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髯-第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三十三章·;大单于
    “听说,光禄大夫韦謏被陛下灭族了。”
“是吗?为什么事情呢?虽然我知道这老家伙脾气倔了些,嘴巴也不怎么好,但从前陛下都还是很忍让的,甚至当众赞美过他。今日,又是所谓何事?”
“据说,是因为反对立二皇子为‘大单于’的事情,老家伙启谏甚切,危言耸听,所以引起陛下大怒,下令诛謏及其子孙。”
军列之中,有闲人在窃窃私语。不过此时的冉闵当然丝毫不知,他此时一如往昔的列在队列前沿,率领着十万魏国大军,向北挺进。
大军先是抵达了邯郸。之前冉闵曾经和石赵的相国石琨,在此地打过一场,打得石琨大都督落花流水,一路仓皇北去不敢南顾。之后,冉闵留下了杨晓和一万多人镇守于此,他自己去了苍亭,支援刘群、王泰、周成他们。现在,时隔几个月之后,他又回来了。而这一次,他要变守为攻,他要拿下石赵的旧都―――襄国,并且让羯胡的政权在这个世界上彻彻底底的消失。
“襄国啊~!那可是石勒老天王的发迹之地。灭亡羯胡,就在此一役,这一仗,要看你们年轻人大显身手了。”在兵至邯郸之时,冉闵特意召集了全军的年轻将领,在自己的行营置酒座谈。自邺城灭胡之后,魏军补充了很多新兵,同时也提拔了很多年轻的将领。此役,冉闵特意挑选了一大批年轻将领随征。一方面为了让他们积累经验;另一方面也是想使用他们这些年轻人的朝气。
由于连续的降雨,冉闵在邯郸滞留了三日,而这突来之雨却是不见有丝毫想要停歇的架势,于是,魏国一十万大军只好冒雨继续起行,继续向北。冉闵留刘群镇守邯郸,而派遣杨晓作了先锋。大军向北,一路无所阻挡,搞得先锋官杨晓想要找个机会表现一下自我而不可得。
在雨中行军,可是一件很不爽快的事情,尤其是在这个十一月的气温下。魏国大军一路冒雨向北挺进,却在某处被一道原本地图上没有的河流给挡住了去路。
“这可能是近些日子里的雨量太大,山洪爆发,结果新冲击出来的。”
站在冉闵旁边说话的这个人,姓李名云字天纵,原本是颖川一带著名的隐士,此时年纪已近六旬,是不久前才出仕的。原本在后赵石虎皇帝期间,朝廷也曾经慕其名,派人征召过他,不过其始终是找各种接口推脱。而当听说大魏建立的消息之后,不待人请,他却自己走来了,“新朝初立,将士浴血得来的江山,还需要治国的法家儒士。”其如是说着,然后被冉闵聘请为二皇子太原王冉胤的老师。
冉闵活动了活动自己的项颈,右侧有些酸痛,昨夜睡得不好,今天早上起来落枕了。李云此时特意跑到队列前头来,乃是来告状的。他的学生,刚刚取笑完老儒生的三缕长须像山羊一样,便转身逃走了,估计又是找他的骑兵队去了。
“朕知道了。小儿顽劣,有累先生。等我捉住他后,必定重重惩处。雨下得这么大,先生还是先回后面的车上去吧。”看着老先生一身雨水、两脚泥的跑这么远的路过来,冉闵心中甚是有些歉意。不过,嘴上说是要“重重惩处”,冉闵自己也心知肚明这是虚言搪塞,要真捉住了,也最多不过是责骂几句,真要是惩罚这个调皮的宝贝儿子,他还真下不了手呢。
李云一拱手,走了。冉闵看了看前面被水流阻断的交通,心情有些郁闷。而李云大儒前脚刚走,他的学生,后脚便出现了。
在漫漫小雨中,穿着一身蓑笠纵马奔驰,那一队匈奴龙腾在他身后形影不离地跟着。在望见他的那一刻,他那溺爱的父亲,就把刚才答应老师的事情全数忘记了。
“胤儿,当大单于的感觉如何?”
少年只是笑而不答,只是在父亲的马前,勒马停了下来。不愧是冉闵之后,才小小年纪的他,驭马之术已是十分的娴熟。
冉闵假嗔道:“下雨天不好好念书,还跑出来胡闹,要是你母后看见了,非把你的屁股打成八瓣。”
少年又是笑而不答。稍顷,回曰:“父亲,请让我担任先锋吧?”
