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国雄师:华野档案-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通新疆的道路,务不使马步芳退至新疆为害无穷。攻击前似须有一星期或更多时间使部队恢复疲劳,详细侦察敌情、地形和鼓舞士气,作充分的战斗准备。并须准备一次打不开而用二次、三次攻击,去歼马敌和攻占兰州。
毛泽东一贯的指导思想是不打无把握之仗,从这份电文里,可以看出,他指示彭德怀增加兵力,充分准备。电文里并没有责怪的意思。打仗嘛,胜负是常事,吃一堑长一智,把下面的仗打好就是了。
同样,彭德怀并没有责怪下属,尽管参战各团、师、军,乃至兵团的主要领导见了他,都作了自我批评,彭德怀一句也不去埋怨他们,而是告诫大家,认真总结一下,找出教训,以利再战。
彭德怀是个急性子,他认为毛泽东电报里提出的准备时间太长,因此,8月24日,他给西柏坡发报,着重谈了为什么忙着再举行进攻的理由:
宁马出动3个军经黄河左岸增援兰州的可能性很大。如两马集结兰州,加上周嘉彬(第一二○军),黄祖埙(第九十一军)两部,共有13万兵据守坚城,我军即使集中3个兵团短期内亦不易攻占,同时粮食很困难,运输线长,运输工具少,弹药都不能得到充分接济,运粮更不可能。故决定乘马鸿逵未到前围攻兰州,求得先解决青马主力。现第二兵团和第十九兵团攻城准备工作已妥,疲劳尚未恢复,粮食不足,油、菜更难解决,青马匪不断反袭,故很难得到休息。以现在准备工作看,攻城已有七八成把握,故决定25日晨开始攻击。如果未解决青马,而宁马援军迫近时,即以4个军围困兰州,集结5个军打宁马。
彭德怀这份电报刚发到西柏坡,毛泽东就皱起了眉头。
毛泽东不停地吸着烟,对周恩来和朱德等人说:“彭德怀是不是过于急切,过于自信呢?投入的兵力也不足,25日就发起总攻,时间上是不是也仓促了一些?”
周恩来说:“是有这个问题。兰州现有守敌5个军,而我军也用5个军去打,兵力太接近嘛!”
毛泽东又点上一支烟,猛吸几口:“我看可以给德怀同志发个电,指出这一点,有必要将王震兵团投入兰州方向的作战!”
朱德一时未表态,过了许久才说:“德怀同志我们是了解的,他既然下了决心,说明他有这个把握。没把握的仗,他不会去打,应该相信他!”
周恩来犹豫一阵,也开口道:“朱老总同意德怀同志的意见,我看既然有七八成把握,25日总攻未尝不可。”
毛泽东踱了一会儿步,扔掉烟头,着重地说:“好,既然你们都同意,我也赞成,就按德怀同志的意见办!”
经过一番讨论,彭德怀的方案最终还是通过了。8月21日打退解放军的进攻后,马继援吩咐马上向重庆发报(蒋介石此时在重庆)。电文大致是:兰州之战,初战告捷,击退共军数十次冲锋,杀伤共军万余,战果辉煌!
接着,马继援又招来了师长以上将领开会。他说:兰州决战,只能胜,不许败,全军将士要奋勇杀敌,不怕流血,不怕牺牲,与兰州共存亡!告诉部队,多抓俘虏,多抓活的,特别是彭德怀,一定别让他跑了!活捉彭德怀者,重赏黄金1000两!
马继援口出狂言,不自量力。他不缺乏胆量,却毫无韬略。任何事情都有他的两面性。解放军第一次攻城失败,但也借机摸清了守军的兵力和火力部署,为下一步更大规模的攻坚战铺平了道路。
按照预定的计划,8月25日,解放军将展开对兰州的总攻击。这一天的拂晓,清风扑面,大地沉寂,此时的兰州,已有了很深的寒意。平静之中孕育着剧烈的爆发。天将亮之际,三颗红色信号弹划破黎明前的黑暗,兰州有史以来最为激烈的战斗打响了!
