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世界列国史演义丛书--英国史演义-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抱定“不立储”的初衷,无论如何不肯遂他们所愿。继而旧贵族们又在北方发动武装叛乱,攻打囚禁玛丽的古堡,准备救她出来,前往伦敦武装夺权。所幸女王军队英勇善战,转移玛丽,平定叛乱,将旧贵族首领全部判刑问斩。这时国外天主教势力也来插手,纷纷支持玛丽和英国天主教徒的篡位活动。1570 年罗马教廷宣布革除伊丽莎白教籍,解除臣民对她效忠的誓言。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久已对伊丽莎白怀恨在心,此时更数次派出间谍,潜入英国,策动大贵族谋反。又挑选刺客,窥伺机会,准备暗杀伊丽莎白。幸亏有女王的老臣沃尔辛厄姆,足智多谋,精明干练,他在国内外建立起庞大而高效率的反间谍网,侦查一切针对英国和女王的天主教间谍破坏活动。反谍报人员抓住了无数形形色色的刺客和密探,搜出了无数藏在鞋子后跟、镜子背面、木箱夹层的玛丽与国外反英组织的来往信件,从中了解了敌人的计划,粉碎了一次又一次的阴谋活动。但是阴谋活动仍然层出不穷,国家和女王的生命时刻处在危险之中。沃尔辛厄姆认识到,玛丽乃是一切阴谋的中心,是国内外天主教势力的希望所在,玛丽只要活一日,阴谋活动便一日不停,英国也就一日也不得安宁,是以非将玛丽处死不可。沃尔辛厄姆面见女王,将他侦查的结果呈上,并提出强烈的请求,请求处死苏格兰玛丽。但是女王听也不听。她认为玛丽虽然被推翻,但她毕竟是正统出身的君主,君主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否则便是对神圣的亵渎,她伊丽莎白绝不会做这种渎圣的事。再者玛丽还是她的亲属,落难当中前来投奔,她岂能落井下石道义皆无?若是英国臣民群起效法都来侵犯君主,她的宝座还能不能稳固?再者沃尔辛厄姆眼下证据并不充分,不能说明这些阴谋当中都有玛丽插足,她又怎能随随便便滥杀无辜?一番话说得沃尔辛厄姆哑口无言,沉默片刻便退出了王宫正殿。转身来寻老臣塞西尔,征询他的高见。
沃尔辛厄姆捍卫国家和女王百折不回,一片忠心,实堪赞叹,塞西尔也称得上智珠在握,老谋深算。两人很快制订出一个方案,要让那玛丽自投罗网原形毕露,再不能兴妖作乱!
1585 年年中,沃尔辛厄姆以“保证安全”的名义将玛丽的囚禁地移到了查特利,这样她与国外通信的旧渠道便不通了。年底的一天,一个入境的青年人引起反间谍官员的注意,他叫吉尔伯特·吉福德,刚从法国的神学院留学归来,他的家就住在查特利地区。有经验的官员立即断定此人有问题,果不其然,三问两问,这胆小软弱的家伙便招出了自己的底细。原来他是国外天主教阴谋集团派来的信使,专门负责重建玛丽与国外的通信联系。沃尔辛厄姆给这家伙一大笔钱,他立刻同意为沃尔辛厄姆做密探。沃尔辛厄姆教他不动声色,一切按阴谋集团原计划办。于是吉福德来到查特利,找到一个信仰天主教的啤酒店老板。吉福德用密码给玛丽写了信件,放到一个特制啤酒桶的夹层里面,老板借卖酒之机将这桶啤酒送进玛丽的住所,玛丽的秘书倒出啤酒取出信件,再把玛丽的回信放在里面。