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五代的那些破事-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希状喂ゴ蚴僦菔Ю睦顦b,也是心有不甘,虽然他此时已经患病,不能再到前线去指挥攻打寿州,但是他还是希望能看到寿州被攻破的那天。他对柴荣说:“刘仁赡已经撑了将近两年了,而没有得到什么实际的救援。现在的寿州粮食应该不多了,士兵也应该是很疲惫了,能发动的战力也所剩无几了。现在去强攻,寿州城一定是可以拿下的。”柴荣就等这句话了。淮南虽说是块硬骨头,但如果能把他吃下,南唐就再难对自己构成威胁了。
柴荣再次杀到了寿州城下,刘仁赡由于忧愤和连续的作战终于病倒了。虽然外面李景达奉命又带来一支援军,但是,援军根本没能够直接救到寿州。柴荣还是先打援,这寿州城中的刘仁赡病了,虽然他自己不降,但他的部下们未必不是识时务的主,而一定会陪刘仁赡等死。
柴荣听说王景达又来了,不过我不怕,有赵匡胤、张永德、李重进等这样的大将,李景达他能干吗。柴荣马上派出赵匡胤去攻打驻扎在紫金山南的唐军,李景达到了,他的“军师”陈觉也又跟来了。他们在准备在濠州观望一阵,甬道还可以去援寿州一阵。赵匡胤看着李景达等人躲到城里不敢出来,老赵也没有跟他客气,先冲击唐军前寨,前寨的兵反正败仗也打习惯了,也不差这一次了,怎么说来也是小命要紧,况且对手是屡败唐军的赵匡胤。后面还跟着一个柴荣。
唐军在屡败之后军队士气大跌,柴荣下令进攻,赵匡胤连破数寨,斩获数千,断其来路,便唐军首尾不相救。唐军又一次遭受惨败。唐将朱元因为和陈觉等人在战术上有分歧,但不被采纳,(其实朱元的建议更好),李景达、陈觉等人怀恨在心,使朱元感到大势已去,就算打赢了周军,自己也是要被那伙人害死,况且打赢周军早就没有什么希望了。不如投降周军吧,和朱元有一样想法硃仁裕、孙璘本来也是想来邀朱元一起出降的。这下三人一合计,就降了。其实朱元作为将领来说还是有些能力的,想当年李守贞被困河中,也只有朱元能突破重围而去向南唐求救,虽然南唐没能救得了李守贞。可惜李璟还是用了近亲而无能的李景达和陈觉,怎么样,朱元倒戈了。难道还要靠许文缜和边镐吗?周军有了朱元等人的来降,势力更加强大了,一举将紫金山的城寨全部攻陷,许文缜和“边菩萨”也是双双被擒,其余部众纷纷沿江逃窜,柴荣来劲了,带上军队亲自追击,等追到下午,追了二百余里,至镇淮军,杀获数千人,夺战舰粮船数百艘,钱帛器仗不可胜数。其余的都想逃吗,没门,刘重进又带上一拨军队截杀了一阵。于是紫金山的几万人马全军覆没,非死即降。
该是解决寿州的问题了,刘仁赡竟然派人来献上降书,刘仁赡?要出降了!其实这并不是刘仁赡的意思,虽然五代史说刘仁赡遣使出降,但是刘仁赡在此时早已是病得不能理事了,所谓刘仁遣出降完全是因为手下们不愿把这仗再打下去了,这种打法,把人都要打疯了。就算不降,紫金山的援军又没了,难道还要指望李景达、陈觉之流,还是降吧。部下周廷构几个人一商量,决定投降,反正这刘仁赡也病得不轻,柴荣这回该高兴了了,总算是拿下寿州了,忙派出阁门使张保绩入城慰抚。第二天,周廷构等人又逼迫刘仁赡儿子刘崇谏让到周营请罪。接下来便是周军入城接收寿州,刘仁赡也病得不行被强搀出来出降,柴荣看到刘仁赡竟病成了这个模样,但竟然连正眼都不瞧自己一下,不过柴荣毕竟是个爱才之人,连忙让人为刘仁赡请郎中来看病,让他好好休养。也许对于柴荣来说,得到刘仁赡比得到寿州还要兴奋。但刘仁赡就要死了,他也不愿再这样苟活了,没过几天刘仁赡死了,卒年五十八岁。他最后竟然还背了个出城迎降的罪名。不过柴荣没有让他的罪名成立,在破城之日,他便加授刘仁赡为天平节度使,兼中书令。并特意下诏:刘仁赡尽忠所事,抗节无亏,前代名臣,几人可比?朕之南伐,得尔为多,其受职勿辞!