先是炮轰。兰州东南西三面几十里长的地段上,在同一时间里,几百门大炮吐出凶猛的火舌,火光冲天,大地震颤,硝烟弥漫,遮住了天空。炮战持续了约半个小时。
潮水般汹涌的攻击开始了。无数过去并不为人熟知的名姓由此迈入了英雄榜。周万顺,第六十二军第五团第三连战士。
第六十三军的攻击目标是豆家山马家军主阵地。部队发起总攻后,第三连作为突击队,冲在最前面。周万顺是这支突击队的旗子,他参加过大大小小几十次战斗,屡立战功。他懂得一个旗手的使命,尤其是在部队冲锋的时候,旗帜便是胜利的象征。
现在,周万顺又扛着“立功太原”的大红旗帜,冒着炮火,随突击队冲在前头。猎猎红旗在搏杀不已的战场上,显得那么醒目,不停地朝山头上守军的阵地飘扬而去。
指导员大声叮嘱周万顺,说:红旗到哪儿,战士就打到哪儿,你把红旗举在前头,鼓舞士气,指引目标,威慑敌人!这些,周万顺都懂。
守军瞄准周万顺的红旗猛打,旗面上早已布满了弹洞,像一只只愤怒的眼睛。地堡里的守军军官对部下吼道:弟兄们,专打旗子,打倒旗子,再瞄准共军当官的打!
部队继续冲锋,战士们一排排倒下去。不知什么时候,周万顺的右臂被一颗子弹击中,他摇晃了一下,红旗也摇晃了一下,接着,他的大腿又被击中,他硬挺着不倒下,抱紧红旗往前冲。
红旗指处,吸引着舍命冲锋的突击队员,同时也为解放军的炮兵指示了目标,炮弹从头顶飞过,落在守军阵地上,因此,各类工事里的马家军便集中火力,一齐朝红旗射击。
周万顺和他的红旗成为敌人重兵射击的目标。周万顺身上已多次中弹,连他自己都搞不清楚究竟有多少处,他成了一个血人,成了和红旗一样的颜色!
又一颗炮弹飞过来,在周万顺身旁爆炸,弹片削断了旗杆,周万顺大叫着捡起连着红布的那半截,此时,他预感到自己快不行了,得把红旗牢牢插在阵地上,这样,即便自己倒下去,红旗仍会飘扬。
又一串子弹击中了他,他用尽最后的力气,猛地将红旗插入混合着鲜血和弹片的土地!就这样,旗手周万顺半跪在地上,上半截身子和旗杆紧紧连在了一起。红旗仍在猎猎飘扬,宛若不死的灵魂。。
周万顺咽下了最后一口气,他的身子被打成了蚂蜂窝,已经没有了人样,但他怀抱中的红旗无论守军怎么扫射,就是不倒!
红旗伴随着周万顺走完了他并不算长的一生,这个场面便永远地留在了人们的记忆里。周万顺不过是十九兵团的普通一员,但他却为华北野战军赢得了英雄的荣誉。
同时,在营盘岭、沈家岭,在马架山、豆家山、古城岭等阵地上,我军以重大的牺牲作为代价换取了一步步前进的胜利。马家军最终领略了我军的韧性和无坚不摧的攻击力。
兰州战役胜利了,但这胜利中饱浸鲜血。仅攻击沈家岭一地,我军就有团长王学礼、团政委李锡贵、副团长马克忠以下3000余官兵的惨重伤亡。
兰州之战彻底打垮了不可一世的马家军,奠定了西北胜局。1949年8月30日,用9000名牺牲和负伤的我军指战员的鲜血换来的兰州城,战火的硝烟刚刚散尽,早晨的太阳用温和的光芒迎接着胜利之师。经过战评和休整之后,我军健儿洗净了与马匪军拼杀沾满血污的军衣,缝补了千里追击战中磨破底的布鞋,擦拭了武器,怀着胜利的喜悦,列好雄壮的队伍,迈着整齐的步伐,举行了兰州解放入城式。
城外山上,彭德怀听到有人轻轻地说:“彭总,入城仪式马上要开始,请下山吧。”
彭德怀揉了揉眼睛,对身后的几位兵团领导说:“一定要在这儿立上碑子,建一座像样的烈士陵园,好让这些烈士们有个歇脚的地方。要让后人记住,他们是为兰州的解放、是为大西北的解放而牺牲的!”
