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决战1984-第1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航母的服役年限。霍洛韦解决后一个问题的方法是制定了超期服役规划。

而所谓的这个规划要求福莱斯特级航母每次从作战舰队退役一艘,在退役的两年中进行必要的改装,改装后再服役15年。这样,它们可以在舰队共服役45年。1980年,第一艘航母开始执行超期服役规划。这艘航母便是1956年服役的‘萨拉托加’号。

但令人感到荒谬的是,对垂直短距起降飞机计划如期实施妨害最大的却是国会和海军部的文职人员的热情不高。他们想废止正在进行的飞机发展工作,并马上开始建造只能搭载垂直短距起降飞机的小型航母。这时,现役的‘鹞’式飞机的性能远不及预想的飞机优越。海军的军官们根本就没有想到这种下乘的主张,而国会虽然批准了建造第4艘尼米兹级航母,同时也反对轻率地舍弃现有的作战能力。

而这个时候,苏联海军却在进一步的强大,第二次世界大战证明,最高苏维埃把保卫国家安全的重任置于陆军的肩上是正确的,但在随之而来的冷战中,他们发现自己面临着海军强国的挑战。这些海军强国显示出它们有能力在远距离上遂行和支援两栖攻击。面对着自己的国土有遭受进攻的可能,苏联开始发展他们的海岸防御力量:短程飞机和潜艇,以及它们的水面支援部队。在斯大林时代后期,苏联的决策者注意到美国正在轻率地削减海军实力,开始怀疑海上侵略的可能性,并把力量集中发展远程飞机和导弹。

应该说苏联人之所以会走向海洋,是因为美国的三次行动促使了苏联开始去走向海洋,去争夺海上军事优势。这三次时间便是1960年年中,乔治-华盛顿号核动力潜艇从水下发射了一枚‘北极星’洲际导弹。第二年年初,肯尼迪总统又宣布了加速研制‘北极星’导弹的计划,要将洲际弹道导弹的生产速度提高一倍。

在苏联人看来,美国发展‘北极星’导弹和洲际导弹的计划好象是在准备打核战争。这是一场他们必败无疑的战争。即使苏联的第一次核打击消灭了美国的陆基防御系统,美国还有在海上的潜基导弹进行第二次核打击。苏联有几艘柴油-电力潜艇可以发射一枚带核弹头的导弹,但它们只能从水面发射。为了对付美国第二次核打击的挑战,苏联人立即开始建造远程核动力导弹潜艇,这些潜艇在数量和攻击能力方面将赶上或超过‘北极星’潜艇。

与此同时苏联还在陆基导弹的研制上加紧与美国竞争,或者说大大超过了美国。美国中央情报局知道苏联的潜艇方案,但连续11年中,中央情报局对苏联所能使用的陆基导弹的数量低估了百分之五十甚至更多。结果导致了国防部单方面削减了美国的核武器的发展计划。

就在美国人认为他们的拥有41艘战略导弹潜艇的舰队在三位一体的战争中足以作为海上基地的支柱,但苏联人却大大超过了这个数量,这可能是因为他们的洲际战略轰炸机的规模和作战能力不够所造成的。苏美两国海军都极力弄清有关对方潜艇建造的活动,结果使双方都想方设法地超越对方,即使在数量上不能赶超,也要在质量上优于对方。

比如,但美国1。87万吨的‘俄亥俄’级相当于苏联的1。13万吨的‘D’级的时候,为了与美国的‘俄亥俄’级潜艇抗衡,苏联人又开始建造一种大约为2。5万吨排水吨位的新型‘台风’级潜艇。每一艘“台风”级潜艇有20个战略弹道导弹发射管。

与此同时两国海军设计的最新的攻击潜艇既能发射鱼雷又能发射巡航导弹。6900吨的‘洛杉矶’级潜艇,航速很快,水下航速超过30节。发展这种潜艇是为了对付苏联的V级潜艇。为了与‘洛杉矶’级以及它的姐妹艇相匹敌,苏联人又建造了O级和A级潜艇。’级的排水吨位约1。3万吨,配置了24个发射管。A级的吨位与‘洛杉矶’级吨位相同,但它有一个能够承受深海巨大压力的钛合金艇体。

与此同时,为了打击离苏联较远的舰艇,苏联红海军计划使用‘逆火’式轰炸机。这种既能携带常规武器又能携带核武器,可以能载9吨炸弹和2枚空对地导弹的轰炸机将配合携带鱼雷和巡航导弹的潜艇实施水面攻击和水下攻击。而为了实施反潜战和水面战,莫斯科这发展了一支强大的装备了导弹的驱逐舰和巡洋舰舰队。一些巡洋舰还载有反潜直升机,它们可以从巡洋舰后部的飞行甲板起飞。

