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人生-第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崇宁五年(公元1105年),西夏军又南下骚扰,世忠适在军中。在交战中,他勇冠三军,斩关杀将,掷敌头于城下,宋兵一拥而上,夏兵大败。随后他又跃马力斩西夏监军驸马兀口移,遂被提为统制官。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他以非凡的军事才能率领仅五十名精锐骑兵,在河北滹沱河一带,袭击了金兵三千人的来犯之敌;在真定战役中,又亲领三百士卒的敢死队以闪电般的出击,一举打乱了金军的大营阵脚。从此,他威名远扬,受到宋王朝的重用,出任山东单州团练使,成为独当一面的抗金将领。
南宋建炎四年(公元 1130年),金兀术又统兵十万大举南犯,其势汹汹。在这紧急关头,有人劝宋高宗放弃临安迁都长沙。面对投降派的屈辱行为,韩世忠义正词严地说:“国家已失河北、山东,若又弃江淮,更有何地?”于是高宗任命他为浙江制置使,守卫南宋王朝的重要门户——镇江。当时正值元宵佳节,金兵突至,韩世忠屯兵焦山寺,双方在黄天荡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在这场光辉的阻击战中,其夫人梁红玉。与韩世忠并肩指挥作战,与全军将士同生共死。在战斗最激烈的关头,她在金山亲自执桴擂鼓,打退了金兵一次次的进攻,这就是流传千古的“梁红玉击鼓退金兵”的历史故事。钱彩著的《说岳全传》中曾描写韩世忠战败金兵之夜一夫人饮酒舞剑,并口吟《满江红》词一阕:
万里长江,淘不尽、壮怀秋色。漫说道、秦宫汉帐,瑶台银阙。长剑倚天氛雾外,宝弓挂日烟尘侧。向星辰、拍袖整乾坤,难消歇。
龙虎啸,风云泣。千古恨,凭谁说?对山河、耿耿泪沾襟血。汁水农吹羌笛管,驾舆步老辽阳月。把唾壶、敲碎问蟾蜍,圆何缺?
词风豪壮,可与岳飞《满江红》媲美。当然,这首词是韩世忠所作,还是文人假托,有待进一步考究。这场战争一直持续了四十八天,金兀术欲胜不能,欲退无路,只好乞求韩世忠放他一条生路。世忠大义凛然地说:“还我疆土,放回徽、钦二帝,则可以相全。”后来,金兀术手下的一个汉奸献计,星夜偷凿渠三十余里,金兵才得以狼狈脱逃。这场战役大长了南宋抗战军民的斗志,大灭了金兵和投降派的威风,在宋抗金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韩世忠和岳飞,并肩峙立,英勇抗金,威震敌夷,成为南宋王朝赖以偏安支撑的两根擎天玉柱。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抗战英雄,却触犯了南宋小朝廷求和媚外的投降政策。由于韩世忠反对议和,多次上疏弹劾奸相误国,为投降派所不容。岳飞蒙冤,举朝文武多不敢言,而他却敢于当面质问秦桧。当秦桧以“莫须有”三字回答时,他气愤地道:“‘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有人替他担心,劝他不要与秦桧作对,他回答说:“畏祸苟同,他日有何面目见先帝于地下。”后来,他终于被解除了兵权。自此他社门谢客,居家阅书读经,绝日不言兵。他经常骑着毛驴,携小童一二,带着酒壶,闷游于西湖之上。他一生清廉,仗义疏财,历年所得赏赐都分给了部下,田产都分给了他封邑的百姓;他持军威严,能与士卒同甘苦。解职后居家十余年,澹然自若。宋绍兴二十一年(公元1151年),这位一代名将忧郁而死,时年六十八岁,死后被拜为太师,追封通义郡王;孝宗时,又追封蕲王,溢忠武,配飨高宗庙廷。
