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绿野狂飚-从诺曼底到易北河-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7 月15 日,斯派达尔为隆美尔起草了一份给希特勒的报告,第一句活就是:“诺曼底前线的情况一天不如一天,已经到了某种危机关头。”40 灭的战斗共伤亡9。7 万人,加上被俘的,平均每天损失2500~3000 人,而补充兵员总共才6000 人。“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预料,敌军在不久的将来就会突破我们这道薄弱的防线(尤其是第7 集团军防区),然后向法国内地深入挺迸。”隆美尔’觉得说到这份上还不够劲,提起笔又加了一段,直截了当地指出:
各地的部队都在英勇作战,但这场敌众我寡的战斗行将结束。我认为应毫不迟疑地采取恰当的政治措施。作为集团军群的司令官,我觉得有责任清楚地说明这一点。
斯派达尔看了他的附言,不由大吃一惊,这哪是什么报告,简直就是最后通牒!他劝隆美尔划掉了“政治”二字,然后用电传打字机发给克卢格,请他转呈希特勒。报告发出后,隆美尔对卢格说:“我很想看看事情的结局。无论他们解除我的兵权还是调换我的工作都无所谓,我并不认为他们真要这样做。应该允许对了解局势的指挥官说出他们的心里话。”
当晚,他从卡昂前线视察回来,和斯派达尔等人漫步向塞纳河边的两棵高大的雪松走去,一路沉默不语。来到树下,他开口说道:“我已经给了他最后的机会,如果他拒绝的话。我们就要采取行动。哎,这场战争不能再打了。”他双手抱头坐在一条长凳上,深深陷入沉思。
第二天,隆美尔到第15 集团军防区视察。一位曾在北非跟随过他的参谋军官瓦宁中校问他对时局的看法,“因为,在敌人突破的日子到来之前,我们大概可以用军服上的纽扣计算日子了。”
隆美尔盯着瓦宁身上穿的非洲军衬衫,坦率而冷静他说:“实话告诉你吧,陆军元帅冯·屯卢格和我已经给元首送去了最后通牒,讲明我们在军事上赢不了这场战争,敦请他作出决定,考虑后果。”
“要是元首拒绝怎么办?”瓦宁问。
“那我就敞开西线,”隆美尔回答,”现在关键的问题是,英国人和美国人必须先于俄国人到达柏林!”
7 月17 日一大早,他象往常一样驱车到前线巡视,同行的有他的副官兰格上尉、了望敌机的霍克下士。在西线装甲集群司令部,他对施韦彭堡的继任者海因茨·埃伯巴赫将军说:”我们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我希望得到你的支持。为了德国人民的利益,我们必须合作。”
随后他又来到党卫队第1 装甲军,同塞普·迪特里希将军进行了秘密谈话。他开门见山地问:
“你愿执行我的命令吗,即使这些命令与元首的命令相抵触?”
迪特里希向他保证:“你是头儿,陆军元帅阁下。我只听你的,不管你要干什么。”
下午4 点,隆美尔钻进他的梅塞斯特牌汽车驶回城堡。笔直的公路上到处歪躺着被飞机炸毁的各种车辆,路边行走着一队队的难民。两个小时后,霍克突然警告说,有两架低空飞行的“飓风”式飞机工向他们俯冲过来。司机丹尼尔加速向前面一片小树林驶去,但还没等下得公路,第一架飞机就开火了,一串串的机关炮弹在车子后面爆炸。隆美尔回头一看,正赶上一颗炸弹落在车子左侧,弹片、石块和玻璃片直扑他的太阳穴和左面颊。丹尼尔的左肩也被一块弹片击中,失去控制的汽车撞到路边的一棵树上。车上的人被抛到外面,汽车则腾空而起,翻飞过公路,掉进一个水潭里。这时,另一架飞机也俯冲下来,兰格和霍克赶紧爬起来,把已人事不省、满身血污的隆美尔转移到隐蔽处。
隆美尔被送到附近的一亏空军医院。医生们发现他的颅骨有三道裂缝,左面颊骨凹陷,左眼上方的头皮被撕去一大块。
晚上9 点,斯派达尔获悉这一空袭事件后,马上报告了克卢格。克卢格在前一天收到隆美尔的报告后,感到它的分量实在太重了。这可不是隆美尔一人丢官的事,弄不好他也得跟着倒霉,因此犹豫着还没把它转上去。他打电话到医院询问,医生告诉他,隆美尔伤势严重,昏迷不醒,“在1945 年以前他是恢复不了啦”。