1981年,苏联海军的编制内已经有3。6万吨的基辅号和明斯克号轻型航母了,虽然只是是载有直升机、垂直起降舰载机的航母。吨位、人员配备和飞机的作战能力大体与美国的‘塔拉瓦’级两栖攻击舰相同,且却缺少‘塔拉瓦‘的容纳和卸放大型登陆艇的空间及手段,但却是苏联走向远洋的开始。更何况苏联海军还在生产更大的航母。

苏联人任务,新的苏联舰队的一个主要作用是作为执行国家政策的工具,这个政策的最终目的是通过世界革命来实现全世界的共产主义。海军总司令戈尔什科夫上将在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研究了海军历史,并且深刻地理解了以往‘耀武扬威‘的把戏实际上是一种显示武器的作法,这是一种赢得朋友和削弱潜在敌人的手段。所以苏联的舰队必须有强大的实力以显示它能够支持“民族解放的战争”和“遏制帝国主义的侵略”。

也正是如此,一贯对大多数军事问题都守口如瓶的苏联人也喜欢在扩展的海洋巡航中和70年代的两次全球性的演习-被,美国人称之为‘海洋-70’演习和‘海洋-75’演习中展露自己的海军力量。

更重要的其实并不是海军实力的增长,而是苏军海军的作战思想发生了改变。苏联海军原来很轻视封锁敌人的海上交通线,但是在‘海洋-75’演习后不久出版的《苏联军事百科全书-1976年版》中,却明文提出将封锁敌人的海上交通线列为苏联海军的第上项任务,仅次于战略任务和打击军事力量的任务。这一切的改变都使得美国人还是付出一定的代价,而这种代价的付出显然也一直在促使美国海军、美国军方、美国政府去正视自己和自己的对手。



第十一章:擦枪走火(一)

其实自从整个西欧经历了一场颜色革命之后,整个世界已经在发生着力量的对比,应该说在印度洋、在太平洋、在大西洋,美利坚合众国的利益都在找到挑战。都在遭到苏联的威胁。这显然是美国海军实力遭到削弱的后果。当年英国皇家海军对印度洋的长期统治就是依靠亚丁、亭可马里和新加坡的海军基地进行的,而现在,如果美国海军要想确保在大西洋、太平洋的相互联系不受干扰,尤其是能够让自己的手里存在有一个后备基地,并确保石油运输线的安全,那就必须确保印度洋。

直到到60年代的后期,英国、美国和苏联事实上都没有控制印度洋沿岸地区,尽管苏联人与伊拉克签定了一个协议允许他们出入波斯湾顶端的巴士拉港;美国人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久就在海湾内独立的岛国巴林建立了海军基地,保留了一支以驱逐舰为主体的中东舰队。但实际上谁也没有完全控制,大英帝国在二战后的衰落则使得其正在逐步的丧失,并最终完全的失去了对印度的控制。这样,印度洋也就等于是力量真空了。

考虑到英国势力从这一地区的撤出,美国人在70年代初期开始寻找了一个在战略上不易受到攻击且能以此为基地扩大力量的位置,最终美国海军将目光停留在了迪戈加西亚岛。作为英属查戈斯群岛中的一个环礁岛,迪戈加西亚岛在波斯湾东南大约2500海里处。在英国政府的同意下下,美国海军的工程部队于1971年抵达这个小岛开始施工。短短不过20年的时间内,美军修建了仓库、营房、栈桥,同时还建造了油罐,铺设了一条1。2万英尺的跑道和17英里长的柏油路,并且疏浚了环礁湖以供大型战舰编队锚泊。

这个时候,美国人已经不仅要在波斯湾地区建立一个军事形象,而且也要依赖沙特阿拉伯和伊朗来为作为自己的盟友。与此同时,美国人为这些阿拉伯国家提供武器装备,并训练他们的军官和技术人员。在伊朗、沙特这两个国家中,相比之下,华府认为沙特阿拉伯的可靠性要差些。因为沙特王国的人口稀少,军队规模也较小,而与之对应的却是成千上万的外国人操纵着这个国家的油井和炼油厂,如果再加上复杂的宗教背景,所以美国人认为沙特极易受到外来的入侵和内部的政变。而与之相反的是,伊朗在70年代初期看起来是个典型的稳定国家。

在穆罕默德-雷扎-巴列维国王的统治下,伊朗完全是一个亲美国家。所以美国相信巴列维国王和效忠于国王的势力能够维护这个世界的主要产油区。所以美国政府尽可能地向伊朗提供最先进的武器,同时在伊朗和美国政府的双重努力下,成千的青年伊朗军官和学生前往美国接受训练和教育,而同时成千的美国专家和技术工人也来到,指导和协助巴列维国王的王朝建设国防和发展商业和工业。当然了还有一些美国情报人员到伊朗来,在边境地区,甚至越过边境进入阿富汗,以监视着在苏联。

