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千古中医故事-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医学界历来把扁鹊尊为我国古代医学的祖师。在有些历史记载和民间传说中,扁鹊堪称神医,无论什么疑难杂症他都能手到病除,最为神奇的就是他能够透视人的五脏六腑,具有特异功能。那么,扁鹊真的具有什么特异功能吗?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史书中有关这方面的记载呢?
《史记》记载:扁鹊年轻时做舍长①,有个叫长桑君的客人到客馆来,行为与众不同,只有扁鹊认为他是一个奇人,时常恭敬地对待他。长桑君也知道扁鹊不是普通人,他来来去去有十多年了,一天叫扁鹊和自己坐在一起,悄悄和扁鹊说:“我有禁方②,我年老了,想传留给你,你不要泄漏出去。”扁鹊说:“好吧,遵命。”长桑君这才从怀中拿出一种药给扁鹊,并说:“用上池之水③送服这种药,三十天后你就能知晓许多事情(当知物矣)。”接着,他拿出全部秘方都给了扁鹊。话说完,长桑君忽然间就不见了,扁鹊觉得他更神奇了,心想,大概他不是凡人吧。扁鹊按照长桑君说的方法连续服药三十天,奇迹出现了!“视见垣一方人”,意思是能看见墙另一边的人。因此诊视别人的疾病时,能看到病人五脏内所有的病症,只是表面上还在为病人切脉。
这个故事太神奇了,简直让人不可思议。照这样说,扁鹊真有特异功能?这可能吗?不少人对此持否定态度,他们不相信人有特异功能,因此论述扁鹊时往往一带而过,甚至不提这件事。当然也有人认为,具有特异功能的人是存在的,扁鹊就是。
如何理解这段记载呢?我认为,所谓扁鹊有特异功能,也就是“视见垣一方人”这件事,我估计是后人给他加上去的。也就是说,由于扁鹊诊病非常地准,他解除了许多病人的痛苦,尤其他对病人的病症说得非常准确,所以后人就感觉这个人怎么这么神啊?于是就加上了一段,说他有透视人的腹脏的这个功能。实际上,我觉得他不可能有特异功能,这是后人加上去的。不过这个故事表现了古人追求治病的最佳境界——“尽见五脏症结”。这里的“尽见”,并非只看见心肝脾肺,而是指各种病灶,它实际是指中医四诊之一“望”的最高水平。
中医诊病的高境界就是要发现并检测到隐藏在身体内部的病症。故中医有“脏象学说”。所谓“脏象学说”,是研究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联系的学说。古代“脏”与“藏”字相通,又称“藏象学说”。“藏”指人体内的内脏,“象”指脏腑的功能活动和病理变化反映于体外的各种征象。藏象学说是研究人体各个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它是历代医家在医疗实践的基础上,在阴阳五行学说的指导下,概括总结而成的,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尽见五脏症结”的故事实际说的是扁鹊通过“望”断病,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目前还不能简单说是“特异功能”。
扁鹊在长期的医学实践中,刻苦钻研,不断总结,才使得其学识与医术达到了常人难以超越的高度,最终成为流芳千古的一代名医。
不过,在《史记》中,有一段关于扁鹊对六种情况不予医治的记载,却与他这种治病救人的形象大相径庭。那么,这段“六不治”的记载究竟是什么内容?我们又应该如何看待这段记载呢?
围绕扁鹊,还有一个所谓的“六不治”之谜。是说扁鹊治病有“六不治”的原则。所谓六不治,《史记》有这样一段记载:“骄恣不论于理,一不治也;轻身重财,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适,三不治也;阴阳并,脏气不定,四不治也;形羸不能服药,五不治也;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有此一者,则重(极)难治也。”①
这段话的意思是,依仗权势,为人傲慢、骄横、放纵,不讲道理,是一不治;贪图钱财,轻视身体,是二不治;衣食无节制,不能调节适当,是三不治;阴阳错乱,五脏功能不正常,病深不早求医的,是四不治;身体非常虚弱,不能服药的,是五不治;迷信巫术不相信医术的,是六不治。凡有其中的一种情形,那就很难医治了。
关于“六不治”,许多研究扁鹊的论着都认为是扁鹊的思想和主张,甚至认为有现实意义而予以肯定。对此,我有一些不同意见,提出来和大家讨论。
第一,从《史记》行文看,不像是扁鹊的话,因为没有“扁鹊曰”这样的字眼,倒像是司马迁个人的议论。在“六不治”前面还有一段话是这样说的:“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意思是,人们担忧的是疾病太多,医生忧虑的是治病的方法太少。这话也看不出是谁说的。
第二,作为大夫,“六不治”有的不太合理。我们分析一下:
一不治,“骄恣不论于理”,就是说蛮横不讲理。的确,无论古今,社会上肯定有这样的人,但毕竟是极少数。他们不讲理,有的是无知,有的则因得病难受,脾气不好,作为医生应做细致耐心的解释工作,使他们改变态度,心平气和,而不应简单地拒之门外,不予治疗。当然,对极其蛮横者除外。
二不治,“轻身重财”,这是指轻视身体,看重钱财的人。这类病人也属少数,古往今来,下层老百姓不是有钱不看病,而是因为穷看不起病,要是有钱,谁不愿意治病?得了病,吃不下,喝不下,钱还有何用?这个道理一般人都明白。无论古代还是现代,老百姓往往不是财迷,而是因为穷,看不起病。作为医生应该向病人讲清钱与身体的关系,同时尽可能用便宜一点的药,让病人承受得起,使病人与其配合,解除病痛。如果一见病人舍不得花钱就不给治了,这不太合适,有违医德。
三不治,“衣食不能适”,指衣着饮食不能适当调节。如穿得少冻着了,吃得多伤了肠胃,这些都是生活中常见的、难免的现象,现在到医院看病的人大部分都是衣食不适者,对这些病人哪能不治呢?如果连这都不治,那医院干脆关门算了!
