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时空穿梭幻想-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国人来指挥,唱唱“梦回唐朝”也不妨。 
唐人留给我们的最大礼物其实是唐诗。想想看,有哪个不是文盲的中国人不能背诵几首唐诗?甚至直到今天,很多孩子的启蒙教育依然是从唐诗开始:春眠不觉晓、床前明月光、离离原上草…… 
那是深深渗入我们血脉里的东西,以致我们往往想不起它的年代和背景,而觉得它就是活的是我们的。古代的东西,能够达到这种效果的,除了大一统观念,也就是唐诗了吧。 
之所以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完全在于唐人的人格魅力,而与才气、见识倒没有太大关系。我口说我心,没有任何曲里拐弯,唐人的爽朗,实在令人神往啊。 
宋:世俗生活 
老实讲,在宋朝之前,我们并不太了解人们是怎样生活的。再伟大的历史,如果有了这个感觉,也多少有点遗憾,因为你会觉得“与我无关”。是的,我们只是普通人,并不见得永远都对争战杀伐朝政训令感兴趣。 
但到了宋朝就不一样了。即使你不是学者,不必研读《武林旧事》等描述日常生活的宋人笔记,仍可以从《水浒传》了解强盗们怎样喝酒吃肉,从《金瓶梅》了解市京之徒如何坑蒙拐骗打情骂俏,从《清明上河图》了解当时的街道集市。你看了不免会想:原来他们跟我并无多大不同。严复曾经说过:中国所以成为今日现象者,为宋人所造就什八九。严复是从大面上说的,有责备的意思在里边。但如果从世俗生活的角度来看,严复仍是对的。不论从心理上,还是从生活的细节上,宋人跟我们已经很相近了。 
还有人说过,北宋是“中国的文艺复兴”。我觉得这个看法很有道理。文艺复兴的精髓,就是使人过上人的生活,而现在无疑我们已经很清楚地知道宋人是怎样生活的了。虽然国势不堪,但国民还是生活得有滋有味,由于发达的市民文化形成的有效传播,使我们在千年之下也可以品味那种幸福了。 
元:省 
元朝的最大贡献在于其行政制度中的独创:省。 
省,本来是官署的名称。元代以中书省为中央政府,又在各路之上分设行中书省(略等于中书省办事处或中书省行署),简称行省。后来行省成为正式的行政区域名称,简称省。(此段抄自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变化多端,有州、郡、国、道、路等,有的是行政单位,有的是税收单位,如宋朝的“路”,已经大致相当今天省的规模。而今天的省,却是从元朝的行省承袭而来。今天来看,县市一级时有变更,而省一级作为国家行政的基本支柱,其地位仍然雷打不动。 
明:青花和红木 
有人说,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坏的。其实,明朝是伟大的艺术时代,青花和红木就够后人欣赏的了。 
明朝干的最漂亮的事是郑和下西洋,最近有英国人在考证郑和的分舰队最早到达美洲。
清:疆土 
清朝被我们骂得够多了,明朝疆域四百万平方公里,清朝最盛时达到一千三百万平方公里,相差何止三倍。就算清末败掉一些,至今仍有九百六十万,是反清志士们向往恢复的汉人政权的将近两倍半。 
凡事需要想开一点。清朝手里得来,又在自己手里败掉,能有多大罪过?世界上似乎从来不存在只吃不吐的道理。俄国曾经是只吃不吐的典型,而苏联一解体吐得可有多惨。何况清朝吃的远比吐的多。 
中国人历来如此,什么地方自己的农民能过去,这个地方基本上就占住了;农民去不了,将来肯定还得丢。再来看看清朝丢的那些地方,有多少农民能够成功移居到那里?清朝早想通了这个道理,所以向关内农民开放龙兴之地的满洲,所以这个地方就终于没丢。 
“自古以来”纯属自欺欺人之谈,并不是派几个兵扛着旗子走一圈这地方就归你了,天下没这等好事。驻上军队都不算,还得住上老百姓才算,所以人家西方才讲究殖民,连俄国都使劲向西伯利亚移民,良民不愿去就把罪犯送去。江东六十四屯几千人算是大殖民点了,但再往北还有没有中国人就很难说,可能有个把采人参的,但从气候来看,农民一定是站不住。你站不住让人拿去了,就别喊冤,否则世界上喊冤之声只怕把耳朵都要震破。
  ======================================================================
现在开始是作者说的话了。
之所以转载这篇文章,主要是为了说明在商末周初统一中国的不可能性。从这篇文章中,各位可以大致了解到中国人是什么时候形成“自己是中国人”的观念的。假如从上古三皇时代算起,华夏一统用了大约八千年时间;如果从轩辕黄帝开始算,这个进程用了三千年;就算从大禹建立的夏朝计算,也用了近两千年。人都是有惯性——或者说是惰性,对于一个自己已经接受的观念不是那么容易就放弃的。要让数千年来一直习惯于独立封闭的诸侯国接受一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附件在自己的书评中就指出了这一点。要完成这个任务,就必须在文化上不断的影响整个华夏,只有到了绝大多数人都认同了自己是华夏的一员的时候,统一才是可能的。
部分精华书评及部分回复
    九天宝儿:根据作者大大的写法,燕会在战国末与秦争霸天下,可是这么写,首要的是在周立朝后还是被封为燕侯,但是是燕默捉住了文王,导致文王的死,周王朝还会让燕存在吗??希望作者大大考虑一下!!
