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牧宋-第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师道这寥寥几个有眼光的大将。
童贯、高俅等人虽然也颇为欣赏,然而史进的能力还不足以让他们真正重视,该弃的时候,史进还是被当成了弃子来用。
此时,史进心中升起了一阵不服,穿越之前自己是个小人物,就是任人摆布。只不过来到宋末,多了九百多年的见识,最后还是难逃任人摆布的宿命。想到这里,史进不甘地握住了拳头!心中同时暗道:“实力!任人摆布的原因还是实力不如人!”
双方沉默了好一阵,刘法轻叹了口气说道:“其实本将早就知道高俅在招揽你,本想让你在他手下学习一下,看清楚这中间的手段,不想却发生了此事。”顿了一下,刘法接着说道:“子规,你还是太急躁了,如若你没有闯下这祸,凭本将的名声,当可保你一路直上。只是现在这么一来,你想再出头,恐怕要经历一番曲折了。”
史进强颜一笑,说道:“多谢大人赏识,进这次闯祸已经知错了。身为男子汉,犯下错误后果自然要自己承担,进还年轻,要经历些波折成长才能更快,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正所谓玉不琢,不成器。若只是靠大人保举,一路可能或是顺境,但进难免会变成纸上谈兵之徒。”
刘法听得,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点头道:“子规你能如此想,实在太好了。”轻叹了口气,摇头道:“经此一事,子规你应该明白世道险恶了吧。人生如棋,下位者乃是上位者之棋子,必要弃子之时,随时就会被人舍弃。子规,你现在可明白如何才是生存之道?”
史进想了想,才答道:“不急不躁,小心谨慎,如此方是生存之道。”
刘法嘴角一翘,摇头道:“子规你明白得还是太少了,离开了西北军中,本将就不能再照看你了。所以本将再赠你两句,心狠手辣,杀伐果断!”说到这里,刘法一向温文尔雅的脸上闪过浓重的煞气。
史进颇为惊异地看着刘法身上露出截然不同的两种气息。其实史进不知道,外表看上去温文尔雅的刘法,在历史上完成过一件历代很多大将都不敢做的事——屠城!历史上的刘法与西夏大战之时,曾经对西夏进行过屠城,不论军民,悉数杀尽,屠得西夏国三岁小儿闻得刘法之名都不敢啼哭。因而其有此狠辣之心,根本不足为奇,只是史进不知道罢了。
而感觉到史进的惊异,刘法轻叹了口气,说道:“子规,现在没有上下之分,你我只是朋友。我有一事要问你。”
见得刘法表情严肃,史进点头说道:“大人且问。”
刘法开口问道:“子规,你可有觉得,我甘愿为童公公爪牙,而看不起我。”史进未料到刘法有此一问,当即呆愣在场。刘法见到史进的模样,轻笑道:“果然如此。”
史进刚想出言解释,只不过刘法却是一摆手,阻止了史进,继而自嘲一笑道:“世人皆以为我刘法甘愿为一阉人爪牙,耐奸佞之徒。其实他们可曾知道我刘法的苦况!大宋历来以文制武,文强而武弱。我刘法一个武夫,要建功立业,若是投靠那些文人,岂能成事,最后只怕也是落得如狄武襄公(狄青)一般的下场。其实我们武人不似文人,我们要的不是死后之名,我们只想生前可以为国建功立业,死时可以马革裹尸!遍观朝中众臣,除了童公公之外,其余人等皆不可以实现我刘法的心愿。若是我不投童公公,只怕今日也不能将河湟之地给拿下来。其实我们西北军上下都觉得,童公公在朝中弄权,被骂奸臣我们都见不着,然而童公公真正待我们好我们却见到。他对我们不吝赏赐,有功必报,没有隐瞒丝毫功绩,战时又不会像那些不懂军事的文人一般来指手画脚。”
说到这里,刘法轻笑一声,问道:“子规,你可知道。出征前官家送来那道圣旨?”
史进轻点了一下头,说道:“可是官家祝我们旗开得胜那道圣旨?”
刘法先是点头,而后又摇了摇头,继而脸上闪过赞服的神色,说道:“我们都被童枢密骗了,那道圣旨根本不是官家祝我们旗开得胜,而是让我们大军停下,不许出征!”
“什么?”听到刘法之言,史进整个人惊得差点跳了起来。
刘法脸上赞服之色未去,感叹道:“敢抗旨而行,但就如此魄力,足以让我心服口服。他虽然是一个阉人,但就此事已经不亚于一个伟丈夫,我刘法甘在他手下效力!”
而此时,史进心中可谓卷起滔天巨浪,心中只余下一个声音道:“好一个童贯,竟有如此魄力!如此手段!”
