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局道:中国历史中的博弈术-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政君这老太太,在平帝初年已经七十多岁了,既有个好侄子当政,自己就不大想管事。王莽知道她的心事,便暗示大臣上奏,请老太太不要再过问朝廷琐事,把一切都交给王莽。老太太也乐得清闲,下诏说,以后除了封爵一类的事,都由王莽会同大臣决定。这样,汉朝的大权,就全部转移到王莽手中。对老太太,王莽竭尽奉承之能事。知道她喜欢热闹,不耐烦守在宫里,就找出些理由来,让她经常出宫游玩。老太太坐着舒适的马车,载着金银和一串一串的铜钱,一路游山玩水,看见孤儿寡妇,便随手赏赐,让人给她磕头,高呼万岁,心里觉得很快活。她有一个弄儿,就是专门陪她说笑话、做怪腔、供她逗乐玩弄的小丑角色,是她很喜欢的。一次这弄儿生病了,住在宫外,王莽竟不顾自己的高贵身分,亲自去探视,安排人服侍,好让他给太皇太后解闷。老太太见侄儿如此孝敬,对他当然深信不疑了!
至此,各方面的进展都很顺利。但王莽仍有一个忧虑,就是平帝的祖母冯氏、母亲卫氏,都被他阻留在中山王国,一旦入宫,冯,卫二姓外戚得到重用,弄不好又要演出哀帝继位后的那一幕。王莽对此特别警惕,朝臣中有人说平帝年幼,不应使他和生母分离,都被王莽找借口赶了出去。就是王莽的长子王宇,因为不知道父亲胸怀多么远大,也在担心,恐怕王莽硬不许卫氏入宫,拆散皇帝母子,待小皇帝长大后,必然愤恨王家,而带来灾祸。他觉得应该想个办法劝劝父亲,但想不到,由此引起了一场血腥屠杀。
一天晚上,王莽府邸的门吏看到有人在门前鬼鬼祟祟地走动,忙出去查看。那人慌慌张张,赶紧逃走,却已经和门吏打了个照面,原来是长公子王宇夫人吕焉的哥哥吕宽。他是王家的亲戚,也常到王家来,为什么在门前这样鬼鬼祟祟呢?门吏心中疑惑,四下察看,发觉门上被洒了一大滩猪血狗血之类的污物,地上也是粘粘糊糊的一片。他吓了一跳,赶紧去报告王莽。门前被泼洒污血,是不吉祥的事情,王莽知道后大怒,派人连夜缉捕,将吕宽捉拿归案。
吕宽倒也不是十分惊恐,把缘由一一说清。原来,王宇想劝父亲迎平帝之母卫后入宫,但知道父亲生性刚愎,不易打动,便同老师吴章和妻兄吕宽商量。吴章想了个办法,对王宇说;“你父亲很相信鬼神之事,不如叫人乘黑夜在门上洒上猪狗血,令他生疑。他必来问我事出何因,我便借机解说,劝他迎卫后入宫。”王宇觉得此计不错,就叫吕宽去办。交代完毕,吕宽就请求放他回家。一则这是王家长公子指使,二则用意也不是要诅咒王莽,总是可以宽恕的。
没想到,王莽听后,就把吕宽、王宇两人押入牢中。随后,王宇的妻子吕焉、老师吴章,也都被抓了进来。第二天,就有人送了王莽的一封书信给王宇,令他立即自杀。早几年,王莽杀子王获以求名,毕竟王获确实犯了罪,而且当时王莽的处境不好,有可能因王获杀奴之事受到别人的攻讦。但他现在为什么又要逼死王宇?因为并没有发生什么了不起的大事,而且王宇是他的长子!王宇怎么也想不通,但他知道父亲的命令是不可违抗的,无可奈何,喝下毒酒,一命归天。吕焉也被判了死刑,只是她尚在怀孕,要等生下孩子后再处死。吴章被送到长安市中,肢解而死。唯有吕宽系于狱中。
而后,王莽奏告太后,说王宇受吕宽诱惑,交接平帝外家,妄发议论,蛊惑人心,已被杀死。太后按照大臣的意思下诏,夸赞王莽不以父子之情损害国家之事,勉励他继续为国家除害。既然王莽连儿子都杀了,当然他是无私的了;因为他是无私的,所以他可以放手地干;因为他连儿子都杀了,当然有理由杀别人。
这时吕宽的用处显示出来了。经过不断的审讯,他的供词越来越丰富,牵连的人越来越多,终于织成一张大网。结果是:有很多人勾结在一起,企图拥戴帝舅卫宝、卫玄等人夺政,谋害王莽,危害国家。其中有元帝的妹妹敬武公主,梁王刘立,王莽的叔父王立、堂弟王仁,以及其他朝中大臣、地方官吏,共达数百人。总之,凡是对王莽擅权表示过不满,或对王莽进一步篡政可能不利的人,都被网罗一空。王莽杀一儿以堵天下人之口,制造了一场大冤案,从而扫清了障碍。这到底是残忍,还是精明?被诬告的数百人,或自杀,或处死,全国为之震动。人们渐渐看出,王莽志不在小。