但是到了1970年代中后期之后,美国人却开始发现自己面临任何海上国家都必须正视的一个永远存在的问题,即海军的对内和对外政策,这个问题却是直接开始让美国人去反思建设海军的目的以及由此而来的海军的组成。但谁都知道这些决定是无法轻易作出的,因为不管作出什么决定,它们的影响将持续数十年之久,也就是说,一旦作出了某个错误决定,那么带来的结果就是整个国家海军力量的削弱。不过没有轻易做出决定,不等于是没有决定。卡特总统的国防部长哈罗德-布朗就有表示过政府对海军战时主要目标的看法,他认为海军在战时的主要作战任务是保护美国与欧洲之间的海上交通线。

乍看起来,尤其从欧洲人的观点看来,这种看法是非常值得称赞的,比较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欧洲的生存都取决于大西洋海战的结果。不过由这种看法得出的结论是,控制海洋而不是投送海基空中力量,应被列于优先位置。而控制海洋与投送空中力量不同,不需要大型航空母舰。因此,造价高昂的第四艘尼米兹级航空母舰就可以放弃。为了认可国防部长的说法,才有了卡特总统建议建造若干艘中型常规航空母舰,以取代尼米兹级航空母舰的观念。

不过无论是国防部长哈罗德-布朗,还是总统-吉米-卡特都断言中型常规动力这样的航空母舰是适应本世纪后半段时间的需要。如果真的建造这些航空母舰,也必须符合需要,因为尽管这种航空母舰的体积较小,推进装置的造价较低,但仍然不是廉价的军舰,也必须消耗设计和建造的费用及力量;军舰的使用期很可能也要达到40年。

再加上如果海军战时需做的一切就是保护大西洋的海上通道,似乎总统关于建立一支以小型航空母舰为中心的小型舰队的建议,在逻辑上就是无懈可击的。但是,把这一论点颠倒过来,就会发现有一个明显的错误,即:一支以小型航空母舰为中心的小型舰队只能保护海上通道。而这里包含着一种逻辑上的错误。则也就是为什么卡特的海军作战部长霍洛威海军上将尽管对海军现有的攻击能力抱有乐观的看法,却已经对它能否控制海洋缺乏信心的原因所在。

也因此,当霍洛威海军上将听到总统的计划时,这位海军作战部长说出了这样一句哈“如果该计划被接受,到本世纪末,美国海军拥有的舰只将不超过420艘;它除了保护海上通道外,不可能承担战时其他重要的任务;甚至不可能完成既定的和平时期的任务。”

由于在卡特总统最后两年任期内双方意见争执不下,有关海军未来的决策肯定会成为下一轮总统选举中重要的议题。但是,这个时候,伊朗发生暴乱、苏联入侵阿富汗以及美国公民遭到拘禁等等事件发生的时候,美国政府在使用海上力量方面开始尝到在过去15年中对海军所执行的错误对外政策而造成的苦果的滋味了。

就在美国人开始建立迪戈加西亚基地的时候,苏联对英国从苏伊士运河以东的印度洋地区撤离的反应是从以符拉迪沃斯托克为基地的太平洋舰队中派遣一支特混舰队,进行为期四个月的耀武扬威式的巡航,这些地区包括印度、巴基斯坦、锡兰、伊拉克、伊朗、南也门和索马里。此后,苏联舰队持续不断地在印度洋地区出现。

随后莫斯科利用这一地区邻国间的相互不信任,在最初显示海军实力的基础上,紧接着又积极地展开了外交活动。因而,苏联能够通过谈判同印度、南也门和索马里签署了互助友好条约。同时,苏联还向葡萄牙在非洲难以控制的殖民地-莫桑比克和安哥拉的游击队提供援助。恰恰是这些条约及在非洲的力量渗透使印度洋的港口为苏联舰队打开了方便之门。而其中包括印度的若干港口,南也门的亚丁港,索马里的柏培拉港。

位于亚丁湾的边缘的索马里是通向红海的大门。虽然这个时候英国还在亚丁保留了一个海军基地。但却在柏培拉的对岸,苏联开始建造另一个海军基地,包括一条飞机跑道、储油设施和反舰导弹基地。苏联条约体系的一个目标是利用西方国家的退缩,另一个目标是成立亚安体系,把中国排除在外,以此孤立苏联的对手中国。那个时候,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曾把索马里的西亚德-巴雷主席列为第三个目标。他说:“我们的目标是争取控制西方所依赖的两大宝库-波斯湾的能源宝库和中非与南非的矿产宝库。”

当1974年,葡萄牙的独裁统治被推翻,取而代之的新的葡萄牙政府立即批准葡属非洲殖民地独立的之后,在莫桑比克,得到苏联大量援助的解放阵线已经控制了其他的叛乱集团。它立刻就操纵了莫桑比克人民共和国。而在安哥拉,人们发现为争取独立的三方正在就组成新政府的权力而互相争斗。这个时候,由于美国决心不再卷入一场类似越南的战争中去,因而尽可能不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