韩世忠逝世的消息传到故乡绥德后,家乡父老遥望南天,泣不成声。乃集资建世忠词,四时祭祀香火。清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Q绥德知州舒世禄在一步崖修建了蕲王庙,以后又多次重修。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 1938年7月抗日战争一周年的时候,绥德人民又捐资重修了蕲王庙的乐楼。为纪念这位民族英雄,每逢农历七月八日韩蕲王诞辰都要在这里唱戏,或吹唢呐过会,以独特的方式缅怀这位绥德人民的骄傲。
当你来到蕲王庙,就会发现,这座庙规模并不很大,和众多的名刹古庙相比,它是极朴实、极普通的了。庙的正殿是一孔高大的石窑,和陕北的民居几乎一样,正中塑着韩世忠的坐像,塑工也并不高超,但还是让人可以感到一种威严的气概。四周香火缭绕,幛帏垂挂,冥冥中引人神思。这样小小的殿堂总让人感到简陋。然绥德人李继峤在乾隆五十年重修碑记中却写到:韩世忠在宋都临安时,还是藉草坐卧,这里的土阶石室梓里风景,正是他乐以依凭的。看来绥德人是十分理解这位英雄的。
正殿的对面是乐楼。乐楼的两侧耸立着一座精致的石牌楼,上有横额两块,上块刻“宋韩蕲王故里”,下块刻“中兴佐命”四字。正面的石柱上刻着一副楹联:
恢复中原志同诸葛
再扶宋室功近汾阳
把韩世忠比作三国时的诸葛亮和唐代的汾阳王郭子仪。背面的对联是:
东南半壁仗孤撑至今江山滔滔如闻鼙鼓
西北一天崇血食抚此山月郁郁隐护风雷
这座牌楼建于清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44年),上面的字是当时绥德知州凌树崇所书。殿前立有碑石四通,记载着韩世忠抗金卫国的平生事迹。
在正殿大厅西壁上刻有两首七言律诗,是清代教谕阎秉庚于道光二十五年来庙时的悼念之作,其一云:
鄂王忠武同齐名,
宗泽三呼有继声。
江左战熊高宗世,
故乡遗庙傍绥城。
北来井畔霄通梦,
南渡英雄口绝兵。
回首中原归不得,
骑驴室负保身明。
其二云:
江中桴鼓军声振,
湖上提壶勇略消。
王使英雄甘佞佛,
可知二圣不还朝。
一奸已足危社稷,
诸将谁能纪技标?
从此偏安终守局,
故宫永黍晚萧萧。
绥德民间还有许多关于韩世忠青少年时代的传说故事,最有名的就是他勇降烈马的事迹。世忠少时家贫如洗,经常在一孔破烧砖窑内栖身,生计十分艰难。他身高八尺,目瞬如电,食量过人,能力负千斤,有万夫不当之勇。他还结交了一伙朋友,整日间舞枪弄棒,好打抱不平,为穷苦人出气。当地的地主豪绅又恨他又怕他,背地里叫他“泼皮韩五”。有一年,绥德的二郎山上出现了一匹野马,凶如老虎,过路行人往往被它所伤,弄得路断人稀。官府无奈,只好出了一道告示,说无论什么人只要能除了这匹野马就能得到重赏。当时州城上下,多少武夫将士都退避三舍。恰好青年韩世忠路过榜下,他纵身一跳,就把那榜文揭在手中。州官一看,揭榜者是个穷光棍,气的连声断喝:“那里来的毛孩子,竟敢如此胡闹,戏弄本官!”韩世忠却面无惧色地站在大堂上朗声回答说:“擒拿野马,易如反掌而已。”州官听了又惊又疑,只好准其前往,只是加了一个条件,如擒拿不住野马,便要重重惩罚。韩世忠并不理睬,赤手空拳直奔山上。他在山上睡了半天,还不见野马踪影,不觉有些失望,自言自语道:“哪里有什么野马,分明是作弄人。”