四不治,“阴阳并,脏气不定”,指体内气血错乱、五脏功能不正常,脏腑功能严重衰竭的人。从医学上讲,这种病人比第三种——“衣食不能适”严重,但仍属于可治疗范围。从医学常识看,阴阳的相对平衡是健康的表现,而患病的主要原因是阴阳平衡被打乱。从中医讲,治疗的根本原则就是调整阴阳,补其不足,泻其有余,恢复阴阳的相对平衡,恢复身体健康。
五不治,“形羸不能服药”,这是指身体虚弱病情严重的人。在当时,治病主要靠吃药,一旦体弱吃不下去药,确实危险。但还可用针灸等办法,扁鹊实际也是这样做的,所以也不能说不治。
六不治,“信巫不信医”,在“六不治”原则中就这一条较为有理。一旦遇到此类病人,又不听劝阻,只好由他自理。这个原则在巫医不分的古代有利于医学的发展。在当今,信巫医、巫术的毕竟是少数人,对他们,只要找上门来要求治病,就要予以治疗,除非他说什么也不让治,对这样顽固的人只能是后果自负——不治。
依据以上分析,应该说除了第一和第六,对那些顽固坚持者可以不予治疗外,其他四条,无论在古代还是在现代都是应该治疗的。
综上所述,我认为“六不治”不是扁鹊主张,因为它不符合扁鹊的行医实践,扁鹊有同情心,他不会对病人坐视不管的。这段话可能是司马迁在讲完了扁鹊的故事之后,发表的个人感慨。
扁鹊是中医史上一位承前启后的医学家,为传统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被后世的医生尊为祖师。自古医药是一家,但凡中医名家对中草药都是十分精通的。因此,民间流传着许多大医药学家与中草药的故事,扁鹊发现牛黄①就是一个着名的例子。那么,这其中的过程究竟是怎样的?牛黄真的是扁鹊发现的吗?
大家都知道,牛黄是重要的中药材。以牛黄配置的成药非常之多,几乎每个人都吃过。但牛黄怎样被发现的?据说是扁鹊发现的。
据说有一天,扁鹊正从药罐中取出炮制好的青礞石②,准备为一位名叫阳文的邻居治疗中风偏瘫。这时,门外传来一阵喧闹声,扁鹊一打听,原来是阳文家中养的一头十几年的老黄牛,不知何故,近来日见消瘦,以致不能耕作,阳文的儿子阳宝一看牛没用了,就请人把牛宰了。
谁知剖开牛肚子,发现牛胆里有块石头,大家都不知怎么回事。扁鹊得知后,对此颇感兴趣,就让阳宝把石头留下,准备进一步研究。阳宝就把石头拿给扁鹊,扁鹊接过来,随手把石头和桌上的青礞石放在了一起。
正在这时,阳文的病又发作起来,阳宝请扁鹊过去看看,扁鹊赶到,只见阳文双眼上翻,肢冷气急,十分危急。他一边扎针一边叮嘱阳宝:“快!去我家把桌上的青礞石拿来!”阳宝气喘吁吁地拿来药,扁鹊也未细察,很快研为细末,给阳文灌下。不一会儿,病人停止了抽搐,气息平稳。待扁鹊回到自己的屋里,发现青礞石还在桌上,而牛结石不见了,忙问家人:“何人动了牛结石?”家人回答:“刚才阳宝取过!”
