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绿野狂飚-从诺曼底到易北河-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老实话,乔治,”布莱德利恼怒地说,“我很担忧,我深感艾克不会反对蒙哥马利的意见,美国的集团军将不得不全部或部分地向北推进。这算什么最高统帅!”
巴顿从未见过布莱德利发这么大的火。他发现他们俩的心因同病相怜和一致对外而贴紧了,于是冲动起来:
“布莱德,我们干脆来个集体辞职吧。这样一推牌,我们就会取胜。”
一向稳重的布莱德利即使在气得发疯时,也不会象巴顿那样义气用事,做出过火的行动来。
“不成。我们辞了职,部队怎么办?谁来维护他们的利益?新来的人是无法应付局势的。”
“可艾克不敢解我们的职,他肯定会让步。”
“算了,乔治,我们别做得太绝了。”
当天中午,艾森豪威尔和刚从英国赶来的他的参谋长比德尔·史密斯一走进蒙哥马利的指挥所,就被来了个下马威。蒙哥马利说,他希望与艾森豪威尔单独会谈,请史密斯回避一下。随后,他摆出一副绅士派头,昂着头站在地图前,又开两腿,背着双手,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好象是给小学生上课一样。
“艾克,你应该决定主攻方向以及我们在主攻地区确保强大的兵力,以便迅速取得决定性的战果。。”
“必须把汽油和弹药集中在经过选择的突击线后面,若在全线平均分布,战事无法定局。。”
“若采用全线挺进、全面出击的宽大正面战略,挺进就不会有力,最后非停止不可。这样,德军就有了喘息机会。战争将拖到整个冬季,甚至到1945年。”
艾森豪威尔坐在那儿一言不发,静静地听着。他想抽支烟,但伸向袋口的手又收了回去。他想起,蒙哥马利是不许任何人(丘吉尔除外)在他面前吸烟的。
蒙哥马利讲完他的理论和计划,停了下来,走到艾森豪威尔身旁坐下,神情傲慢地继续教诲道:
“我认为,作为最高统帅,你不应把自己降为地面部队总司令而参与地面作战。最高统帅应高高在上,以便对涉及陆海空三军、行政管理、政治问题等整个错综复杂的全局了如指掌。陆地战斗可由别人代你指挥。你亲自指挥地面战斗,这绝对是一个错误。”
听到这里,艾森豪威尔平静而坚定地说道:
“这是不可能的,我必须指挥全部地面部队,而你必须保持对你自己的集团军群的直接指挥。设置集团军群司令,就是为了保证对前线某一部分逐日实行直接指挥,而这对最高统帅来说是非常难以做到的。可以肯定,没有一个人既能完成他负责的一部分战线的职责,同时又能对任何其他部分的战线实施合理而明智的监督。实际上,我们处于这样一个广阔的战场,我们的每一个集团军群就是他那个战区的地面总司令,而每一个司令都会得到他自己的战术航空队的支援蒙哥马利碰了一鼻子灰,无可奈何地又转回到他的“一路突击”计划上来。他要求至少得有12 个师的美军开往第21 集团军群的右翼,以支援他向东北的进攻。这样,他就只给布莱德利和巴顿留下6 个师,任务是“原地不动”、”保护翼侧”。
“不行,”艾森豪威尔反对说,“最多给你9 个师。另外,美国公众对阻止巴顿全力追击德国人的做法绝不会赞成,而舆论足以赢得战争。”
“无稽之谈,”篆哥马利气愤地说,“赢得战争要靠打胜伏。把胜利交给人民,他们不会在乎是谁赢得了胜利。”
蒙哥马利后来承认:“也许我强烈要求他同意我的计划的做法过分了些,没有考虑压在他肩上的政治重担。”他还说,艾森豪威尔的耐心和容忍,“真使我惊讶不已”。
结果,蒙哥马利基本上取得了胜利。他争得了主攻的地位,争得了美国第1 集团军的支援,争得了后勤补给的优先权,争得了作战协调权。只有一点令美国人稍感安慰,即巴顿在被剥夺了大部分汽油的情况下奉命继续东进,以策应北面的行动。
布莱德利伤心地写道:“回顾往事,我怀疑蒙哥马利是否只是把40 个师的总计划作为幌子,目的是为了达到目前这种地位而处心积虑地进行讨价还价。我至今疑惑不解。但有一点我敢肯定:蒙哥马利的计划是出自他权迷心窍的自大狂。为了攫取个人指挥全部地面部队的权力和独享我们全部胜利的荣誉,他会不懈地孜孜以求。”
致命的停顿
8 月31 日,艾森豪威尔在伦敦举行了一个大型记者招待会,向新闻界宣布他将于第二天行使地面作战指挥权。他特别提请注意:“任何人如把变换指挥体制误解为是对蒙哥马利将军的降级,那完全是不愿面对现实。”接着,他对蒙哥马利大肆赞扬了一番,称他是“此次战争乃至其他任何战争中的一位伟大军人。”这句话赢得了台下听众长时间的热烈掌声,但却伤害了许多美国将领的感情。
当晚,丘吉尔首相给蒙哥马利送去了一份厚礼:“非常高兴地通知阁下,经我提议,英王陛下极为愉快地批准,自9 月1 日起晋升阁下为陆军元帅。王室对阁下亲临法国指挥这场值得纪念、也许是决定性的一战所建立的卓越功勋,深表嘉奖。”
第二天早晨,英国广播公司同时发布了这两条消息。布莱德利愤怒地吼道:“蒙哥马利不过是个三流将军!他从未干出过什么名堂,别人打不赢的战争,他也干不赢,更不必说打得比别人更好了。”
巴顿听到这个消息后直感到一阵恶心。他闷闷不乐地呆在指挥所里,第一次感到疲乏和厌倦了。他相信他前面的德军既虚弱又溃乱,只要让他放手大干,他能以极小的代价在10 天之内突破齐格菲防线。但两天前,布莱德利告诉他,从今以后配给他的汽油将会很少,最后可能连一滴都没有了。原因很简单,蒙哥马利太贪婪,要的东西太多,而可分配和可运输的东西又太少,只好优先满足他。
巴顿咆哮着,“让霍奇斯和蒙哥马利见鬼去吧!如果你们让第3 集团军继续前进,我们一定能打赢你们这场该死的战争!”