话音刚落,只听见东山梁后长嘶一声,刹那间山梁上果然纵出一匹红鬃野马,四蹄踏得四山八沟乱响。野马看见世忠,便朝他直扑而来。世忠待那马冲下山坡,纵身一跃就骑在了马背上。野马见人上了背,气得连连嘶鸣,前蹄腾空,想要把他掀下来。谁知世忠两腿夹得紧紧,双手揪住鬃毛,死也不松手。就这样野马狂奔乱跳了一顿饭时辰,翻山越沟,始终无法挣脱,一直到大汗淋漓,筋骨颤颤,这才渐渐变得乖顺了。当世忠骑着驯服的烈马回到城门时,早已是人群熙攘,个个拍手赞叹。世忠翻身下马,高兴地仰天哈哈大笑说:“好马!好马!今得此马,真天助吾也!”从此,他每日里骑着这匹红鬃烈马,奔驰在大理河畔,二郎山下,挽弓射箭,练习武艺。后来,又骑着它驰骋疆场,杀敌立功。
如果你是在春天里去访蕲王庙,还经常可以看到一个个陕北的农民担着水桶,扛着铁掀,在蕲王庙的周围种植树苗。他们之中,有白发的老人,有年轻后生和姑娘媳妇,还天真可爱的儿童。和他们攀谈,他们就会告诉你,这己经是多年的习俗了,每逢春暖花开,他们都要在繁忙的春耕春种中抽空来这里栽上几棵树,绿化蕲王庙周围,用这种方式来表示对这位八百多年前故乡英雄的怀念。如果你问他们是否有什么报酬,他们就会爽朗地一笑,告诉你,没有人动员,也没有什么报酬,仅仅是老辈子传下来的一种习惯罢了。
是的,人民英雄人民爱。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个优良传统。
关于韩世忠二
2005…10…29 08:48:41 主题:乱弹:功名被盗的一代英雄-韩世忠
肝胆两昆仑
等级:幻世浮生录上帝
在线:46179分钟
发表:957篇 查看他的博客
感谢您来投票--中国偶像…网络人气王PK赛
本文网址:http://bbs。163。/board/rep。jsp?b=speak&;i=26521 复制
提起大宋朝,人们自然而然地就会想到杨家将和岳家军。杨家将和岳家军是处于不同时代的俩支对大宋朝作出巨大贡献的集团军,杨家将起于北宋初,以安邦的杨业始,到因抗辽闻名于世的杨门女将,历经几代皇帝。而岳家军则形成于南宋初,是以名将岳飞为主的抗金集团,只有短短的几年。其实,有一位本应与杨业和岳飞齐名、而历时最长、倍受世人尊崇的民族英雄,却由种种原因,使得其功名被盗,知名度被杨家将和岳飞所罩,这就是一代名将和民族英雄韩世忠。
从北宋初年起,东北方的契丹、女真族,西北方的党项羌就分别建立了辽、金、西夏政权,与宋王朝分庭抗礼,兵戈相见,成为威胁赵氏政权的主要劲敌。宋朝建立于五代十国之乱的后期,它只是统一了中原和江南的一些割锯小国,所以,从其建国以来,就处于被包围和侵略之中。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不费吹灰之力就篡得了后周家的天下。可当他坐上了皇帝的宝座后,便害怕他的部下有一天也会玩这把戏,等到天下已定,两次“杯酒释兵权”,罢典禁兵,把军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这种中央集权,使得宋朝没再出现象五代十国的强藩祸乱之局面,但北宋抑兵太过,外乏良将,“兵无常帅,帅无常师”,使得宋朝的军队面对着辽、金、元三国,迭起北方,屡为边患,只有防守挨打,无力向汉、唐那样主动出击。当赵宋全盛的时候,还不能收复燕、云十六州,后来国势日衰,加上奸贼当道,外族一入,如摧枯拉朽一般,倾刻间,便将大半个中国淪丧。由于连年战乱,割地赔款,国力积贫积弱,百姓民不聊生。陕北一带,尤其处于未与金、西夏交战的中心地带,战祸不已,百姓一贫如洗,“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这片自古以来就是死骨成堆的战场,不知有多少无辜的生命被埋葬在那一片黄土之中。而韩世忠就出生在这个穷乡僻野之地、风雨飘摇的时代。