这个偶然的差错却给扁鹊带来了深思:“难道牛的结石也有祛痰定惊的作用?”于是,第二天他有意识地将阳文药里的青礞石改换为牛结石使用。三天后,阳文竟奇迹般地痊愈。喜得阳文连声称谢。扁鹊说:“不用谢我,还得谢谢你家公子呢。”于是将阳宝错拿牛结石代青礞石的经过讲了一遍,并说:“此石久浸于胆汁中,苦凉入心肝,能清心开窍,镇肝熄风。”阳文问道:“这药叫什么名字呢?”扁鹊思索片刻:“此结石生在牛身上,凝于肝胆而成黄,可称它为‘牛黄’。”然后又说:“牛黄有此神效,堪称一宝,牛属丑,再给它取个别名,叫‘丑宝’吧。”
由于牛黄能治许多病,疗效极好,人们不禁想到,一定是扁鹊最早发现了它,于是编出了这个故事。
如果说扁鹊发现牛黄,还有生活依据可以推断的话,那么,扁鹊换心的故事就绝对称得上是奇谈怪事了。编纂于魏晋时期的《列子》这本书,记载了扁鹊为两个人实施换心手术的故事。对于这个故事,我们该怎样解读呢?以战国时代的科技水平,真的会发生换心术这样的事吗?
这个故事说的是,有两个人,一个是鲁国的公扈,一个是赵国的齐婴,两人都有病,于是一块儿找扁鹊医治。经过治疗,两人的病同时好了。
扁鹊对二人说:“你们以前的病,是外界干扰内脏引起的,因此用草药石针就能治好,这几天我发现你们身上还潜伏着一种病,那是从娘胎里带出来,并随同你们身体的发育而一道生长的。这种病很危险,我愿意再给你们治一下,怎么样?”
公扈和齐婴回答道:“我们想听听这种病有些什么症状,然后再作决定。”
于是,扁鹊先对公扈说:“你有远大的抱负,又善于思考问题,遇事能有很多的办法,但遗憾的是气质较为柔弱,在关键时刻往往优柔寡断,犹豫不决,坐失良机。”接着,他又转向齐婴:“那么你呢?则正好与公扈相反。你对未来缺乏长远的打算,思想比较简单,然而气质却很刚强,为人处事少用心计,却喜欢独断专行。”最后,扁鹊对二人说:“现在如果让我将你们的心来个互换,你们就都可以变得完美无缺了。”
公扈和齐婴听了扁鹊的分析之后,都表示愿意接受换心手术。于是,扁鹊让二人分别喝下一种麻醉药酒,致使他们昏迷三天不醒。在这其间,扁鹊便将二人的胸腔打开,取出心来,交换安放。手术完毕之后,又在伤口处敷上神药,等他们醒转后,仍如术前一样健康强壮。他们辞谢扁鹊之后,就各自回家了。
可是,由于心已互换,结果公扈就回到了齐婴的家,而齐婴则回到了公扈的家。这两家的老婆孩子都不认识回家的人,于是都发生了争吵。公扈、齐婴无法可想,只好请扁鹊出面解释。扁鹊就把事情的原委告诉了这两家人,这样才使争吵得以平息。
从这个故事本身看,无疑是神话,扁鹊换心,依当时的科学技术能力是不可能的。为什么人们编出这个故事呢?这则寓言故事是借用神医扁鹊的名义,用换心术来打比方,说明每个人都有各自的长处和短处。一个人只要善于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他就会逐渐趋向完美。
值得注意的是,他们换了心脏后,没有各自回到自己的家,而是进了对方的家,幸亏扁鹊解释才算平息闹剧。这可能吗?我认为这里面有古人的想象,他们认为心也可以思考、记忆,心换了,记忆也随之转移。记忆究竟能不能随人体器官移植而转移呢?我不懂医学,也许说的是外行话,我觉得记忆就是过去的知识、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人的大脑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和理论,体验过的情感和情绪,练习过的动作,都是记忆的内容。器官的移植是不会改变记忆的。
我觉得,“换心”这个故事更主要的是一种教育意义。
第一,古代人就曾经想过器官移植这件事,我感觉当时充其量是一种想象,当时的科技水平、药物的能力还达不到移植器官的要求。
第二,它本身是个寓言,它告诉人们,要相互取长补短,这样人才能成功,它本身有教育的意义。
所以,我们觉得换心术是人们当时有了一种想法,觉得谁能够换心呢?扁鹊。所以,就把扁鹊作为换心手术的实施者,这反映出人们对扁鹊还是一种敬仰。
在扁鹊那个时代,医生是社会上平民阶层的人物,并不被人们特别尊重。并且许多历史资料所记载的,扁鹊妙手回春的成功病例,患者也大都是帝王将相、王公贵族。那么,扁鹊为何千百年来为广大人民所爱戴和崇敬?他在民间的声望又是怎样树立起来的呢?
扁鹊名震天下,他的名气怎么来的?第一,判断准确。第二,医学上的多面手。
扁鹊医术精深,还是医学多面手。他到各地行医,根据当地老百姓的要求治病。在赵国邯郸时,发现那里的妇女得病的很多,他就当“带下医”,即妇科医生。到了洛阳,听说那里尊敬老年人,而老年人患眼病、耳病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