深吸了口气,刘法收回了思绪,向着史进再次叮嘱道:“子规,离开了西北军之后,切记住我今日的说话。”
史进听得,认真地点了点头。其实今日之事,已经让史进认识到,无论是宋代还是自己以前所身处的时代,都极为无情,只要涉及到自身的利益,该出卖的时候就肯定会出卖,不会因为丝毫情谊而改变。
梁山好汉是重情重义,因而他们最后也落得一个可悲的下场。蔡京、童贯等人虽是奸臣,然而却混得风生水起。在这种小人当道的环境之下,若不心狠手辣,也就会落得如一众梁山好汉的下场。
史进也清楚地明白到,想成为一个成功的男人,必须得狠!无论对敌还是对己!
第二卷 童贯西征 第一百一十章 内忧
感受到史进心态的变化,刘法轻声说道:“子规,此战我们将河湟之地取到手,然而我们大宋战马却是更加缺失。(。lu5。)现在你虽然一时不顺,但我还是希望你不要放弃,你的本事绝对会有被赏识的一天。”
听到刘法的鼓励,史进长身而起,向着他恭敬地行了一礼道:“多谢大人抬爱!”
刘法摆了摆手,示意史进坐下,继而幽幽地叹了口气道:“子规,我知道你胸中有才学,有些事情跟你说了也无妨。之前我也跟彝叔谈过,此战虽胜,然而对我大宋来说未必是一件好事。”
“未必是好事?”听到刘法的话,史进有些不解。在史进的印象中,大宋一直给人的感觉都是弱国姿态,此次好不容易取得一场大胜,但在刘法口中却成了并非好事。恐怕不止史进,外面任何一人听到也会觉得奇怪。
感受到史进那不解的目光,刘法说道:“如若此战的胜利是在熙宁年间,绝对是天大的好事。不过现在的官家,我实在有些担忧。”
“对宋徽宗担忧?”据史进所知,宋徽宗更适合当一个书画家而不适合当一个皇帝。但对外战争取得胜利,对宋徽宗来说也不见得会是坏事。
刘法下面的话,却是解开了史进心中的疑惑,只听见他接着说道:“现在的官家自登基开始,与西夏战,几近灭夏国,只是由于辽狗的介入而最终未能成功灭夏。然而经此一战,官家的信心也极为高涨。现在,河湟之战又取胜,官家未经风雨,只怕会生出骄纵之心。”
听到刘法之言,史进总算是明白了刘法的意思,同时心中也震撼不已。对于北宋末这段历史,史进虽然不是知道很详细,但也算比较了解。对于宋徽宗赵佶的性格,在哲宗死后,选新君之时,时任宰相章惇就说过:“端王轻佻、不可为君。”这端王就是当时的宋徽宗。
不过最后,赵佶还是登基为君。在章惇口中的轻佻之人,登基之初却也有一番励精图治,因此自其登基到现在这不到十年间,大宋的国力是蒸蒸日上。文有蔡京辅助,此人虽然在朝廷内不停地排除异己,但是其所改革的盐钞制,让大宋岁入增加了数十万贯,同时还减轻了西北军粮草方面的压力。蔡京当政以来的政绩,若是抚心评价,也就得个好坏参半,不至于落到人人喊打的地步。
对内有政绩,对外亦接连取得胜利。登基之初就延续了自神宗起与西夏之战,最后打得西夏几近灭国。而现在,又派童贯西征,将河湟之地亦收回。正应了刘法之言,赵佶自登基之后,几乎没有遇到过什么挫折。
身为穿越人士的史进很清楚,人越是这样,就越容易生出骄傲之心。而天子如此,危害就更大了。要知道,历史上英明如汉武帝,立下丰功伟绩之后到年老时亦不免犯糊涂,更莫说这个性格本来就轻佻的赵佶了。直到此时,史进心中也是若有所悟,历史上最终会出现靖康之变,除了“六贼”为祸之外,赵佶的经历和性格,或许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不过让史进想不到的是,历史上名声并不算大的刘法,竟然能看得这么透。
良久,史进才抬起头来,点头道:“大人,你所言亦不无道理。”
刘法轻点了一下头,叹道:“子规,如若你只有那养马和相马的本事,我拼着得罪其他人,也会将你留下的。但以你之才,就算主管天驷监和骐骥院,亦是埋没了你。你应该很清楚,大宋立国以来,就是以文治武,我不希望你仅仅当一个马夫。”
史进目光一凝,低声问道:“大人的意思是?”
