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读帝王悟经典人生-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例6:自从汉室衰落,天下日渐分崩离析,因曹孟德挟天子以令诸侯,刘玄德凭蜀地险要,孙仲谋靠江淮坚固,天下一分为三,鼎足之势形成。这三个人都开创了帝王基业,建立了霸主宏图,但其建功立业的方法却有所不同,各有短长。
                  第一编 君道之善醒身、善御臣(8)
虞世南对这三个英雄人物是这样评价的:
曹操乃军事奇才,谋略才能无人能比,因此他能打下建国的基础。虽位居朝廷相位,但胸怀雄才大略。然而他谲秘诡诈,个性无常,疑心重重,多于猜忌,杀害了伏皇后家族数百人;毒杀荀彧;害死孔融;残杀崔琰;娄生只因为说错一句话就被他砍头;桓劭已经投降自首,跪下求饶,最后还是被他残杀。他弃仁德,丢仁厚,滥用刑戮,暴虐致极。然而,当他闲谈时却好与周文王相比,实际上二者根本不具有可比性。有许劭的话来形容曹操的功德非常恰当,他说: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刘备能以礼相待四川的太守刘璋,对诸葛亮委以为军师之重任从不怀疑,这是做君王的最好的仁德。孔明是不世奇才,其才智可与辅佐成汤的伊尹、武王的吕望相比。君臣同心,如鱼得水。只因国小兵弱,所以只能蜷缩在闭塞的蜀地,又因要同时分心对付魏、吴,因而与大国抗衡,显得力不从心。如果与曹操易地而处,使刘备的远大计谋得以施展,使关羽、张飞的勇猛得以发挥,将诸葛亮的才能全部用上,那么,刘备的霸主之业定会成功。
孙权比起前曹刘来,就不如了。他可以说是坐享其成,在其兄孙策的基础上,任用前朝的文武百官,凭借长江天险保护城池,他仅能自保而已。
三个人因其所长而成就了英名,又因所短而未能一统天下,但也正是由于出现了三足鼎立之势,才彰显了三人不同的才华谋略。
在评判曹、刘的才智时,陈寿认为:“刘备的智谋才干,比不上曹操,所以开拓的疆土也比较狭窄。”
晋朝的清官张辅则反驳说:“不能这么说。拨乱以得到好的将相为根本,仅凭一人之勇是不行的。诸葛亮精通礼义,称得上是王佐之才。刘备虽然没有曹操的实力强大,却能让他鞠躬尽瘁;关羽、张飞都是豪杰之士,却能忠心耿耿为他效犬马之力,这足以说明刘备的独特本领。光明正大的人和阴险奸诈之途不会互相配合,才能出众者与平庸愚者不能互相合作。曹操即使在稳固强盛之时,这些人也不会为他出谋效力,更何况在危难之际呢?假如让刘备拥有中原,他定能开创出可与周王朝相媲美的基业,那样的话,他的身份岂是一个人杰称号所能概括的呀!”
