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王立群读史记之大风歌-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毛病。这个骑士叫他要有个思想准备。通报后,刘邦派人去召郦食其要见,先找了两个女子洗脚,郦食其不高兴,没下跪,揖而不拜。问刘邦是帮助天下灭秦还是帮秦灭天下诸侯。刘邦破口大骂。郦食其说你怎么这样见长者呢?这时他六十多了。这时刘邦才四十多。刘邦赶快叫女子走,擦干净,道歉,并请教。郦食其说你手下不到万人,想进入强秦,非败不可,建议打陈留。县令是朋友,劝降,否则里应外合。二是陈留不要小看,囤积大量军粮,拿下无忧军粮了。刘邦听进去了,立即派他去陈留。劝县令投降,县令不干。刘邦趁谈判时,发动突然袭击。陈留一下被攻下。这是偷袭陈留,这是西征来第一个胜仗。占领后继续西打,入关对于刘邦合适的路只两条一是从洛阳向西进入咸阳,一是从南下过南阳过武关入关中。陕西四面都是山,东是函谷关,北是萧关西是大散关,南是武关。四过都有关,所以关中叫四塞之地,易守难攻。洛阳一仗刘邦败了。打不进去,向西打进函谷关太难了。只有改变方向,南下南阳,当时是一个郡,下辖十几个县。刘邦在鲁山附近与秦军南阳郡守打,胜了,南阳太守退守南阳,当时是宛县,是当时的郡治。驻扎宛县。
刘邦一看太守退了,没打宛县,直接往西走了,想进陕西,进关中,目的在抢时间。可以看出刘邦的急功近利的心态,他不是一个军事家。这个决定遭到张良的竭力反对。张良在秦末起义后曾投景驹,路上与刘邦巧遇,一见面谈话张良不走了,觉得不如跟着刘邦。重要原因是张良在此前熟悉兵法,将这些讲给刘邦听,刘邦听过常用他的意见。张良觉得找到知音了。其他听了却听不懂。张良觉得只能跟刘邦。他觉得刘邦是一个最好的伙伴了。所以张良对绕过宛县的做法坚决反对,宛兵在后,强秦在前,前后夹击,是最危险的,刘邦听进去了,连夜调过头,连旗帜都换了,围了宛县几层,南阳太守原以为走了,听到被围,慌了。想自刎,手下门客陈恢说,晚一晚,等我做点事,不成再说。郡守就没自杀,派他见刘邦,对刘邦说听说有怀王之约,急着往西想争取先入关。但是没想到宛城不打会危险,跟张良分析一样,只能打宛县,打起来,守兵众多,一定死伤惨重,拖延时间。所以,站在你的立场上建议不要绕不要强攻,约降。把郡守叫来谈判,做你部下守南阳郡。然后士兵全部跟你走。让他替你留守,之所以不愿意投降,因为他们考虑降必死。所以都抵抗。假如如此必会投诚。你何乐不为呢?进军会快,阻力会小,军队会增多。陈恢一说,刘邦马上采纳,封南阳郡守为殷侯,封陈恢为千户。这样一样,南阳望风而降。这是智取南阳。刘邦过人之处就在悟性好。他没读过多少书,只要别人说得有理,立即采纳。这是西入秦关的前段路程。后边的路通畅了。途中还会遇到哪些呢?
大风歌04…率先入关
前206年刘邦率先入关,他能如愿为关中王吗?刘邦进入陕西境内,完成了第一步。而灭秦是下一步,肯定有大兵把守,他该怎样完成呢?