第2支烟:九天宝儿;其实你的问题我就可以回答!很简单;只要把周的军队打疼了;它自然就会来和燕国议和!这种情况在历史上也是有过的!像隋朝时的冀州(忘了是冀州还是幽州了)刺史罗艺就是这样的!呵呵~有实力什么都可能发生!
信达雅: 商亡后燕是支持周还是不承认新政府?商亡时燕的南界到哪里了?如果乘机发展到黄河边上;那就不怕周和东夷联手了;直接打过去吧。!在燕周围安几个实力强劲的诸侯国限制其发展时不时地骚扰一下?谁会看别人在身边发展?换我早把他们解决了。第一个灭齐;然后用骑兵年年去骚扰晋国;不让他们收粮;把他们饿死。 纣王封燕侯对付东夷;干吗不在封个齐侯或鲁侯?如果东夷不让;后来太公为啥能封到齐地?周公为啥封鲁?周人兵多是会合诸侯的缘故;说穿了就是杂牌军。主角应该起兵勤王;估计来个";钓之野伏";;再用骑兵或车兵抄后路;武王的所谓仁义之师就会全灭;武王;太公;周公;召公;散宜生这些杂种一个也溜不走。然后高奏凯歌接收胜利果实就行了。
猪头大:打仗打的是后勤,没有饭吃,再精锐的部队也顶不住。主角的部队已经打了几个大仗,消耗颇多,没粮怎么打。再说主角封地距离朝歌有千里之遥,路也不好走,一时半会也赶不过来。信大的要求很勉强。如果主角手底下全是日行千里,夜行800的,不用吃饭的superman那就当我没说。
信达雅:我的要求是以扩张到黄河北岸为前提的;我还八不得纣挂掉好捡便宜。纣不能消耗周的兵力;但可以给主角大义上的名分。毕竟主角不是要保商;而是要自己作皇帝啊。 燕如果先占河北;利用飞廉牵制周的河南兵力与东夷;在出壶关;马岭攻山西;完全可以稳扎稳打夺天下啊;何况现在燕在武器;战术;经济上远远领先周啊。
猪头大:信大,最关键一点,人口。。。。。。。。。。女人不是母pig,生不了许多的,燕建国20多年,也就1代多人。燕地原来也就3万多,加上主角带去和历年劫掠的到此时也就40多万人。兵力不够打的啊,要扩张的话,这么少人怎么够啊。到底是纠集了800诸侯的周啊
信达雅:未必啊;古代都生好几个;勾践为灭吴就采取鼓励生育政策啊。战国时白起时是出了名的杀人狂;照你的说法;败给他的国家都没部队再战了?因为作者采用封建制的;应该能动员足够的部队。燕赵之地的面积不比关中小;动员的兵力应该相差不会太大的。当时周对河南山西的控制力也不强;总的来说兵力比最多3:1;但是燕自立国起便在战争中成长;军队都是百战之余;所以胜负还很难说啊。
猪头大:信大实在是想当然了,白起击败赵括,坑杀赵国降卒40万,赵国确实无力在战,连妇女和老弱都编入军队。之后的邯郸之战赵国完全陷入窘境,若非信陵君窃符救赵,只怕邯郸不保。古代虽然鼓励生育,但是每人每年也就生1个,而且大多数人一般都是生3个,多了也养不活。而且也刚生出来不可能见风就长吧,曾经的精兵也会衰老得拿不动刀枪。
信达雅:";最关键一点,人口。。。。。。。。。。";人口决定兵员没错;但别忘记";黄祸";席卷亚欧大陆的事;当时蒙古草原总共出40万的游牧骑。兵不在多;而在于精啊。另外;主角在燕十二年就有弩兵了;难道没有重甲长矛的方阵重步兵吗?秦灭六国时;这两个是主要的作战兵种;骑兵的数量并不多。(没有马蹬的骑兵的战斗力不强)
猪头大:燕军是百战之于没错,但是可曾听说过师老兵疲这个词。你的意思是要在燕历19年,周克商后立即行动吧。燕军“十八年,北伐狄戎,灭三国”,此时因为胜利带来的鼓舞已经被忘记了,如果要打,即使是精兵也会也厌战的情绪,而此时周人刚刚灭了商,士气正旺。而且周军也不是什么弱旅吧。
信达雅:赵国不到二十年就缓过劲了;秦始皇灭赵被李牧整的没脾气啊。伍子胥说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燕立国以有二十年了。周人刚刚灭了商;我没说要直接交锋啊;周想分封诸侯以牵制燕;燕正可以为商复仇为名四处出击;特别是夺取山西;这样燕就与周夹河对峙了。 燕国先准备3到5年固然可以作准备;但周分封的诸侯也就稍成了气候;不那么好打了啊。,周克商后立即行动;一但击破几个刚分封的诸侯;周人便会恐惧;墙头草会倒戈;等武王一挂;就有机会了。若周在克商后立即攻燕;燕就是内线作战以逸待劳;周才是师老将骄兵疲。
