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1644:中国式王朝兴替-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长平公主才十六岁,已经出落得秀丽高贵。崇祯已经为她挑选了周世显为驸马,若不是李自成逼近北京,公主早应该在几天前下嫁。长平公主也没有入睡,大概今晚的北京城中,没有多少人能够安然入睡。公主年纪虽小,却也知道天下即将大变,见崇祯进来,上前拉住父亲的衣袖哭泣,不胜悲恸,更显得楚楚动人。

崇祯的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望着最心爱的女儿叹息说:“你为什么要生在帝王之家?”终于狠下心,用左手挡住脸,右手拔刀出鞘,向公主砍去。公主尖叫了一声,那一声中充满了惊恐,她无论如何也不相信她最爱的父亲会杀她。她本能地挥出柔弱的手臂去挡锋利的刀。

毕竟是亲生骨肉,崇祯的手不由自主地抖了一下,这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感到彷徨,但仍然咬着牙砍了下去。刀砍断了长平公主的左臂,但没有砍中要害,顿时血流如注,公主当场晕绝地上。崇祯再也下不了手,掩面而出。

『注:李自成进宫后,发现了血泊中的长平公主,叹息说道:“上太忍。”(《甲申传信录》)他以为公主已死,便命人将公主送往皇亲周奎的家中。长平公主晕厥五天后才苏醒过来,这才发现父亲已经上吊而死,李自成已经入主北京,大明变成了大顺,不禁悲痛欲绝。长平公主后来落入了李自成手下大将刘宗敏手中。然而风云变化莫测,四十天后,大顺又变成了大清。清军入城后,摄政王多尔衮专门派人访寻到长平公主及其他未死的嫔妃,特别优待。长平公主只剩下一条手臂,国破家亡,大有天地无容身之处的感觉,于是给满清上书,自称是九死臣妾,要求出家当尼姑。满清没有答应,反而下诏命准驸马周世显与长平公主完婚,并赐予田产宅第车马等物。回忆起狠心要砍死自己的父皇,面对并不是传说中穷凶极恶的敌人,长平公主不由得感慨万千,不禁黯然泣下。在盛大的婚礼上,公主没有一丝喜悦,挥之不去的是无奈的哀伤。后来长平公主于顺治三年(1646年)病死,赐葬在广宁门外。事见《明史·卷121·公主传》、清·严有禧《漱华随笔》。关于长平公主,后世敷衍出很多故事。金庸小说《碧血剑》中美艳绝伦的阿九、《鹿鼎记》中武功高强的九难,以及梁羽生数部小说中提到吕四娘的师傅独臂神尼,都是指的长平公主。』

处理完两个身份地位最重要的人,崇祯心中再无顾虑,他赶到昭仁殿砍死了另一个女儿昭仁公主,又砍死了妃嫔数人,这才换了平民衣服,带着大太监王承恩出中南门,摸黑来到成国公朱纯臣的府邸避难。此时李自成率领的农民军已经到了北京城下,李自成一旦进城,第一件事就是进紫禁城,所以皇宫已经成了天下最不安全的地方。

但无论王承恩如何叫门,如何狐假虎威地摆出天子驾临的威风,朱纯臣命人坚决不予开门。这个时候,崇祯皇帝已经不是高高在上的皇帝,甚至连落难的平民都不如,因为他不但是个烫手的山芋,还会将致命的危险带到他走到的任何地方。

崇祯皇帝这才知道他自己已经是众叛亲离,不由得长叹一声,重新回到皇宫。而城外已经是火光映天,喊杀声不断。

崇祯皇帝回到前殿,依然没有死心,鸣钟召集百官,等了好久,没有一个人到来。崇祯皇帝这才万念俱灰,说“诸臣误朕也,国君死社稷,二百七十七年之天下,一旦弃之,皆为奸臣所误,以至于此。”

他来到崇文门,想出去却是不能。于是改走齐化门,打算夺门而出。守门的太监见这些人形迹可疑,疑为奸细,发炮射击。王承恩连忙喊道:“这是皇上!”幸好没有打中。

崇祯又来到正阳门,只见那里挂着三只白色灯笼,是为李自成军发出的投降信号。崇祯知道无论如何已经逃不出去了,这才在大太监王承恩的陪同下,回到皇宫换了衣服,来到煤山(现在的景山)的寿皇亭,叹息道:“吾待士亦不薄,今日至此,群臣何无一人相从?”然后才无可奈何地自缢于于一棵树下,年仅三十五岁。

崇祯皇帝死后,王承恩也上吊自杀,总算没有让崇祯皇帝孤独上路,全了他一点面子。

走到今天的局面,总得有人来承担责任吧?崇祯皇帝临死前下诏书切责,说:“我手下的大臣们都是亡国之臣,都是这些内外的大臣们误了我。”他口中的空谈、亡国之臣,后来在李自成手上成了阿谀奉承之辈,但到了满清人手上,却变成了中兴之臣。这种变化着实令人骇异。中国的古话中总说,良禽择木而栖。如果崇祯不自杀,李自成或许不会杀他,到了满清,也许还能封个侯什么的;这个时候他再来看这些“亡国之臣”的表现,应该会明白忠臣必赖明君的道理。