这样新的通信渠道就建立起来了,玛丽认为这渠道绝对安全。她迫不及待地把半年来积存的大大小小21包文件、信函、名单一次次通过啤酒桶送给吉福德,由他交给外国使馆,再由他将阴谋集团的指令和计划通过啤酒桶送到她手里边。殊不知吉福德早已叛变,所有的信件他都先交给沃尔辛厄姆拆看。沃尔辛厄姆把所有信件都复制下来,留作证据。半年之后,沃尔辛厄姆认为时机成熟,便派吉福德去巴黎,面见阴谋集团的头目、西班牙驻法大使,告诉他一切顺利,可以采取行动了。西班牙人深信不疑,立即物色了巴宾顿等6 名刺客,让他们潜入英国。巴宾顿到了英国立即给玛丽写信表示效忠,告诉她一次“大行动”正在进行,他们6 人将完成刺杀伊丽莎白的使命,还有一些人将到查特利将玛丽救出牢笼,同时西班牙军队已经做好准备,随时可以开赴英国支援他们的行动。因此这次行动肯定万无一失,马到成功。玛丽接到此信万分高兴,立即回信对这次行动表示热烈的赞同,尤其赞同杀掉伊丽莎白,以便把她自己即位的道路扫清。
这封信以最快速度送到沃尔辛厄姆手中。沃尔辛厄姆看完信的内容,微微一笑道:“是时候了,现在就将罗网收拢!”他一面派出军队将巴宾顿、啤酒店老板等阴谋分子和刺客、间谍一网打尽,一面亲自入宫,把所有的证据和信件摆在伊丽莎白女王面前。
女王此时真是左右为难!事情很明显,玛丽从事阴谋证据确凿,参与谋杀铁证如山。想不到自己一片好心反被蛇咬,恨那玛丽翻脸无情恩将仇报。想到这里便要下旨,狠狠治她罪,忽又转念,毕竟同为君主,狐死免悲,又是亲戚,血浓于水。思前想后,难下决心,索性将案件移交国会,让他们依法论处。
议会的行动着实迅速,当下便成立了36 人组成的特别法庭,接着进行了认真的审理,最后认定玛丽确实犯有谋反、谋篡、谋杀3 项重罪。依照英国法律,三罪并罚,应处斩刑。可是死刑判决书送到女王手里,女王却迟迟不予签署。于是议会两院联合向女王请愿,敦促她速下决心。沃尔辛厄姆和塞西尔等朝廷重臣,也反复向她痛陈利害。女王迫于臣民压力,不得不签署了判决书,却又扣压起来,迟迟不予下发。塞西尔见状,唯恐日久生变,当机立断,背着女王将判决书发下,并催促属下立即执行。1587 年2 月8 日凌晨,玛丽在监禁她的福瑟林盖城堡被斩首示众。消息传到伦敦,各教堂的钟声响成一片,大街上燃起一堆堆篝火,市民奔走相告,庆祝天主教颠覆英国的阴谋彻底破产。与此同时女王却在宫中独自垂泪,她并不是伤心,也不是懊悔,只是有感于人性的卑劣、命运的无常和天意的可畏。
西班牙国王菲利普闻知玛丽已被斩首,怒火万丈又忧愁沮丧。如今暗杀女王和阴谋篡位的路都已走不通,他只好孤注一掷,准备武装入侵英国。菲利普不惜重金装备了一支舰队,共有大型战舰130 余艘,每艘舰上都配备了强大火力,还有3 万名士兵分别担任水手、桨手和火枪手。这支舰队看上去十分威武壮观,菲利普相信它将战无不胜,一往无前,于是为其命名“无敌舰队”。1588 年6 月,舰队浩浩荡荡开赴英国海岸。
英国这里早已有备无患,这完全得利于沃尔辛厄姆出色的情报工作和准确的判断,他早早发出了“西班牙人将要入侵”的警告,塞西尔及时进行扩军备战。如今英国也拥有庞大海军,各类舰船总数达到西国“无敌舰队”一倍半。虽说英舰不如西舰舰体高大,火力也不如西舰猛烈,人员更不足1 万,但是英国海军具有快速机动的特点,岛国之人又富于海战经验。相形之下西国乃大陆国家,西军将士皆不擅长海战,战舰、火炮大而无当,既不灵活,航速又慢。