猪头大:信大,看清楚人口基数哦。到燕历8年,总人口是8万,后面的30余万是历年劫掠啊。注意,是历年。到24年燕周战役的时候,在燕历8年之前出生的也不过是刚成年,之后的完全不能计算在内啊。8万人中2万能生育的妇女,产出也不过是6万人,还有半数女人。这个也是劫掠人口的原因啊。假如这个时候扩张很不明智。地盘大了起来确实大气些,但是有一点,要驻扎防御的会多不少。本来兵力就少,防御地点的增多会让兵力更分散,而这个时候应该还没有坚固的要塞出现吧。这还不是最关键的。有一个细节,在燕国境内是不允许伐木的,茂密的森林用来阻隘敌军的进攻路线。人总有惰性,总不会有人傻得不走大路走森林吧。有这么地利的优势,为什么不用呢。而且很有可能敌方吃了亏还不知道为什么会吃亏啊。击破几个刚分封的诸侯,并不会使情况有什么改观。800诸侯甚至周人都不了解燕国的情况,击破几个诸侯,比较有可能的是引起周人和诸侯的愤怒。因为在他们看来刚封的诸侯势力弱小,并不能说明击败他们的燕国很强大。他们会联合起来,一起进攻燕国。只有在他们看来是堂堂正正地击败他们认为强大的周,他们才会恐惧,墙头草才会出现。。。。。。。。。
信达雅:";假如这个时候扩张很不明智。地盘大了起来确实大气些,但是有一点,要驻扎防御的会多不少。本来兵力就少,防御地点的增多会让兵力更分散,而这个时候应该还没有坚固的要塞出现吧";黄河上才几个渡口啊;防守的地点少才对啊。
这里我要插上一句: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还是用羊皮筏子渡河的,只要有足够的皮筏子,在哪里渡河都有可能。
信达雅:燕的战略应该是引周来攻;击败周后在转入攻势。
猪头大:联军主动进攻固然是疲军,但是燕军防守黄河渡口消耗也不见得小吧。燕军显然不可能就地取食,粮食还是要从国内运来,从燕国到黄河是没有路的,路上损耗也不会少。看信大的说法,应当是在19年吧。“十八年,北伐狄戎,灭三国,获口五万余”这句话很有点意思。燕国才建立不到20年,没有原始积累,几仗一打几年的储备就消耗得差不多了;而且人口一下剧增怎么也要时间来消化,毕竟是不情不愿地给抢来的,要是前方打仗,后院起火,那亏可就吃得大了。有什么应对之策呢。周要攻燕是肯定的,周会吃败仗也是肯定的,但周人会傻得让自己全军覆没么。最终必然是周人败退,燕军乘胜追击,但也是见好就收,毕竟要顾忌背后的东夷。总之周会发展起来,这也没办法避免。攻周之前,必先扫清后院。而周人也不会让燕如意,难办得很哦。
战略上的问题,我想zhu兄的看法要更接近我的观点。可能在第二章的时候我表述的不是很清楚。一个国家的国力,基础还是人口。就算燕国那时的人均生产能力是华夏第一,但是基数太小。按我现在的军力,燕国大约是十三个人养活一个士兵。那么周呢?燕国再发达,这时也只是农业社会,和周一样。周的人均产值再低,只要他的三十个农民可以养活一个士兵,周就可以拥有至少十万部队。为了加快发展,燕的税率是很低的,而周则没有这个限制。
信达雅:唉;除了老不死挑唆东夷外;我还没见过有用过高级谋略。孙子云:上兵罚谋;上中伐交;伐兵中下;下下乃伐城。古人的IQ有限啊!主角不会想个方法牵制东夷吗?
猪头大:怎么说呢,高级谋略现在还有发展出来。。。。。。。。。孙武也是几百年以后的人了。就是到了几百年以后,和孙子同时代还有个宋襄公,信dd应该听说过吧。不击半渡之师,还要等敌人列阵之后再打。你可能会觉得这只是个别的,但是宋襄公的敌方也是安心地渡河,列队,丝毫不觉得宋襄公会在半渡和列队的时候攻击,这就很能够说明问题了。至于主角牵制东夷的方法,嘿嘿,就麻烦信dd想一想啦,偶是不行的了。
附件:其实的确不需要过早统一,现在燕地搞个特区什么的就挺好,管着也省心思!暴力可以破而不可以立,思想改造才是正途;等到新文化(儒学/天教?)广为传播并深入人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