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决战1984-第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虽然前身是东风-23、于1978年立项,项目编号203号的导弹工程已经开始研制,但虽然203号工程的最初目的是研制一种能够打击苏联欧洲地区的固体燃料远程导弹,用来代替东-4液体燃料远程导弹,但由于因为新技术的注入而在今年换项为831工程,至少在现在看来,203号工程还没有成熟。
虽然根据80年代初提出的大规模毁灭性核报复战略,国防科委早在81年就向航天部第一设计院下达了研制固体燃料多弹头洲际导弹的命令,但现在除了203号工程、巨浪-1潜射弹道导弹外,使用固体燃料的弹道导弹还没有怎么装备部队。
尽管巨浪-1潜射弹道导弹算起来是第一种使用固体燃料的弹道导弹,并计划装备于092夏级战略核潜艇,但这种在1969年开始研制的潜射导弹才在1982年10月由031高尔夫级传统动力弹道导弹潜艇水下发射成功,到现在目前为止,核潜艇水下发射还没有实施。
也就是说,这样能够执行此次任务的导弹也就只有西方编号CSS-3的东风-4型导弹,尽管这是一种机动发射、两级、使用液体燃料的中程弹道导弹,南可覆盖关岛的美军基地,西面射程可以覆盖莫斯科,但却有一个最大的弊端所在。
赵副司令员很清楚东风-4型最大的问题在哪里,那便是虽然大多数东风-4型导弹都储藏在山洞里,但发射时必须先移至露天,花两个小时灌装好液体燃料后才能发射,而这两个小时足够使得尚在发射准备的导弹连同发射部队一起遭到敌人的空袭或者是导弹攻击了。
“告诉通讯部队,必须尽快完成和海林、东宁、绥芬河一线的通讯抢修工作,同时安排部队在外围加强警戒。”虽然得知导弹已经发射,但此时张双翼司令员也很清醒,毕竟一方面苏军牢牢掌握着整个战区的制空权,空军方面几乎完全被压制,尽管此时按照部署,从大连周水子、瓦房店等一线的机场、场站起飞的机群现在已经升空,但在空军反击还没有展开的时候,苏军歼击轰炸机群、强击机群还是有可能随时攻击导弹基地的。而且另一方面,由于海林、东宁、绥芬河等一线导弹基地距离边境线过近,苏联军队、总参情报局的特种部队随时可能越境过来,实施秘密突袭,故而此时对于基地外线的警戒防御必须要加强。
几乎就在此时,赤塔-苏军远东方面军群前进指挥部,包括国防部长-乌斯季诺夫元帅、总参谋长-尼古拉-瓦西里耶维奇-奥加尔科夫、华沙条约缔约国联合武装部队总司令-维克托-格奥尔吉耶维奇-库利科夫副总参谋长兼华沙条约缔约国武装力量参谋长-阿纳托利-伊万诺维奇-格里布科夫大将等高级指挥员在内的一众高级指挥员此时正在巨大的幕图前盯视着。
一分钟前,监控系统发现十余枚‘东风’中程弹道导弹拖着从兴凯湖附近的等数个导弹发射基地升腾而起……然而这个发现显然并不出乎苏军指挥层的医疗,因为自从80年代里根政府的支持下,美国军方正式提出‘星球大战’计划,而最高苏维埃当局也随即开始把目光投向了那遥远的高疆域,导弹防御被定为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部署在高、低、近地轨道内的各种侦察卫星构成了敏锐的‘天空之眼’,这些一丝不苟的目光牢牢的注视着地球的每一个角落。用于反弹道导弹的各种监测系统、各种卫星忠实的为那些部署在地面上的早期预警系统、雷达、管理与控制系统提供着必要的支持。
而无论是美国人的拦截系统,还是红色苏维埃的反导弹防御系统,具有着的相同点便是这些拦截系统无一例外的几乎都是按照着所谓“发现目标-跟踪目标-拦截目标”这三步走的模式运行的,而最重要的当然便是发现目标。
当第一枚发射的东风-4导弹呼啸着拔地而起的时候,国土防空军的整个作战网络便是立即开始高速运转起来。担任战备值班任务的侦察卫星在第一时间便捕捉到了正拔地而起的东风导弹,在地面指挥中心的控制下,防御系统被迅速激活,卫星随即展开对导弹的跟踪监控,而那些大功率的远程雷达也同时全部进入满功率运行状态,进行跟踪接力。
与此同时警报发出,电话连线克里姆林宫办公厅值班室,并同时和总参谋部、最高苏维埃当局的各个指挥机构,同时战略火箭军全部进入一级战备状态,战略核打击力量全面启动,随时准备核反击。哪些RS-12、RS-16、RS-18、RS-20洲际弹道导弹只要随着最高苏维埃的一声命令,便是会呼啸而出,直接便是可以将中国修正主义埋葬在一片火海之中。