可见,曹刘之才能不相上下,一个地利为上,一个仁德为上,这都是成就霸业的重要条件。
对于孙权,他虽是兴于兄长基业,但能与曹刘鼎立而存也足以说明他才能不凡。
曹操问吴国的使者赵咨:“吴王是怎样的一位君王?”赵咨回答说:“是一位聪明仁智、雄才大略的君王。”曹操接着又问孙权有何表现,赵咨道:“鲁肃的出身贫寒,却被起用,证明他的聪睿;吕蒙是一普通士兵,他能提拔,证明他的明达;收留了大将于禁而不加害,证明他的仁慈;攻占了荆州,兵不血刃,证明他的智慧;占据三州,虎视天下,证明他的雄才;委曲求全,敬奉陛下,证明他的谋略。”
孙策中箭受伤,伤势严重的时候,他把弟弟孙权叫到床前对他说:“统率江东的千军万马,在战场上战斗,当机立断,与天下争雄,你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才,以保江东,我不如你。”
陈寿说:“孙权屈身忍辱,任用人才,崇尚计谋,像勾践一样奇异,确是人中豪杰,所以他才能独据江淮,成就三足鼎立的霸业。”
曹操、刘备、孙权,都可谓是旷世奇才,他们以自己的谋略、仁德和智慧而成就了三足鼎立的大业。他们的成功说明了好君道的标准:仁德治国,宽厚待民,任人唯贤。
例7:晋宣帝司马懿雄谋妙算,诡计多端,称得上盖世奇才;与其同样出众的葛亮神机妙算,料事如神,也是难得的军事奇才。二人在助人成就霸业的同时,也使自己名传后世。二人的高明之处各有不同,都有可圈点之处和借鉴之用。
虞世南评价司马懿时从正反两面概括道 :“他书生出身,辅佐魏国的大业,济世于危难之际,文才武略,实可称道。但他好玩弄阴谋,善用诡计,做事不讲仁义,猜疑妒忌,玩谋而失义。他为使魏明帝自取灭亡,佯装生病,河南尹李胜离京赴任时好意前去看他,他故意说胡话,把自己弄成命在旦夕的模样,使曹爽放松了警惕;他把何宴等人抓捕下狱后,任由狱吏对他们审讯拷打,最后还将其三族之亲连诛,像这类伤天害理的事,是正人君子做不出来的。像他这样用虚情假意的方式做事,用有违天理的方式待臣,如果在势均力敌的情况下,会战中原,以他的奸谋来对孔明的有节制,恐怕就不是对手了。”
对于司马懿和诸葛亮二人的才智优劣的比较,东吴时的张俨在《默记》中曾这样评论说:“汉朝灭亡,天下三分,这二人同时生活在风云际会的时代,投靠了一方之主。孔明从蜀汉起家,只有一个州的地盘,只占九分之一的大国面积,统领着数万军队,于祁山一带长弛,意气风发,大有饮马河海的壮志。司马懿拥有的地域大于诸葛亮十倍,仗着兼并的大军,城垒坚固,部队精锐,不敢斩将擒敌,却只能自保而已,让诸葛亮来去自由。假如不是诸葛亮过早离世,凉州、雍州的军队和武器装备还在,战争继续打下去,最后的胜负不言自明。所以比起司马懿来,诸葛孔明有着更高明的谋略”。
                  第一编 君道之善醒身、善御臣(9)
通过以上比较,我们就知道了用正直的谋士佐君,能成就商业,成全己名;用奸佞的谋士伴君,毁商业,辱己名。为君者在任用谋臣智士时要明察其是否仁厚,是否诚直,用臣前一定要先识。
八、雄君图霸业
历代雄君图霸王之业都有有一定的雄才谋略,在他们身上都有无人能比的英才和品性,他们或是称雄一时的英雄,或是仁德一世的良才,他们的身上都闪烁着成功君王的风采。
例1:作为盛名一世的君王刘邦,被世人称为霸者中的英雄,他的功成名就全是依仗自己的南征北战和过人谋略取得的,经历了常人所难以克服的苦难,所以他的成功才会被世人称颂。
荀悦说:“刘邦出身布衣,奋剑而取天下,既不是由尧舜那样的人禅让接位,也不是汤武那样称王,有如龙从云腾,虎挟风行,征乱伐暴,肃清天下。八年之间,海内平定,于是踏上了通天大道,登上了帝王宝座。自古以来,书籍所载,未曾有过。不是英雄豪杰,没有宽明的谋略,天命所授,神祇扶助,哪能建立如此不朽的功勋!武王焚鱼敬受天命,高祖挥剑斩白蛇,预兆天命的符号虽然不同,但其道理却是一样的。这不是神灵的感应吗?”
