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决战1984-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西山指挥部内才陆续接到了内蒙古方面的各防空部队所传回的讯息。



楔子:北京之夜(五)

相对于脆弱的地面防空预警系统和信息传输网络而言,中国空军和陆军在“三北地区”的防空火力远比莫斯科方面想象之中的强大。根据苏联军事学说的定义一个国家的防空力量主要由空军和防空军所装备的截击机和歼击机群、地面防空导弹和各种口径的高射炮群组成。

在苏联总参谋部的眼中,中国空军在三北地区众多空军基地之内所部署的战斗机群虽然数量庞大,但是除了少数精锐战斗机中队所装备的歼―8II型高空截击机、歼―7II型歼击机之外,中国空军的主力依旧是数千架脱胎于苏联空军50年代所装备的米格―19的歼―6型歼击机。根本不能对投入数千架新锐战机的苏联空军和防空军构成威胁。

如果单纯从战斗机性能来看,米格设计局研制的最后一种传统后掠翼布局的战斗机,米格-19在当时的确十分出色。在爬升率、平飞速度、着陆特性等方面均有着跨时代的意义。但在东西方两大阵营间的航空竞赛不断加快速度的情况,米格―19注定只能是一种过渡型的战机,在苏联空军的装备序列之中,米格-19生产数量远不及米格―15和米格―17,而且在一线服役的时间也非常之短。其地位很快就被米格―21型歼击机所取代了。因此对于中国空军在漫长的岁月之中始终坚持不懈的生产和装备米格―19的仿制型号,身为对手的苏联空军飞行员们只能嗤之以鼻。但是他们显然并没有预料这数千架被他们所抛弃已久的机型会在这场战争之中给他们带到空前的麻烦。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虽然轻视中国空军的空战能力,但是在攻击伊始,苏联空军远程航空兵依旧将中国东部从内蒙古草原到长江流域的几乎全部大型空军基地纳入了打击范围。除了空袭北京地区战略要点的任务由部署在莫斯科的苏联空军远程航空兵第37集团军最为精锐的第73师和第79师担负之外,投入空袭作战的另两个苏联空军远程航空兵集团军之中,来自乌克兰的斯摩棱斯克的第46集团军所下辖的1个图―160型轰炸机团、3个图―95S轰炸机团和4个图―22M型轰击团的所有兵力均投入到了对中国空军机场的压制作战之中。

根据苏联总参谋部的计算,以精锐的第46集团军这上百架重型轰炸机的强大火力足以令中国空军在三北地区的所有战斗机部队开战之初便陷于全面的瘫痪之中。虽然中国空军在长江以南地区仍拥有着数以千计的战斗机群,但是限于航程以及夜间作战能力薄弱等原因在战争开始之后的第一个夜晚,他们所能作的只有在跑道之上等待日出。而在这段时间之内,苏联军队足以结束这场战争。

“这就是苏联总参谋长奥加尔科夫所倡导的‘军事技术革命’所展现出来的威力啊!”在戚度看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到目前为止,这场战争的进程并没有超出苏联总参谋部所设计的蓝本。在数以千计的远程空射巡航导弹的密集打击之下,中国空军在“三北”地区乃至整个长江以北的军用机场均已陷入瘫痪之中。而如果判断错的话,戚度相信紧接着将还有苏联战略火箭军方面更为密集的远程弹道导弹和陆基巡航导弹的攻击将很快会落在内蒙古和北京周遍地区的中国军用设置之上。

“象奥加尔科夫这样的人在苏联军队僵化的体制之中竟然没有重蹈图哈切夫斯基的复辙,这不能不说不是一个奇迹啊!”同样作为世界前沿战争理念的革新洞若观火的林太平此刻多少有些嘘唏的感叹道。在蒙古草原以北的冻土之上从来不缺乏身受战神惠顾,洞察战争先机,倡导战争模式变革的先行者。这似乎应该归功于成吉思汗的铁骑西征之时所注入俄罗斯的蒙古基因。

作为世界上最为成功的征服者,驰骋千里的蒙古人曾经无比贪婪吸收着每一个对手在战争中所表现出的点滴长处―中国人的火药和内外情报体系、中亚各国的攻城器械、阿拉伯人的奴隶禁卫军制度以及欧洲人的筑城技术。在蒙古人的铁蹄之下呻吟了数百年之久的俄罗斯几乎全盘继承了蒙古人野蛮而尚武的精神,而在对军事科技方面的痴迷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不过和蒙古人一样,高度集中的政治体系往往足以扼杀那些生不逢生的革新者。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被称为“红色拿破伦”的图哈切夫斯基就任苏联红军的总参谋长。在他的积极倡导下,苏联红军研制出了新型的坦克和战机,创建了空军、机械化军和空降兵部队。集中体现图哈切夫斯基军事才华的,是他关于集中使用步兵、坦克、炮兵和航空兵的大纵深作战理论。但当时的苏联最高领导人斯大林以及那些在内战期间征战于马背之上的老帅们,囿于以往的经验,固执地认为骑兵在作战中起决定性作用。图哈切夫斯基在1937年5月6日的《红星报》上发表了坚持自己观点的文章,五天后,他被解除国防人民委员职务,同年6月11日,以“叛国罪”被处决。

