羲已是泪流满脸。

父亲冤死的罪魁祸首是窃国阉贼魏忠贤,但昏庸无能的天启帝岂能便辞其咎?

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而皇帝竟独逞一己之私,纵容奸臣祸国殃民,任意贬斥、迫害贤臣,国事不因此日渐颓废才怪!

想到此处,他陡然心灵中似有一道亮光闪过。他想再继续往下想,却无从想起。

他叹了一口气,转身朝离城北十数里处的红林走去。

红林是一处小集镇,沈家世居此处。

宗羲问明沈宅去处。叩门时,一位老婆婆前来开门。

宗羲问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