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新莽王朝-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纫晕υ俨固世袂甙偻蚯H绱艘焕矗『煤铣梢煌蛲蚯飧鍪衷猜俗獠拍芟允境⒌睦褚侵兀 �
对于甄丰以及大司空府的建议,王政君岂有二话?她的回答只有两个字:照准!

对于王莽的耿耿忠心,对王家、对自己的一片赤诚,王政君深信不疑。对于她这个行将就木的老妇来说,王莽是她最大的依靠。在她看来:我王家出了此人,真是祖宗有灵!国家有此良才,真是天下苍生之福! 
非但如此,王政君还要亲自参加仪式,亲手将印绶、文书亲手赐给了这位可敬的侄儿。王莽带着两个儿子王安、王临,当众拜谢,接受了封赏。可是,他回家后,却“封还”了诏书。他还写了一封奏章:“臣侄无勋劳,受之有愧。感念太皇太后圣德美意,臣只代家母接受功显君之封号。至臣侄本人以及犬子王安、王临的封赏,一概退回。如果太皇太后不准,臣从今日起就不上朝了!”
王莽要“罢工”?王政君十分不解。此议一出,太师孔光等纷纷上奏“反对”。孔光奏道:“功是功,赏是赏。如此微薄的一点赏赐,怎抵安汉公的盖世功勋?更何况,谦虚辞让是安汉公的一贯作风,岂能听从?可令大司徒马宫、大司空甄丰持节去安汉公府上,强令其入宫主政。还要告诉尚书台,从即日起,拒绝接受安汉公提出的任何辞让奏章!”王政君准奏,并令马宫、甄丰立即去办。
王莽无奈,这才重新入朝办公。王莽这次辞让的结果是,仅减去了召陵、黄邮聚、新野三地之封土,其余的赏赐,他是照单全收。
对于新增的三千七百万彩礼钱,王莽又要“投资”。他从中提出一千万,送给王政君左右的宦官、宫女。对于这些人,王莽从来都是出手大方,非常慷慨。每次送钱,都是成千上万。王政君身旁打杂的奴仆们有病了,王莽甚至亲自前往探望。时间长了,王政君身边的人,没人不说他的好话:“安汉公,真是个大好人啊!”
太保王舜也在极力配合,他上奏王政君:“全国百姓听说安汉公辞让千乘之封,不受万斤之彩礼,无不仰慕。蜀郡男子路建等人听说此事,连官司也不打了,惭愧撤诉而归。以臣等来看,即便当年周文王感化虞、芮二君,令其停止争讼而返回本国也不过如此!如此圣德,应当宣告全国!”王政君大悦,下令一律照办。
王政君到底是上了年纪,她万万没有想到,这位表面上谦虚恭谨的侄儿,内心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剧变……

(五)威震天下

为了王氏家族的最高利益,为了让子孙后代永享富贵,王莽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几年前,他将次子王获亲手逼死。元始三年(西元三年),在吕宽一案中,他的长子王宇、儿媳吕焉死于非命。他的夫人王氏悲痛过度,泪尽而双目失明,从此成了废人。
由此来看,王莽真是一个性格倔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人。他强忍失子之痛,兴起了大狱,挥舞重拳猛击政敌。
在这一案中,敬武长公主被逼死,他的六叔红阳侯王立、堂弟平阿侯王仁被他亲自派人害死。退休在家的前朝名臣何武、鲍宣也被砍下了脑袋。王莽为了斩草除根,又杀了前丞相王商之子乐昌侯王安,还把名将辛庆忌灭了门,辛家三子辛通、辛遵、辛茂全部被处死。南郡太守辛伯也被杀死……
这一仗,王莽几乎将所有的政敌一网打尽,威震四海。几乎所有的人,只要拿到这份血淋淋的名单,没有不双手颤抖、心惊肉跳的。任何东西都是双刃剑,都是有利有弊。王莽虽然从此在朝廷中树立了绝对权威。但是,他也失去了人心。人们对他的目光由先前的敬畏,变成了纯粹的害怕。人们都在思考着:“虎毒不食子”,安汉公连亲生儿子都不放过,我等算得了什么! 
这种恐惧的心态,如同瘟疫一般在王莽周围传播开来。尤其是太师孔光,亲眼目睹了三年多来的一切,他感到无比担忧:“安汉公啊安汉公,如此上下打点,收买人心,你这是想干吗?难道,你想谋逆不成么?”他反复思量,下定了决心:辞职不干了!
孔光上奏王政君,坚称自己有病,强烈要求退休。孔光是名臣中的旗帜,这样一个具有高度象征意义的花瓶,王莽岂能令他全身而退?既然上了我的船,享受了荣华富贵,现在想跑?没那么便宜!他请王政君下诏挽留:“太师既是多病,那么此后就不必参加日常朝会,只需每十天入宫见朕一次即可。朕在宫中为太师置备了几案、手杖,入宫特赐御食,饭后再回家。太师府的一切属官全部保留,各行其职如故。”
孔光得到了这一答复,再也不敢多说。王莽的厉害,他比谁都清楚:此一时,彼一时。安汉公,再也不是过去的那个他了!

