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莎士比亚密码-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更为重要的是:莎士比亚死后,以他名义发表的一些剧作为什么比最早版本的小册子足足多了上千行文字?为什么应该大写的地方没有大写,时间状语前为什么总有字母以大写的形式出现?等等。 
最后,要告诉读者的是,1623年发表的莎士比亚剧作集是以《第一对开本》名义出版发行。这第一本莎士比亚剧作集当时只在世界上发行了两百多本,而要真正了解并研究莎士比亚,这一版本的剧作集应该是最受到推荐的。只是它现在已经价值连城,国人恐怕只能看看副本或是什么“赝品”,一饱眼福罢了。 
《莎士比亚密码》出版后,首先在京城引起轰动。各大媒体与网站纷纷刊登此书出版消息。毕竟,国人的第一外语是英语,大家都普遍认为莎士比亚就代表着英语语言的颠峰,高山仰止,不可逾越。但《莎士比亚密码》呈现给读者的,显然完全是颠覆性的内容和结论:这位站在圣坛上的人物,没受过什么教育,更不可能写出那些几乎与《圣经》一样对人类有深远影响的戏剧。 
也有媒体专门为此采访了莎士比亚研究专家。 
有些研究专家,在谈及《莎士比亚密码》一书出版时,竟然忘记了孔子的训诫“学如不及,犹恐失之”,竟不假思索地争辩说,莎士比亚是个“自学成才的典范”,这种话显得简单幼稚,用中国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时期的某个特定时间段的词汇,去形容16世纪的莎士比亚,有些太过草率,也很不负责任。 
此外,不仔细研究便说“‘培根说’已经破产过时”,也令人感到不安。《纽约时报》直到2004年的8月还刊登文章大加讨论的事情,怎么才过不到3年,就变成“破产过时”了呢?显然,情绪化的语言并不能使人折服,将可能多的事实研究作为依据,包容正反两方面的观点,才更显专家学者的大家风范,我想,这也正是众多读者想阅读《莎士比亚密码》的真正目的。 
在此,我们不如重温曾国藩经常引用的一句话:“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至于培根为什么要用密码写作,还是请读者自己翻阅此书,找寻答案为妙。   
莎士比亚其人(1)   
威廉·莎士比亚,英国诗人、戏剧家。1564年4月23日生于沃里克郡埃文河畔的斯特拉特福镇。其父约翰·莎士比亚经营羊毛、皮革制造及谷物生意,1565年任镇民政官,3年后被选为镇长。莎士比亚幼年在当地文法学校读书,1582年同邻乡农家女安·哈瑟维结婚。1585~1592年莎士比亚经历不详,传说他当过乡村教师、兵士、贵族家仆,并因偷猎乡绅路希爵士的一只鹿逃往伦敦,先在剧院门前为人看马,后逐渐成为剧院杂役、演员并开始剧作生涯。1592年,剧院经理亨斯娄首先提到莎士比亚的剧作《亨利六世》上篇。同年,剧作家R·格林在其《千悔得一智》中影射莎士比亚姓氏,并引用《亨利六世》下篇台词,骂莎士比亚是“一只暴发户式的乌鸦”,可见他当时已颇有名望。 
1594年,他和当时名演员W。坎普、J。伯比奇同属宫内大臣剧团,同当时新贵族骚桑普顿伯爵、埃塞克斯伯爵等均有来往。他的剧团除在天鹅剧场、环球剧场演出外,也到宫廷演出,夏季或瘟疫流行期间,则到外省演出。1596年,莎士比亚以其他名义申请到“绅士”称号及家徽,1597年在斯特拉特福购置了房产,1599年成为环球剧场拥有十分之一股份的股东。1610年莎士比亚卖出了他的股份;回乡隐居。1616年4月23日在家乡病逝,葬于镇上的圣三一教堂。 
莎士比亚在22或23年期间共写了37部戏剧,其中只有16部在他生前以四开本盗印版出版。原因是因当时作家将剧本卖给剧团,剧团为垄断便不发表,被盗印的剧本则是由演员口授,或在演出时被人速记下来,故而版本多有遗漏和错误。1623年,莎士比亚去世七年后,曾与他在国王供奉剧团(前身即宫内大臣剧团)共事的演员海明和康德尔收集莎士比亚遗作36部(其中有20部是首次付印),出版了第一个莎士比亚戏剧集,即后人所谓《第一对开本》,其中的剧目不是按创作年代,而是按喜剧、历史剧和悲剧三类编排的。从18世纪后期开始,学者们研究了莎剧的创作年代、分类和分期问题,但说法不一。一般来说,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可分以下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1590~1600)以写作历史剧、喜剧为主,有9部历史剧、10部喜剧和2部悲剧。9部历史剧中除《约翰王》是写13世纪初英国历史外,其他8部是内容相衔接的两个4部曲:《亨利六世》上 、中、下篇与《理查三世》;《理查二世》、《亨利四世》上、下篇与《亨利五世》。这些历史剧概括了英国历史上百余年间的动乱,塑造了一系列正、反面君主形象,反映了莎士比亚反对封建割据,拥护中央集权,谴责暴君暴政,要求开明君主进行自上而下改革,建立和谐社会关系的人文主义政治与道德理想。