无独有偶,当1977年起出任苏联国防部第一副部长兼总参谋长的奥加尔科夫敏锐地意识到军事领域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精确制导武器大量涌现,必将从根本上打破军队旧的发展模式。推动和促进新的军事革命之时也遭到以苏联国防部长乌斯季诺夫元帅为首的“老近卫军”们的抵制和排斥。

“如果不是苏联最高领导人―苏共中央总书记柯尔莫哥洛夫的力挺,奥加尔科夫可能已经被赶到西部军区。现在这样一个‘老远东’执掌着苏联强大的军事力量对于我们来说决非是什么好事啊!”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作战部的副部长戚度大校深知一个优秀将帅对战争的决定性作用。奥加尔科夫虽然是在卫国战争之中脱颖而出的将领,但却可以说起崛起于远东。1948年起担任苏联远东军区总司令部作战处处长算起,到1959年进入苏联总参军事学院进修,奥加尔科夫在远东军区任职长达十年以来,对于中国军队的情况很难说不是了如指掌。

“从这一刻起,上帝的战争之骰已经投下,它将在辽阔的亚洲大陆之上隆隆滚动。而当它最终停止之下,苏联、中国乃至这个星球的命运都将因此而最终决定。”而与此同时,在美丽的贝尔加湖南端,在沙皇时代俄罗斯人开拓西伯利亚的起点―伊尔库茨克,指挥着或许是这个世界最为强大军事力量的苏联总参谋长―奥加尔科夫元帅在他的指挥中心之内用跟随自己多年的钢笔在今天日记里用这样的一段话作为终结。

从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以来,在欧洲方面成功压制住西方的莫斯科开始感受到了来自中国的威胁。国防部长乌斯季诺夫元帅显然是为中国军队在这场战争之中所表现出来的强大地面突击能力所震慑,认为伴随着中国政府的改革开放政策、中美关系的“正常化”,接受了大量西方先进军事科技的中国有可能在美国的怂恿和支持之下对苏联发动大规模的突然袭击。因此强烈要求苏联军队加强在远东地区的兵力集结,并加快部队的换装速度。

越过辽阔、荒凉甚至残酷的西伯利亚冻土向远东投送数量庞大的兵员和重型武器装备,即便是对于一向以不计代价而闻名莫斯科而言,也同样是一件困难重重的任务。根据国防部长乌斯季诺夫元帅的要求,除了与中国接壤的苏联红军远东军区、后贝加尔军区、西伯利亚军区、中亚军区和土耳其斯坦军区在针对中国军队现代化的步伐完成规模宏大的武器装备的大换装之外。苏联军队还应从欧洲方面抽调3―4个精锐陆军合成集团军、空军远程航空集团军和以及装备有SS―20“先锋”中程弹道导弹和SSC-X-4“弹弓”陆基巡航导弹机动发射系统的战略火箭军机动打击军。

虽然看似疯狂,但是乌斯季诺夫元帅却有着足够的理由,因为他一代的苏联军人依旧对于那场从1941年6月22日开始的漫长浩劫记忆犹新。而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孙们的那一次次毁灭性的西征更令对东方“黄祸”的恐惧深深的根植于每一个俄罗斯人的血脉之中。在乌斯季诺夫元帅和以他为代表的“老近卫军”眼中,尽管莫斯科已经在中苏边境部署了45个师,在整个亚洲地区集结了拥有14300辆坦克、4200架作战飞机、127万人的庞大兵力。但面对着70年代中期现役军队总数超过600万的中国而言,仍然无法确保的安全。在西方武装之下数以百万计的中国步兵宛如潮水一般的涌过边境已经成为了莫斯科在欧洲大陆将北约赶入墙角之后的新生的“梦魇”。

“这将是一场足以将整个苏维埃拖入地狱的军备竞赛。”虽然与国防部长乌斯季诺夫元帅私交不错,但是作为一名曾经在远东军区待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苏联军人,苏联总参谋长奥加尔科夫元帅对于“老近卫军”的这种对于“黄祸”的恐惧虽然表示理解,但却认为完全没有必要。因为以奥加尔科夫元帅对中国军队的了解,他认为虽然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军队已经摆脱了70年代那种“手工作坊式”的立足于游击战的建军理念,但仍是一支以步兵为主的内线防御力量。且不说中国的最高领导人是否具备向苏联主动发起进攻的战争野心,即便在美国的唆使之下铤而走险,莫斯科所拥有的强大空中远程打击能力,也足以令数百万进入苏联远东地区的中国军队重蹈拿破伦和希特勒的复辙。

