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从宇宙观察我们的地球,那是一个蓝色的美丽星球,是太阳系中惟一有生命存在的星球。在这个美丽的星球上,人们改造自然,创造了文明。而文字对于人类文明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因为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前一时代获得的知识,要靠文字传给下一代,下一代加上新的知识后,继续依靠文字向再下一代传递,于是新的知识不断积累,文明获得了发展。但是,前辈的经验与教训并不总是被人们重视,有时人们会把过去的记忆隐藏起来,让那些记忆从记录中消失得无影无踪。许多人都有希望把不喜欢的事情忘掉的倾向,觉得那样可以轻松地生活。但是要注意,忘记不喜欢的事情,并不绝对是好事。如果有的同学在上学的路上被街边的石头绊倒了,他只是想今天的运气真不好,但是很快就忘记了的话,那么,在放学回来的路上,很有可能再次摔跤。记住过去的错误,可以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就会聪明一些。我们学习历史,就是要记住过去的经验与教训,开辟未来。我们认为,这本叙述以中、日、韩三国为中心的东亚历史的书,是一本开辟未来的教科书。由于发生了侵略与战争,由于对人权的压抑,使19~20世纪东亚的历史充满了创伤。当然,东亚的过去也并不是一片漆黑。东亚有悠久的友好交流的传统,出现过许多为了光明的未来而跨越国境努力的人们。我们应当继承过去时代的积极面,而彻底反省以前的错误。应当在我们美丽的地球上建设更加和平与光明的未来。为了和平与发展,我们通过学习东亚的历史能够得到什么样的经验与教训?这就是我们编写这本书的目的。还是让我们一起来回顾历史,面对未来吧。这本书是中国、日本与韩国的学者、教师与市民共同编写的。在三年的编写过程中,我们有过许多的意见分歧,但是通过对话与讨论,逐渐达成了共有的历史认识,以至现在能够在中、日、韩三国同时出版这本书。我们共同觉得:中、日、韩三国在地理与历史上有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希望在越来越逼近的“地球村”时代,三国之间能够对邻国的历史与相互的关系有正确的了解。本着这种愿望,我们编写了这本书。其实,这也是我们这一代还不能彻底完成的课题,我们希望三国的青年人相互合作,共同努力,创造东亚未来的新篇章。由于是介绍中、日、韩三国近现代史的一本书,对任何一国的读者来说,都可能会有陌生之处,甚至可能有不理解的地方,但是请大家不要灰心。只要我们怀着相互理解的愿望学习过去的历史,东亚以及世界的未来就会越来越光明。《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共同编写委员会2005年5月中国编者致读者众所周知,日本的侵华战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结束整整60周年了。现在生活在我们这个星球上的人们,大多数是在战后出生的,没有任何战争的经历,人们只能通过学校的历史教育和前辈的口传身授等社会教育得到关于战争的认识。从这个意义上,作为东亚三国的青少年,他们所面临的教育环境有很大的不同。同样是战争,带给三国青少年的印象可能有相当的差异。中国的青少年对“南京大屠杀”、“七三一细菌部队”和“三光作战”等日本侵略军的残暴加害有深刻的印象;对于韩国青少年来说,对战争的印象则是失去祖国,甚至被切断了与祖先联系的痛苦记忆;而日本年轻一代关于战争的深刻印象恐怕就是“东京大空袭”和“广岛、长崎的原子弹爆炸”等战争被害的事实了。虽然三国的人们关于战争的印象并非虚构,但是,当仅持这一单方面的感性认识进行交流的时候,恐怕只能是无休无尽的辩论与争执了。我们现在正处在和平与发展为主流的国际社会中,处在国际化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面对未来,我们需要的是国际间的相互理解与谅解,需要对对方的历史和我们共同的历史有深刻的了解。我们要求战争加害国的人民应当有反省战争责任的觉悟,而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也需要建立胸怀宽阔的国民意识。因此,我们三国学者共同编写了这本面向三国年轻一代的历史读本。在日本的右翼势力猖狂地否认与美化侵略战争历史的今天,中国的读者们希望我们的这本书能够成为刺向右翼势力的匕首和投枪。