10部喜剧《错误的喜剧》、《驯悍记》、《维洛那二绅士》、《爱的徒劳》、《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 温莎的风流娘儿们》、《无事生非》、《皆大欢喜》和《第十二夜》大都以爱情、友谊、婚姻为主题,主人公多是一些具有人文主义智慧与美德的青年男女,通过他们争取自由、幸福的斗争,歌颂进步、美好的新人新风,同时也温和地揭露和嘲讽旧事物的衰朽和丑恶,如禁欲主义的虚矫、清教徒的伪善和高利贷者的贪鄙等。莎士比亚这一时期戏剧创作的基本情调是乐观、明朗的,充满着以人文主义理想解决社会矛盾的信心,以致写在这一时期的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也洋溢着喜剧气氛。尽管主人公殉情而死,但爱的理想战胜死亡,换来了封建世仇的和解。然而,这一时期较后的成熟喜剧《威尼斯商人》中,又带有忧郁色彩和悲剧因素,在鼓吹仁爱、友谊和真诚爱情的同时,反映了基督教社会中弱肉强食的阶级压迫、种族歧视问题,说明作者已逐渐意识到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着难以解决的矛盾。 
第二时期(1601~1607)以悲剧为主,写了3部罗马剧、5部悲剧和3部“阴暗的喜剧”或“问题剧”。罗马剧《尤利乌斯·凯撒》、《安东尼和克莉奥佩特拉》和《科里奥拉努斯》是取材于普卢塔克《希腊罗马英雄传》的历史剧。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和悲剧《雅典的泰门》标志着作者对时代、人生的深入思考,着力塑造了这样一些新时代的悲剧主人公:他们从中世纪的禁锢和蒙昧中醒来,在近代黎明照耀下,雄心勃勃地想要发展或完善自己,但又不能克服时代和自身的局限,终于在同环境和内心敌对势力的力量悬殊斗争中,遭到不可避免的失败和牺牲。哈姆雷特为报父仇而发现“整个时代脱榫”了,决定担起“重整乾坤”的责任,结果是空怀大志,无力回天。奥赛罗正直淳朴,相信人而又嫉恶如仇,在奸人摆布下杀妻自戕,为追求至善至美反遭恶报。李尔王在权势给他带来的尊荣、自豪、自信中迷失本性,丧失理智,幻想以让权分国来证明自己不当国王而做一个普通人,也能同样或更加伟大,因而经受了一番痛苦的磨难。麦克白本是有功的英雄,性格中有善和美的一面,只因王位的诱惑和野心的驱使,沦为“从血腥到血腥”、懊悔无及的罪人。这些人物的悲剧,深刻地揭示了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已开始出现的种种社会罪恶和资产阶级的利己主义,表现了人文主义理想与残酷现实之间矛盾的不可调和,具有高度的概括意义。由于这一时期剧作思想深度和现实主义深度的增强,使《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终成眷属》和《一报还一报》等“喜剧”也显露出阴暗的一面,笼罩着背信弃义、尔虞我诈的罪恶阴影,因而被称为“问题剧”或“阴暗的喜剧”。 
第三时期(1608~1613)主要作品是4部悲喜剧或传奇剧《泰尔亲王里克里斯》、《辛白林》、《冬天的故事》、《暴风雨》。这些作品多写失散、团聚、诬陷、昭雪。尽管仍然坚持人文主义理想,对黑暗现实有所揭露,但矛盾的解决主要靠魔法、幻想、机缘巧合和偶然事件,并以宣扬宽恕、容忍、妥协、和解告终。 
莎士比亚还与弗莱彻合作写了历史剧《亨利八世》和传奇剧《两位贵亲》,后者近年来被有的莎士比亚戏剧集收入。 
莎士比亚的戏剧大都取材于旧有剧本、小说、编年史或民间传说,但在改写中注入了自已的思想,给旧题材赋予新颖、丰富、深刻的内容。在艺术表现上,他继承古代希腊罗马、中世纪英国和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戏剧的三大传统并加以发展,从内容到形式进行了创造性革新。他的戏剧不受三一律束缚,突破悲剧、喜剧界限,努力反映生活的本来面目,深入探索人物内心奥秘,从而能够塑造出众多性格复杂多样、形象真实生动的人物典型,描绘了广阔的、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图景,并以其博大、深刻、富于诗意和哲理著称。 
莎士比亚的戏剧是为当时英国的舞台和观众写作的大众化的戏剧。因而,它的悲喜交融、雅俗共赏以及时空自由、极力调动观众想象来弥补舞台的简陋等特点,曾在18世纪遭到以伏尔泰为代表的古典主义者的指摘,并在演出时被任意删改。莎剧的真正价值,直到19世纪初,在柯尔律治和哈兹里特等批评家的阐发下,才开始为人们所认识。然而当时的莎剧演出仍常被纳入5幕结构剧的模式。19世纪末,W。波埃尔和H。格兰威尔…巴克强烈反对当时莎剧演出的壮观传统,提倡按伊丽莎白时代剧场不用布景的方式演出,以恢复其固有特点。 
17世纪始,莎士比亚戏剧传入德、法、意、俄、北欧诸国,然后渐及美国乃至世界各地,对各国戏剧发展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并已成为世界文化发展、交流的重要纽带和灵感源泉。   
伊丽莎白一世有私生子?(1)   
有关莎士比亚的真实身份,一直众说纷纭,但一个美国作家20日提出了一种最为耸人听闻的说法:莎士比亚实际上是英国前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私生子。 
“处女女王”生过孩子? 
