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决战1984-第1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尖牙。被德国军人亲切的称为JG52的德国空军第52战斗机联队在“堡垒”作战开始之初便火力全开。仅在会战开始的第一天,装备了最新锐的Bf109G―6型战斗机的德国空军第52战斗机联队便涌现出了5个以上击落10架敌机的王牌飞行员。而很难相信,他们都是1942年下半年开始东线的德国空军接收的“新鲜血液”―这些飞行员都是战时短期集训出来的,大多没有经受过西线战火的考验。
来自德国西部城市―魏尔的埃里希。哈特曼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还是一个空战新手。虽然在战前长着一张可爱娃娃脸的他便在母亲的影响之下,成为了一名“希特勒青年飞行团”的滑翔机教员,但是他正式加入德国空军却是1940年之后的事情了。德国空军对飞行员培训异常的漫长,直到1942年3月,哈特曼才顺利的结束了飞行训练,获得驾驶员证章,并晋升为德国空军少尉。而要接受真正的空战和射击训练却还要再等上3个月。
因此当埃里希。哈特曼少尉抵达东线之时已经是1942年的秋天了。此时斯大林格勒战火正炙。而驻守在战线西南的德国空军第52战斗机联队也早已不复“巴巴罗萨”时代的辉煌。雄心勃勃的哈特曼少尉第一次参加实战便被对手击落,但是这却无法阻挡这位新一代王牌的崛起。
虽然在库班大空战之中,德国空军第52战斗机联队面对由亚历山大。波克雷什金、格里高利。雷奇以及格林卡兄弟组成的苏联精锐航空兵团遭遇重创。但是包括哈特曼少尉在内的新生代还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尽管德国空军的战前培训严格而古板,但是最终在战场之上新一代的空中“条顿骑士”远胜过那些只有可怜的两位数飞行时间的苏联菜鸟。
在进入库尔斯克战场之前,埃里希。哈特曼少尉已经成为了一名可怕的空中杀手。而仅在“堡垒”战役开始的前三天,他便轻松的击落了7架苏联空军的战机。“父亲,我要用行动证明你的悲观是错的!”此刻在自己喷绘着“卡拉雅红心”标志的Bf109G―6型战斗机的机舱之内,埃里希。哈特曼少尉暗自在心中默念道。
事实上并非每一个德国人都如纳粹政府所想象的那般好战和信心十足。至少哈特曼少尉的父亲是个例外。老哈特曼和希特勒一样参加过血腥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不过他的身份是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军医。作为一名曾经品味过战败滋味的军人,老哈特曼在战争爆发之初便反对自己的儿子加入德国军队,除了希望儿子从事救人生命的事业,而不是去杀人之外。老人从一开始便敏锐的预测这场新的大战最后仍会以德国的失败而告终。
而这一想法在1943年5月25日哈特曼少尉第5次在空战中被击中迫降,负伤被送回德国国内休养之时变得更加坚定起来。老军医希望儿子可以留在后方,不要在为那个奥地利疯子的野心而充当炮灰,但是他的请求遭到了哈特曼少尉的严词拒绝,虽然此时整个德国本土已经在英美盟军的大规模战略轰炸之下战栗。但是哈特曼少尉依旧选择了返回前线,因为战争的烙印已经永久的留在了他年轻的身体之内,每到午夜他都会从噩梦中被惊醒,耳边充斥着僚机的急促警告:“转弯!转弯!”。他必须回去,去行使一个军人最后的职责。
但是此刻可怕的消耗正在不断侵蚀着日耳曼雄鹰的双翼。就在7月5日,埃里希。哈特曼少尉轻松击落5架苏制拉―5型战斗机的同一天,他的僚机克鲁平斯基因与敌机相撞而受伤,而被迫离开了中队,而比起在当天的空战中战死另外5名战友而言,已经击落了70多架战机的克鲁平斯基因还是幸运的。