听到这一消息的人们,无论是坚定的纳粹分子,还是活跃的密谋分子,部有一种大祸临头的感觉。对纳粹分子来说,隆美尔是一位坚韧不拔、顽强不屈的军神,只有他才能在种种不利和挫折的情况下成功地将盟军阻于滩头阵地,使其被迫在诺曼底的乡间辗转撕杀、步履维艰。对密谋分子来说,隆美尔则是敢于正视现实、勇于改写历史的英雄,他的魄力和勇气将给德国带来新的希望。斯派达尔不无悲哀地写道:“隆美尔在他的部队和朋友最缺不了他的时候被消灭了。所有在他的帮助下正摸索着试图找到一条通向一个新的更美好世界道路的人们,痛感自己失去了力量的支柱。”
刺杀希特勒
隆美尔被炸的第二天清晨,盟军2100 架轰炸机在火红的朝霞映照下向卡昂铺天盖地地压来,向英军预定的进攻区域投弹7700 吨。这是空军有史以来支援地面战斗的最猛烈轰炸。卡昂在上次大轰炸中幸存的建筑物荡然无存,方圆20 英里的七地被翻了个个,德军的坦克、大炮被掀个底朝天,残肢断臂遍布四野。
7 点45 分,英军坦克隆隆地开过奥恩河,向硝烟弥漫的东岸拥去,然后向南挺进。他们轻松地越过了已被炸弹抹去的德军第一道步兵防线,又顺利地突破了第二道装甲防线,但在以村庄为依托的第三道步兵防线和以山梁为阵地的第四道炮兵防线前,却遭到顽强阻击,损失120 多辆坦克。到了傍晚,英军的进攻已被遏制,部队停滞不前了。然而就在这时,蒙哥马利却得意地向布鲁克报告说:“形势十分喜人,目前看来敌人已难以挽回顾势。”艾森豪威尔也收到了内容类似的邀功电报。更有甚者,蒙哥马利还在晚上愚蠢地举行了记者招待会,过早地向外界宣布了他那还未曾取得的胜利。
战斗又艰难地持续了两天,部队只前进了7 英里。德军顽强地守住了防线,甚至还组织了小规模的反击,又摧毁英军300 多辆坦克,总共约500 辆,占蒙哥马利全部坦克的1/3!到20 日下午,天空雷声隆隆,震下一场倾盆大雨,把整个战场变成了一片泥潭,坦克无法行动。于是,蒙哥马利命令装甲部队撤出战斗,“古德伍德”行动宣告结束。
这次战役在大多数人看来是一次失败的行动,因为它离蒙哥马利本人所宣布的目标还差得远呢。人们怎么也不愿意相信,花了这么大的地面和空中力量,为的只是取得这么一点战果。“7000 吨炸弹换来的只是7 英里!”有人愤愤他说。《泰晤士报》怒斥道:“一开始就吹过了头,最好还是等完全取得胜利以后再吹。”连一直热情支持蒙哥马利的《纽约时报》记者米德尔顿也说,“预先大吹大擂”和“使用突破字眼”,实在令人遗憾。
在盟军统帅部内部,对蒙哥马利攻击最厉害的是特德。他认为进攻失败是蒙哥马利一手造成的,他恨本就没想突破的事,甚至“没有超出最远的炸弹坑”,而他们大伙包括艾森豪威尔在内“都被当成了傻瓜”。艾森豪威尔在得知进攻已经停止后,也气得脸色发青,半天说不出话来。要知道,他前一天还收到蒙哥马利乐观的报告,说是英军进展顺利。他原以为蒙哥马利这次动真格的了,会不顾一切地打破僵局,然而他在吹了一通牛后又缩回去了,这怎能不叫他失望。布彻说:“艾克象肉店里的一只瞎了眼的狗一样,能闻到肉香可找不着来自国内的批评浪潮也压得他喘不过气来,说他不过是个挂名司令,指挥权实际上操在英国人手里。不是吗?报纸上每天占据头版头条的是蒙蒂的大名,而艾克在哪里?更不能让人接受的是,战役头六周的伤亡数字表明,美军损失达6 万多人,而英军才3 万多,相差近一倍。太说不过去了,这说明什么?只能说明英军不卖力,而让美军去卖命。甚至罗斯福都按捺不住了,向马歇尔抱怨说蒙哥马利正在贪天之功为己有,并派陆军部长史汀生赴英敦促艾森豪威尔尽快过海接掌指挥权。
就在这当口,从纳粹德国首都发出的功率强大的无线电波里,传出一件令全世界为之震惊的消息——有人谋杀希特勒!
这是7 月20 日下午6 点38 分,行刺发生在6 小时以前。晚上9 点过后,德国广播电台每隔几分钟就预告一次元首将在深夜发表广播演说。凌晨1点,希特勒那颤动而嘎哑的声音在夏日的夜空中传遍全世界:
我的德国同志们!