按照要求,在短短数分钟内,所有战备值班部门就位,拦截与反击力量全部蓄势待发。那些东风-4中程弹道导弹正在处于上升进入大气层的状态的时候,涂有镰刀铁锤红旗标识的卫星此时正舒展着那巨大的太阳能电池板翼,调整着自己的角度,开始对地面目标进行跟踪,而值班飞行中的A-50预警机也开始协调正在任务状态中的A-60激光拦截武器载机。
此时的赤塔-苏军远东方面军群前进指挥部内,气氛更加的紧张了,一众高级指挥员们注视着幕图的目光更加的凝重了。此时大屏幕上那些红色延伸曲线正划画出抛物线的顶端。
一百多公里的大气层,虽然只是仿佛一层薄薄的透明蛋壳,笼罩着地球。然而,无论是宇宙飞船还是导弹穿透这层薄薄的大气层的时候,都是最为危紧要的时候。当随着发动机的开始,十九枚导弹弹头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弹道轨道,以每秒数千米的高速下落的时候,这个阶段是所有导弹不得不去面对的短短百余分钟的黑障时刻。
刚刚进入大气层的外缘,那如同薄纱样包裹着地球的大气空气就像一堵坚硬的墙壁,猛然迎头撞上枣核形的弹道导弹弹头,巨大的过载冲击让导弹猛烈地振动起来。但进入距离地面、八十至四十公里的稠密大气层区域,在周围空气剧烈的摩擦下,弹头表面温度迅速升高到几千度,一枚枚导弹顿时变成了一个个火红的陨星!而导弹也表面因燃烧而形成等离子鞘套电磁屏蔽,导致其在数分钟内与地面监控联系暂时中断,雷达也无法发现它的踪迹。这段黑障区,足以让所有人去认为会不会出岔子。此时天空中,那些高速呼啸而下的‘陨星’已经开始弹头与推进器的分离。谁也不能肯定是否会出岔子。
然而此时,国土防空军司令-亚历山大-伊万诺维奇-科尔杜诺夫空军主帅却是显得格外自信,自从之前发生了A-50预警机被击落事件之后,科尔杜诺夫空军主帅一直觉得自己被沉重的耻辱感压抑着,而这次中国人的导弹反击显然给予了国土防空军极好的雪耻机会。
“开始拦截~”在刚刚接到了击落美国‘SR-71黑鸟’高空侦察机的报告之后,科尔杜诺夫空军主帅更是显得意气风发,此时站立在幕图前的主帅同志不无决断样的挥下微微抬起的手,低声对一旁站立着的通讯军官命令到。
极远的天空之中,伴随着一阵闪光,一道细细的淡绿光柱刺破天穹、划破苍芒,如剑样的挥过。伴随着的是十余声低沉的爆炸声如同雷鸣样久久回响在空中。
从A-60空中激光试验机的机头巨大整流罩内伸出的可收放的激光照射装置在调整方向之后,随着命令下达,骤然释放出的高能激光足够将弹道导弹的弹头烧毁的干干净净。而那产生的瞬时高温足以让东风-4导弹的弹头首先融化变形,同时引爆装药。
第一章:血色黄昏(一)
落日的余辉之下,两辆拥有5对650毫米负重轮的步兵战车隆隆的行驶在北京朝阳路的大街之上。装载有25毫米链式机关炮的炮塔警戒的转向道路两侧。“老岳啊!如果再这样搜索前进的话,按照这个行军速度,天黑之前我们根本无法在抵达指定目标。”而在距离全连前导班之后不到1公里的地方,警卫第三师第十三团直属侦察一连指导员司马骧正焦急的通过嘈杂不清的车载无线电提醒着自己部队的军事主官―岳海波中尉。
显然团部联络参谋杨远征的出现和掠过头顶的苏联战机已经向侦察一连传达了一个最为明确的信息―战争已经伴随着那布满天空的伞花而开始。但是和大多数年轻的士兵一样,在侦察一连的战士们眼中,选择在重兵云集的北京地区空降,苏联伞兵纯属于打着“手电进茅房―找死”。即便你们是苏修的精锐,任你再来势迅猛。但是终究三拳难抵四手。草率的跳到了中国的土地之上那么等待他们的就只有淹没在百万共和国卫士的汪洋大海之中。
毕竟除了北京城内的3个警卫师、中央警卫团以及武警部队之外,整个北京军区的中国陆军还有8个集团军的野战部队。就在北京城郊大批中国陆军的精锐部队应该已经闻警而动,正在全速驰援的路上。再加上迅速动员起来的市区各工厂和单位的民兵,现在的问题似乎根本就不是能否能将苏联的伞兵消灭在北京城内,而是身为“老虎团”的尖刀,侦察一连如何在众多如狼似虎的友军抵达之前,消灭更多的敌人,为鲜艳的连队军旗再添荣誉。
事实上从驻地出发,侦察一连的行进速度并不算太慢,不过20分钟全连便已经抵达了位于朝阳路和三环北路交叉路口的北京市汽车制造厂附近。而与此同时警卫第三师第十三团的后续部队却还大多还没有跟上来,只有团直属防空连的2辆“北京”212型军用吉普从后面赶了上来,奉命配属给侦察一连协同前进。