而名对整个中队兵力已经锐减三分之一的情况,哈特曼只有不停的出击。幸运的是在库尔斯克的天空之中,苏联空军所装备的依旧是空中格斗性能相对落后的拉―5FN型战斗机。这款战斗机事实上不过是苏联著名的战斗机设计师拉沃金的应急之作,除了换装了增压发动机之外,其基本结构与1941年初便翱翔在战场之上的拉―3型战斗机几乎没有什么不同。但是由于其机身蒙皮不过是来自西伯利亚的桦木胶合板;机翼也是木质两段式结构,即便所有活动翼面也过时金属构架加上布质蒙皮。因此对于开战时即受到重创、且工业底子稍弱于对手的苏联而言,其高效的生产速度迅速压倒了其他的缺点。
何况拉―5FN型战斗机的性能完全适合在中低空活动,以其装备的两门20毫米机炮及四枚82毫米RS82型火箭弹执行对地攻击任务。因此苏联空军完全可以漠视了其在爬升率方面与Bf109G之间那可怕的差距。而恰恰是这一点成就了哈特曼少尉在库尔斯克的辉煌。因为哈特曼所奉行的最好的空战理念就是“搜索―攻击―脱离”。在拥有爬升和俯冲速度优势的情况下,Bf109G在面对拉―5FN时完全猎杀云雀的鹰隼。
“10架歼击机和8架伊尔-2型飞机正在普罗霍罗夫卡以南地区扫射我方装甲纵队,迅速前往拦截。”突然耳机里传来了地面引导员焦急的声线。“明白!”哈特曼少尉从容拉升自己的战鹰,与僚机一起进入此刻笼罩在战场上空浓密的积雨云。
此时在普罗霍罗夫卡两翼的战场之上,地面的鏖战已经全面展开,虽然苏联军队约定发起进攻的时间的是上午10点,但是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司令罗特米斯特洛夫却突然下达了进攻提前1个半小时的命令。事后这位功勋卓著、官运亨通的苏联装甲兵名将对于自己作出这样的决定给出的解释是为了防止德军坦克部队抢先发起进攻,也许为了争取时间和确保战场态势,而把部队投入准备不足的仓促反击,早已成为了苏联军队的一大特色。但是由于准备时间仓促,苏联各部队的一线指挥官们根本没有时间进行细致侦察,更谈不上详细了解敌情和地形,只能在地图上给部下规定了一个大致的进攻方向。
这一天注定将会成为苏联坦克兵的哀悼日,在普罗霍罗夫卡以南的方向上由基里琴科中将的苏联红军第29坦克军在通向普罗霍罗夫卡的铁路线两侧展开。兵力包括第31坦克旅、第32坦克旅,第1446自行火炮团。而原本驻守在普罗霍罗夫卡的第9近卫空降师第28团的空降兵们则将搭载在坦克上协同进攻。
而在他们的进攻轴线上,德意志第三帝国武装党卫队“阿道夫?希特勒护卫队”(LSSAH)装甲掷弹兵师早已严阵以待。这支由武装党卫队少将提德罗?维希指挥的精锐之师此刻依旧拥有着强大的装甲突击力量以及旺盛的斗志。除了武装党卫队第1装甲侦察营和第1装甲步兵团被分别部署在战场两翼以连接友邻的武装党卫队“骷髅”和“帝国”两个装甲掷弹兵师之外,全师主力集中部署在前出的252?2高地,那里扼守着前往普罗霍罗夫卡的铁路和公路。
8时15分,苏联红军开始了坦克冲击前最后的火力准备,但是为了节省时间,苏联军方却把原定的30分钟炮火准备时间缩短为15分钟:先是5分钟的前沿火力急袭,继而是5分钟的浅近纵深射击,最后是5分钟的第二次前沿火力急袭。当炮击停止的一刹那,8时30分整,苏联红军近卫第5坦克集团军司令部向全体部队发出了:“钢铁、钢铁、钢铁”的进攻信号!方才平息的炮声,很快被数百辆坦克隆隆的轰鸣所取代。
包括米歇尔?魏特曼少尉在内的大多数“阿道夫?希特勒护卫队”(LSSAH)装甲掷弹兵师的官兵都没有预料到苏联红军的反攻会来得如此之快,整个黎明时分他们都忙于清除了已经控制区域内还在抵抗的苏联残兵,坦克和装甲步兵准备沿铁路两侧向普罗霍罗夫卡推进。但很快站在用白色油漆喷涂的“1331”号“虎”式坦克的炮塔之上,魏特曼少尉便看到远方升起了紫色的信号烟雾,那意味着“坦克警报”!
