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脂点江山-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样的好皇后,自然得到大家的爱戴。便是如朱元璋这样本性酷烈的人,对于马皇后也是一往情深,在她死后痛哭不已,并不再立皇后。后宫的宫女们更是念她的好,曾作歌以示纪念,歌曰:“我后圣慈,化行家邦。抚我育我,怀德难忘。怀德难忘,于万斯年。毖彼下泉,悠悠苍天。”

仁慈微谏教化老公

朱元璋曾这样夸奖马皇后:“家之良妻,犹国之良相!”这话一点不假。马皇后的伟大之处,便是不怕朱元璋的坏脾气,并敢理直气壮地吹耳边风。众所周知,朱元璋不喜欢女人干政,他认为“后妃虽母仪天下,然不可使干政事”,因为“宠之太过,则骄恣犯分,上下失序”,因此还特地命人纂述《女诫》,以示警诫。但马皇后是个例外。

有一次,马皇后问朱元璋道:“如今天下老百姓安居乐业了吗?”朱元璋不高兴地回答:“这不是你应该问的。”马皇后振振有词地回敬道:“陛下是天下之父,妾辱为天下之母,那么子民们的安康,为何不能问?”也许正是马皇后文化水平高,说得又在理,所以朱元璋对她的话大多听从。

朱元璋脾气很坏,在殿前开国务办公会议,动不动就会暴跳如雷,大发脾气。而发起脾气来,别人常要掉脑袋。他太过刚愎自用,许多事情不调查,也不研究,盛怒之下就会大开杀戒。马皇后虽然做了不少教化工作,可就是感化不了他。他是皇帝,可以为所欲为,从不改变他的思考方法和处事原则。对此,马皇后只能尽最大努力,想着办法劝他。好在马皇后的话他还能听入耳,因此也救了不少性命。
马皇后:圣慈贤德的楷模(3)
    有一次,一名叫郭景祥的封疆大吏镇守和州,有人揭发说郭景祥的儿子手持长枪要杀父亲。朱元璋大怒,当场表示要处死这个逆子。马皇后说:“郭景祥只有一个儿子,传言也许不可靠,杀了他的儿子恐怕就断了郭景祥的后代了。”后来朱元璋派人调查,果然是谣言。

还有一次,大学士宋濂因为孙慎一案受到牵连。逮捕入狱后,按案情严重程度当斩。皇后闻其贤,不忍让他这样无辜死去,便对皇帝说:“老百姓家都知道为子孙而宽待老师,以求礼教有始有终,你是天子,岂能没有这样的见识和肚量?何况宋濂年纪一大把了,退休在家,肯定是不知情的。”朱元璋正在气头上,不听。过了一会儿,皇后伺候他用餐,但不上酒肉。皇帝问何故。马皇后说:“我是为宋先生做福事呀。”皇帝听了心里一动,恻隐之心顿生,放下筷子饭都不吃了。第二天终于想通了,赦免了宋濂,将其安置到茂州。

另一个关于马皇后贤德的有名故事,与安徽的大商人沈万三有关。当时,沈万三富可敌国,有“财神爷”之称。朱元璋看他有钱,就想诈他一笔,让他为建造南京城墙出点银子。沈万三财大气粗,竟把城墙工程费用的三分之一包下来。后来,沈万三意犹未尽,或是想拍朱皇帝的马屁,又主动提出为朝廷犒军。没想到马屁拍到马腿上,朱元璋一听大怒:“小小匹夫竟想犒劳天子的军队,贼心不小,乱民呀,该杀!”马皇后觉得不妥,一个势利商人,只是有些不知天高地厚罢了,罪不至死。所以就劝道:“妾闻法者,诛不法也,非以诛不祥。民富敌国,民自不祥。不祥之民,天将灾之,陛下何诛焉!”皇帝一听,有理,便改变想法,把这个倒霉的商人发配到山高水远的云南去了。