冉闵笑了,稍稍想了一下,然后说:“这条河的彼岸,还是一片未知。也许,会埋伏着敌人的大军。现在,朕就委任你为我军的先锋,先行寻路过河,并保障我军的渡河行动。”此时,杨晓的的军队正在沿河搜索着方便的过河路线,冉闵的这个任命,充其量不过是在给儿子找个有意义的事情做,免其无目地的游手好闲而已。但对于少年能不能找到什么过河路线,他也并不抱什么期望。
少年兴奋的领命而去,一路奔驰在前,而在他身后,一直紧紧跟随的匈奴兵首领刘流在马上向皇帝陛下点头致意,于是冉闵向他使了个眼色,“请放心,即使是垫上刘流的性命,也绝不会叫大单于有任何的危险。”刘流是个乖巧的人,只需要冉闵的一个眼神,不需要再多余吩咐什么,他便知道下面该做什么。
冉闵满意地望着刘流和他的部下们向河边奔去,他一点都不担心,用多年来引以为傲的眼光,在对河对岸的望观了这么长时间之后,他可以完全确定,在河的对岸,绝对没有什么所谓的“敌人的大军”。现在,他很想知道,自己的儿子,在担当“先锋”之后,会不会比刚刚出发的斥候们先找到过河的地点。
“妈的!”多年的军旅,也养成了骂粗口的习惯,脱口而出粗口的原因是他惊骇的发现,儿子冉胤带着他的那一队匈奴骑兵,并没有循规蹈矩地沿着河流测量水流、水深,寻找合适的渡河地段,而是一整队轻骑全数都就近跃入了河水中,然后趟水向对岸游去,“妈的,这小子实在是太乱来了!”
这条新形成的河流的河水看起来似乎比较平缓,水色是混浊的,但是平缓的假象之下却暗藏着激流,不一会儿的功夫,就看见有三个匈奴轻骑兵被河中的漩涡卷进去了,然后,又增加了二人。这些匈奴的骑兵,是平原上纵骑驰骋的高手,但在落水之后,却连扑腾几下的能力都没有,很快就被混浊的河水完全没顶了。
几名匈奴骑兵的出师未捷身先死,却丝毫不能引起主帅的悲痛,此时主帅冉闵的担忧目光,完全被自己的儿子所吸引,他的双手在不安地反复拉拽马鞭。在刘流等一干轻骑兵的簇拥下,冉胤大单于一路有惊无险,总算是涉过河流直达彼岸,然后立马在彼岸的河滩上,回过头来,举着马鞭得意地挥舞。而跟在他后面上岸的匈奴轻骑们拖着二条绳子,借助着这两条绳子,在第二天的清晨之前,一条方便的浮桥便架设完成了。
“这个莽撞的小子~”望着河对岸的儿子,冉闵长吁了一口气,嘴上虽然骂着,但心里面却是说不出来的喜欢,从这一件事情起,他对于这一支投降的匈奴骑兵的信任度也随之增加不少。
渡过河后,大军继续向襄国进发,同时,冉胤这支一千骑兵的所谓“渡河先锋军”却被冉闵命令留守了,理由是“此地为交通要道,位置重要,极有可能会被敌方袭击,因此需要留下最精锐的军队来守护浮桥。”虽然无奈,但冉胤也只得服从大魏皇帝陛下的命令,接受留守的委任。说实话,冉闵觉得,以冉胤的年纪和阅历,此时上前线还是太早了。当然,大单于的老师李云,也留了下来,现在,在冉闵襄国作战期间,他可有足够的时间,来调教这个顽皮的弟子了。
襄国以南,旌旗十万,沙尘滚滚。一段时间以来,一直都是胡骑出击去骚扰大魏境内,现在,魏军十万,杀气腾腾地摆在了胡人的家门口。
就像是和老天约定好的一样,魏军一到达襄国外围,连续下了多日的雨就骤然停止了。天空放晴,太阳也出来了。不过,十一月的阳光,实在是温度有限。但是,在雨中痛苦行军了好些日子的魏军各位们,还是充分珍惜了这个机会,冉闵大帝也知道后赵军都退回了城池、要塞不敢出战,所以在大军抵达扎营之后,并没有马上发起进攻,而是给了军士们一些的时间,利用难得的晴天,晾晒衣物。
于是,在魏军抵达的前二日里,石袛在惶恐的等待,而敌人们却悠闲的在军营里晾满了衣物,远远望去,魏军的营寨就向是各色“旗帜”的海洋,只见连营一片,内衣旗连绵不绝,煞是壮观。多日来的行军,魏军士兵大多都没有干的可替换品,有些不怕十一月冷温的士兵,常常裸体在营中临时走动。而冉闵在巡营时看见,也只是置之一笑,反正这营中也并没有女人,有胆量裸奔的就暂且裸奔好了。
休整三日,待到第四天,穿着着晾晒完毕的衣甲,魏军终于发起了进攻。
“启禀陛下,城外要塞,尽数陷落~!”
“尽数、全部、都陷落了吗~!?”
在十一月的天气,自命为后赵皇帝陛下的石袛却是一头的汗,“才、才二天的时间,那、朕当如之奈何?”仅仅是二天的时间,城南建立的营垒、工事便基本全都陷落,魏军的战力强横,让本来就有些心理准备的石袛,还是吃惊不小。这些外围防御据点已经全部陷落,那下一步,自然就是他石袛脚下的这座襄国城了。
旁边大臣张举说道:“速速求救于各方是必然的。”
石袛再问:“何方援兵可用?”他也不是没考虑过求援的问题,但之前他在心里面略略的一盘算,似乎原石赵名下的那一干将军人等,除了投降冉闵和被冉闵修理怕了的人之外,实在是再无其他。
张举道:“姚弋仲可用、石琨也可用。”
石袛摆手道:“姚弋仲自从我登基以来,就几乎从来没有听从过调遣;而那石琨在冉闵手下是屡战屡败之将,都已经吓破了胆子,怎敢来救?”