据英国《独立报》21日报道,美国戏剧和音乐剧作家保罗·斯特雷茨,在其所著的《牛津:伊丽莎白一世女王之子》一书中提出,虽然英国正统历史书上一直声称伊丽莎白一世终身未嫁,并被尊称为“处女女王”,但实际上她不仅生育过几个孩子,而且她的第一个孩子就是后来的莎士比亚。 
斯特雷茨称,伊丽莎白一世的第一个孩子于1548年秘密出生,取名为爱德华·德维尔,后来成为牛津伯爵第17世。 
此前,已有人提出,爱德华·德维尔就是莎士比亚。在17世纪初出版的英国《地道绅士》中,列举了伊丽莎白一世时代最伟大的诗人,其中头一位就是爱德华·德维尔,对平民出身的莎士比亚则只字未提。 
“我已经改写了伊丽莎白王朝的历史,”斯特雷茨20日在美国称,“所谓‘处女女王’,是英国都铎王朝宣传机器制造出来的一个神话;在过去数百年中,大多数历史学家们都不加批判地接受了这一说法。” 
斯特雷茨承认,他的这一大胆说法将使英国学术界目瞪口呆。他说:“这一说法就像是当年的《物种起源》一样,突然之间改变了一切。现在,我们得从一个完全不同的角度来看问题了。” 
与朝臣有浪漫关系? 
斯特雷茨的书已在美国出版。他是在写一部剧本的时候开始对莎士比亚的身世产生浓厚兴趣的。他自称尽量“不争论这一事件,而是写出艺术家牛津的成长历程。” 
斯特雷茨说:“我知道爱德华·德维尔从14岁起开始在英国王室成长,因此我翻阅了伊丽莎白一世的很多传记,努力了解她,了解伊丽莎白一世的王室生活。” 
正统的伊丽莎白一世传记作家们都承认,少年伊丽莎白一世与其野心勃勃的朝臣托马斯·西摩之间曾有过某种浪漫关系,但他们认定两人之间的关系不会有什么结果。不过,也有伊丽莎白一世的随从记录说,西摩曾身穿便服进入伊丽莎白一世的房间。 
斯特雷茨称,在这段浪漫关系之后,伊丽莎白一世曾消失过一段时间,而当时她应该和她深爱的、怀孕的继母凯瑟琳·帕尔呆在一起。历史学家们曾说,伊丽莎白一世当时生病了,但却没有发现医生为她看病的记录,直到1548年后半年。 
著作中有体现? 
“我怀疑她那段时间怀孕了。”斯特雷茨说,“如果你研究当时的文件,可以发现一直有流言蜚语说她生了一个孩子。”按照斯特雷茨的说法,这个孩子就是后来的莎士比亚。 
伊丽莎白一世在一封信件中谈到自己的病情,同时驳斥了有关她“行为放荡”的种种谣言。但斯特雷茨称:“她并没有直斥流言是错的,相反,她说到,谣言会伤害国王陛下的姐妹。” 
至于伊丽莎白一世的私生子,斯特雷茨称,他在出生后被安排到一个安全的地方养育。承担这一职责的就是当时的英国贵族约翰·德维尔,牛津伯爵第16世,孩子也被取名为爱德华·德维尔。为了掩人耳目,约翰·德维尔伯爵曾被迫违背自己的意愿,和一个与伊丽莎白一世关系密切的女人结婚。 
爱德华·德维尔的出生没有留下接受洗礼的记录,但他的教育由英国高层负责。他受英国王室的保护,即使在他父亲去世后,英国王室也没有按照惯例将对他的保护权出售。这意味着,伊丽莎白一世女王有权决定爱德华·德维尔和谁结婚。 
斯特雷茨还提出,爱德华·德维尔,也就是真正的莎士比亚,显然知道他的真实身份,并在他的名著《哈姆雷特》以及十四行诗中都有隐晦的表达。 
“处女女王” 
本报综合报道 
伊丽莎白一世(1533年~1603年),被史学界公认为英国历代最伟大的君主之一。在她统治下,英国海军一举击败了西班牙无敌舰队,确立了海上霸主地位;在北美开拓了第一块海外殖民地……在其统治期内,英国的文学艺术也空前繁荣,涌现了莎士比亚、培根、埃德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