马皇后身为女知识分子,除了仁慈宽厚之外,还有更深刻的一面。明朝将领攻克了元朝的首都后,把缴获的金宝美玉送回南京。朱元璋看到这些宝物喜形于色,马皇后却在一边泼凉水:“元朝有这些财宝却不能保住国家,我想,大概真正的帝王们另有其他宝物吧?”朱元璋一愣,沉思片刻,说:“我懂了,皇后的意思是人才是宝。”马皇后接着说:“陛下说得对。

我与陛下从贫贱出身而能有今天,我常担心骄横纵恣由奢侈而生,国家危亡皆细小之处而起,所以希望广召人才以共同治理天下。”马皇后接着又说:“法屡更必弊,法弊则奸生;民数扰必困,民困则乱生。”皇帝一听,真是至理名言呀,马上叫来女史录入史册。

在她生命的最后关头,她还是进谏不止。洪武十五年(1382年)八月,马皇后得了重病,卧床不起。皇后知道朱元璋的坏脾气,害怕治不好而连累医生,竟坚持不肯服药。弥留之际,朱元璋问她还有什么话讲。她说:“愿陛下求贤纳谏,慎终如始,子孙皆贤,臣民得所而已。”

史书上还说,马皇后出殡那天,南京百姓几乎倾城而出,自发为她送葬。时值盛夏,史载那天忽然电闪雷鸣,下了一场瓢泼大雨,那扶老携幼的万千百姓在大雨中恸哭,竟然没有一个回家躲雨的。

然而,自从马皇后死了以后,朱元璋愈加孤独,脾气也越来越暴躁,打大臣的屁股更频繁了,大臣们的脑袋也更容易掉了。那些倒霉的大臣宫女妃嫔,恐怕比朱元璋更加想念马皇后。

马氏作为一个平凡女子,生在乱世,有胆有识,在艰难逆境中帮助朱元璋成就大业;在大富大贵时,不奢不骄,始终不忘民间疾苦,不改勤俭本色,并用自己的言行来规劝、影响皇帝朱元璋,做出极不平凡的业绩。马皇后对后世影响极大,明、清诸后乃至命妇民妇皆以其为楷模,争相仿效。

美人地理

明孝陵坐落在江苏省南京市钟山南麓玩珠峰下。明太祖朱元璋和马皇后合葬于此。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命中军都督府佥事李新主持陵墓的营建工程,第二年八月,马皇后去世,九月葬入此陵墓,定名为“孝陵”。洪武十六年(1383年)五月,孝陵殿建成。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病逝,与马皇后合葬于此陵。明孝陵的附属工程一直延续到永乐三年(1405年)。明孝陵是中国现存最大的陵墓之一。
陈圆圆:冲冠一怒为红颜(1)
    陈圆圆(1624—1681),原姓邢名沅,字畹芬,幼从养母陈氏,故改姓陈,江苏武进人。圆圆初为田畹歌妓,后为吴三桂之妾。李自成破京师,掳圆圆,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遂引清军入关,攻破李自成,圆圆复归三桂。后吴三桂为滇王,圆圆随往。晚年为女道士,改名寂静,字玉庵。

不得不提的情事

这位美人的名字,虽然在民间口熟能详,可在正史上还有待考证。《明史》写作“沅”,字畹芬。《庭闻录》则明确记载:“陈姬,名沅,字圆圆。”据说她本姓邢,只因母亲早逝, 幼从养母陈氏,故改姓陈。

后来大概是家里太穷的缘故,圆圆流落至苏州,“卖身为妓”。因为有倾城之色,更具天籁之音,所以时人盛赞她“声甲天下之声,色甲天下之色”。按钮琇《觚剩》的说法,她“每一登场,花明雪艳,独出冠时,观者魂断”。与她曾有一段萍水之缘的冒辟疆,也说她“擅梨园之胜”,并在《影梅庵忆悟》里回忆道:“其人淡而韵,盈盈冉冉,衣椒茧时,背顾湘裙,真如孤鸾之在烟雾”,而听了陈圆圆“咿呀啁哳之调”,简直要“欲仙欲死”。

