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的时空穿梭幻想-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附件:其实的确不需要过早统一,现在燕地搞个特区什么的就挺好,管着也省心思!暴力可以破而不可以立,思想改造才是正途;等到新文化(儒学/天教?)广为传播并深入人心后,统一也就水到渠成了。
现在燕国的体制很象是国家社会主义,也就是二战期间的德国和日本模式,主要依靠强大的国家凝聚力和国家最高统帅意志,推动一个国家象一台机器一样运转,可以说是人类发展史上效率最高的制度。但是缺点也是最大的,基本上是领袖的作用和后遗症一样多,月明星稀的道理就不说了,抹杀人性的危害才是最大的!
现在统一最大的难题是各诸侯国之间的交流,包括道路、信息、商品、度量衡、文字等等,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文化上的同化。和平演变的作用是巨大的,建设一个样板式的特区,让你的盟友和敌人了解什么是先进并没有坏处。一个民族最重要的特征不是肤色、语言甚至生活习惯,而是共同的道德观念和信仰。现在的诸侯时代更像是一个个半封闭的村子,可以说还仅仅处于华夏民族诞生的萌芽时期。铁与火只能打烂篱笆,只有文化才能改造缔造一个全新的民族!对付愚昧最好的武器不是大炮,一块香皂的作用往往更有效的多!
作者:的确燕的体制很像国家社会主义,但是在建国之初,必须将所有方面的力量整合起来,最好的办法就是这个。何况中华自秦始皇统一天下后的两千年时间里,中国的体制和这个很类似啊。
Oet: 呜呼哀哉!有骑兵的反被没骑兵的以游牧民族的劫掠方式打。 燕马养殖太贵引进些蒙古马总行吧!蒙古马超级好养的;基本上不花啥饲料; 有草就行。学习蒙古以劫掠方式强劫西周盟国人口财货;以战养战! 只会越打人口越多财物越多。除非西周开始盖长城否则根本防不甚防此长彼消要拿下西周就容易多了。
作者:这里涉及到信息传递的问题。至于养马的问题,其实只要是马,都是有草就行。但在农业社会里,想要获得大批牧草,这个还是有些难度的吧。还有就是我对蒙古马的短途冲刺能力持保留意见。我的目标是最终拥有一支强悍的重骑兵和一支快速反应的轻骑兵,蒙古马是否足以胜任有待调查。此外,蒙古马的产地离燕还是有一定距离的吧。
附件:当时的全国总人口应该是1000万多些,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幽州能有个三、五十万就不错了。如果想增加人口最好的办法只能是掠夺,这也是当时各国诸侯常用的手段,用来弥补因为战争和人牲的损失,对于燕国来说确实是增加人口的捷径,时间短、见效快,而且掠夺的努力还有翻身的机会,管理也不至于出大问题。如果能把当时燕国附近幽州、冀州、并(梁、晋?)州的人口掠夺一空,两、三百万人口还是有的,当然各国诸侯必然是很不甘心的!
关于人口出生率的问题,整个夏商周时期1600多年的人口增长率确实很低,文中也给出了千分之三的参考数据。主要原因应该是三个方面,一是大多数的人口是奴隶,他们的生存权很差,直接影响到人口出生率不高;二是战争频繁造成男丁的死亡率很高;三是客观的生产力和卫生条件等限制。但是对于主角控制的燕国应该可以得到明显改善,应该可以达到文景、盛唐和清时代的1%增长率。不出三百年(人口增加20倍)就该作者头疼人口过多了!
作者:人口增长的问题不必着急,我最后的目标是达到1。6%以上的增长。只要资源和环境足以支持,人口增长愈多,国家发展的速度愈快。想一想广阔的东北大地,二十倍的人口怎么可能填满它呢?
Zjh:前文中说要800年才能统一天下,那也太长了吗?秦国从商君变法也只有100年就统一了。作者太高估困难了吧?
支持流氓:to:zjh,人口是制约进程的一个主要因素,这里的人口因素不但是人口数量,更是人口素质,人口素质包括了平均寿命。知识掌握程度等。另外还要注意帝国极壁现象,当时的中央政权直接能统治的行政区域还无法覆盖整个华夏有人区。800年,用来改变人口条件,以技术进步增大极壁半径,是比较合适的
国营企业:主角太强了;这样写很难吸引人的。你想想看主角已经有了一坐金山;但你现在却告诉读者说;主角要去挣一个金元宝。这样的情节能吸引人吗?
支持流氓:to:国营企业,主角不是在争利,称霸更是其手段,目的乃是统合华夏,创造繁盛的社会基础。谁说他要去争金元宝的?
