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海权论-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入停顿。对英国而言,只需以离德国不到四百英里远的英国港口为基地,就能在北海上
对德国,包括它的两个主要商业城市汉堡和不来梅进行封锁;在波罗的海进行封锁则复
杂得多。
至此我们就清楚了将波罗的海和北海在易北河口连接了起来的基尔运河的军事意义。
借助这条运河,军用或商用船只可以从一个海域前往另一海域而不暴露于敌,德国海军
也可以进行集结以对付敢于将其舰队一分为二的敌人。另外,虽然基尔运河不能使德国
商船在北海的处境有所改善,但它能使由于封锁不能前往汉堡和不来梅的中立船只驶往
波罗的海港口,从那里它们的货物可通过运河系统转运至许多目的地;而连成一片的水
道使得很大程度上没有必要再在途中将这些货物另行装船。基尔运河在防御上的巨大意
义在于,在某敌国海军的规模只是德国海军的两倍不到的情形下,它使前者不能同时封
锁北海和波罗的海。如果它这样做,和因基尔运河而得以集中的德国海军的全部力量相
比,它一分为二后的任一部分都处于劣势,这样它就只能后撤;而根据既定的国际法,
这样的后撤使封锁暂时失去了法律效力。在封锁得以再次确立,牢牢扎下根基之前,封
锁国不可劫获中立国的船只,而且中立国还需有一定的时间以被通报变动后的决定某个
航行非法与否的封锁局面。不过,虽然封锁的松缓使中立国船只能出入北海或波罗的海
的德国港口,德国从其中得到的好处也还是有限,因为英国和德国在今天的世界商船吨
位中都占有很大比例。如果英德开战,中立国的吨位根本不足以满足开往德国港口的运
输任务。
德国在北海的海军基地威廉港也处于不断的发展之中,并且和德国舰队的壮大是同
步的。这些都表明德国正在做着系统的准备,这很大程度上使德国既显得伟大,又令人
害怕。不过,发展威廉港的意义也是有限的,因为二十多英里长的、近海多沙洲的危险
海岸将它与易北河口分隔开来,某种程度上这削弱了基尔运河作为两个海域间保险的连
接纽带所具有的优点。另外,上述海岸的外围有着战略地位重要的赫尔果兰岛的拱卫。
作为和德国放弃对东非的桑给巴尔岛的要求的交换,该岛于1890年由英国让给德国,今
天它已成为一个坚不可摧的鱼雷艇基地。不过和海岸仅三十海里的赫尔果兰岛的意义远
不仅仅在于鱼雷防御上。
尽管诸如基尔运河之类防御上的准备意义重大且值得赞赏,但由此获得的安全远远
不能满足德国的国家荣誉和国家利益的需要。对古巴曾具有的对于我国对外政策之意义
记忆犹新的美国人不会不明白不列颠群岛的地理位置对德国商业意味着什么。包括密西
西比河流域贸易在内的墨西哥湾海岸贸易将古巴的一百英里海岸都囊括于其中,这种情
形使美国不能容忍任何海军强国将古巴岛据为已有。不过,古巴政治归属状况的变化和
美国力量的壮大已使美国曾有的担心化为历史;古巴的重要性依在,但至少此时已不再
有古巴被某个国家用作海军基地的可能。不列颠群岛的对德国重要性和政治归属状况都
是长期性的,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今天英国的海军力量依然首屈一指,保持这种局面
更是英国两大政党的明确目标。
提出这个目标是合理和必要的。虽然和德国同为商业国家,但英国在更大的程度上
依赖于外部的原材料、粮食和市场。英国的人口只有德国的三分之二,因而英国在用以
支持军事力量的人力资源方面居于劣势,尽管英国也有着较大的人口比例,单靠自己的
土地也不易养活它的人口。英国的人口比例是每平方英里四百多人,而德国只有三百。
另外,英国对海洋的依赖是绝对的,它不象德国有着能使其得到物资的大陆边界。德国
还有着莱茵河,它通过和德国友好的荷兰入海,是德国腹地的一条大运量运输要道,而
且根本不可能被英国切断。在另一个方向的边界上,德国和俄国接壤,后者是世界的一
大粮仓。1909年的俄国小麦产量比其他任何国家都多,是二亿一千三百四十二万五千三
百二十六英担。美国排在第二位,为一亿九干三百五十四万四千九百七十五英担。
就保持一支强大海军的缘由而言,英国在保全自己方面有着更大的需要。它绝不能
放弃海上主宰地位,这是生死攸关的事情。另外,英国和其殖民地之间的关系使它必须
保卫后者。不过英国不需要在其殖民地所处的海域都保持海军优势,只要将这种优势集