孔光猜的一点没错。自从王宇死后,王莽的内心彻底变了。
为了心中的理想,为了王氏子孙的未来,王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两个儿子被自己亲自逼死,老婆气疯了,眼也瞎了,儿媳死了,嫡孙居然是在监狱里出生的。“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每每想到这里,王莽也是犹如万箭穿心,无比痛楚。
王莽深知,自己这回得罪的人太多了:敬武长公主的死,得罪了刘氏宗室;王宇、王立、王仁的死,也将王氏子弟们吓得心惊胆战,几乎把所有的亲戚们都得罪了;何武、鲍宣、王安等人的死,更是激起了朝野上下的惊恐不安。这一次,孔光的请辞,就是明证!
 王莽知道,现在已经没有退路了。一旦自己有个闪失,他的子孙后代一定会被政敌们屠戮殆尽。他的尸体,也会被挖出来剁了喂狗!王莽思来想去,认为只有一条路可走:篡位!
改朝换代?这可不是小事。一旦失败,举族都要掉脑袋的。别的不说,太皇太后王政君能答应么?绝无可能!这老太太虽说有些糊涂,但在这个原则问题上,她是绝对不会让步的:她是刘氏的媳妇,王家要是夺了权,她往哪里摆?
王莽深知,时机远远没有成熟。现在对姑母说出这个计划,只能是适得其反,还会坏了大事。对这个老太婆,必须糊弄好了,他也好完成一切必要的准备。
为了给姑母灌足“迷魂汤”,免除她对自己的怀疑,王莽开始了煞费苦心的上下打点。
在女儿册立为皇后不久,王莽主动提议,应将宣帝尊为中宗,元帝尊为高宗。西汉时期,后世对先帝庙号的追谥极为慎重,程序也极为严格。景帝、昭帝那样的英睿之君,都没有得到庙号。王莽一下子把王政君的公爹、丈夫分别尊为中宗、高宗,分明是有意讨好。
非但如此,王莽还提出,太皇太后的三个姐妹,都应该加封。于是,王政君的大姐王君侠、三妹王君力四妹王君弟全部被册封为“××君”,各有汤沐邑。这个待遇,甚至比王莽的母亲王渠还高。王渠只有“功显君”一个空名,并无汤沐邑。从此,无论是身边侍奉的仆从,还是骨肉至亲姐妹,无一不说王莽的好话。
眼见姑母对自己如此信任,王莽还是不放心。他心细如发,他考虑的很周全。他知道王政君心地慈善,爱好虚名。在深宫中住了几十年,几乎从未见过长安城外的世界。她很想出去玩,却又不好开口。
王莽投其所好,精心安排王政君的旅游计划。从这年开始,王莽亲自安排,请王政君到长安四郊游玩视察,慰问孤儿、寡妇和贞妇。王莽准备了大量的金钱、丝织品、牛肉、美酒,请王政君随时赏赐给当地的老百姓们。老百姓们得到了赏钱,岂能不山呼万岁,岂能不说王莽的好话?王政君耳闻目睹,所见所闻,对王莽更是信任。从此,每年春秋两季,王政君外出游赏,成为定制。
“积毁销骨,众口铄金”。慢慢地,在王政君的印象中,王莽就成了“正直、忠厚、谦虚、勤劳”的化身。一切对王莽不利的言论,她再也听不到。即便听到了,她也不会相信……
 
(六)身加九锡

王莽能糊弄得了年迈的王政君,却糊弄不了所有人。
皇帝刘衎虽然年仅十二岁,却是心明如镜。元始三年(西元三年)夏,当他接到卫氏举族被杀的噩耗,犹如五雷轰顶,肝胆俱裂。从此,这位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成了天下最痛恨王莽的人。
这个愤怒的少年,咬牙切齿地对王莽发出了诅咒:“血债要用血来偿还!恶贼王莽,有朝一日,朕要扒了你的皮!诛灭你的三族,让你王氏满门统统下地狱!”
然而,刘衎现在什么都做不了,他手无寸铁,只能逆来顺受,默默地忍耐。次年二月,他被迫娶了仇人之女做了皇后。她与刘衎同岁,却有着刘衎所没有的成熟。这位美丽的新人,却引不起刘衎的任何兴趣。相反,他把一腔怨气全都撒在了她的身上。可是,令刘衎感到意外的是,皇后却一点也不像他那虚伪、奸诈的父亲。
这是一位奇女子。她从小跟着父亲王莽读书,知书达理,深明大义。对于父亲的所作所为,她一向是嗤之以鼻。自打入宫做了皇后,眼见刘衎愁眉不展,经常出言抚慰。
起初,刘衎对皇后根本不信任,对她冷若冰霜。可是,慢慢地,刘衎渐渐发觉,王皇后与王莽好像并非一路人。时间长了,二人的关系逐渐好了起来。
原本,王莽把女儿送进宫里,一方面是为了占住这个位子,不让他人染指。另一方面,也是在刘衎身边安插一个钉子,随时监视刘衎的一举一动。然而,令王莽大跌眼镜的是,自打女儿做了皇后,却再也不待见他这个父亲,从不给他透露任何消息。根据其他“线人”的奏报:“皇后对皇上照顾体贴有加,情好日密。”王莽听了,气的脸上的肉都在抽搐:“这个死丫头!真是反了!”
对于女儿的“反水”,王莽心中极为失望。真像是打翻了五味瓶:“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唉!”的确,王莽这个父亲做的真是“失败”,儿女们都是他亲手教育出来的,长大后却都与他作对。对于这个始料未及的情状,如今他也只能是自认倒霉了。
既然女儿如此不可靠,也只有加紧篡位计划了。元始五年(西元五年)春,王莽经过与刘歆、甄丰等人密谋,决定设法先给自己加上“九锡”,作为篡国之前的必要铺垫。
原本,他是想让太师孔光出面来做这事的。可是,令王莽没有想到的是,孔光却虚弱不堪,最终竟然病危了。四月一日,太师、博山侯孔光在恐惧中苦熬了一年多之后,终于死掉了。他死的很幸运,不用再承受如此巨大的精神折磨。王莽对孔光的丧事很重视,赐赠极为丰厚。葬礼规模盛大,单单是送葬的车就有一万多辆。孔光身后留下的太师职位,王莽交给了马宫。