7 月29 日,两支舰队在英吉利海峡正式开战,炮声轰轰,烟火冲天,日月无光,天昏地暗。一周之后,西班牙人损兵折将,狼狈逃窜,英国人穷追猛打战犹酣。清点战果,“无敌舰队”损失舰只一多半,英国方面却未损失一条船。从此大英海军牢牢掌握制海权,称雄大洋400 年。400 年来从没有哪个国家哪个强人敢于从海路来进犯。
阴谋、叛乱、武装入侵都被粉碎,大大提高了英国的国际地位。内忧外患统统烟消云散,和平安定的环境促进了经济发展。此后英格兰日益繁荣兴盛,伊丽莎白女王也在历史上留下了英明贤能的美名。
人生苦短。多么伟大贤明的人也有寿终正寝的一天。随着达德利、哈顿、沃尔辛厄姆、塞西尔等等追随她半生的股肱之臣相继谢世,伊丽莎白的生命之火也越来越黯谈。1603 年3 月24 日,女王终于走到了人生的尽头。临终时刻,围在床前的枢密大臣焦急询问王位继承之事,此时女王已无力说话,当众臣提到女王的侄孙、苏格兰玛丽的儿子、现任苏格兰国王詹姆士六世的名字时,她微微颌首,表示认可。随后便吁出一口长气,溘然而逝。
正是:莫道帝王多横暴,应时顺势便不同。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九回 倡君权 新王行专制 卫传统 议会举义旗入主新君事未谙,玩忽传统夸君权,夸权只为敛金钱。
高举义旗抗暴虐,指挥铁骑战荒原,暴君授首白厅前。
——调寄《浣溪纱》话说1603 年,贤明女王伊丽莎白以七十高龄无疾而终,举国哀痛。丧事过后,当务之急,便是迎立新主。然而女王终身未嫁,子息全无,都铎王朝至此已然断统,英人无奈,只得迎请北方邻邦苏格兰的国王詹姆士·斯图亚特入主英国,从而开创斯图亚特一朝。
詹姆士在苏格兰为“六世”,入英之后,因英国此前并无同名君主,故称“一世”。从此英、苏两国共戴一君。英人之所以迎请詹姆士,盖因其出身乃都铎家族旁支。当年都铎首君亨利七世实行“联姻外交”,将长女玛格丽特嫁与苏格兰国王为后,这詹姆士便是玛格丽特曾孙、前回所述苏格兰女王玛丽之子。玛丽因荒淫无道,谋害亲夫,被其臣民掀下宝座,亡命英国之时,此子方满周岁,正是浑沌未开,遽逢丧父离母之痛而懵懂不觉。此后自幼及长,他虽然身为君主,却一直在内宫读书学习,军国要政概由摄政权臣总理。星移斗转,日月如梭,倏忽之间便是20 回寒暑交替。詹姆士长大成年,临朝亲政,接手头一宗事务,竟是母亲玛丽的亲笔书信。信中备述思子之殷,爱子之深,最后要詹姆士速与英王伊丽莎白交涉,令其放归玛丽,以便母子团聚,云云。詹姆士读罢书信,心中不免凄苦,想母亲被囚异国他乡已近廿载,自己年逾弱冠却连生母面目也识之不得。此回若能救她出来,母子聚首,岂非美事!想到此处,当即派出能干的大臣,携带国书前往伦敦。不日之内,那臣子快马赶回,带给詹姆士一封英王密信。伊丽莎白在信中请詹姆士三思:愿意玛丽被释归国,取走他头上的苏格兰王冠呢?抑或愿与英王合作,今后不再过问此事?詹姆士虽然年轻,却并不愚蠢,当然听得出伊丽莎白的弦外之音。要么两顶王冠,要么一顶没有,这明明白白的前景,使他立刻便知道何去何从。于是他提笔修书两封。一封致伊丽莎白,请女王相信他的“明智”;另一封给玛丽,劝她“安于现状,不要生事”。玛丽接信,大骂詹姆士!从此断了回国的希望,铤而走险,阴谋对英王行刺,最后事机泄露,被英国政府处死。詹姆士自始至终,置身事外,不着一词。因此深得伊丽莎白赞许,临终之际,颌首示意,将大英的王位交予詹姆士承袭。