第一章:库尔斯克―众生的苍穹(五)
隶属于“阿道夫?希特勒护卫队”(LSSAH)装甲掷弹兵师第13重坦克连得4辆“虎”式坦克隆隆的驶入252.2高地北侧的预设阵地。这片早已被战火夷平的阵地早已没有了昔日的风光,只有一块残破的路牌还孤零零的树立在路边。上面用俄语书写着“奥克恰布里斯基”国营农场的字样,这个单词在苏联有着特殊的含义,它意味着一切的开始―俄历十月,那个火红的年代。
不过大多数来自遥远中欧的士兵无暇去顾及那随风作响的路牌,在他们眼中古老俄国的土地都是一个样子―辽阔、荒芜永远没有尽头。披着雨衣的步兵散乱的蹲在战壕里,军官们则挥舞着双臂大声呼喊着,引导着那些体型庞大、菱角分明的钢铁堡垒慢慢的驶入足以遮蔽大半个底盘的坦克掩体,那是一条在整个春夏之间有无数苏联平民所挖掘的反坦克壕沟。
站在“1331”号“虎”式坦克的炮塔之上,身为第13重坦克连第2排排长的米歇尔?魏特曼少尉注视着归属自己指挥的其他3辆坦克分别进入阵地。而远方铁路土堤和高地的棱线间不断涌出的一个个模糊的黑点,那是正全速冲击而来的苏联同行,开始魏特曼还试图数出自己所要面对的敌人兵力。但是很快他就选择了放弃,因为他们已经多到无法计算。数以百计的坦克同时发出巨大的轰鸣声宛如一群耗子在尖声大叫着。
不过幸运的是在这条战线上,魏特曼少尉所在的坦克排并不是孤军奋战,此刻就在他的坦克身后,10辆隶属于于“阿道夫?希特勒护卫队”(LSSAH)装甲掷弹兵师突击火炮营的III号突击炮也进入了战位。“来吧!今天就让一切归于终结!”在钻入自己的坦克炮塔之前,魏特曼最后望了一眼从从农场以北2公里外的深谷中不断涌出的装甲目标,自信满满的说道。
这注定是一场一边倒的战斗,在7月11日的战斗之中德国人顺利的抢占了苏联红军预定的进攻出发阵地,这里有众多高地、树林、工事可以依托。从高处俯视换装了75毫米长身管火炮的IV号、III号坦克以及III号突击炮可以和装备着56倍径88毫米炮的“虎”式坦克一样轻易的射穿失去了装甲倾角优势的苏制T―34型坦克。
而苏联红军方面,在不利的开阔地上不仅象T―70那样的轻型坦克只能被动挨打,即便是T―34型坦克所装备的76毫米火炮在远距离上对德军“虎”式和Ⅳ号坦克的正面装甲也难以构成致命威胁。唯一的机会只能是全速冲击,努力的拉近距离。而这也就意味着速度缓慢的英制“丘吉尔”型步兵战车,只能成为没有什么机会开火的活靶子。
操控着威力强大的88毫米坦克炮,魏特曼少尉和他的僚车一道在800米左右的“理想距离”对猛冲迩来的苏军坦克不断实施着精确射击。但是虽然前进中的苏联坦克接二连三的被击中,却几乎无还手之力。可令魏特曼少尉感到惊异的是苏联人顶着炮火继续高速冲击,全力试图拉近与“虎”式坦克的距离。