既然打定了主意,就要一步一步地来做。王莽还是拿出了他的“拿手戏”——请愿。在他的统一安排下,大司空甄丰指使南阳郡地方官组织了一批官吏、平民来到长安请愿。这些人声称:“安汉公勤劳国家,却不肯接受新野县的封地,人心难平!”这场上书请愿活动规模空前,前后高达四十八万七千五百七十二人。刘氏诸王、公卿列侯们岂肯落后,纷纷上奏王政君:“臣等以为,应立即对安汉公加以厚赏,以安天下人之心!”王莽也趁机上书辞让:“臣年纪大了,不想再干了。等臣忙完这制作新的礼乐、制定新制度这件大事,愿退休返回故乡,以避贤者,广开上进之路。”
右将军甄邯等人,入宫觐见王政君,代替王莽递上奏章。
听了这些,王政君着实有些不悦。她实在被王莽搞的这一套弄得有些心烦,无奈地下诏:“安汉公每次觐见朕,都是流着眼泪,叩头陈情,不愿接受奖赏。对此,朕深感为难。如果赏赐了你,你每次都不肯出来做事。而今制作礼乐制度的工作尚未完成,这件大事,必须由你来办。等这项工作完成,再说你辞职的事。但是,关于给勋臣加九锡的事情,必须迅速制定,然后上奏朕知!”
“九锡”这个东西,实际上就是给王莽量身定做的。经过一个月的折腾,这年五月,傀儡皇帝刘衎颁下策书,加赐王莽九锡。
这一回,王莽没有辞让。他恭敬地叩头下拜,接受了一切。他戴上了龙冠,穿上了绿色蔽膝,礼服,佩上了用金玉装饰腰刀,足蹬广头丝履。显得无比庄严,看上去甚至比皇帝的穿戴更高贵。
王莽起身下殿,坐上了四匹马驾辕的有铃大车,车厢上插着有九束穗带的龙旗。身边的侍卫们,头戴皮帽子,身着细褶白布衫。有的坐在军用马车上,有的则骑着马。左边的一排,身戴红色弓箭,右边的则戴着黑色弓箭。
王莽的宅子里,也是顿时变样了。左侧侍立的卫兵,手持红色钺斧,右边则手持金饰戚斧,更是富丽堂皇。
这回朝廷的赏赐可谓史无前例:特赐王莽盔甲一套,美酒二卣,玉勺两只,九级青玉两枚。诏书还特别规定,特许给王莽府门安装只有皇帝才能用的红漆大门,允许其可在院内修建类似皇宫的高大台阶。
除了这些,朝廷还为王莽增设了下属官吏,新设宗官、祝官、卜官、史官,又加派护卫勇士三百人,作为王莽的“警卫团”。
“加九锡”,真是风光无限,后来居然成为权臣篡国的必经之路。曹丕、司马炎等人,无不如此……

(六)睚眦必报

王莽做安汉公这几年,冬天苦寒,夏天酷热,极端性天气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多,各地粮食产量趋向减产。所有的一切都表明,气候越来越不正常。然而,王莽出于政治需要,依然鼓励各地上报祥瑞。
闰五月四日,王莽以刘衎的名义下诏给羲和刘歆等四人,令其开始建造明堂、辟雍。王莽真不愧是个“大儒”,搞这些他很内行。目的是,要与周文王建灵台、周公筑洛阳媲美。又令太仆王恽等八人为专使,巡视全国。
几个月后,王恽等八位专使风尘仆仆地回京了。他们按照王莽的意思上奏,说是全国风俗纯美,道德划一。还奉上了从各地的采风——一些民歌民谣,总字数居然长达三万字。其实,它们根本不是什么采风的产物,而是王恽等八人按照王莽的授意捏造的,全是些歌功颂德的马屁文字。
在王莽的大力提倡下,天下郡国申报祥瑞成风:有的说本地看见了神龙出现,有的则说看见了凤凰出没,还有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