据《宋书》载,韩世忠,字良臣,延安人。风骨伟岸,目瞬如电。早年鸷勇绝人,能骑生马驹。家贫无产业,嗜酒尚气,不可绳检。日者言当作三公,世忠怒其侮己,殴之。年十八,以敢勇应募乡州,隶赤籍,挽强驰射,勇冠三军。据《绥德州志》记载,宋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韩世忠就出生在绥德城南约二里许的砭上村,因当时绥德州属延安府。绥德其名始于北魏时期,取“绥民以德”之意。隋末唐初元宝元年(公元742年)撤州设上郡,宋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改绥州。清道光二十八年,江士松手书“天下名州”四个大字,每字1。5丈,宽1丈,故后名“天下名州”。绥德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秦始皇的大儿子扶苏,秦大将军蒙恬曾驻守此地,历史上昭君出塞,文姬归汉,汉武巡边都从这里经过,是历史重镇。
韩世忠出身于一贫困之家,父母、兄弟姊妹早亡,从小就沦为孤儿,大概排行第五,所以人称韩五,其名和字可能是他从军后而得。绥德民间还有许多关于韩世忠青少年时代的传说故事,最有名的就是他勇降烈马的事迹,也就是史中所述的“能骑生马驹”。这里引述一段故事:“世忠少时家贫如洗,经常在一孔破烧砖窑内栖身,生计十分艰难。他身高八尺,目瞬如电,食量过人,能力负千斤,有万夫不当之勇。他还结交了一伙朋友,整日间舞枪弄棒,好打抱不平,为穷苦人出气。当地的地主豪绅又恨他又怕他,背地里叫他“泼皮韩五”。有一年,绥德的二郎山上出现了一匹野马,凶如老虎,过路行人往往被它所伤,弄得路断人稀。官府无奈,只好出了一道告示,说无论什么人只要能除了这匹野马就能得到重赏。当时州城上下,多少武夫将士都退避三舍。恰好青年韩世忠路过榜下,他纵身一跳,就把那榜文揭在手中。州官一看,揭榜者是个穷光棍,气的连声断喝:“那里来的毛孩子,竟敢如此胡闹,戏弄本官!”韩世忠却面无惧色地站在大堂上朗声回答说:“擒拿野马,易如反掌而已。”州官听了又惊又疑,只好准其前往,只是加了一个条件,如擒拿不住野马,便要重重惩罚。韩世忠并不理睬,赤手空拳直奔山上。他在山上睡了半天,还不见野马踪影,不觉有些失望,自言自语道:“哪里有什么野马,分明是作弄人。”话音刚落,只听见东山梁后长嘶一声,刹那间山梁上果然纵出一匹红鬃野马,四蹄踏得四山八沟乱响。野马看见世忠,便朝他直扑而来。世忠待那马冲下山坡,纵身一跃就骑在了马背上。野马见人上了背,气得连连嘶鸣,前蹄腾空,想要把他掀下来。谁知世忠两腿夹得紧紧,双手揪住鬃毛,死也不松手。就这样野马狂奔乱跳了一顿饭时辰,翻山越沟,始终无法挣脱,一直到大汗淋漓,筋骨颤颤,这才渐渐变得乖顺了。当世忠骑着驯服的烈马回到城门时,早已是人群熙攘,个个拍手赞叹。世忠翻身下马,高兴地仰天哈哈大笑说:“好马!好马!今得此马,真天助吾也!”从此,他每日里骑着这匹红鬃烈马,奔驰在大理河畔,二郎山下,挽弓射箭,练习武艺。后来,又骑着它驰骋疆场,杀敌立功。”可见,韩五是一个因父母早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