“妈的,布莱德,只要你给我40 万加仑汽油,我就能在两天内把你送到德国去!”
但他在那一无只得到3。2 万加仑汽油,而这还不够一个师一大的用量!奉命向默兹河推进的第12 军军长埃迪不得不让部队停下来,否则,要是德国人打过来,他的坦克连一步也挪不动了。巴顿才不管这些呢,他命令埃迪:
“继续前进,直到发动机油干滴尽,然后步行前进,真他妈的!我们必须而且也能够拿下默兹河的渡口!上次大战中,我把坦克中四分之三的汽油集中供给那四分之一的坦克,让他们继续前进。你也可以照样办嘛!”
幸运的是,埃迪在沙隆缴获了10 万多加仑汽油,靠着德国人的汽油,他免掉了步行,于次日进抵默兹河。但这种好事并不是每天都能碰到的。
“又推迟运汽油了,”巴顿在日记中写道:“为了迎合蒙哥马利的需要,大部分汽油都给了第1 集团军,结果我们手中一滴汽油也没有。要是我能偷一些汽油就好了。”
对了,上面不给,何不去偷?他的确这样干了,也只有他才干得出来。他怂恿他的后勤处长马勒去动员士兵们偷油,至于采取什么手段去偷他不管,只要能给他搞来油。于是,第3 集团军自上而下齐动员,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把开入巴黎的运油卡车劫掠而去,有的把别人油库里的油用管子吸走,还有的冒充第1 集团军的人偷领了不少汽油。
巴顿喜滋滋地看着他的士兵作盗,并对偷油最多的人大加褒奖——放假三天。他自己虽然不能去偷,但也有戏演,为了引起别人的同情和注意,他会驾驶油箱里只剩一点油的吉普车开到布莱德利那里去,临走当着布莱德利的面,要人在那里的汽油站把他的油箱加满。
然而,缴来的、偷来的,毕竟只是沧海一粟,离实际需要相差太远。就在艾森豪威尔赞颂蒙哥马利那天,马勒向巴顿报告说,他手中一滴汽油也没有了。
巴顿吼道:“我只需那可恶的40 万加仑汽油,就能赢得这场该死的战争!”他在给夫人的信中写道:“现在阻止我们的不是敌人,而是‘他们’”。
其实,想阻止巴顿的只有蒙哥马利一人。
艾森豪威尔并没有忘记他的“两路突击”战略,他只是因急于摧毁德军的导弹基地、夺取安特卫普港才暂时同意了蒙哥马利的计划。现在,蒙哥马利正以每天四五十英里的速度大踏步向东北方向推进,不日即可拿下安特卫普,解放比利时。当时,盟军内部洋溢着一派乐观情绪,认为德国已濒临崩溃,不堪一击,只要再加把劲,它就彻底完蛋了。盟军最高统帅部情报处第24 期报告你:“欧战结束近在眼前,几唾手可得。”对此,前线指挥官们无一例外地表示赞同。在这些“横扫千军如卷席”的日子里,他们的志向变得越来越大,都想在这台伟大的戏剧中当主角,因为每个人的眼前都有可以迅速利用的战机,都认为只要多几吨汽油,就能势如破竹地赢得战争。艾森豪威尔感到:“这种争取胜利的精神,始终应予鼓励。主动、自信和勇敢是优秀的战斗指挥员最令人钦佩的特征。”他没有理由拒绝他们的求胜精神,但作为最高统帅,他要考虑和权衡的问题实在太多,这些问题制约着他对总战略的制定,决定了他既要照顾而又不可能完全满足所有的人的要求。当时,他所处的地位犹如一位戏剧导演,在编排节目时一方面要考虑节目的艺术价值,一方面又要照顾各位主角的虚荣心。
他的头脑始终是冷静的,即使在最近这些大喜过望的日子里,他仍提醒人们不要过分乐观。原定要第二年5 月方能到达的战线,现在马上就要到了,而后勤供应却跟不上。物资到是有的是,但都压在远离前线的后方仓库里。运输机被调去执行空降任务了,铁路早被炸毁了,只能靠汽车,而汽车数量很有限,又要长途跋涉,周转很慢,加上沿途丢失、损坏、自身耗油,最后运到前线的汽油和其他物资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除了后勤问题,艾森豪威尔还清楚地认识到,西线的德军虽然崩溃了,但德国本土仍拥有随时可投入战斗的后备军,那个该死的“无条件投降”原则将使德国男女老少齐动员,为保卫家园价死抵抗。因此,企图以少量乓力向前突击,越过莱茵河孤军深入德同腹地,那只能陷入德国“总体战”的汪洋大海之中,象当年汉尼拔之深入罗马,拿破仑之深入俄国,最终将面临不可避免的失败。绝不能搞“一路突击”,那只会对敌人有利。
