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开国大典6小时-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经典之作。
森茂走出校门以后,穿上了军服,当了日本华北驻屯军宣传部的一名士兵。上司给
的任务是绘制反共宣传画,规定不准他阅读马克思、毛泽东的著作。这反而激发了他的
好奇心。结果,他心甘情愿地当了毛泽东著作和共产主义理论的“俘虏”,最后投奔了
八路军。
两位喜爱绘画艺术的日本美术家,发挥自己的专长,在八路军队伍里积极从事中国
的反法西斯正义事业。他们成为八路军队伍里的一员,不论到冀西小村,还是到冀中原
大地,他们都走到哪里画到哪里。
科班出身,长期的舞台美术创作实践,再加上汲取了中国北方农村风俗的丰富营养,
使他们在进行开国大典时天安门城楼的美术设计,能够得心应手,灵感勃发。
他们分秒必争地分头忙碌着。张致祥和苏凡拿出大皮尺,到天安门测量各种需要的
数据;肖野和森茂则开动脑筋忙于构思。为确保设计的准确性,两位日本美术家对一些
重要的数据和尺寸,往往还要亲自前去测量。
为提高工作效率,两位日本美术家的工作室,就开在天安门里面的西厢房。乍看上
去,这里显得忙碌而凌乱,各种数据、资料和图纸都汇聚、堆积在这里。肖野和森茂不
分白天黑夜地干着,很快设计出了20幅各式各样的宫灯草图。
张致祥连夜把这些草图送到周恩来办公室。
深夜,在柔和的灯光下,周恩来审阅着一幅幅草图。看着看着,周恩来的眼睛不禁
为之一亮,露出了欣赏和赞美的神情。张致祥一直观察着周恩来的表情,现在他那颗悬
着的心总算放下了。果然,周恩来看上其中的一张图案:8盏太阳般宫灯的设计。
周恩来端详了一会儿,拿起笔,对这幅图案的局部作了一些删改。
他一边抹去金水桥栏上扎满彩球的设计,一边对张致祥说:“把城楼突出表现出来
就行了,其他地方不要搞得太花哨。大会会场的设计,一定要保持一种既喜庆欢乐又严
肃庄重的气氛。”
周恩来的一席话体现他的大智慧。它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就事论事。他所把握的基调,
就是整个开国大典的基调。
末了,周恩来要求张致祥,一定要在开国大典前两天就把8盏大红宫灯挂到天安门城
楼上。
张致祥不假思索地接受了周恩来亲自下达的任务。
开国大典前两天就要把8盏大红宫灯高高挂在天安门城楼上,这就是军令状。
宫灯设计已经得到周恩来首肯了,下半篇文章还很艰巨。宫灯叫谁去制作呢?
舞美队长苏凡这些天享受起了宣传部长的待遇,他坐着配给张致祥的那辆小车,在
整个城里满世界地跑。一嗅到一丝线索,他就坐车轰轰地赶过去,登门求才。然而,一
次次的希望变成了失望。人家一听说这么大的宫灯就惊惊咋咋的了,见都没见过,更甭
提制作了。
一天接一天地跑。但总是一个希望后头跟着一个失望。
按周恩来下达的军令状,最迟要在9月28日将大红宫灯挂上天安门城楼。时间飞快地
流逝,眼看离这个期限只有10天时间了。
一直沉着冷静、颇有大将风度的张致祥也有些着慌了。他上了火,甚至嘴唇上也长
了泡。
肖野见状出了一个点子:“北平城里过去不是经常制作小宫灯吗?找一个扎灯艺人
来帮忙,我们自己干。”
这是一个好主意!张致祥和苏凡当即直奔故宫而去。
故宫里的管理人员满心想为新政府出点力,因为他们都是人民政府留用的。可他们
一听说要制作这么大的宫灯,惊奇得直吐舌头,连连说:从没有见过这么大的宫灯!他
们谁也不敢贸然接下这活儿。
有人建议说,这活不妨求教城里的老艺人。
张致祥立即叫人去故宫检索清宫档案。
清宫档案史料浩如烟海,查找起来很不容易。但是,功夫不负有心人,从史料中发
现了一位扎灯老艺人,按档案记载推算,此人已经七十出头了。
张致祥和苏凡在西城区丰盛胡同的一座四合院里,果真找到了这位健在的老艺人。
他们不禁释然吐了一口气。
老艺人接过图纸一瞧,吃惊不校他干这一行几十个年头,从来没见过如此大胆的设
计图。可他没有回绝,亲自赶到天安门城楼转了三圈。他对陪同他的苏凡队长说:“这
么大的官灯,我这辈子甭说做过,就见也没见过。让我做可以,不过你们可要答应我一
个条件。”
苏凡见老人没有拒绝接活已别提有多高兴了,现在听他说要提一个条件,他当即痛