柴荣虽然是刘仁赡的对头,但也不得不为他所叹服,追封他为彭城郡王。南唐的李璟听说刘仁赡死了,也是哭得死去活来,并进封刘仁赡为卫王,立祠致祭。像刘仁赡还好没有背上迎降的这种冤屈,也许他会觉得死得其所,但是他更担心将是南唐国家命运,他有一种深深的预感,国家要衰败了,这也许是他最大的遗憾吧。(说实话,在五代诸将之中,刘仁赡是我最敬佩的人之一)
刘仁赡死了,寿州城被破了。该是柴荣颂布新政策的时候了。柴荣为了收拢人心,一面赦州民死罪,凡曾受南唐文书,聚迹山林,抗拒王师的壮丁,悉令复业,不问前过,平日挟仇互殴,致有杀伤,亦不得再讼。旧时政令,如与民不便,概令地方官奏闻。又让原南唐区的百姓们恢复生产,各自找到谋生之路。又让人把粮食运进寿州救济百姓。
柴荣在前线大赏功臣之后,又马上回京去了,把寿州改名为寿春县。不过柴荣回京之后就接到了几件案子,这件案子本不是什么大案,不过因为这犯案的人比较特殊,所以非常不好办,第一个被弹的是韩令坤的父亲韩伦,他借着自己的特殊地位,在陈州干预郡政,掊敛之暴,公私患之,为项城民武都等所讼。这地方官要逮捕他的时候,他竟敢说皇帝要见他。(假传圣意)这本来是犯死罪的,柴荣也想抓个典型,但是韩令坤是功臣,他跪下求柴荣不要判他父亲死罪,柴荣看看跪下的韩令坤,想起韩令坤屡屡为国建功,算了吧,还是免了死罪,发配到边城算了。这韩令坤的事情还好处理,发配也算是很严厉的惩罚了。但还有一个的问题很难解决。
那个人就是柴荣的生父柴守礼。本来儿子当了皇帝,父亲应该是被封为太上皇的。但是这事是一定不能这样办的。原因很简单,因为柴荣这个时候还是应该被称为郭荣的。因为他的皇帝是从养父郭威哪继承来的,所以依照礼制,柴荣,不,是郭荣,他名义上的父亲只能是郭威,而柴守礼虽说是生父,享受的待遇却只是舅舅的待遇。这样他和郭荣的关系就有点怪怪的了,于公,柴荣是君,柴守礼是臣,臣子是应该向君主行礼的。但于私,柴荣是子,柴守礼是父,儿子是应该向父亲行礼的。为了避免这种尴尬,柴守礼一直都呆在洛阳,和柴荣没有见面。如果柴守礼就是在洛阳养老的话,这似乎是没有任何问题。但是柴守礼一直都感到自己明明是皇帝的父亲,偏偏一帮子人都只称自己为元舅,他认为不值。所以他的行为就有些过分了,在赌钱和人发生口角之后,竟然就把人给杀了。虽说“杀人者死”,但谁敢去碰这位“太上皇”呢。而且朝中一帮臣子的父亲也跑过来陪这柴老头一起玩,专挑有乐子的事干。结果洛阳的人看到他们这一伙人就赶快溜走,还为他们取了一个名字叫“十阿父”。
老子杀人了,柴荣不论如何处理都不对,柴荣的做法是干脆不管了。实在是不好管,这种事比平淮南还要难办。因为天下虽不可弃,而父亦不可刑也。柴荣不想老把心思放在这里,还是想想把江北之地全部取来吧,多少也可以用赫赫的功绩来弥补这件事的负面影响。这时后周虽然实力最强,但是张永德和李重进两人却有些不和,这两人可都是柴荣的左膀右臂,为什么这么两人老是不和呢,反而是起初从底层一路提拔上来的赵匡胤看着让人放心。