关于冒辟疆和陈圆圆,还有一段不得不提的情事。从某种程度上讲,陈圆圆后来被皇亲掳去,与他还有些扯不清的关系。当初,陈圆圆对这位明末四公子之一的冒襄(字辟疆)可谓情有独钟。初次见面后,就“牵衣订再晤”,期望冒公子偕她游玩,或看光福梅花,或观虎丫丛桂,一副情窦初开的娇痴样,真是可爱得紧。只是冒辟疆有“省觐”的大事,“不敢迟留”,方才作罢。后冒辟疆再访陈圆圆,却听说“已为窦霍豪家掠去,闻之惨然”。本以为“佳人难再得”,谁料却是一场虚惊。可能是陈圆圆得到好心人通报,所以被抢去的是一个假的陈圆圆。于是在朋友的引荐下,冒襄复见陈圆圆。大概这个时候,陈圆圆已经预感到危险将至,所以第二天一早,便淡妆登舟拜诣冒母,随后卒然以终身相托:“余此身脱樊笼,欲择人事之。终身可托者,无出君右。”冒辟疆大概一时回不过神来,只好尴尬回绝道:“两过子,皆路梗中无聊闲步耳。子言突至,余甚讶。”当时冒辟疆正苦恼如何处理老父亲的祸事,因不想连累陈圆圆,所以“坚谢”。失望的陈圆圆只好约定等他处理完老父亲的事后再细细商定。

崇祯十五年(1642年)春,处理完家事的冒辟疆再过苏州,准备践约谢答陈圆圆。不料十天前,陈圆圆已被皇戚田弘遇的门客强行买去。当然,这一次是真的。虽然陈圆圆身为苏州城的“超级巨星”,有数量众多的FANS,曾被抢了回来,可人家是皇亲国戚,又是用“大言挟诈”,又是“不惜数千金为贿”,所以陈圆圆终被田弘遇强行“采购”,作为“大礼”送至京城。冒辟疆在《影梅庵忆悟》中对于此事件的回忆是相当坦然的。这本书是他为纪念亡妻董小宛而写的,所以文中提及陈圆圆,多以“礼”待之,间或夹杂点“你有情,我无意”的公子哥的得意来。便是陈圆圆被皇亲掳去,他也只是“怅惘无极”,并且从心理和道义上,他也以为“急严亲患难,负一女子无憾也”。既然如此,也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田弘遇为什么要抢她?

田弘遇如此霸道,全是沾他女儿的光。由于这位田贵妃 “能书,最机警”,很受崇祯的宠爱,身为国舅爷的田弘遇自然身价百倍,官至右都督。据张岱《石匮书后集》的记载,他仰仗女儿得宠,“窃弄威权”,京城里没有一个人敢得罪他,气焰非常嚣张。

然而,建立在美色恩宠基础上的权势,总是不牢固的。孙承泽的《思陵典礼记》记录了这样一件事:当时的大太监曹化淳从南方掠来不少美女,供崇祯玩乐。崇祯被女色迷住,竟“累月未与(田)妃相见”。看着女儿失宠,田弘遇心里自然也不好受,危机感与日俱增。这位让他“一步登天”的宝贝闺女是养女,如今宝贝不灵光了,那就不妨换一个。
陈圆圆:冲冠一怒为红颜(2)
    因此皇家大盗田弘遇打着皇帝的旗号,趁南海进香的机会,携带千人,在沿途所经之地非抢即夺,一是劫财,二是劫色。只要听说有点姿色,不论娼妓还是良妇,或暴力行抢,或高价贿买,定要到手方才罢休。地方官吏惧其势力,谁也“不敢诘问”。田弘遇这样做,便是期望寻找另一个可以取悦崇祯的“宝贝”,以此来巩固自己的权力与地位。陈圆圆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被田弘遇看中的。可令田弘遇郁闷的是,当他兴冲冲地把陈圆圆进献给崇祯时,大明朝已是大厦将倾之际,焦头烂额的崇祯早已没有精力和心情顾及美色了,田弘遇如意算盘因此落空。更令田弘遇坐立不安的是,田贵妃也于崇祯十五年(1642年)病逝,这使得田弘遇备受打击。沮丧之际,田弘遇只好先把陈圆圆领回自己府第,将其收为养女,好好供养,寻找“交易”的良机。