我们是十分强调“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基本原则的,同日本的右翼势力在历史认识问题上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也是我们明确的斗争方针。不过,我们也坚信:如果中、日、韩三国的人民,特别是年轻一代能够建立共同的历史认识,右翼在历史问题上制造的谬论也就不攻自破了。日本的右翼势力是十分痛恨我们的这一努力的,他们认为没有也不可能建立共同的历史认识,竭力贬低为共同的历史认识而进行的积极努力。我们坚信能够建立共同的历史认识,但也承认,我们的努力毕竟是刚刚开始,还有许多的问题需要解决,还有相当多的障碍需要跨越。事实上,我们在编写过程中,也遇到了相当多的困难,我们之间也进行过激烈的争论。不过,我们相信通过严肃的讨论编写出来的这本书能够加深中、日、韩三国之间、特别是三国青少年之间的相互理解。如果读者们能从这本书中得到有益的历史知识,并以这种知识来思考三国共同的未来,共同面对和平与发展的国际社会,我们将感到十分欣慰。中国 共同历史读本编写委员会2005年5月韩国编者致中国青少年韩中两国从很久以前就开始了交流,不仅在文化方面,在政治和经济方面也一直保持着密切的关系。两国虽偶尔也发生过矛盾和冲突,但友好往来基本是两国关系的主流。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两国间又出现了互不来往的尴尬状态。令人兴奋的是,自上个世纪90年代韩中建交以来,两国重又开始了频繁的往来,青少年之间的交流也日渐增多。在近代,韩中两国遭受了相似的苦痛。由于受到别的国家的侵略,韩国沦为殖民地,中国也丧失了部分领土主权,饱受折磨。日本引起的战争使韩中两国蒙受了巨大痛苦。直至进入现代,由于战争而引起的矛盾和对立也没有完全消除。这本书记载的正是这些沉重的历史经验。这些经验昭示着我们所有的人,要记住历史的教训,携手共同致力于建设东亚的和平与未来。中国的青少年朋友们,实现东亚和平的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希望你们与韩国和日本的青少年携起手来,向着东亚光明的未来勇往直前。韩国 共同历史教材开发委员会2005年5月日本编者致中国青少年1998年11月,中日两国首脑在“为了和平与发展建立友好伙伴关系的中日共同宣言”上签字。关于历史问题,日本方面在宣言中表示“痛感对过去一个时期侵略中国而对中国人民造成的巨大灾难与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我们作为本书日本方面的编写委员,真诚地本着这一“中日共同宣言”所表明的精神而讲述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事实。因为我们希望日本的青少年正视由于日本的侵略所带给中国人民的灾难与伤害,特别是想让日本的学生们理解中国学生们在学习了近代史以后的想法。因为近代中国的历史是遭受外国的侵略而被半殖民地化的屈辱与黑暗的历史。另一方面,我们也希望中国的青少年了解这样的事实:日本国民被卷入侵略战争,支持了战争,但在战争中也受到各种各样的伤害以至失去了生命。进入21世纪以来,中日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密切,中学生就可以通过假期旅行的方式进行访问与讨论了。你们一定也想与日本的青少年们共同就中日历史问题进行讨论和对话吧。而这本《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就是为了这样的讨论与对话而编写的。在中国,人们常说“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希望青少年们能够通过阅读这本书,建立起创造未来和平与友好的东亚世界的信心。日本 日中韩三国历史教材编写委员会2005年5月
第一部分 序章第2节 三国的相互关系
三国的相互关系中国、日本、韩国三国都具有各自的传统与文化。三国的人民作为近邻,从很久以前就开始友好相处。但有时也发生争斗和战争。在19世纪西方列强以武力入侵以前,三国的关系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共同来了解一下。三国的关系近代以前,中、日、韩三国之间已经存在国家间的交往,同时,民间领域的交流也在频繁展开。中国和周边国家之间的外交关系通常被称为朝贡关系。如果周边国家向中国派遣使节并进献贡品,中国就承认该国国王的权位,并回赠礼品。之后,中国对其他国家的内政和外交不再进行特别的干涉。16世纪后期以后,中国与日本已经不存在朝贡外交关系,两国关系主要以商品贸易为中心展开。