中体现于欧洲地区即可,因为针对世界上的其他地区而言,欧洲依然是采取攻守行动的
基地所在。而且,由于不列颠群岛的地位,英国在欧洲海域保持海军优势可以对德国商
业施以长期的潜在控制。正因为这些原因,在过去的几年中,英国海军在本土海域加强
了集结,而从前它多少更具分散性。以往英国海军的相当一部分是在地中海,而现在英
国对该地区多少有些放弃,这也颇具意义。
无疑,上述集结是出于对德国海军的发展和德国陆军世所公认的出类拔萃的考虑。
拿破仑就曾梦想将英国舰队诱开,然后再迅即入侵英国,这也是当年英国人怕见到的情
景。当然拿破仑最终还是失败了,而且还不仅仅以微弱的劣势。不过,即使在蒸汽时代
之前,入侵英国也不是完全不可想象的。拿破仑之前路易十五时代的舒瓦瑟尔尤曾尝试
过。今天,蒸汽轮船的运用使跨越英吉利海峡远不象过去那样困难,可以在完全不受风
向和天气影响的情形下特别迅速地向英国运送军队。当然,调集船只和载运部队并不会
因此就一帆风顺;在英国登陆是一件包含众多细节的行动,没有仔细、适时的考虑就不
会成功。英国人对昔日英国为防止奥地利或法国的入侵而作的动员以及导致这些措施的
精明政策还有着记忆。不过一些持有值得重视的意见的人也确实担心会发生这样的情形:
一支足以粉碎任何有组织抵抗的军队在英国突然登陆,而他们面对的其实还只是一群乌
合之众。
所以英国要把其海军集结于本土周围,而这也促使德国努力发展它的海军,不仅增
加军舰的数量,还大力修造各类工厂和船坞,以具备大规模的制造和维修海军装备的能
力。这些计划总体上看深刻地体现了德国非同一般的进行静悄悄的周密准备的能力。德
国并未正式表述过它发展海军的目的,不过或许用下面这句话来说明这个意图不会有错:
壮大德国海军的力量,以使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不敢对德国冒然挑衅。德尔布吕克也写
道:‘德国永远不可能以征服英国为政策目标,但它应该且必须尽力对英国的行动施以
限制。’这就是说不能由着英国依靠本国的地理位置对德国的贸易进行控制。不过由于
德国的计划是建立一支规模比英国海军还要大的海军,英国不能不和德国展开一场造舰
竞赛,以维护它在海军上的领先地位。
很明显,英国海军的强大也是对德国在陆军上的优势的抵销。如果英国丧失了对海
洋的控制,它不可能指望拥有一支足以和德国陆军一争高低的陆军。相反,德国在已有
一支强大陆军的同时,还期望拥有一支无故的海军。尽管英国比德国要富有,但英国政
府不可能象德国政府那样从人民那里索取太多。个人自由也许是英国人最重要的本性。
它使在英国按照德国的方式来治理社会绝不可能;这个特征是多少代人造就的,一代人
的时间根本不足以改变。英国作为一个海洋和殖民国家所取得的成功是个人独自努力或
自由合作的结果;这种局面今天依然未变,由个人进行公平竞争仍是其中的规范。在英
国,进步的动机来自个人;在德国本质上则是集体行动决定一切。
英国最近提出的养老金计划也反映了上述情况。尽管该计划以德国的作法为蓝本,
但其执行暴露了英国在采取集体行动方面的经验和把握全局能力的不足。和在德国一样,
根据该计划,个体雇佣者或受雇佣者不被要求依其自身情况承担部分负担,所有的养老
金负担都是由国家承受。不过该计划没有对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关系作认真的调节,而
是以一种统一的方式简单地将养老金福利一古脑地推向社会。它所依靠的税收政策既不
会激励进取精神,也不能促使人们奉行节约。因为通过努力工作得来的财富中的过多一
部分将作为税收被抽走;而即使大手大脚,也能从国家多少得到补助。在采取政府行动
方面简单地模仿德国并不能使英国取得德国人经过精心筹划才取得的那种进步。
这类进步更加强了德国的优势。在欧洲大陆,任何一个国家使尽浑身解数也无法单
独和德国对抗;如果某两个或所有的大陆国家连成一气对付德国,它们也不容易解决协
调行动的问题,何况无论欧洲强国如何分化组合,奥匈帝国肯定都会站在德国一边。因
此英国海军实际上成了唯一一支能让德国不敢轻举妄动的军事力量。而英德两国之间的
军事态势又是和相互间的工商业竞争掺杂在一起的,这种竞争日趋激烈而且左右着两国
人民体现在需要和收入方面的福利状况。不时见诸于报端的频繁外交访问正反映了当前