快地答应:“老师傅,你说,什么条件,我可以答应。”
老艺人略一沉吟道:“你们要的这8盏宫灯,我可以找我的徒弟一块来做。但是,这
么大的宫灯就是做成了也抬不上去。所以,宫灯只能到天安门城楼上做。”
原来是这么一个条件!苏凡当场满口答应下来。
中日艺人和美术家开始联手制作大红宫灯。
老艺人找来徒弟,叫苏凡买来绿竹、红布等材料,他自己亲自找木匠定做宫灯圆托。
几天几夜连轴转,老艺人、他的两个徒弟、苏凡和两位日本美术家,拼命抢进度,吃住
在天安门城楼上。
他们携手配合,合作得很和谐。老艺人和他的徒弟制作宫灯时,肖野和森茂就到一
旁美化宫灯的云头,制作金色的流苏。
宣传部长张致祥关注着宫灯的制作进度,每天都要登上天安门城楼,看看宫灯制作
情况。
周恩来要求开国大典前两天将大红宫灯挂上天安门城楼的要求,眼看没法实现了。
时间如同野马一般狂奔,飞快地向开国大典接近。
离开国大典只有一天多一点时间时,制作大红宫灯总算大功告成。
张致祥部长马上调来十几名身强力壮的战士,搬来一些梯子,把8盏大红灯笼挂到天
安门城楼的栋梁上去。
要把这么大的宫灯挂上去也不是一件易事。大家费了很大的劲,才把宫灯弄到10根
廊柱之间。
宫灯又大又重,送上去了却不知如何将它们悬挂起来并固定好。对于8盏大红宫灯来
说,小小的钉子怎么能将它们固定和吊挂住呢?
这些大红宫灯是有史以来最大的。每盏宫灯高2.23米,周长8.05米,直径2.25米,
重达80公斤。
肖野东张西望琢磨了一番,突然有了主意:将宫灯拴在横梁上,两旁再砸两个铁环
受力。
他这招果真管用。
8盏大红宫灯终于挂在了设计的位置上。
宫灯挂好以后,需要有人在天安门城楼上看守,以保证绝对不出问题。苏凡自告奋
勇,晚上搬到城楼上值班,把新婚不久的妻子独自留在洞房里,自己陪伴着这些来之不
易的大红宫灯。
50年代,肖野和森茂两位日本美术家回到了祖国。他们在中国的生活,尤其是为新
中国开国大典设计制作宫灯的经历,成了一生中最自豪、最美好的一段记忆。
8盏大红宫灯诞生的意义远在宫灯之外。
天安门城楼上8盏红红艳艳的巨大宫灯,它是开国大典一道亮丽的风景,是一段动人
的故事,是中日艺人友谊的见证。
值得赘述一笔的是这些大红宫灯45年后的下落。
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5周年,为了庆祝共和国的诞辰,天安门城楼进行装
修。城楼上的8盏大红宫灯被折叠式新灯笼所替代。
天安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它的些微变化,都会牵动亿万人的心,更不用说
是换掉大红宫灯了。
8盏宫灯取下来后,其中6盏分别交天安门管委会和有关博物馆收藏,原挂在东二和
西二位置上的2盏宫灯,交由中国嘉德拍卖公司拍卖,所得款项捐献给北京贫困山区解决
饮水问题和“希望工程”。
2月19日,拍卖如期举行。它成为新中国建国以来最具政治影响的一次拍卖。这次拍
卖限于境内机构。当时,整个拍卖大厅座无虚席。
有人对此作了详尽的记录:
9:15.拍卖开始。首报价10万元,第四次报价30万元,第5次报价50万元,紧接着
是100万、150万、160万。这时一个瘦弱的中年人,操着浓重的南方口音报出了300万!
300万,这时于能否达到200万都不持乐观态度的天安门管委会来说,实属是一个惊奇!
他们再次感到,京城藏龙卧虎,拍卖现场气度不凡者大有人在。的确如此。300万之后,
330万、350万。手举18号牌的报出500万,持38号牌的喊出了680万。18号牌立即跟出80
0万,随后又追加到1000万。38号牌位不甘示弱,报出1280万。拍卖场一片寂静之后,1
8号牌位又报出了1380万的天价。场上又是一片寂静。短暂的寂静之后,拍卖师高德明开
始高声问道:“1380万。有没有再叫价者?”高德明连声追问了几遍,终于敲下了拍卖
捶。
此时,时钟是9:21。从9:15拍卖到9:21结束,前后不到6分钟,从10万元起价,
在6分钟之内升到1380万元。这在嘉德拍卖公司也是绝无仅有的一次。
手持18号牌位的瘦弱中年男人,叫宣国宜,农民出身,在拍卖场的身份是“中华百
亭鱼乐园”总经理。
45年前的开国大典上谁会想到发生这样的故事?