在这种大的框架下,中、日、韩三国一直保持着密切的关系。日本丰臣秀吉政权对朝鲜半岛的侵略和通信使16世纪末,丰臣秀吉结束了日本长期的战乱,掌握了政权。当时中国正处于明朝时期,朝鲜半岛处于“朝鲜王朝”时期。丰臣秀吉有想征服中国大陆的野心,在此之前,他曾经两次对朝鲜王朝发动侵略。但是,在朝鲜王朝民众的抵抗和水军的反击之下,日本的侵略并没有得逞。明朝曾派援军帮助朝鲜王朝击退日军。丰臣秀吉死后,日、朝两国又重新缔结外交关系。两国互相派遣使节,朝鲜王朝派遣到日本的使节称为通信使*。通信使起到了提高江户幕府权位的政治效果,并且为日朝两国间的文化交流和相互之间增进了解起到了很大作用。中国的变化与韩国的对应在中国的东北地区,满族的前身女真族逐渐强大起来,并建立了“后金”。“后金”的军队在与明朝作战的同时也进攻了朝鲜,造成了朝鲜民众很大的伤害。后来,清朝继承了后金并取代了明朝,统治了整个中国。但是,朝鲜王朝十分重视同明朝的关系,曾经还提出要征讨清朝的北伐论。通过贸易开展的交流活动日本的江户幕府初期推行了扩大贸易的政策。但是,随着基督教势力的不断扩大,政府开始限制同外国的往来。从1641年开始,政府只允许在长崎同荷兰人和中国人开展贸易活动。朝鲜王朝在釜山设立了倭馆,继续同日本开展贸易活动。对马藩官吏和商人们在这里聚集。从17世纪中叶开始,朝鲜王朝在清朝首都北京和边境附近同清朝开展贸易活动,并且在清朝和日本之间进行中介贸易。起初,清朝为防止国内势力同国外势力勾结,禁止对外贸易。但是,随着国内政治逐渐稳定,政府开始解除贸易禁令,并频繁同周边国家开展交流。18世纪后期,欧洲列强开始施加压迫,中、日、韩三国奋起抵抗,拒绝通商。中国只允许在广州进行通商,不开放其他港口。* 通信使:韩国向日本幕府将军派遣的使节团。从1607年到1811年期间,共派遣12次。路线一般是汉阳…釜山…对马岛…江户,通常耗时5~8个月。使节团在日本期间的费用由日方负担。栏目1 如何看世界—— 三国的地图东亚的人们自古以来对世界的认识就是:中国位于中心,而文明较迟的小的国家则分布在她的周围。朝鲜与日本虽然也接受了这种看法,但有时认为自己的文化也不逊于中国,所以制作了关于自己国家的详细地图。15世纪初期,朝鲜王朝制作了一幅成熟度相当高的地图(见左)。在这幅地图上,以巨大的中国为中心,将包括朝鲜、日本在内的东亚地区放大描绘,而在左侧缩小描绘的是阿拉伯半岛、非洲与欧洲。这是根据从中国和日本得到的最新地图绘制的。佛教传播到日本后,日本开始认为世界是由日本、中国、印度三国构成的。所以那时的地图是以印度为中心,画上了日本与中国。但是,到16世纪后半期,由于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交流,开始有了欧洲制作的世界地图。引起东亚地图发生重大的变化的是16世纪末,来中国的基督教传教士利马窦绘制的《坤舆万国全图》(见下)。他把世界描绘成椭圆形,分为欧罗巴、利比亚(阿非利加)、亚细亚、南北阿美利加与美咖拉尼卡(南极一带)五大洲。与以往的欧洲地图不同,在这一地图上,中国位于地图的最中间。这是考虑到东亚人的习惯,他们容易接受中国是世界中心的认识。另外,出于同样的原因,地图上的地名用汉字表示。把亚洲写作“亚细亚”,欧洲写作“欧罗巴”,就是从这时开始的。《坤舆万国全图》在17世纪初传到朝鲜和日本,以此为蓝本,后来有各种各样的地图。17世纪后半期,来中国的传教士南怀仁绘制了《坤舆全图》。这一地图将世界分为两个圆。不久,朝鲜和日本的椭圆地图也都被这种两个圆的世界地图取代而流行起来。但是,朝鲜在17世纪的后半期对西欧式的世界地图进行了抵制,强调传统认识的地图又开始出现,那就是圆形的天下图(见右)。中国仍然被突出在圆形的正中间,朝鲜在她的旁边,其他各国分布在各处。直到19世纪的时候,这样的天下图还继续在民间广为流传。日本虽然是处于锁国时期,但由于与荷兰进行贸易,传入了新的欧洲地图。在此基础上制作了新的世界地图,即19世纪初完成的《新订万国全图》。这一地图是在英国人制作的地图基础上,加上日本人对库页岛探险的成果而进行了修正,是标出了库页岛的第一幅世界地图。这就是东亚的人们为把世界各国的位置从地图上描绘出来而反复进行的种种尝试。栏目2 三国间的漂流民什么是漂流民?是那些本来不希望到别的国家去,但是,偶然在海上遭难而漂流到别国去的人们。这幅画是日本人描绘的19世纪初漂流到日本海岸的12名朝鲜人的场景。从16世纪末开始的270年间,可以确认的漂流到日本的朝鲜人将近1万人。也有漂流到朝鲜的日本人和漂流到日本的中国人。中国与朝鲜之间也有漂流民。对漂流民采取的方法是将他们分别送回本国。图中的12个人后来就被送回朝鲜去了。这是近代以前中、日、韩三国之间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