迫于对手不断逼近的压力,魏特曼少尉不得不命令自己所指挥的“虎”式坦克排边打边撤,借助着德军工兵事先填平的反坦克壕路段,拉开与对手的距离。而“阿道夫?希特勒护卫队”(LSSAH)装甲掷弹兵师突击火炮营的III号突击炮则提供火力掩护,在这个距离上击炮凭借它低矮的外形将会成为对手难以捕捉的目标和危险的猎手。
而遭到重大损失的红军第31坦克旅以及侧翼的第32坦克旅,在不断冲击的过程却不得不放慢了脚步,因为在他们的眼前出现了战前自己人挖掘的反坦克壕。轰鸣着的T―34坦克群不得不转向试图绕过眼前的屏障,而此时他们脆弱的侧翼却不可避免的暴露在德国人的炮口之下。魏特曼少尉和他的战友们自然不会放弃这个最后的机会,继续刷新着自己的击毁总数。
但依然有幸运儿躲过了一轮又一轮的炮火,以大量友车被击毁为代价,很快残存的是T―34型坦克越过了反坦克壕沟终于得以迫近对手,到距离德国坦克100-200米甚至几乎面对面。双方的坦克手此时甚至已经可以从光学仪器中就能清楚地看到拴在对方坦克装甲上的双手柄锯土木工具。
在如此近距离之内,T―34型坦克得以从“虎”式的侧面打穿这些钢铁堡垒。很快“阿道夫?希特勒护卫队”(LSSAH)装甲掷弹兵师第13重坦克连第2排的1辆“虎”式坦克率先被打穿,熊熊燃烧的车体内魏特曼少尉没有看到幸存者的身影,这意味着又一个车组的5名战友被永远留在了俄罗斯的大地之上。
而在击毁所有苏联坦克之时,另外3辆“虎”也陆续被苏军炮弹击中,包括排长魏特曼少尉的座车。但是好在那2发76毫米穿甲弹并没有打中装甲雄厚的“虎”式坦克的要害,虽然失去了行动能力,但是比起那5个不幸的同僚,魏特曼少尉所在车组无疑还是幸运的。
而此时隶属于“阿道夫?希特勒护卫队”(LSSAH)师的装甲掷弹兵也和搭载在坦克上冲击的苏联空降兵展开了殊死的搏杀。在德国装甲部队的精锐不断对逼近的红军坦克进行直瞄射击的同时。英勇的德军步兵也不断的跃出战壕,用磁性反坦克地雷从侧翼炸毁苏联坦克,而为了保护好不容易逼近对手的坦克,苏联空降兵不断从高速冲击的坦克上跃下,但是他们往往来不及排成战斗队型便被德军坦克炮密集射来的榴弹和并列机枪子弹成片的射倒。当然他们的牺牲也并非全无意义,至少在苏联空降兵轻武器的射击下,也有少数不走运的德军坦克的光学观瞄装置被打坏。
事实上苏联军队的高层也并非不清楚,T―34型坦克与“虎”式之间巨大的差异。因此在反坦克作战方面,苏联军队把更多的希望寄托在自行火炮上面。无论是理由现成的T―26型坦克底盘改装的ISU―76型自行火炮,还是被称为“动物杀手”的ISU―152型自行火炮都被认为是掩护T―34型坦克群冲击的无双利器。因此正面投入了第31、32坦克旅还得到了第1446自行火炮团的支援。
但是这个由ISU―76型自行火炮组成的火炮团却在前进道路上不断遭到德国飞机空袭,虽然在10时30分到达“奥克恰布里斯基”国营农场,却已经损失了超过三分之二的战斗力量。而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