崇祯断然将眼前的这场灭国灾难归咎于手下的每一个人,就是认为他自己没有责任。此人至死不悟,可谓是执拗之极了。拿最后一件事来说,成国公朱纯臣不肯开门接纳皇帝,诚然有惧祸的心理;但从另一方面说,崇祯皇帝生性多疑,史载“帝刻忌”。何谓刻忌?猜忌和嫉妒,再加对待手下大臣刻薄无情,尽忠报国的袁崇焕就落了个被凌迟处死的悲惨下场。前车之鉴,后车之覆,明朝的大臣们自然不肯出死力为皇帝所用,平时都是得过且过,自保为上。所以崇祯皇帝到了最后关头,他最信任的太监曹化淳打开城门投降,最亲信的大臣朱纯臣闭门不纳,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明朝灭亡并非完全是崇祯皇帝的责任,自然也不能怪崇祯的大臣们,但曾在崇祯朝中供职的大多数臣子们,却总有一种沉重的感受——他们这些臣子确是亡国的罪人。从心理学的角度上来说,这有点像意念导向,崇祯反复这样训斥他的臣子们是亡国之臣,臣子们也先入为主地这样认为了。

户部尚书倪元璐的忏悔最为典型。他在自杀之前,象征性地面朝北,对他的皇帝说:“臣为社稷重臣,而未能保江山,臣之罪也!”右副都御史施邦耀,对明朝的灭亡也表达了同样的负罪感,他在自缢之前,写下一副对子:

〖愧无半策匡时难,

惟有捐躯报主恩。〗

既然臣子们都被皇帝认为是无能之辈,自然危急关头也就没有人出死力了,这也是敲钟无人肯来的原因。崇祯皇帝每次下诏罪己,闻者没有一个感动;危急之际飞檄勤王,征者没有一个赶来。这实在是他的悲哀,也是最值得他反思的地方。在常人眼光看来,崇祯下罪己诏责备自己,不过是做做样子,可是皇帝自己怎么会有责任呢?崇祯更是一个习惯推卸责任的人;他召各地赴京勤王,有袁崇焕这样回京勤王被杀的前车之鉴,谁还敢拿自己的生命来冒?甚至包括在崇祯与李自成长期的较量中,明朝一度占了优势,但崇祯自毁大将,给了李自成喘息的机会,今天国破家亡的局面,崇祯自己是有责任的。

所以一位当时人写道:“然有是君乃有是臣,而曰朕非亡国之君,天下万世其谁信之。”(见赵宗复《李自成叛乱史略》)

凭心而论,崇祯是一个比明朝任何皇帝都要对国事认真负责的统治者,自登基以来,他几乎没有睡过一天好觉,但勤治天下的责任心并不能弥补他的缺乏经验、多疑和刚愎自用——这些性格特点与1644年到来有直接的联系。无论如何,崇祯从来没有被看成是中国历史上的好皇帝,他的死亡留下的只是一个悲剧事实。

【二 李自成进北京】

距崇祯皇帝上吊四十九天前,崇祯皇帝的死敌李自成在西安称王,国号大顺,改元永昌。李自成自己也改名为李自“晟”(光明和兴盛的意思),并且以明朝分封在西安的秦王府为新顺王府,发动大量民夫重新修整长安城,将城墙加高加厚,壕堑加深加宽,比原来更加壮丽。按照军册所载,这时候的大顺王李自成已拥有步兵四十万,骑兵六十万,的确有实力可以立国称王,与大明和大清分庭抗礼、鼎足而立了。

李自成是在1630年(崇祯三年)参加所谓“流寇”的反明武力。经过十四年的时间,当他再回到故乡米脂时,已是与大明王朝分庭抗礼的大顺国王。古人曾说过:富贵不归,如锦衣夜行。李自成也未能免俗,称王后立即回到米脂祭墓,但他还有更深刻的感受。

两年前(1642年),崇祯皇帝派人将李自成的祖茔掘毁,为的是传说李家的祖坟埋在“龙脉”上,将来要取代大明江山。李自成自己也很惊讶居然能有这样的传说。

崇祯八年(1635年)三月,高迎祥与李自成打下了凤阳。凤阳是明太祖朱元璋的老家,明太祖死后,那里成为明朝的中都。中都的皇陵是朱元璋父母的陵墓。皇陵陵园规模宏伟,园内有大量精湛的碑石雕作,其气势不亚于明孝陵和十三陵。可惜,陵园内建筑在农民起义军的脚下被荡然殆尽。李自成还将朱元璋做过和尚的皇觉寺也一把火烧了。这件事震动了明朝朝廷,崇祯听到这消息,又急又气,怒火无处发泄,于是下令将凤阳巡抚处死。

李自成以为崇祯原不过是照瓢画葫芦毁他李家祖茔,但当他听到崇祯的理由时,他反倒为祖茔被毁感到十分高兴,因为崇祯的顾忌充分说明他天生就有龙气,在极看重天命的年代,这极大地提高了李自成的声望和地位。从这点上说,李自成相当感谢崇祯为他制造了“天命所归”声势。他到底是斗争中成长起来的人物,在“借势”这一点上,要比崇祯高明得多。