9 月2 日,他从格朗维尔飞往沙特尔,前去与第12 集团军群会商下一步行动。巴顿和霍奇斯都被通知前去与他见面。这是巴顿两个多月来第一次见到艾森豪威尔,但他一进门就发现最高统帅对他下冷下热,连句“干得好”的祝贺话都没有。会谈中,他还发现,艾森豪威尔已不再相信对德战争能够迅速和轻易地打赢,“他事事小心谨慎,因为他从未上过前线,对实际战斗缺乏感性认识。”
布莱德利、霍奇斯和巴顿都主张在德军溃逃、齐格菲防线几乎无人防守之际,一刻不停地实施追击。布莱德利认为,只要全力以赴,就能突破齐格菲防线到达莱茵河,并在一周之内在河东岸建起桥头堡。霍奇斯主张立即进兵,一分钟也不能停顿。巴顿表示:“齐格菲防线还没有部署兵力,德国佬
在这一地区阻止我们的力量即有也很小。如果你让我去,并给我提供我们所需的物资,我们可以在10 天内到达德国的莱茵河。”
但艾森豪威尔却说,你们可以进攻,但要等到蒙哥马利夺取了安特卫普以后再说,因为他拥有后勤补给的优先权。道理很简单,一幕剧中只能有一个主角,别人只能等下一幕。
“要知道,”他说,“我们的进展已经如此神速,即使面对十分微弱的抵抗,要在大部分战线上进一步前进都几乎是不可能的。我们越接近齐格菲防线,后勤补给线就拉得越长,最终我们将不得不有一段时期无法作战。潜在的危险是,当我们暂时停滞不前时,敌人将能从各地凑集零散的部队迅速整编,以保卫齐格菲防线或莱茵河。从全局来看,很明显,我们现在必须作出空前的努力在各地拖住敌人。”
“可是,艾克,”巴顿嚷道,“只要你不减少给我的供应,我就可以推进到德国边界,摧毁那条该死的齐格菲防线。我愿用我的名誉担保。”
艾森豪威尔冷笑道:“小心点,乔治,你那个名誉现在值不了几个钱。”
巴顿被这句话明显地刺痛了,但他按捺住心中的愤懑,提了提皮带,淡淡一笑说:“我那个声誉目前还不错。”
巴顿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艾森豪威尔滔滔不绝地谈论未来的德国大战役,我们却向他保证,只要现在就进攻,德国人再也没有力量阻挡我们。要等待观望,那势必要等出一场德国大战役。”
布莱德利把9 月2 日说成是“漫长而令人厌倦的一天”,他对被摆在次要地位感到很不是滋味。巴顿感到艾森豪威尔明显地疏远他了,但当他吼叫着:“我的士兵可以吃他们的皮带,但我的坦克必须加油”时,最高统帅保证他马上可以得到汽油。
艾森豪威尔这一天也够倒霉的了,在返回格朗维尔的途中,他的飞机因突遇风暴而迫降在一块海滩上。当时正值涨潮,他帮着驾驶员把飞机拖出海滩,以避开上涨的潮水。拖拉中,他不小心扭伤了膝盖,疼痛难忍。驾驶员扶着他一瘸一拐地走上一条乡村马路,在倾盆大雨中狼狈而行。幸而在半路遇上一辆美军吉普车,车上的8 个士兵把他抬上前座,其余的人都挤到后座上。艾森豪威尔后来说:“我至今仍不明白,其他的人究竟是怎么挤进车的,又如何设法把我的驾驶员也弄上车的,但他们的确都上了车。”回到指挥部,他被迫卧床两天,并在腿上打了石膏。
在他卧床的那两天,布莱德利在前线做了两笔大交易。他先到亚眼登普西的指挥部会晤蒙哥马利,把前一天艾森豪威尔同意在拿下安特卫普后恢复“两路突击”的计划告诉了他。蒙哥马利当时给布莱德利的印象是:“他好象完全同意这个计划。”接着,第二天,当他得知安特卫普已下,又急忙跑到沙隆去找巴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