我今天对你们讲话,第一是让你们听到我的声音,知道我安然无恙;第二是为了使你们了解在德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一次罪行。
一小撮野心勃勃、不负责任同时又愚蠢无知的军官合谋杀害我,以及与我在一起的武装力量最高统帅部的将领。
冯·施道芬堡伯爵上校放置的炸弹在离我右边两米的地方爆炸,它使一些与我精诚合作的同事受了重伤,其中一人已经去世。我本人只受了一点轻微的擦伤、碰伤和烧伤。
我把这看作是上天降大任于我的一个证明。。
因此,我现在命令,任何军事当局、任何指挥官和士兵都不得服从这个阴谋集团发出的任何命令。我同时命令,人人都有责任逮捕任何发布或持有这些命令的人,如遇反抗,可就地处决。。这一次,我们将用我们民社党人习惯的方式来同他们算帐。
施道芬堡何许人也?一个英俊潇洒的青年军官,一人出身高贵的名门之后,一个英勇无畏的爱国志士。他的外曾祖父是拿破仑时代普鲁士的英雄格奈瑟瑙将军,曾与沙恩霍斯特将军一同主持军事改革,创立了普鲁土总参谋部。他才华横溢、博览群书、热爱文学、喜欢音乐。们他却令人不解地选择了枯燥乏味的军人职业。1938 年他31 岁时被选拔进总参谋部任职,正是在那一年,纳粹的徘犹主义使他第一次对希特勒产生了怀疑。从那时起,这种怀疑便与日俱增,并逐渐走向否定与消灭。
大战爆发后,他作为参谋军官到过波兰、法国和苏联,他目睹了党卫队的大屠杀、阴森可怖的集中营,这使他对第三帝国的幻想彻底破灭了,发誓要推翻希特勒的暴政。他与克卢格的中央集团军群参谋长、密谋分子特莱斯科夫将军结识后,立即成为密谋集团——“黑色乐队”中的一员。这个集团有许多知名人士,其中有陆军总参谋长贝克、前莱比锡市长戈台勒。1943 年2 月,他被派到北非隆美尔的第10 装甲师。在突尼斯前线,他被地雷炸成重伤,左眼瞎了,右手没了,左手也只剩三个指头。看来,他这辈子算是交待了,起码干不成什么大事了。在这种情况下,退伍回家是顺理成章的事,但他却用左手的三个指头吃力地给陆军办公厅主任奥尔布里希特将军(又一个密谋分子)写了一封信,要求重返部队。他对来医院看他的妻子说:“我觉得我现在必须做一点事情来挽救德国。”
奥尔布里希特安排他作了自己的参谋长,并升他为中校。很快,他以他那勃勃的生气、清楚的头脑、宽广的思路、杰出的才干,赢得了大多数密谋分子的拥护和信赖,成为“黑色乐队”的核心人物。他还以在德国的数百万外国劳工有暴乱的危险为掩护,精心制订了一个由国内驻防军接管权力及要害部门的计划,代号“伐尔克里”,井巧妙地取得了希特勒的同意。
盟军在法国的成功登陆,令施道芬堡大吃一惊,甚至使他犹豫起来。他担心随着盟军和苏军的节节胜利,在德回败局已定的情况下,除掉希特勒还有用吗?盟军会就此停止进攻吗?弄不好还会担上“背后插一刀”的恶名,说是他们促成了德国的灾难,反而让希特勒逃脱了罪责。最后,贝克、戈台勒等人主张继续干,理由是尽管杀了希特勒也免不了德国被别人占领,但至少可以尽早结束战争,使德国人民早一天安宁,还可防止俄国人打进德国,并向世界表明,除了纳粹德国外,还有“另一个德国”,从而使投降条款不至于那么苛刻,特莱斯科夫更是义无反顾地指出:“必须不惜任何代价进行刺杀的尝试。即使失败了,在首都夺权的尝试也必须进行。我们必须向全世界和我们的后代证明,德国抵抗运动的成员敢于走出决定性的一步,并不惜为此甘冒生命之险。同这个目标相比,其他都是无足轻重的。”
施道芬堡顿开茅塞,立即着手准备刺杀行动。但从何下手?由谁下手?真是好运自然来,6 月下旬,施道芬堡被提升上校,官拜国内驻防军司令弗洛姆将军的参谋长。这个职务不但使他可以弗洛姆的名义发布命令,而且使他可以经常见到希特勒。这两个条件是政变行动所必备的,又恰恰提供给了施道芬堡!是上天有意安排的吗?但这种安排也有其不利因素,即施道芬堡必须在同一时间一身兼二任:用炸弹杀了希特勒唇要赶快脱身,从大本营赶回柏林指挥国内驻防军夺权。两项任务都必须他一个人完成,无人能够分担其中的一项。这就必然隐藏着某些危险因素。有可能不能亲眼看到希特勒的尸体,因为他自己不能死,必须远离现场,旦要尽快脱身;脱不了身呢?那下一步在柏林的行动就无法展开,德国仍是纳粹的天下;即使脱了身,他也要在路上花去宝贵的两三个小时,而这两三个小时是夺权最关键的时刻,可他却什么事也干不成!
7 月11 日,机会来了,他奉召到伯格霍夫向希特勒汇报补充兵员的供应问题。一枚英制定时炸弹藏在他的公事包里。他曾反复练习用三个手指拿一把夹子引发这枚炸弹。但他没有行动,因为党卫队头子帚姆莱不在现场。事先,人们曾商定,最好来个连锅端,把戈林和希姆莱也一起干掉,以防这两个人反攻倒算。胃口太大了,第一次机会就这样丧失了。回到柏林,他会见贝克和奥尔布里希特,坚决主张不能再错过下一次机会了,不管戈林和希姆莱在不在场。他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身边的人一个个被捕,整个密谋随时都有可能暴露。“好吧,”二人表示同意。
机会很快就又来了。7 月15 日,施道芬堡再次奉召向已搬到东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