的国际局势。在德国眼中,从这些访问中凸现而出的是一种孤立和限制德国的企图;而
这些访问传递给其他国家的则是这样一个共识:应该压制那看来过度膨胀而又甚具侵略
性的德国的野心。无论人们有什么看法,当前在欧洲只有英国和德国有着他国望尘莫及、
协调得当的力量,这体现在它们的富有、它们的工商业体制的有效以及英国海军和德国
陆军的强大上。其他国家只是站在英国或德国一边对它们间的平衡发挥作用;这种作用
是辅助性而非决定性的。
2·德国的崛起
德国的目标是求得这样一个地位:即在那些欧洲文明范围之外的国家,在它们的
人民中间,德国的影响、德国的资本、德国的商业、德国的工程业和德国的聪明才智可
以和其他强国在平等的条件上进行竞争
认识到了德国和英国之间的敌对及其产生的根源并不意味着可以忽略其他状况。奥
地利在去年采取的兼并行动,1905年摩洛哥争端的或长期存在、或转瞬即逝的事态等都
不时地影响着各国的政策方向。微小的事件很大程度上是偶然发生的,但它们也会导致
和其重要性相符的反应。这种重要性的大小由有关的政府所估测,但在根本上还是为这
些事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所决定。当前,德国和英国之间的对峙就是国际关系的重心,
它是从前述的一系列历史事件发展而来的。‘我认为,’德尔布吕克还写道,‘英国和
德国这两大国之间的角逐是事物发展的自然结果,绝不可能被消除。不过,这场竞争并
不必然导致战争;至多竭力进行的军备建设使两国保持相互间的力量均等,谁都不敢轻
越雷池一步。’而其他欧洲国家则和某一方站在一起,对这种平衡产生影响。
德尔布吕克的思路适用于包括英国在内的每一个其他国家,也适于被用来分析包括
英德之间的争执在内的每一个纠纷背后的原因。战争的情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参战方的
地理状况,但战争的根源可能远在他处,今天尤其如此。如今,众所周知,欧洲国家和
美国都越来越必须在世界的欠发达地区寻找原材料,并为它们的工业产品和资本寻找出
路,从而在亚洲、非洲和南美洲都处于相互竞争之中。在1909年5月底,英国外交大臣在
议会下院的发言中说,从今没有任何欧洲问题会激起欧洲国家间的尖锐冲突。不过他又
指出,非洲的刚果问题如不能合理解决,可能造成欧洲国家间的麻烦;这些麻烦和过去
几个月中发生的问题——指奥地利的兼并行动,对此各国迟至1909年4月才明确给予承认
——相比,后者只是儿戏而已。德尔布吕克又写道:‘德国给自己规定的明确目标不是
获取大片的殖民地,而是求得这样的一个地位:即在那些欧洲文明范围之外的国家,在
它们的人民中间,德国的影响、德国的资本、德国的商业、德国的工程业和德国的聪明
才智可以和其他强国在平等的条件上进行竞争。’
无人会反对这样的一个目标。但是,在面对上述声明的同时,人们又不能不认识到
德国的军事力量正炫示于其面前;不能不记住德尔布吕克下面这句意味深长的文字:战
争常常并不发端于明确的目标而是受促于偶然的事由,而强者通常在这些事由中占据上
风。而且,冲突中的双方能很快就什么是‘条件的平等’达成共识么?在整个世界已经
确信德国有关武力上的优势而且企图倚仗这种优势去谋求控制的情形下,它还会为德国
鼓吹它有着平等的权利而感到欣慰么?世界上的国家必须注意以下两点事实:一是在亚
洲、非洲和南美普遍存在着与德国有关的竞争,当然门罗主义使南美的情况更为复杂;
二是德国海军很快就会变得比英国之外所有国家的海军都强大。如果英国保持了它现有
的在海军方面的支配地位,再加上不列颠群岛的地理位置,英国海军就可以钳制德国;
但如果英国海军没有这个能力,就没有谁还能起到类似的作用了。由于英国有着非常自
由的体制且因此军事组织不甚发达,另外对殖民地的欲望也已完全得到满足,它没有足
够的进行侵略的动机,何况如今它也没有很高的组织效率。就此而言,德国才是当今最
适合不过的;无可比拟的典型。
如果上述正确,那么在当前由于所有在工业技术和资本拥有方面都名列前茅的国家
都正在世界上的同一地区寻求贸易和投资机会,因而竞争十分激烈、国际紧张日益加剧
的时刻,英国明显地是国际局势的关键所在。工业、生产能力和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