天安门城楼上的大红宫灯是不断生长的风景线。
6.周恩来提议中国“第一碑”建在天安门广场
开国大典前一天,即1949年9月刀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
修建人民英雄纪念碑,同时通过了纪念碑碑文。
这座为纪念1840年至1949年间为革命牺牲的人民英雄而建立的高大塔碑,堪称中国
“第一碑”。
这座碑该建在什么地方呢?
当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意见。
周恩来提议:将纪念碑建在天安门广场上。
他解释说,他所以这样提议,是因为天安门广场有“五四”以来的革命传统,同时
这里也是全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敬仰的地方。大多数人赞同这个意见。
那么,将纪念碑建在天安门广场的哪个位置好呢?
有人主张建在前门楼上;有人主张建在中华门南面的位置上;也有人主张拆除端门
的城楼,将纪念碑建在端门的台基上。但由于受当时条件局限,不可能对天安门广场进
行全面规划,因而无法采纳这些意见。
经过反复讨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纪念碑兴建在天安门
广场五星红旗旗座之南。从后来建成的效果看,中间留出了宽阔的群众集会场地,从广
场北部南望纪念碑,“前庭”开阔,规划还是相当成功的。
30日下午6时,毛泽东等全体政协代表从怀仁堂来到天安门广场,整好队,开始举行
纪念碑奠基典礼。
一般奠基典礼,由奠基人铲一铲土,将它投入坑即成,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奠基仪
式,格外庄重严肃。
毛泽东主席精神抖擞,面对全体政协代表,站好立正姿势,两手紧贴裤缝,以昂扬
的声调,喊出了符合步兵操典要求的口令:“立--正!”
“向右看——齐!”
“向前——看!”
一切在口令下行动,全体代表一丝不苟,十分认真,非常严肃。
林伯渠秘书长在庄严的国歌乐曲声中宣布仪式开始。
周恩来代表大会主席团致辞:“我们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为号召
人民纪念死者,鼓舞生者,特决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建立一个为国牺牲的人民
英雄纪念碑。现在,l949年9月30日,我们全体代表在天安门外举行这个纪念碑的奠基典
礼。”
接着,全体代表脱帽静默致哀。
哀毕,毛泽东主席宣读纪念碑碑文: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
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尔后,毛泽东主席跨步向前,执铲铲土,投入坑中,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其他
代表们也都一一铲土如仪。
这时,著名的美洲华侨领袖、年逾古稀的司徒美堂老人,不镇压伤了手指。周恩来
见状,立即找来急救人员为老人包扎。一位记者忙掏出笔和本子抢新闻。周恩来笑道:
“怎么,连这个也要记上啊?”
记者答道:“这是很精彩的花絮啊!”
碑建成后,正面是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8个镏金大字。碑身
背面有150个馏金大字,是由毛泽东主席撰写、周恩来亲笔书写的碑文。
碑文由“写得一手好的颜体字”的周恩来书写,这是北京市市长彭真的建议。
周恩来为了写好碑文,每天早晨的第一件事就是写一遍碑文。他前后共写了四十多
遍,最后挑选了自己最满意的一篇。由此可以看出周恩来的工作作风,可以看出他对革
命先烈的崇敬之情。
在天安门广场上建造人民英雄纪念碑,在政治上、文化上都具有重大意义,而且是
新中国第一座大型纪念性建筑工程,要求在工程设计和建造方面有独到的创新。
北京市政府承担了修建纪念碑的重任,为此专门成立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
会”,它由中央与地方17个单位组成。北京市市长彭真担任主任委员,建筑专家梁思成、
雕塑专家刘开渠及市政府副秘书长薛子正任副主任委员。梁思成、刘开渠领导整个纪念
碑的方案制定。
向全国征求纪念碑设计方案,共收到了180份方案。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认为
人民英雄来自广大工农群众,碑应该有亲切感,以采用平铺在地面的形式为宜;二、以
巨型雕像体现英雄群体;三、用高耸矗立的碑形塔形,以体现革命先烈高耸入云的英雄
气概和崇高品质。
至于艺术形式,有的建议用中国传统形式,也有的主张采用欧洲古典形式的,也有
建议采用“现代”式的。
经过评选,平铺地面的方案被否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