张举略略犹豫了一下,道:“还有一路援军,可以邀请。只要这一路肯来,另两路只怕也就跟着会来。”
石袛奇道:“还有一路,不知是何方神圣?”
“幽燕慕容。”张举一言说出,石袛心中便是一惊,连连摆手,“使不得、使不得。那燕国慕容氏和我国交恶多年,每日都欲除我而后快,又怎肯前来援手?张太尉你这是痴人说梦啊。”
张举谨慎地说道:“燕人来不来,就要看陛下肯不肯作出些牺牲、丢失些脸面来保存社稷了。”
石袛道:“都到了这种时刻了,我还有什么舍不得的,快说、快说。”
“赵与燕之所以交恶,乃是先帝季龙陛下欲统驭八荒六合,所以不容卧榻之旁有慕容氏这样有野心的势力存在,所以想要压其一头。所以,我们不如就退让一步。陛下如能为了江山社稷之危难,屈尊去掉皇帝之号,暂时改称赵王……”说到这里,张举停顿了停顿,观察了一下石袛的表情。而此时石袛正在思索,显然,他对张举提出的条件,是可以考虑接受的,于是,张举继续说道:“只要陛下肯屈尊,改称赵王,然后再以传国印玺作为交换条件……”
“传国印玺~!”石袛有些吃惊地叫了起来,“我们哪有什么传国印玺?那东西不是在邺城吗?现在当然是在冉闵的手里面。”
就见张举给石袛作了个眼色,道:“怎么没有?当然国难之时,不是有忠君之士,从邺城把它带出来献于陛下了吗?”
石袛立刻会意,特别大声地说道:“是啊、是啊~!确有此事。我怎么把这事情都给忘记了?”然后又疑道:“那~如果慕容氏派遣援兵之后,真的打胜了冉闵,那又如何?如果到时候叫我们交那个……什么的,我们怎么……”
张举苦笑一声,道:“这时候,走一步就算一步吧。到时候,船到桥头自然直。”
石袛颇有些无奈的叹了口气,说:“如今,也唯有如此了。那……一切就从卿所奏。朕全权委托于你,尽快进行吧~!”
只用了二天时间,魏军便拔除了耸立在襄国之南的数个防御要点,把进攻线直接推进到襄国城下。冉闵观之,龙心大悦;而石袛观之,则心胆俱寒。这样,到了第三天,魏军就趁着连胜的势头,向着襄国城发动了攻击。
南北朝时候的襄国城,就在今天的邢台。位于河北省南部,太行山东麓。是太行山山前冲积平原,地势由西向东倾斜。因其险要,后在军事上,有“依山凭险、形胜之地”之称。是石赵旧都,是石勒天王起家的根据地,西晋永嘉六年,312年十二月,石勒曾经在此击败了西晋大司马、都督幽、冀二州诸军事王浚的大军。经过石赵多年的经营,此时的襄国城是城高池深、库存丰厚、攻守器械齐备。
随着一声令下,魏国的大军们蜂拥地向前冲去。在他们当中,有很多人是第一次参与攻城的实战。虽然,在之前的演练和攻击外围据点的作战中,他们已经积累了一点经验,但,当看见襄国这座雄城时,还是有些茫然不知所措。在襄国城下,挡在他们前进道路上的第一个目标,就是襄国城外宽阔的护城河。
襄国的土壤土质主要是壤质褐土,其次是粘质褐土和少量的沙质褐土,比较利于挖掘。因此,在经营襄国的过程中,羯族大量利用汉族劳力,在城下挖掘出了一道非常宽阔的壕沟。再引来附近两条河流的河水,使干壕变成了有活水的护城河。此时,挡在魏国各位将士面前的第一道障碍,便是这道护城河,为了缓冲魏军的冲击力,石袛还特命在护城河己方这一侧的岸边上,立起了密密麻麻排成行列的鹿角。沿着一侧的河岸,无数斜斜向上的刺条密集延绵,看上去就像是一条长长的刺蛇。 
“填河!”
一声令下,早有准备的魏军士兵们,将背负着的土袋纷纷地投入护城河中。而恰在此时,早已伏在城头上的蛮胡弓箭手们,也在一声令下之后,起身放箭,一时间箭如雨注、遮天蔽日,魏军伤亡惨重,正在用土袋填河的士兵中,有不少中箭的,连同背负的袋子一同滚落河中。魏军中,当然也有大量的临时制作的木排、盾牌之类的作为防护。但是,敌在高处,设计的距离又恰到好处,使得魏国的弓箭手们很难形成有效的还击,在此情况之下,防盾可以起的作用就大打折扣了。蛮胡的弓箭手们站在女墙之后从容的拉满了他们的复合弓,然后瞄准发射,羽箭往往从盾与盾之间的缝隙处射入,某些大力射手用强弓所发射出来的箭,甚至可以直接射穿对方的盾牌,将举盾之人的手臂和盾牌钉在一起。此时,周围的蛮胡军基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