作为拱卫首都的精锐部队,警卫第三师在防空火力的配属方面同样居于全军前列,除了第十一、第十二、第十三团这三个主力机械化步兵团均配属有一个加强连的防空步兵之外,还有一个具有高机动性的独立防空团。但是此刻显然远水难解近渴。在完全失去制空权的情况下,侦察一连只能靠着那4名在北京吉普后座之上紧张的肩扛着“红缨”―5型单兵防空导弹的防空步兵来提供聊胜于无的掩护。
但是相对于空中的威胁而言,岳海波中尉事实上更担心来自行进道路两侧的伏击。他很清楚的知道虽然入侵者利用远程航空兵的优势,已经基本击溃了中国空军的防御能力。但是对于中国“三北”地区由防空雷达、对空导弹发射基地、指挥中枢和军用机场组成的数以千计乃至上万的目标而言,从开战的那一刻开始,苏联空军的打击任务便已经排满了,根本无暇来顾及他们这样一支小小的装甲车队。而道路两侧那些高低不平的建筑物上无数洞开的窗口随处都有可能埋伏着担任着外围警戒任务的苏联空降兵的狙击手。
“还是谨慎一些吧!毕竟我们此刻已经进入了战区!”对于连指导员司马骧焦急的心情,岳海波同样感同身受。毕竟在天空之中几乎没有停歇过的剧烈轰鸣声便仿佛是一面巨大战鼓那可怕的鼓点,提醒着每一个年轻的士兵:成百上千的入侵者通过那被撕裂的共和国空中长城,涌入他们心目中最为神圣的地方―首都北京,甚至用他们肮脏的伞兵靴践踏着天安门前那神圣的广场。
以苏联庞大航空工业从1975年开始每年以80架的速度移交给苏联空军航空运输司令部的伊尔―76型军用运输机来计算,每架飞抵北京上空的苏联空军军用运输机都具有一次性投送一个全副武装伞兵连的能力。而从刚才所有侦察一连都目睹的那一次空降来看,仅在警卫第三师第十三团的联络参谋杨远征所目测的范围之内,苏联人就至少已经在北京东郊上空空投了3个伞兵团以上的兵力。
虽然北京军区坐拥包括8个主力集团军及众多独立师、守备师在内的庞大守备兵力。这几个伞兵团的空降表面上可以说还不够塞牙缝的。但事实上北京大城区范围之内毕竟只有3个警卫师和武警部队在拱卫。而且其中无论是主力驻守于顺义区的警卫第三师还是丰台区的警卫第四师距离市区都还有一定的距离。仅仅依靠手中的轻武器去对抗拥有同样借助着降落伞抵达地面的伞兵战车、空降自行反坦克火炮等机械化装备的苏联“轻装”伞兵部队,无论警卫第一师和中央警卫团的同袍们是如何精锐、如何百里挑一的共和国精锐,都意味着将是一场恶战。
沿着朝阳路前进,越是接近市区零星的枪声和各种各样的爆炸声便越是稠密。身为一名已经在部队里待了八年的老兵,岳海波可以想象到那些枪声爆炸声背后的激烈攻防。苏联的伞兵部队可能正在全力围攻着袍泽们所坚守的那一栋栋对于共和国而言生死悠关的建筑物,而他们之间的对抗结果很可能就取决于谁能更快的获得增援。
但正因为如此岳海波才更要求自己的部队小心翼翼的向前推进,因为他相信苏联人同样清楚这一点,在全力围攻北京市区内的各大政府机关同时,必然会在中国军队可能驰援的道路之上布设陷阱以迟滞和消耗源源不断从各个驻地赶到的中国陆军重装部队,如果一味强调行军的进度,那么不仅很可能“欲速则不达”甚至会付出不必要的伤亡。而此刻每一名士兵的生命对于共和国的安危来说都是无比重要的。
“老岳……我看你谨慎过头了,你要知道如果中央领导机关……我们谁也负不起这个责任,你我都将会成为共和国的罪人。”越是接近北京市中心地域,来自空中的电子干扰对中国军方无线电通讯的干扰便越强烈。即便是在同一行进行列之中,岳海波所在装甲指挥车和连指导员司马骧所在的装甲运输车之间的无线电通讯也充满了“吱吱啦啦”的电子噪音。
经历过血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苏联军方对军事技术革命和武器系统的改进曾一度非常的敏感。在卫国战争之中,交战双方便曾大量的开创性的使用过各种有源干扰、无源干扰、电子欺骗的手段,在纳粹德国的技术优势面前,苏联红军曾经付出了血的代价。但是强敌永远是战场之上最好的老师,在战争之中苏联军队逐渐建立起了符合自身军事思想的电子战系统,而这还不包括庞大的密码破译和信号保密机构和人员。而在二战之后,面对着比昔日的德国在电子战领域更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