动荡之秋,要保住权力和财富,自然是拥有兵权最重要。此时,他看中了年轻有为、拥有重兵又深受器重的吴三桂,便有心与之交结。崇祯十六年(1643年)夏,三桂进京见皇上,田弘遇趁机请邀至府上“观家乐”,以博取其欢心。

酒宴上,陈圆圆且歌且舞,其舞姿,体态轻盈,飘飘欲飞;其歌声,音质清丽,恰似夜莺啼鸣。三桂看得“神移心荡”,对于倾城之色的圆圆更是赞不绝口。田弘遇一看激起了吴将军的兴致,便不失时机授意陈圆圆亲自为其斟酒。酒过三巡,两人眉来眼去,已经你浓情、我有意了。老谋深算的田弘遇乘机将圆圆慷慨相赠。大喜过望的三桂也不想白要,从崇祯所赏银两中拿出千金付给了田弘遇。吴三桂满意了,陈圆圆也应该不会反对,毕竟托付一位英武的大将军,远比一个糟老头子强得多。而田弘遇在得到“寇至,首先保护君家无恙”的承诺后,也应该满意了。因为他以陈圆圆为诱饵,终于钓到了一只能够看守门户的狼。

吴三桂冲冠一怒真是为她吗?

吴三桂背负“重色轻国”的千古骂名,全拜他同时代的诗人吴梅村所赐。吴梅村在《圆圆曲》中写道:“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另有“不为君亲来故国,却因女子下雄关”的诗句,都是讽刺吴三桂只为红颜,竟将大好河山送于清廷之手。据李克敬《儒林琐记》所载,当初吴三桂读了这几句,很不舒服,便偷偷派人“贻三千金请改其语”,诗人却骄傲地拒绝了。

对于这件事,《明史》的说法是“闻爱姬陈沅被刘宗敏掠去,愤甚”,《清史稿》说“闻其妾陈为自成将刘宗敏掠去,怒”。《庭闻录》的描述更为生动,说是在将山海关交付给李自成后,在前往北京途中,吴三桂得知父亲吴襄被捕、家产被抄,起初反应还不大,可当得知爱妾陈圆圆被刘宗敏掠走后,气得咬牙切齿,恨恨说道:“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何面见人耶!”立马回过头来攻打山海关。

由此看来,说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一点也不为过。

对此,有人称其为实录,并盛赞诗人为“诗史之董狐”。但也有人以为《圆圆曲》是文艺作品,不是史笔。并推想是因为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民愤甚巨,才想寻出一个陈圆圆,用以鄙薄他“为君亲报仇”的冠冕堂皇的口号。后来又因为吴三桂成为“贰臣”、“叛贼”,所以二三百年后的史官,无论治《明史》或《清史稿》,也就别有用心地采信传说,“如是我闻”了。

那么,吴三桂到底为何要引清兵入关?对此,我们不妨从历史的细节作合理的推断。这就要从吴三桂复杂的性格说起。

首先,他“英略独擅”,是明朝一员有勇有谋的虎将,勤于读书习武,“终日无惰容”,而且善于治兵,20岁荣升为游击将军,27岁时就被任命为宁远团练总兵。《明史》记载,他所率领的部队“胆勇倍奋,士气益鼓”,“凡三战,松山、杏山皆捷”。特别是他当总兵后,“忠可炙日,每逢大敌,身先士卒,绞杀虏级独多”。明人看重“求忠臣于孝子之门”,而吴三桂要算忠孝的杰出典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