《尚书》说:“上天的意图,要让人来代替完成。”《周易》说:“汤武革命,上顺天心,下合民意。”所讲的都是成功取决于天意的道理,的确,天意所为,谁又能逆天而行呢?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有天意的安排在起作用。
为君者不能改变天意的安排,但可以顺应时世改变治国治民的政策,从而使国家免于流弊的危害,趋于稳定。夏、商、周三个王朝正是由于能顺应时代改革政令,才得以发展,而秦朝却因为没能适时改革,还向民众施以酷刑,最终被汉夺了政权。这是天意更是民意。
如果周武王登上君王宝座是上天的安排,那么刘邦称王,更是上天的旨意。孔融曾有过这样的述说:“周武王从后稷到他那个时代,历时十五代,却只出现过白鱼跃人舟中、赤鸟落在屋上的瑞祥。至于汉高祖,只因一人修德,瑞兆就有四、五次,他挥剑斩白蛇;西入长安,天上五星相聚。周武王伐纣时,杀了纣王,悬头示众;高祖进入秦都长安时,却赦免了二世的儿子子婴。所以说,周武王在宽容大度方面也不如汉高祖。”由此可见,刘邦称君王,的确是尊天意,顺民意。
总之,汉高祖最初仅凭借一己之力竭竿而起,通过不断努力和上天的安排,战胜了秦国和项羽,开创汉朝大业,制作礼仪,一直传了十多代,虽然有许多不足之处,但作为霸者的功德,也已经够伟大了。
例2:桓玄称帝时间不长,就被灭,这可以说是他罪有应得,无德之人迟早会被有贤能的人代替的。
虞世南在评价桓玄时说;“做君王的要有宽宏的气度,虚怀若谷,像天地一样宽广,承诺的誓言必须兑现,只有这样百姓才会拥护爱戴他。可是桓玄这种人,他只有浅薄的小聪明,没有宽宏仁厚的品德,时值东晋末年天下大乱,皇室威严扫地不能服众,所以桓玄才能张牙舞爪地恣意妄为,铤而走险地起兵造反,侥幸获胜,小人得逞。当时正是刘裕奋发英姿之际,他扫荡奸佞,网罗天下群雄,桓玄最终被其所灭,这是他应得的下场。”
作为君王仅凭小聪明是不能长久的,没有宽厚仁德的品性是不能受到民众爱戴的。战国时的楚大夫囊子说;“发号施令,能为天下谋福利的,就是道;上下相亲相爱,就是和;民众不企求就能得到,就是信;能为天下除害,就是仁。仁与信,和与道,这是君王成就霸业的利器。”
刘裕是一介匹夫,仗剑首创大业。一月不到,就平定了东晋的江山。他仅占半州之地,仅率一郡之兵,攻杀了四川守将谯纵;西入长安,擒获了后秦姚泓家族;在山西大岘山打败了南燕慕容超;在岭南,打败占据广州的焦循,斩首了焦氏父子。帅旗所指,战无不胜;兵到之处,无不拥戴。看他豁达的风度,有汉高祖刘邦的风范;看他胜算在握的决断,可与光武帝刘秀媲美。只可惜他在位时间甚短,未酬大志,否则他的业绩不可限量。此乃是他比司马懿、曹操优秀的原因,他也因此而名垂万世。
裴子野评价刘裕说:“宋武帝刘裕没有曹操劣迹多,功德也要比司马懿大。他从一个普通士兵起家,数次阻击孙恩的乌合之众;摧毁了桓玄坚不可破的形势;战车驱入,山东一带的军事要害荡然无存;回戈直指,江、湘五岭的军事优势顷刻肃清;战略战术上,他更是高人一筹,命令孙季高自海道袭击番禺,广州遂被席卷;起用资历浅的朱龄石,四川便被降服;他的军威把羌族、匈奴震慑,致使攻守之势很快倒转;他督率大军安定中原,假借天命,效法前代帝王之仁义,终于登上皇帝的宝座,成为一代君王。他的仁德大义使他取得了天下。”