其实赵匡胤此时的势力已经有很大了,赵匡胤有一大批的亲信,他还有个父亲赵弘殷,弟弟赵光义(初名匡乂),那么为什么柴荣没有怀疑上他呢。这是因为赵匡胤得到了另外一个赵姓人的帮助,这个人的名字叫赵普。两位赵姓之人一见如故,赵普虽然也没读过多少书,据他自己说他只读过半部论语。(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出处)但是赵普的做法却是十分的实际有用。所以赵匡胤的实力一直被隐藏得很深,不容易被人察觉出来。在柴荣看来,赵匡胤只不过是个优秀的将才而已,对自己的威胁远比不上李重进和张永德。这也许是柴荣最大的失误吧。
九、气吞江北
    到了京城之后,开封城已经加筑扩建得有都城的规模了,宫殿也又修了修,不过有人竟敢打这里的主意,柴荣拍板便说,这种人,杀了。孙晟这人不识时务,叫他为国出力,竟然还想着帮助故国南唐,也一并杀了。虽说柴荣后来有些后悔,但这估计也只是史家的说法,曹操杀了人之后,不也是大悔吗?
柴荣又让人去制定礼制,广纳英才,让大臣们在兵勇中挑选一个武勇胆力堪为军职者。最后他又升迁王朴为枢密使了。(枢密使有多大不用多说了吧)后来发现蜀国的降兵们根本不肯出力为自己卖命,干脆做个人情把他们放了。孟昶以为柴荣要来修好了,就以蜀国皇帝的名义写了一封信给柴荣,又是攀乡亲,又是说形势。不过柴荣这个最见不得别人也称帝,根本不愿理孟昶。对于柴荣来说,这当务之即还是先平定淮南要紧,他让左藏库使符令光广造军士袍襦,好再次征淮南,但是国家连年战争,这件是不容易办到的,结果符令光误了期限,柴荣便下令,斩!朝臣们赶快去劝阻,不过等到朝臣到了,令光的人头也送到了。符令光历职内庭,以清慎自守,累总繁剧,甚有廉干之誉。就连柴荣也经常夸他,但是现在竟然因为一点小过错把他杀了。为此柴荣下令,采用张昭的建议,诏悬制科凡三,其一曰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其二曰经学优深可为师法科,其三曰详闲吏理达于教化科。
寿州总算拿下了,这淮南的唐军处境就更加被动了,加上吴越与原先的楚国将领周行逢等人也来策应周军,李璟不知道这仗还能撑多久。柴荣不想多等,再次亲征淮南,在淮南,李景达还窝在濠州没什么动静。周军没和他客气,李重进先带上兵去攻城了,起初唐军还能顶上一阵,而等到柴荣亲自来了,这情况便发生了很大变化,李景达,陈沉等人为了自身安全问题,先撤回了金陵。濠州的前寨在濠州东北淮水之中,四面阻水,柴荣令甲土数百人骑着骆驼踏过去。赵匡胤也带上骑军浮水而渡,遂破其寨,掳其战舰而回。柴荣又亲率诸军攻濠州,夺关城,破水寨,贼众大败,焚战舰七十余艘,斩首二千级,进军攻羊马城。濠州越来越吃紧了,南唐濠州团练使郭廷谓看看撑不住了,但是如果就这样投降,家人还在金陵,万一李璟迁怒于家人,那可就麻烦了。郭廷谓遣使出来告诉柴荣,我家小还在江南,还是容我上书我主李璟,如果他同意我投降,我就降了。柴荣答应了,李璟接到这种上表,还能说什么呢,他也没能力再去救援了,濠州迟早是要被攻破的,至于郭廷谓,就算杀了他家人也没用,算了吧,你降就降吧。