刘邦过了南阳,进入了陕西境内,他遇到第一个险关是武关。武关是南边的兵家必争之地。现在武关好走,但是当时是难走之路,但刘邦幸运,秦竟然没重点设防。刘邦迅速通过了武关,没大仗,刘邦轻松进了陕西。可是过了武关后,刘邦派人去咸阳找当时掌重权的赵高。想联络赵高。人还没回来,赵高就杀了秦王二世。二人要约分关中。刘邦没答应赵高。就在这时,秦王子婴被扶上台并杀了赵高。子婴搜集一下军队到峣关。这是必须要打的一仗。刘邦急迫,进了关中,只要能打到蓝田,就可以大功告成了。关中王指日可待。这一仗他决定硬打,派手下二万准备与秦军对决。郦食其当时说过,散兵不满万人,想进入强秦?但是在南阳收编了不少部队,派两万,估计是全部家底了。刘邦决定后,被人阻挡了。又是张良,说秦兵尚强,太冒险了。我调查过,守将家里做生意,往往贪利,所以,想法贿赂。想到郦食其,派他去带着重金拜见守将。只知道一个结果,守将收了礼后答应联合取咸阳。刘邦高兴极了,准备与秦军联手一块打咸阳。这个决定又被张良阻止了。这只是秦将领愿意投降,士兵不一定呀。要趁着将领投降戒备松时打他。派人散出风声,准备五万军队军粮,在附近山上,全部插上军旗。这叫疑兵,刘邦采纳。突然进攻,峣关被刘邦打得大败。太没有想到了。刘邦乘胜追到蓝田。子婴派出关中最后军队决战。刘邦再次大胜子婴开创了皇帝投降的模式。系颈以组,白马素车,亲自捧着天子的玺和符,然后在轵道跪下等刘邦来。子婴投降了,刘邦进入了咸阳。这一年是前206年10月。
刘邦一进入咸阳,摆在面前的问题是杀不杀子婴,子婴是秦帝国的象征,注定是秦帝国的替罪羊,所有仇恨都落在他头上,他注定是悲剧命运。刘邦手下将领几乎是全部要求杀。刘邦是要复仇,还是要放弃,考量的是他的气度。刘邦认为熊心派我出来认为我是长者,我杀投降的,不是长者所为。主张不杀。把他关起来,等待诸侯来再处理。最后,一个人力排众议,放弃复仇。这是他入关后第一件大事。这是一般人难做到的。这些义军将领都受过秦的迫害。一进入咸阳,刘邦手下将领乱了套。看到宫殿,都稀罕。金碧辉煌的宫殿没见过,珍宝没见过,美女没见过。刘邦就想下榻秦宫,这个决定好理解。欲望嘛。这种欲望是对权力美色物质享受的渴求。但是这个决定遭到樊哙的反对,也遭到张良的极力反对。他不像樊哙不会说,张良说出道理来,一是进入秦宫是怎么进来的,要不是秦国国君腐败你能进来吗?二是想想一个为天下清除暴君的人应该怎么做?你想住到这儿不是走秦的老路吗?三是作为一个想干大事的人该怎么对待别人的忠告呢?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刘邦还军霸上。入关第二件大事就是还军霸上,这靠的是勇气。战胜自己难。
秦帝国灭亡是因为民心尽失。所以争取民心是考量一个政治家的重要标志。刘邦十月入关,进入咸阳,十一月下令,在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受秦代灾难太长了,诽谤当时指的是在背后议论一个人,秦代立法中有这一条,只要议论朝政就灭族,偶尔聊天两人说话立即杀了。刘邦说我应该做关中王了,我宣布从今天开始,秦所有法律一律终止,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这三条,全部废了。这是刘邦争取民心的一环。这至少包含三层含义,一是化繁为简,秦代法律苛刻而繁琐。他化为三条,虽然今天看不具备操作性,也概括不了整个犯罪,也不足以维护社会秩序,在当时深得民心,关中百姓受苛法的束缚,百姓能不高兴吗?二是双向制约,不但是针对关中百姓,也针对关中起义军的,胜利者进入都城时所有军队都想抢东西,只有萧何愿意抢的是户籍资料等。约法三章,不但对秦百姓,对士兵也有约束。制约了起义军也不能为所欲为。三是杀人者死,不提家属,意味着废除连坐制。秦有苛刻的连坐。这个被废除是极大的福音。百姓全部拥护。百姓都来犒劳,刘邦不接受。这一下子,百姓认为刘邦简直是活佛。关中百姓成了铁杆粉丝。唯恐他不做关中王。这是定关中的措施。刘邦在一片颂扬中也犯一个大错。
这足以毁掉他的一切努力。这是什么错事呢?有人建议说关中太好了,项羽封章邯做雍王,这说明关中不属于你的。所以,你赶快封堵函谷关,否则这儿不是你的了。刘邦听了立即封堵函谷关,这个错太大了。这是公开与项羽对抗。对抗得了吗?当时项羽兵四十万,沛公兵才十万。实力悬殊太大。刘邦没想到,与项羽作对了。关中王是楚怀王许的,现在谁做他管不了,只有项羽管得了。刘项两家地位此时迅速上升,楚怀王熊地位迅速下降。特别是项羽的话直接决定谁能做关中王。项羽确实是封雍王了。这个记载,这事意味着四个信息,一是项羽要想自己来封关中王,他要夺权到自己手中;二是他让章邯做,是想让自己喜欢的人做关中王;三是封章邯不是关中全部只是雍,说明他想把关中分封给几个人,后来分成了四份,废丘章邯、塞王栎阳、董翳延安、刘邦汉王;四是不考虑刘邦做关中王的事。项羽想分关中为几分,刘邦竟然封堵函谷关,项羽能答应吗?刘邦更没有意识到项羽对怀王之约的敌视。当项羽掌握整个天下实权时,他不会再遵守怀王之约了。那只是空头的命令,他不会执行。尊怀王为义帝,迁往南方,派人杀了。这是政治上的败笔。只有怀王自己和刘邦还在想着当初的约定。怀王是守着自己的权力。刘邦是为了自己能当关中王。可惜的是两人说的都不算数。这种情况下,刘邦竟然封堵函谷关。这个极其错误。项羽会怎么看待呢?