接舆狂人:关于水泥的问题:生产玻璃和水泥,这两者之间还是有一定差距的。想要用生产玻璃的小作坊大批量的生产水泥是不现实的。而且,单一的水泥建筑是不牢固的,很容易被击碎,比商周时代通用的夯土城墙要差。最理想的是钢筋混凝土,不过那要等到钢材生产出来之后。
支持流氓:to:接舆狂人,关于水泥。纯水泥浇筑和钢筋混凝土之间还有混凝土的说,材料也不难找,水泥。沙子等等,再说了,钢筋在钢筋混凝土里面起的什么作用?是抗拉抗弯。如果只是建造2…3层建筑而且承重墙间距不大的话,只用混凝土是没有问题的。还有90年以前普遍应用的预制板技术也是可以使用的。。。。。
作者:的确,只是建造2…3层建筑而且承重墙间距不大的话,只用混凝土是没有问题的。但这样为什么不用水泥做黏合剂而用砖石建造呢?那样更省事。混凝土需要搅拌,尤其是在浇注的时候一定要保持混凝土的均匀,这是文中此时还做不到的。预制板技术也要钢筋,混凝土也要搅拌,这些都不是短期内可以做到的。我个人更倾向于使用类似埃及金字塔的那种混凝土技术。
支持流氓:虽然很有个性,但是情节上面太“平”了,刚开始看到大大的行文,还会被思路所吸引,但是随着故事的进行,这个兴趣。。。。。。是在慢慢消散的,简直就是流水账嘛~~。能否把各方斗争写的波澜些?内政改革及内部行政大大都是参照现代的制度,提一下就好了,但是实施效果能否写的详细写,要知道过程也是很重要的,不能光用“上面提出了方针,下面执行,效果不错”这种格式带过。
作者:当时没有想到那么多,现在自己也蛮后悔的。只有以后不断改进了。谢谢!
支持流氓:是不是应该发展一下瓷器?总用陶器也亏得主角受得了。
作者:瓷器的煅烧温度需要1400度左右,这时还达不到,要等到铁器生产出来之后再研究。其实陶器并不差,上好的陶器还是很不错的。
《文明中国论》(转载)
《文明中国论》东岐明(本文转载,不代表作者观点)
〈中国—文明中心之国〉
“中国”一词原来是中国古代历朝所用来自称的“中央之国”,意指文明中心的国度,而非古代中国的国家名号。古代各朝名号,才是当时的国家名号,例如秦朝时称为秦国,汉朝时称为汉国,唐朝时称为唐国,而直到清末时还是自称为清国。“中国”此词,乃是随著中华民国的创建,才成为正式国家名号,也用以指涉数千年来的相关历史传承。
中国历史并不是一部民族史,而是一部文明史,是一部东亚民族融铸中国文明的历史。现代中国作为文明古国的历史传承,却在仿西方民族主义的中华民族宣传下,彷佛成为现代世界的民族国家。然而民族国家的狭隘定义,却误解了中国历史的传承,反而矮化现代中国成为欧西文明体系下的依附国家,并且引致了现代中国的错乱历史认同。本文即在批判此种错乱认同,并还诸中国作为文明古国的世界地位,以建立正确的中国国家认同。
〈现代世界的国家认同〉
现代国家的国家认同基础,多是建立在欧西文明所建立的国际秩序上,大多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民族国家认同—以单一民族为核心组成,其国家认同即是建立在民族认同上,如法国、德国等。第二类是殖民国家认同—以殖民母国的移民政权传统为核心组成,其国家认同即建立在移民政权的统治认同上,而其文化认同乃是深与殖民母国民族相关,如美国、巴西等。第三类是后殖民国家认同—以继承当地殖民疆域为合法组成,其精英文化认同通常深与殖民母国相关,但其国家认同却是建立在欧西文明所遗留的国际秩序上,所以缺乏一致本土传统的后殖民国度,往往导致其民众在国家认同上的问题,如亚、非、美洲的多数新兴独立国家。
现代国家的这三类国家认同,都与欧西文明的历史演变有关。现代的民族国家认同,乃是源于罗马天主教廷的政教中心地位崩颓。罗马天主教廷作为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的政教中心,乃是以基督宗教作为精神基础,以古希腊罗马文明的思想传统作为文化基础,以古罗马帝国的拉丁语文作为欧洲精英阶层的共通语言,而维系著整个西欧封建制度的政教认同。但教廷腐化后所引致的宗教改革运动,导致欧洲各国的本土语文兴起,取代了原有共通的拉丁语文,而封建制度的衰落,更随后造成欧洲各地民族认同的兴起。欧西文明的民族国家兴起,可说是建立在古希腊罗马文明的终结馀烬上,而开展了各自的新兴民族文化。欧西文明的向外开拓殖民,更造成本国民族文化传布到殖民地域,随著后来欧洲国家的全球霸权衰落,原有殖民地域也就纷纷独立,以致产生了种种的殖民国家与后殖民国家。当代世界的全球政治体系,正是传承自欧西文明各国的民族兴起与殖民扩张。