且说詹姆士得着消息,伊丽莎白女王已升仙境,英人请他登基。此时詹姆士好不得意:不列颠岛自古以来,不是三国鼎足而立,便是两强南北对踞,从未有人将其囊括归一。如今本王略施“丢母保冠”之小计,便将两顶王冠一起抓到手里,把个偌大不列颠岛统统踩在脚底!试想历朝历代,列祖列宗,哪个能同本王相媲?心中得意,不免忘形,传令文武百官,左右侍从,速速收拾文书器物,打点行装车驾,择吉起程。动身那日,好不威风,一排礼炮响过,王家军队出动。但见浩浩荡荡,绵延数里,前有骑兵方队引驾,彩旗招展,风笛悠扬;当中数乘轿式马车,金漆闪耀,銮铃清脆,珠帘宝盖,雕饰华美,正是王室所在;护驾官兵紧随其后,全副武装,鱼贯而行;最后是长长的行李车队,辎重马匹,挑夫民工。一路行来,只见英格兰风景秀丽,草木茂盛,物产丰饶,人文昌荣,与那潮湿寒冷、荒凉贫穷的苏格兰高地大不相同,詹姆士自是看得高兴。半月之后,到达伦敦。登基大典隆重其事,鼓乐喧天,盛况空前,在此也不必细表。
各位看官,在下此处须得荡开一笔,将题外闲话唣几句,免得下面内容各位看不明晰。
原来那英格兰、苏格兰两国,虽在一岛之内,却是习俗殊异。苏国地处僻远寒荒,物资匮乏,国家贫穷,民风尚俭。便是宫廷之内,亦无奢靡享乐之事。苏国居民皆为古代凯尔特人后裔,古时部落遗风犹存,贵族和部族领袖权势极大,政府、议会尽皆受其控制。国王地位虽尊,却难以号令群雄、一呼百应,反要处处受贵族豪门掣肘。近年以来,又有新教浪潮自欧陆渐次波及苏格兰。这新教起因,一为各国都要仿效英王亨利八世,兴建民族主权国家,为此务必摒除天主教外来干涉;二为天主教会贪得无厌,借收取年贡税金之便,对各国大肆搜刮,损害其经济利益;三为资本主义兴起,资产阶级成员崇尚勤劳致富,俭朴生活,一切制度习惯务求实用简单,而天主教会排场豪华,主教神父奢侈懒惰,教仪教规复杂繁琐,占用大量时间,收取巨额金钱,却是一无用处,极令资产阶级厌恶,于是反其道而行之,倡导新教,要求清除天主教会豪华繁琐之陋习、建立节俭务实的教会组织。故而新教又称“清教”,“清”者即“清除”之意是也。清教信徒分为两派。一派主张由年高德劭的长老取代主教管理教会组织,解释教义,称为“长老派”;一派主张主教长老一概不要,教徒们民主管理,独立理解教义,称为“独立派”。这清教传至苏格兰,一来“节俭”教义深契苏格兰古朴民风,二来“尊崇长老”颇合苏格兰贵族心意,是故人人踊跃,举国皈依,清教教会在该国迅速普及,贵族纷纷担任长老,政教一体,权势愈发炽盛。詹姆士国王便是在这种环境中熏染长大的,他的老师臣仆都是长老派贵族。然而世事常有不期然而然,也许是出于心理逆反,詹姆士竟未被老师和环境教化,反而对苏格兰传统习俗大不以为然。他认为国王权力本来得自神授,代表上帝统治人间,地位应当至高无上,权力应当至大无边,岂能时时仰贵族鼻息,又生活寒酸?这些想法在苏格兰难对人言,只得写成《神权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