但是奥加尔科夫元帅的见解却在阿尔巴特军区引发了一场空前的大争执。无数曾在卫国战争中流过血的“老近卫军”们对这位总参谋长群起而攻之。将他称为“来自远东的D。G。巴甫洛夫”(注1)。并联名上书苏联政治局提请苏共中央总书记柯尔莫哥洛夫不要重犯1941年斯大林曾经犯过的错误。他们在信中言辞凿凿的宣称早在希特勒发动进攻之前,具有明锐洞察力的国防人民委员谢苗。铁木辛哥和总参谋长格奥尔吉。朱可夫便坚决要求斯大林在西部边境部署进攻的兵力,甚至动员预备役人员。但是却遭到了斯大林的拒绝。

他们甚至还特地描述了一个细节来引古论今:斯大林曾轻描淡写地问自己的将军们:“我们在西线有多少个师?”、铁木辛哥回答有149个师。斯大林便得意的说道:“瞧,这足够了。德军没有那么多兵力。”而对这个问题,朱可夫早就准备好了答案:“根据我们的情报,德军一个师的兵力有1。4万-1。6万人,而我们的一个师仅有8000人。”结果令斯大林恼羞成怒的批评道:“你不能总是听信这些情报!”

对于阿尔巴特军区的“老近卫军”们对奥加尔科夫元帅的抨击,以及要求政治局更换这位“只会鼓吹军事革命的技术官僚”,让一位真正懂得“用刺刀和履带来保卫苏维埃的‘红军后裔’”掌管总参谋部的真正动机,苏共中央总书记柯尔莫哥洛夫显然洞若观火。为了弥和军队内部的纷争,他不得不找来奥加尔科夫元帅本人进行详谈。而正是这一次谈话,最终说服了奥加尔科夫元帅和老近卫军们一起开启了这场末日决战的序幕。

――――――――――――――――――――――――――――――――

注1:D。G。巴甫洛夫大将(1897―1942),苏德战争爆发前作为朱可夫之外、苏军公认的另一位坦克战专家,斯大林的爱将,但是由于在战争初期放松了应有的警觉和必要的准备,最终导致其所指挥的整个苏联红军西方方面军被古德里安的装甲部队分割包围,装入了被称为“死亡口袋”的“比利亚斯托克”和“诺沃格鲁多克”两个包围圈之内,遭遇重创。体现了斯大林“让大家都知道,我们惩处打败仗的人是手下无情的”,担任西方方面军司令员仅8天的巴甫洛夫和他的三位部下即被枪决。也是整个卫国战争期间第一批被判处死刑的苏军高级将领。当然在赫鲁晓夫时代,苏共中央、苏联政府和国防部公开宣布为巴甫洛夫大将等人平反,恢复名誉。但是巴甫洛夫依旧被苏联军队认为只会逢迎和吹牛,但缺乏实战经验和统帅的智慧的代名词。



楔子:北京之夜(六)

和克里姆林宫的前几任苏联领导人相比,奥加尔科夫元帅始终认为现任苏共中央总书记柯尔莫哥洛夫同志是最为睿智和开明的一个。当然有关于这个来自乌拉尔山地区的很多传奇他也略有耳闻,但是那些被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严禁流传的坊间流言并没有影响奥加尔科夫元帅对这位领袖的崇敬和忠诚,因此此刻在位于克里姆林宫1号楼2楼的苏共中央总书记办公室内,奥加尔科夫元帅正以一个苏联军人最标准的坐姿准备聆听着自己眼前这位苏联最高领导人的训诫。

克里姆林宫的1号楼,历史上曾是沙俄帝国的枢密院大厦,在18世纪70~80年代由著名建筑设计师马特维。卡扎科夫设计建成。不过沙俄时期,很少会有沙皇选择在沉闷的办公楼里处理国家事务,他们更喜欢在彼得堡的夏宫甚至是波罗地海的皇家游艇之上治理世界上版图最为辽阔的帝国。

直到苏联成立,列宁才将克里姆林宫的1号楼变成这个国家真正的权力中枢。虽然苏联政治局当时将1号楼的3楼的整个楼层都交给这位“苏维埃之父”支配,不过列宁自己的办公室却只有50平方米而已。更多的房间被留给了这位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那总计4万册的藏书。至今在被作为列宁故居博物馆的克里姆林宫1号楼的3楼,几乎所有的房间内仍都摆有书柜。而在整理这些图书的过程之中,苏联共产党更发现了其中甚至有千余本白匪的著作和移民文学,包括邓尼金的《俄罗斯叛乱随笔》多卷本。

而在2楼这间统治了苏联四分之一世纪的约瑟夫。斯大林曾经使用过办公室之内,一切依旧保持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风貌,在装有橡木墙裙的内墙之上依旧宣挂着共产主义理论的创始人―马克思和列宁以及俄罗斯历史上最为伟大的两位军事统帅―苏沃洛夫和库图佐夫元帅的肖像。在苏联政治局内部有一种不成文的习惯:新一任苏联领导人就任后,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