望着被毁的祖茔,李自成的嘴角浮现了一个不易觉察的微笑,他在心中得意地说:“崇祯,谢谢你。相信我们很快就会见面了。”

李自成召集当地父老集议修复祖茔,精选工役,完全按照原来的地形、地貌和地脉形势,甚至坡砍树木,一切都要恢复原状,不能有半点差错。墓地竣工后,举行了一次隆重的祀典,才返回延安,并且改延安为天保府,米脂为天保县。

李自成还将家乡山上的真武祖师庙扩建为行宫,赐山名为盘龙山,行宫正殿为启祥殿,后殿为兆庆宫。(注:李自成起义失败后,当地群众为了保护这群建筑,在里面重新塑起真武祖师像,行宫又变成一座庙宇)

正式称王后,李自成挥师向北京进军,沿途宣传“三年免征,一民不杀”、“平买平卖”。各地人民热烈地欢迎农民军,大顺军横扫山西河北。1644年三月十八日,大顺军前锋已破京师外城。三月二十一日,李自成毡笠缥衣,骑一匹高头大马,从德胜门进入北京城。城内百姓热烈地欢迎农民军,许多街门前书写着“大顺永昌皇帝万岁”的字样。崇祯皇帝倘若看见这一幕,恐怕死也不会瞑目吧。

李自成来到紫禁城的承天门(今天安门)下,立马仰望,感慨万千。

承天门名字的由来,来自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首创的圣旨的开头语:“奉天承运”,表明他的一切行动都是奉天而行,他的皇朝是承方兴之运。这就是我们经常在影视剧中所看到的,皇帝派人颁布圣旨时,开头总是说:“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一套实际上是起自朱元璋。承天门还是明朝圣旨出宫的地方,颁布圣旨时,要将圣旨装在盒子里,盒子用绳子吊着,从承天门慢慢放下去,下面有人跪着接住盒子,表示“承天”的意思。

从某种程度上是说,承天门是皇权的象征。从陕西走到北京,从崇祯治下的一个普通的邮递员到大顺王,如今又来到紫禁城来“承天”,整整十四年过去了。此时此刻,三十八岁的李自成已近不惑,怎么能不心潮澎湃!

崇祯初年的元旦,李自成与几个穷哥们在山中饮酒。兄弟们推李自成为首造反,道:“或取皇帝,也未可知。”李自成说:“当问天。”于是取一支箭插雪中,深深一拜,曰:“若可作皇帝,雪与矢齐;不然,则否!”结果,漫天大雪飘然而下,雪没过箭羽。李自成大喜,遂起。

今天又到了问天的时候了,于是李自成指着承天门的门匾对丞相牛金星和军师宋献策说:“我如果射中天字,必得一统天下。”随即弯弓搭箭,箭正好射在天字下面。牛金星善于拍马屁,忙解释说:“这箭射在天字下,必定会中分天下。”李自成的思想还停留在朴素的初级阶段,听了这话很是高兴,进入皇宫,登皇极殿。

至此,崇祯皇帝与李自成十几年的较量,终于以崇祯皇帝的彻底失败而告终。

李自成进宫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派人搜捕崇祯皇帝和周皇后。当李自成得知崇祯皇帝已经上吊而死时,心中很是遗憾,因为他再也不能当面向对手炫耀自己的成就。中国的皇帝最喜欢搞献俘受俘的仪式,就是因为可以充分享受胜利者的荣耀与失败者的耻辱对比而产生的反差所带来巨大的快感。

明朝正德十四年,宁王朱宸濠叛乱,为御史王守仁所擒。正德皇帝朱厚照专门赶到南京受俘。先在城外设一广场,竖起威武大将军(朱厚照封自己为大将军)的旗纛,朱厚照自己和宠臣江彬换了军服出现;先故意将朱宸濠重新释放,然后再由朱厚照亲自将他抓获,接着大摆庆功宴,庆祝平叛的胜利。按照江彬原来的意思,本来还想让朱厚照在鄱阳湖的一次模拟战中捕获宁王。有点像小时候看过的玩猴把戏。

人死了,尸体总还是在的吧?于是李自成下令将崇祯的尸体抬到东华门,想看看这个跟他斗了十几年的皇帝到底长得什么样子。只见崇祯皇帝披头散发,身穿蓝袍,光着左脚,右脚上穿着一只红色的鞋子。

这一刹那,李自成似乎真的感到了悲伤。斗了十几年了,这个比他本人还要年轻的大对头终于死了,但这并不是他所盼望的结局。现在九五之尊皇帝的宝座就在他的眼前空着,这是天下多少人梦寐以求的权力的象征。但李自成并不轻松,也不兴奋,只觉得失落,他甚至对崇祯的死有一种罪恶之感。

于是李自成叹息说:“我来与你共享江山,如何寻此短见?”(赵宗复《李自成叛乱史略》)

周皇后的尸体也被抬到东华门,皇后容色如生。李自成一眼看到周皇后的周身用线密缝,立即猜到她是为了避免死后受辱,叹息了一回,命人将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