这时,只见刘法的头望向东面,凝声说道:“去读书吧,你的年岁并不算大,此时读书正是时候。相信以子规之才,此时发奋为学,不出数年定有所成。”
听得刘法之言,史进暗暗苦笑,他自己的情况自己很清楚,虽然见识不小,但真要论学问,也就比童生稍好一点。若要真正学习,非十年时间不可成。而十年之后的情况如何,史进亦心中有数,那正正是各地起义频繁的时期,特别是北方的梁山起义,还有后来的江南方腊起义。而再过数年,就是金国南下了,史进也很想读书,他自己有这么多时间可以浪费,但这个国家没有这么多时间可以浪费。
然而面对刘法一番苦心,特别是刘法望向自己时,透着老父才有的慈爱眼神,让史进实在不忍拒绝其要求。于是只能点了点头,说道:“大人,我明白了。”
刘法听得史进应允,于是微笑着点了点头,说道:“子规,读书不能无名师。明日等我去向彝叔求一封推荐,让你去太学内读书。”
史进听得,心中感动不已,举荐去太学读书,刘法这个礼对史进来说实在太大了!
太学,可说是整个大宋后备人才的地方,入得了太学的,读个几年书,就能出仕为官。而在赵佶将三舍法推行到全国之后,太学就变得更为重要了。
三舍法,乃是王安石主持熙宁新法时变革太学的其中一项内容。而三舍法的内容,就是将太学分为上舍、内舍、外舍三等。刚入太学的学子,就在外舍,而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以及考试之后,太学生才可以升舍。
上舍的学生根据成绩的优异,可以直接授官和参加科举。就算上舍内成绩最差的,也可以直接参加省试,由此可见太学生的优待。
不过这仅仅是熙宁新法时候的情况,到了赵佶登基,就将三舍制推行到全国。并不再办州郡发解和礼部试,而科场取士,全由学校升贡。也就是说,民间百姓不可以直接报考科举,而必须进入学院内学习,方才有考科举的资格。
第二卷 童贯西征 第一百一十一章 前往东京
整个大宋所有学院中,自然是以太学为首了。(。lu5。)再按规定,官僚子弟是可以免费和免试入学的,而百姓子弟,则必须通过重重考试,才能入学。故此,按史进此等出身,是必须经过重重考试方才能入学的。不过若是有种师道的推荐,情况又截然不同了。
种师道现在虽然掌兵,然而其出身乃是文臣,少时还拜大儒张载为师。故此其若是举荐史进,就可以入学了。加上以现在的风气,有种师道的举荐再加上一些钱,史进要入太学并不太难。
三舍法,也就是三年多之前才由赵佶推行到全国。当时史进初听到这三舍法的时候,就知道此法不妙了。这种方法可以说将科举制提拔贫民子弟之举完全破坏了,反而官僚子弟却是可以为官。这对整个大宋培养人才,是极为不利的。
只看历史就可知,从北宋初年到中期,大宋到涌现出不少名垂千古的文臣。其文臣之多,能力之强,历代亦少见。特别是到了宋神宗年间,王安石、司马光、苏轼父子三人、韩琦等俱在朝中,可谓老中青俱全,绝对是群星璀璨。就连现在掌权的蔡京,也是那个年代出来的人物。
这么多文臣涌现,与大宋取仕之法,其实亦不无关系。然而到了北宋末年,除了神宗年间留下来的老臣之外,新出现的名臣,却是寥寥无几。北宋末到南宋初这段时期,大宋算是名将辈出,然而真正大才的名相,竟无一人。
就如钦宗掌权后任宰相的名臣李纲,能才也远不如熙宁年间的人。又如南宋奸相秦桧,其治国之才,也比不上其同行蔡京,这些人都是宋徽宗年间所提拔上来的。这时期人才如此凋零,也不得不说是与赵佶将三舍法推行到全国有所关联。而最后,此举所造成的恶果,也是由赵佶父子来承担。
不过据史进所知,这推行到全国的三舍法,大行其道了十余年,基本上赵佶在位有三分之二的时间,人才的取录都受制于这个推行到全国的三舍法。因而史进要读书为官,则必须入学校,太学自然是其中首选了。
现在史进早先所定下,靠进入西北禁军中掌控一支部队的计划泡汤,一时之间史进也想不到新的办法来。而史进也清楚,大宋军制上都是以文制武,加上当武官并不需要太高的出身,如若现在去太学读书,三、五年后未尝不可以掌一军。
西北军已经无望,史进也只能另起炉灶,刘法所指的亦算是一条明路。这些想法在史进心中如闪电般流过,沉默了一阵史进就已经拿定主意,向着刘法恭敬地行了一礼,并没有说话。
这种大恩,并非三言两语就能还清的,史进也就只能将其默默记在心中。
刘法见到,颇为欣慰地点了点头,抚髯微笑。继而对史进说道:“子规,你是在华州中入我军的,童大人之前只让你随军听用,因此你并没有军籍。此时大战已完,你亦无需留在军中。今夜我为你去彝叔那里求一封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