刘裕的兴起还因为他能在人们需要享有生息之愿时,他能治理丧乱,保民平安。裴子野云:“桓玄也算有文武奇才,立志雪洗国破家亡的耻辱,身处乱世,所以未经浴血奋战便轻易取得群雄盟主的地位,继而号令群臣,策划进取,不到一年,逼迫晋安帝退位,窃取了国家大位。意外成功的他自以为名望超过了汉高祖,功勋比得上曹操、司马懿,妄图称帝,让天下人来朝贺自己,可见其小人的虚荣之心。他利用假传的圣旨封赏的王谧、桓谦,利用人民渴望太平的心理震慑了群雄,王绥、谢混等较后发迹的,也因他而相继出人头地,追随他的本家兄弟也因此而高官厚禄,老百姓为他迅速夺取天下惊骇不已,但都屈服于他的暴力之下,不敢有非分之想,更不敢轻举妄动。当时的刘裕只是丹徒县的一个平民,勇气过人,没有被桓玄的威力镇服,揭竿而起,以数十人之众纠集同盟,共谋起义,讨伐桓玄,由于民心所向,闪电般地攻下了徐州和京口,不到半旬就荡清了建康,号令群雄,长驱江汉,不容桓玄有喘息之机就消灭了他,使濒临灭亡的晋室又得以苟延残喘。其雄起之势,兴起之快,自轩辕黄帝以来,还没有像刘裕这样用兵神速的。这种奇迹,如果不是他有绝世的雄略,如果不是天命如此,是不可能发生的。”
                  第一编 君道之善醒身、善御臣(10)
所以说,当人民需要休养生息的时候,能治理丧乱的领袖自然要兴起。
刘裕不畏强权敢揭竿而起的勇气值得称赞,能大义为民,讲信守道的德行让人钦佩,谋略过人,用兵神速的智慧让人折服。为君者如能有刘裕的胆识、仁德和智谋,还怕天下不得吗?
例3:夏代的少康和汉代的刘秀都是复兴了先王的基业,把先人的功绩发扬光大的人,虽二人都被世人称为中兴之君,但二人之间“中兴”的本质却是不同的。
虞世南说:“刘秀取得成功的原因在于他巧妙地借助了处乱思治的民心民意,在民众的支持下诛灭了民贼王莽,因此他是乘着混乱打败亡命之徒的,成功相对容易些。而少康,夏氏灭亡已有二代的时间,祖先有的遗业也是很早以前的事了,在他未出生之前,母亲怀着他四处逃亡,因而他产于异乡,从小到大从未受到父辈的教诲,身边也没有贴近的亲人,生在战乱之中,流离失所,但是他的坎坷经历激励他奋起反抗暴政强权,终于成就了帝王大业,作为中兴的君王,少康比刘秀更胜一筹。”
少康建立的功勋被许多君王称赞,他的业绩是许多君王所不及的。魏文帝的长孙曹髦曾问朝臣荀顗:“夏商已经衰落,国王和丞相也都相继而亡,少康因此聚集了夏朝的群众,光复了大禹的事业。他的崛起如同汉高祖,奋起于民间,打败了秦国的项羽,他们的功德,谁更大些呢?”
荀顗回答道:“创造与继承,其难易程度是不同的。少康虽功德完美,不过是中兴而已,与汉世相刘秀水平相当。而高祖刘邦,我认为他的功德更胜一筹。”曹髦则说:“少康在国破家亡之后沦落为诸侯的奴隶,然而他仍然能广施恩德,表明他有所图谋,最终消灭了过、戈两个部落,恢复了大禹的基业,从而使夏商的宗庙得以祭祀,祖先的遗产得以保留。如果不是大仁大德的人,哪能建立这样的功勋呢?而刘邦则是利用天下土崩瓦解的形势,趁君民大乱之际而一举取得政权的。就他本人的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