大风歌05…在劫可逃
项羽来到函谷关时才知道刘邦把持了关口。这两点刺激了项羽。所以写到项羽走到时大怒。一怒之下,派将领打函谷关。迅速打进去了。十二月,项羽来到与刘邦相距四十里地,他又得到消息,左司马曹无伤告密。三点,沛公欲王关中,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这三点在项羽看来一条都不能接受。所以,他第二次大怒,范增给项羽又讲了一番,说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急击勿失。这个压抑自己本性时,一定有所图。这个人志向不小;派人去看过他的云气,艳若五彩,所以建议赶快打,别失去机会。更坚定了要灭刘邦的决心。所以项羽命令明天犒劳军队,一鼓作气灭了刘邦。这个决定其实是源于两次大怒。
项羽大怒只是表面恼火,其实有三大原因,一是自尊受伤,其他将领见项羽时是膝行而前,不敢仰视。项羽在他们心中地位高大,奠定了他的至高地位,项羽满足于诸侯的臣服。他没想到刘邦竟然是严把函谷关。二是怀王伤痛。刘邦想自己做关中王,原因是怀王之约。怀王是项羽大恨的。在项羽心中,杀的不是宋义,是怀王的权威。巨鹿后他分封。三是项羽对天下有自己的战略。刘邦破坏了他的战略。我们最想知道的是这个,而司马迁并没写。我们可以看出来,项羽封了章邯为雍王,管辖关中咸阳以西的土地。这透露出许多信息,一是关中分封归怀王。项羽封雍王说明他不把怀王看在眼里。二是章邯做雍王这只是三分之一,咸阳以东以北,以南还有汉中之地。项羽不打算封关中王。章邯只是雍王,说明项羽不打算让关中王权力太大。三是刘邦也不可能做关中王。这就是项羽未来的战略。这才是项羽用军事解决刘邦的根本问题。这个决定对他们的政治集团是对的。刘项有历史转变。先前共同敌人是秦,两个集团曾是盟友。而秦朝灭亡,两个集团没有了共同目标,变成对立的集团,项羽没有意识到。如果清醒,不会大怒了。他要知道的是怎么收拾刘邦了。本应该笑,他大怒,是因为他没有意识到。武力是正确选择。
一夜间,变化源于一个人,这人是项伯左尹。他改变了两家的命运。他要夜见张良。想把张良从里边捞出来。两人是生死之交。项伯太简单了。张良可是极复杂,他知道项伯来救是因为义,所以他委婉地说,你救我是为义,我是为汉王来送刘邦,我要不告诉他也不义。项伯只能同意告诉这个消息给刘邦。事儿大了。刘邦大惊失色。他没想到灭顶之灾,他最危急时,“为之奈何?”张良当然能化解,反过来问,谁为大王出此计者?刘邦老实说了。再问,料大王士卒足以挡项王乎?刘邦称确实不如。怎么办呢?张良两问巧妙,他要了解情况也提醒刘邦项强刘弱。张良一句话点出了策略。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这叫政治欺骗。刘邦聪明一听,下面不用张良告诉了,问张良,安于项伯有故?说明刘邦警惕性极高。张良如实回答。他曾杀人,我救了他,今天有危难,他来救我了。刘邦开始危机公关了。必须化解危机有两点一是抓住项伯,一是要好好忽悠他。马上就问,你们谁大?吾得兄事之。张良出来请进项伯。沛公约为婚姻。定为了儿女亲家。这中间省略了多少内容,司马迁全部省去了。一下子关键的一步拉近了关系。两个素昧平生并且是敌对阵营的人,一下子结为亲家,不是张良教的是,是刘邦原创,先骗好项伯。算不算数,我们就想多了。这场婚姻只是危机公关的手段而已。
给个说法,刘邦在这个关键时刻讲了一番话,“吾入关……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我来什么都不敢拿,登记封着了。来等着项羽呢。把着函谷关是为了应付非常事件,日夜盼着他来,怎么可能反叛呢?这番话解释得到位。这话起不起作用,看对方反应,项伯听完后,说,旦日不可不早自来谢项王。刘邦一听,心里明白了,大功告成,项伯被忽悠住了。这是传话筒,可以利用他来蒙项羽。项伯告诉他,他连连点头。
项伯回到后,把这事原本地跟项羽说了。最后说了两点,“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这话说明刘邦有功也说明他先点关中的。“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他只知道“义”这个字。他决断问题只遵循义的原则。项伯可以这样说,他没有决定权。打不打不取决于项伯,项羽可以听也可以不听甚至可以治项伯的罪。私见张良刘邦,这是大罪。问题是,这话讲完后,项伯提了建议,不如因善遇之,这是应该做的。项羽“项王许诺”。这是刘邦忽悠的结果。这意味着军事手段的命令撤销了。里面有三个问题,一是不追究,二是不询问(刘邦精明项羽糊涂,表现得清楚),三是不商量就取消明天的军事行动。本是最正确的选择,建立在大怒上的决定被撤销了。项羽的自尊得到满足了。刘邦的臣服可以废掉怀王之约了。但最大的问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