彭德怀说完,面对数不清的遗体,深深鞠了个躬,才上马缓缓朝山下走去。北面的黄河在咆哮,哀歌如潮。。
兰州解放了,第一野战军举行了隆重的入城仪式。兰州换了新天地。当时的第十九兵团司令员杨得志将军后来回忆道:“解放兰州,歼灭了西北地区敌军中战斗力最强的青马主力,宣告了西北战场决战的胜利。从此,西北地区的敌人已丧失了组织任何战役的能力,而我军则可以纵横自如,横扫残敌。正如毛主席所预料的那样,西北战场再也没有严重的战斗,我军继续完成解放整个西北的任务,基本上只是走路和接管的问题。”
兰州战役之后,彭德怀发布了解放青海、宁夏和新疆的命令:王震第一兵团向青海进军;许光达第二兵团向甘肃的河西走廊进军;杨得志第十九兵团向宁夏进军。
十一、西南大追歼
贺龙欲擒故纵,对北线胡宗南部大施缓兵计。先慢后紧,十八兵团入川千里大造击。胡宗南哭骂蒋介石。奇迹,十八兵团一八○师4个班打垮敌人一个军。六十军五五二团智降国民党王牌三十八军。邓小平下令:贺龙及十八兵团未入成都前,二野一兵一卒不得先入。
1949年11月10日,深秋的古城西安已有了丝丝寒气。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秋天。贺龙办公室里,电话铃骤然响起,贺龙拿起听筒。电话是十八兵团司令周士第从前线打来的。周士第:“贺老总,刘邓大军在前线打得很热闹啦。我们接第一线部队报告,敌人已经开始撤退了。”
贺龙摘掉嘴上的烟斗,笑着说:“怎么,着急啦?毛主席给我们确定的方针是先慢后快。我们现在的任务是;如何使敌人逃得慢一点。你一急起直追,胡宗南岂不是向南撤得更快?老周,你先憋足劲,到时候有你跑的哩!”
这一次打胡宗南,军委专调十八兵团(附一野第七军等部)担负最后追击的任务,由贺龙统一指挥。但令前线将领着急的是,追击时间不能早,必须等到刘、邓大军在南线攻下重庆、堵住敌人逃向越、缅边境的退路时才能出击。这可苦了十八兵团,几次攻击秦岭,明明唾手可得,但就是只能攻不能取。胡宗南为此得意地四处吹牛:贺龙的十八兵团屡攻秦岭受挫,我防地固若金汤。
十八兵团当时完全有实力突破北线,会战成都。当时,兵团下辖第六十军、六十一军、六十二军,兵团副司令兼参谋长是陈漫远,政治部主任是胡耀邦。
巧的是,胡耀邦的亲表兄杨勇,此时正指挥二野第五兵团,从湘黔线上包抄胡宗南的后路。哥俩都为解放大西南立下了汗马功劳。十八兵团在静等二野各兵团的佳音,这其中有更多的期待。
11月15日,贵阳解放。11月19日,蒋介石急令胡宗南集团由秦岭、大巴山一线南撤入川,并空运第一军保重庆。
11月28日,宋希濂、罗广文集团主力被歼。11月30日,重庆解放。敌后路至此已被切断。是追击南撤敌人的时候了!