民族主义往往成为现代国家建构其国家历史认同的凝聚力量,但民族国家的国家认同,却会同时导致向心与离心的不同民众倾向—主体民族与附从民族的向心倾向,以及其他民族的离心倾向。当民族国家高倡起本国主体民族意识的狂热认同之时,往往也正是其他国内民族深感备受压抑排斥之时,因此民族主义是兼具了统一与独立的双刃力量,而现代政治的自由民主发展,更是促进了民族主义力量的蓬勃兴起。
德国与意大利因为民族主义而完成统一,爱尔兰因为民族主义而独立出大英联合王国,捷克斯洛伐克分裂为捷克与斯洛伐克,而南斯拉夫的统一与分裂更是值得深思。南斯拉夫是以占有88%人口的南斯拉夫人为主体民族,而在一次世界大战后所统一建立的国家。南斯拉夫人虽然是同种同语,却因历史因素而分为三方族群—克罗埃西亚、塞尔维亚、波士尼亚。南斯拉夫族在历史上处于东西罗马帝国的势力交界,因此,克罗埃西亚信仰天主教并使用拉丁字母,塞尔维亚信仰东正教并使用斯拉夫字母,波士尼亚则是受土耳其帝国影响而信仰伊斯兰教。当南斯拉夫共党瓦解后,同一南斯拉夫族的三方势力,竟在民族主义的激昂下,历经族群冲突的惨裂内战而相互仇杀。而南斯拉夫的真正少数民族地域—日耳曼人的斯洛维尼亚、阿尔巴尼亚人的科索沃、马其顿人的马其顿,也是纷纷独立求去,最终导致南斯拉夫的四分五裂解体。虽然欧洲兴起民族主义,但也有一些国家仍然和谐维持著多民族的国家体制,例如瑞士虽是德裔、法裔、意大利裔的不同民族所组成,但自十五世纪脱离神圣罗马帝国后,国家即未分裂,而各民族亦能一致和谐共处。所以民族主义所引发的激昂认同,是有著危险双刃,并非必然导致统一,也有可能导致分裂。而国家认同要保持统一,也不一定需要提倡民族主义。
欧洲以外的殖民国度,其移民政权的文化认同是必然倾向殖民母国的强势文化。如果当地原住民大多数已遭种族灭绝—如美国、澳大利亚等,其国家认同就会建立在原先移民的主体民族认同上,因为当地原住民的传统势力已经几近灭亡,而外来的其他民族移民在当地又无传统势力,两者便都只能依附于移民主体民族之下,例如美国与澳大利亚所供依附的主体英语民族。而如果当地原住民还有留存势力,就可能爆发对抗移民政权的民族运动,例如在拉丁美洲的许多印第安人复权运动,甚至组织游击队来对抗当地现有政府,企图重建印第安国家。也有因为殖民母国的不同,而引发的国家认同问题,例如原属法国殖民地的魁北克不断寻求独立,以脱离原属英国殖民地的加拿大。
欧洲以外的后殖民国度,如果当地欠缺本土文化基础,虽然原住民能够掌握当地政权,但其精英文化还是会倾向认同殖民母国。许多二战后的新兴国家,还是以殖民母国语文作为官方语言,而且实际国家政策还是深受殖民母国影响。例如英国、法国在许多原有殖民国度,都还具有重大影响势力。而后殖民国度的现代国界往往只是殖民强权的势力划分,而非依照当地人文背景所划分,所以常会导致一国之中的民族冲突,例如非洲的许多新兴独立国家,往往陷入无止无休的种族冲突内战,而且又常引起邻国相关民族的卷入冲突,造成战祸连绵不绝—二十世纪末的刚果内战,卷涉周边邻国纷纷加入战局,就是一例。事实上,非洲的许多后殖民国家虽有国际外交形式的国家框架,但其国民却往往缺乏国家认同。
如果后殖民国度具备了成熟的本土文化基础,此类国度的国家认同就常建立在本土文化传统上,但殖民母国还是会对其产生文化影响,例如印度精英就深受英语文化影响,而印度的主要官方语言也还是英文。虽然印度原来就有根植本土的印度文明传统,但印度文明却欠缺统一的政治体系,也缺乏统一的语言文字,只是有著共同的印度教神话体系与种姓制度社会。现代印度的政治统一乃是基于英国殖民政权的数百年统治之赐,但印度的国家认同却因为印度教与伊斯兰教的争端分歧,而造成了印度地域分裂为三个国家—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
上述三类国家认同,都是建立在欧西文明与其统治历史下的国度,但还有少数国度从未受过殖民统治,但也都受到欧西文明势力的影响,就是中国、日本、与土耳其。
日本原本深受中国文明影响,但又转向认同与学习欧西文明,发动变法维新而成为仿效欧西殖民帝国的殖民强权,但在二战后却已丧尽了西化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