此后不久,即元始四年(公元4年)四月,王莽的女儿立为平帝皇后,他就成了汉室的国丈,而不只是太皇太后的侄儿了。这是为了密切他与汉王朝名份上的关系,不再完全依赖于王政君。而这时,平帝只有十三岁。
接着,王莽觉得“安汉公”已经做得太久,还想玩点新花样。王舜等党徒又为他造出一个新官名,叫作“宰衡”。因商朝的名相伊尹做过“阿衡”,周朝的周公做过“太宰”,“宰衡”就是把两者合在一起,说明王莽的功德已经超过历史上最伟大的圣贤。伴随着这个新官号的,是扩大封邑,以皇后聘金的名义赐一亿钱,为他的母亲加尊号叫作“功显君”,封其二子为侯。很自然,王莽又是极为诚恳、非常固执、反复再三地推辞,直到磕头流泪。但这一次,他却推辞不过,最后还是接受了。只是从一亿聘金中取出一千万,送到太后所居的长乐宫,让那些侍候太后的太监们用来供养太后。紧接着,又有九百多名官员联名上书,依据《周官》、《礼记》等儒家经典,提议给王莽加九锡——九种特殊的仪仗,以表彰他的丰功伟绩。后代权臣准备以“禅让”形式改朝换代之前,都要经过加九锡这道手续,就是从王莽那里学来的。
自平帝即位、王莽执政以来的几年中,由于王莽不断地诛灭异己、培植亲信,凡能体会其旨意、善于阿谀奉承的人,就加重用,无耻之徒纷纷扶摇直上,刚直之士无以容身,政治日益腐败。王莽爱听好话,底下人自然投其所好。有一次,王莽命人到各地观察民风,结果带回来总数三万多字的伪造的民间歌谣,全是赞美在王莽的治理下,大家如何幸福快乐。这种歌功颂德的虚假文字在中国可谓源远流长。
平帝渐渐长大,成为一个十四岁的少年。此时他的母亲,被王莽禁止入宫,他的舅舅们,全被王莽杀死,所以他渐渐懂事以后,难免对王莽怀有怨恨。王莽此时已经准备多年,岂能让他平安长大而接过政权?这年冬天,王莽就在平帝的酒中下了慢性毒药。平帝饮后,顿时疼痛难熬,卧床不起。而王莽呢,一面欢喜,一面装作愁眉苦脸,并且始终不忘记他是周公再世,学了周公为成王祷告的榜样,教人写了—篇文章,表示自己愿意代平帝去死。祷告完毕,将祷文装在—个金盒子里,放在平帝皇宫的前殿。他还特意谕示几个主要大臣:这事切不可说出去。大臣哪里会误解他的意思?于是到处传扬,说王莽真是和周公—模一样,皇帝病重,他忧心如焚,特意向天帝祷告,恳请以身代死,这种忠心,真是少有!
到底,毒药比祷文有用。平帝苦撑了几天,终于—命归天。这就又要立新皇帝。王莽挑了谁呢?是宣帝的玄孙刘婴,在可选的人员中年纪最小,才两岁。
就在这时,有官员向王莽报告,说是武功县的孟通在掏井时,挖到—块白石头,上有朱红文字,写着:“告安汉公莽为皇帝。”接着,类似的符命不断在全国各地出现,都是命王莽做真皇帝,其实这全是一些拍马屁的官员伪造的,造符命成了一帮无赖升官发财的捷径。“天命”不可违呀,王莽只好称帝了。
王莽即帝位前,派王舜到太后那里去要御玺。老太太王政君这时才大梦初醒,大骂王舜说:“你们父子宗族蒙受汉恩,累世富贵,已经无法报答,怎敢趁人之危,夺取汉家的天下!你们这对兄弟,真是猪狗不食!况且既然是受天命改立新朝,就该自造新玺,又何必讨这不祥的亡国之物!我是汉家老寡妇,要带着这颗御玺一同下棺材,决不会给你!”王舜见姑妈如此发怒,跪下哀求说:“王莽一定要得到这颗御玺,太后难道能够真的始终不给吗?”老太太想想,也知道这事没有办法,取出御玺,往地上一扔。幸好她年老力衰,只摔坏了一只角。
王莽拿了这御玺,做了十五年皇帝。
王莽的为人,实际很早就是令人怀疑的。可以这样说:中国的封建道德,具有否定正常人性的倾向,所以越是在道德上表现得超乎常人、令常人仰望不及的人,就越是背离正常的人性,因而其内心中越有可能隐伏着不可告人的东西。这就是大善大伪。
开局之需仁义道德也是做局的资本(3)
吴起吃了名声不好的亏
有很多人,头脑足够聪明,也足够厚黑,手段无所不用其极,但是最终难于成就事业。其不可忽视的原因是搞坏了自己的名声。因为,人的本能是趋利避害,不喜欢和阴险毒辣的人交往。所以,在做局的时候,不能只追求一时的胜算,坏了自己的名声。这是目光短浅的行为。
战神吴起正是因为名声不好的原因,遭到了很多次的失败。吴起与孙子齐名,他的武功战略那是不用多说的,特别的是,他不仅精通军事,还是颇有治国才能的全才。他无论流落到哪个国家,只要被委以重任,那个国家就不可思议地强盛起来。