“立即出动,猛打穷追!”贺老总下达追击令。
12月3日,十八兵团分成三路,开始南进追击作战。有路:第六十二军经碧口、摩天岭、江油南追;中路:第六十军由固城以南翻越大巴山南追;第七军由天水地区分两路南进:一路向成都方向,协同右路六十二军作战;一路向徽县、简阳方向,配合中路六十军作战。三路大军日夜兼程,日行百里,飞越大巴山,突破剑门关,横渡嘉陵江,终于提前10天,于12月21日到达合围成都的集结地域。胡宗南自陕中、扶眉连折两阵后,自知不是彭德怀的对手。跑到汉中的胡宗南对战局早已信心不足。
像对待所有国民党的高级将领一样,中共方面对待胡宗南也是先策反,不成再打。周恩来亲自选派人员潜入汉中,鼓动胡宗南反水。
胡宗南其实也是心有所动。他在汉中汉台会客室,曾三次接待过中共方面的代表。第三次时,谈着谈着,胡宗南竟突然蒙面大哭起来。他边哭边断断续续他说:“士为知己者亡!我不能不想想校长,不能对不起,对不起校长哇!。。”
就在这时,宋希濂由鄂西退入四川,防守川东南,其部队归西南行政长官公署管辖。
宋希濂也是黄埔一期生,自北伐战争以来历经重要战役数十次,曾获青天白日勋章,很受蒋介石的赏识。此时,他手中尚有20万军队。
8月11日,宋希濂偷偷飞到汉中,和胡宗南躲在密室里策划退路的问题。宋希濂说:“现在部队打仗不行呀,兵败如山倒,将没信心,士无斗志,真的一打,你我不当杜聿明,就当邱清泉,要么做人家的俘虏,要么被一枪崩了。”
“那你说怎么办呢?”胡宗南一到紧要关头,总是问人家怎么办。宋点穿他说:“琴斋兄,你对小弟还吱吱唔唔的。我在重庆就听说,你早有逃往缅甸之心。。”
“我们议了几次,有两个问题解决不了,一是我的部队长期在西北大荒漠上作战,对滇缅边境的地形、生活习惯一切都不熟悉;二是校长他不会批准。。”
“你不熟悉我熟悉。”宋希濂激动地直拍胡宗南的背脊,说:“你难道忘了,打日军时我率领第十一集团军参加中国的远征军,在滇缅边境三四年。”
“这是真的!”胡宗南大喊起来:“只要校长批准,那我们两支部队就有救了。”
宋希濂走后,美国共和党参议员诺兰也来到汉中,在视察胡宗南部时,公开对胡说:“只要你手上有三个兵团在大陆上保存下来,中华民国反共复兴大业就有希望。我可以建议杜鲁门总统,直接向你们提供军事援助。”
既与宋希濂商讨了转进滇缅边境的计划,又有了美国盟友的许诺,胡宗南觉得自己有救了,立即翻脸不认人,把解放军的谈判代表打入了监牢。
1949年8月24日,蒋介石由广州飞往重庆,部署西南半壁江山的军事工作。25日下午,胡宗南和宋希濂约好,一同赶到林森路的山洞“林园”去见蒋介石。
正如胡宗南所料,蒋介石一听转进滇缅的计划,就惊呼道:“这是什么话?你们这不是把四川、把西南半壁江山拱手送给共产党吧?”
“不,不是拱手相送,实在是。。四川不比台湾,也不比海南岛和舟山,共党可以四面将我们包围起来,我们不能不考虑啊!”
“不,不行!绝对不行!”蒋介石坚决地否定了胡宗南、宋希濂的计划。
第一次进谏失败,胡宗南又进行第二次进谏。但蒋介石根本听不进,并严厉责令胡宗南固守四川、守好成都和重庆。随后好言抚慰道:“只要坚守6个月,第三次世界大战就会爆发,北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