柴荣得到濠州之后,根本没有停下来的意思。接着率水陆并进,不,沿淮河而下。赵匡胤也奉命率骑军为先锋。结果又大破淮贼于涡口,斩首五千级,收降卒二千余人,夺战船三百艘,遂鼓行而东,以追奔寇,昼夜不息,沿淮城栅,所至皆下。正所谓势如破竹,周军又开到了泗州。赵匡胤乘势麾军,焚郭门,夺月城,柴荣亲冒矢石以攻其垒。泗州又撑不去了,泗州守将范再遇也开始出降。下一步,再攻楚州,柴荣带上大军与赵匡胤夹淮河而进。李璟见势不妙,想想这扬州淮南都不能要了,干脆把他弃了,把扬州的人口全部迁到江南去了。柴荣为了打赢这场仗,也是花大力气,建了大量的船只来与南唐水军对抗。现在由于作顺利,将江南所俘的唐军将领中会操练水军的人重用起来,让他们教北军习水战出没之势,很快便来起了一支水师。李璟更加害怕了,划江而守,守不守得住,李璟没有把握,上次还说要割让淮南。光割淮南有用吗,李景达根本不顶事。
周军进军一直很顺利,但是在楚州却遇到非常顽强的反击。至楚州西北,大破贼众,水陆俱奔,有贼船数艘,顺流而逸,柴荣率骁骑与今上追之数十里,赵匡胤也擒贼大将保义军节度使、江北都应援使陈承昭以献。收获舟船,除焚荡外得三百余艘,将士除杀溺外得七千余人。但是等到了楚州城下,楚州防御使张彦卿没有学其他守将一样弃城而走,而是死命坚守。海、泰州、静海军皆被击破,张彦卿基本也没什么支援了,但是他就是不南渡逃回。柴荣亲自御旗鼓攻楚州,赵匡胤为先锋,在城北亲自上前指挥攻城。楚州毕竟没有支援,兵力根本不能和周军比,加上柴荣又亲自督战,周军个个拼死攻城。楚州就更有危机了,但是楚军也很顽强,虽然外城被破,张彦卿接着坚持巷战。等到楚城到了这个地步,楚州将领也有了动摇,劝张彦卿说:“现在周强唐弱,而唐军全部撤到了江南,我们没有支援,是一定打不赢的,不如投降吧。”张彦卿的儿子也劝他投降,张彦卿对众人说:“你们看看这里。”然后就把自己儿子的人头给砍下来了,并说如果还说要降,就是这种下场。众将士感其意,皆愿死战,双方一直打得晚上,张彦卿的兵器都打坏了,他还用绳床搏战,打到最后,张彦卿的部下全部被杀,无一生还,更没有一个投降的人。如果不是周军强悍,这城恐怕攻下不易。柴荣因为周军死伤惨重,大大超出了承受能力。柴荣非常不理智地下令,尽屠城中居民,焚其室庐,然得彦卿子光祐不杀。这恐怕是仅次于寿州城下,柴荣伐唐遇上最有力度的反击了。
李璟看样子是要放弃江北,连扬州都弃了,让江北各州把民众都迁到江南。还放火烧了扬州城。柴荣来到扬州,重建新城,并准备建立一个南方的基地。为了分化江南集团,柴荣还扬言要善待昔日吴国杨家子孙,但反而将他们都害了,李璟结果让人把他们全部杀了。但是一点也不解决问题。得到的奏报总是什么,赵匡胤率部打败我军,焚其营栅而回。慕容延钊奏,大破我军于布州。李璟快要被逼疯了。主力已经消耗大半,但是周军的攻击却没在停下来的意思,难道他还要取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