如此才智卓绝的吴起,一生却受尽挫折,遭遇了无数的失败,最后的下场也非常的凄惨。这是为什么呢?通过事实分析,不难发现,他的“声名狼藉”使他屡屡不得君主的信任。
他原本是卫国人,为了成就事业,求学于鲁国名人曾参门下。曾参问他生平志向,他爽快地回答是权位金钱美女,一心崇尚礼仪教化的曾参自然是不爱听。吴起虽然没有丝毫的道德意识,但的确才华出众。曾子的学生们很嫉妒他,一齐在曾子面前告状,说吴起当初离家求学的时候,他母亲苦留,他却走得义无返顾,还许下宏愿,生平不做到宰相,就决不踏入家门半步。不久前,他母亲去世,他行止如常,谈笑风生,连半点回家看看的意思都没有。这一把算是击中了要害,曾参可是一位因事母至孝而名动天下的大孝子,当即气得脸色发青,二话不说,将吴起赶走。
离开老师,吴起投靠了鲁王。其时齐国大举伐鲁,举国上下无不惊惶失措,因为鲁国的国力根本无法与强齐相提并论。吴起拍着胸脯保证只要自己将兵,可保万全。鲁王被他鼓动得热血沸腾之时,将军们却一起向鲁王进谗言,吴起的夫人是齐国人,他本人又是卫国人,怎么可能专心帮着鲁国对付齐国?消息传到吴起的耳朵里,他马上砍死心爱的夫人,提着血淋淋的人头到鲁王面前表忠心。
得胜还朝之后,那些将军们又一次在鲁王面前构陷说,吴起向来寡恩刻薄,无情无义,老母死了不回家吊孝,恩师受不了他撵他出门,现在更是闹到了杀妻求将,很难讲他以后会对您有多忠心。鲁王虽然很欣赏吴起的干才,但是仍然心有芥蒂。这种情况下,吴起只好仓惶出逃到魏国。
魏国的大臣也恨透了这个名声极臭的吴起。宰相公叔一直想离间吴起,可是武侯却对吴起青眼有加,居然有意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吴起。公叔也是驸马爷,但是他的才能比起吴起天差地远,吴起要是也当了驸马,自己的相位只怕不稳。于是就设计了一个圈套让吴起自行跳入。一次他在魏王面前说,吴起此人反复无常,不知他到底对魏国的忠心如何,不妨试他一试。魏王也一直有些隐忧,忙问如何试。公叔进言,您不是打算把女儿嫁给他吗,明天召他进宫,直接问他愿不愿意做我们魏国的驸马。吴起此人向来趋炎附势,您也清楚。如果他对魏国真心的话,肯定满口答应,如果他借口推辞,那就是不忠。魏王同意了。
当晚公叔就请吴起做客。吴起席间发现身为相国的公叔居然恭敬地站在一旁,不住手地端酒上菜,亲自服侍公主夫人,不由得大吃一惊。散席后公叔拉着吴起入内室,向他大吐苦水,极言驸马生涯的辛酸苦辣。自然,这是公叔和公主联手演的好戏。第二日,魏武侯问他是否有意迎娶公主,吴起婉言谢绝。魏武侯登时神色不善,知道相国所说不假。吴起察言观色,明白自己已经得罪了魏王,只得再次出逃。
的确,有些人,往往因为过于看重成功,而不择手段,忽视了自己的名声。这其实是非常不理智的短期行为。人在世上要立足,名声是非常重要的。有了好的名声,才能得到信任和帮助。名声不好,即使非常有才干,也容易遭到排斥。
表表高姿态来赚取名声
做局是运用谋略来获取利益的过程,无论如何都会惹一些人的非议,甚至坏了自己的名声,而在社会上立足,名声是很重要的。所以,有时还是应该表表高姿态来维护名声赚取荣誉为好。冯玉祥与张作霖就演了这样一场戏。
北洋政府时期,拥有军事优势的冯玉祥与张作霖共同推举段祺瑞为中华民国总执政,执行政府职权。但是,冯玉祥与张作霖不约而同地合演了一幕辞职的喜剧。
1924年冬,冯玉祥突然通电辞职出洋,各方面的人听到消息后,不禁咄咄称奇,刚刚冒险起兵推翻直系的政府,现在功成名就了却提出辞职,如果这样,那又何必当初呢?
不管众人怎么想,冯玉祥还是表现出“坚决”的辞意。并且,冯玉祥还亲自拜访对手张作霖,竭力解释说本人辞职具有决心。而张作霖也装作关切的样子,极力挽留,冯玉祥则用抑己扬人之法,大加赞赏了一番张作霖的才能,说:“大帅功高盖世,经验丰富,区区小事,凭你的才力就完全能够处理好,何用劳我呢?况且我的辞职能为你提供一个良好的和平环境,这样你支配眼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