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人生成功咖喱派-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一次,旅行者奥丁来到了密密尔泉旁,正好碰上了去汲水的密密尔。;看着清澈的密密尔泉水,奥丁的心中激起了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他向巨人说:“密密尔啊,请让我喝一口这知识的泉水吧!”
密密尔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他:“休想。;”
“密密尔啊,知识那么可贵,我追求它们的信念是那么坚定,我愿用我所有的一切东西,来换一口珍贵的泉水。;”
巨人听了奥丁的话,有点心动了,于是说:“奥丁,如果你能够牺牲你的一只眼睛,把它丢到泉水里去,我就让你喝一杯知识的泉水。;”
奥丁有点犹豫,但很快他就作出了决定,把右眼挖出来扔到了密密尔泉水里。;那只眼睛稳稳地落到了泉底,透过明净的泉水,向上张望着宇宙。;
奥丁喝了一杯泉水,变得很有知识。;密密尔很惊讶,对他说:“你追求知识的决心竟这么坚定,那好吧,如果你把另一只眼睛也扔到泉水里,我就让你喝个够。;”
奥丁心动了,但也很快做出了决定。;他说:“我不能。;如果我把仅有的一只眼睛扔进泉水,即使能得到再多的知识,我对眼前的世界仍然一无所见。;”
奥丁是明智的,他知道追求知识不能以牺牲对现实世界的认识为代价。;
每个社会的知识包括价值知识和工具知识。;价值知识是人们用来作价值判断的一套关于好坏、;对错、;是非、;善恶、;廉耻、;荣辱、;美丑、;贵贱和成败的价值观念或价值标准体系;工具知识则是一切用来表现或表达价值文化的手段体系。;
恩格斯曾经说,任何人都要受三种限制:一是时代,二是自己的知识与经验,三是思维能力。;这里谈到的限制,就是知识对人生的伤害之一。;康德曾经提倡“拒绝知识,为信仰留出地盘”,也是把知识作为隔离人与信仰的一种力量。;
我们没有康德那种终极关怀的视野,即使从纯粹实用主义的角度考察,也可以轻易得出结论:知识可能成为学习者的脚镣手铐,甚至绞架。;
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好学生”走上社会以后,表现却往往并不如人意的症结所在。;
人类获得知识的根本目的,首先就是为了给自己创造幸福。;知识本身,是人类战胜自然与社会挑战的经验,可以让自己更有力量,可是在很多时候,在不少人因为知识变得更高更强更勇猛更富有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不少它的另一面,也成为对幸福成功人生的伤害,使人迂腐、;使人穷酸、;使人软弱,乃至让人走向穷途末路!
铁板烧博士指出――
如果知识不能让自己更成功更快乐,而是让自己更沉重更痛苦,那么我们就是在用知识伤害自己的人生,必须进行反思了。;
而如果知识能让我们在适应环境的前提下,抓住变和进步的关键,以自己所学适应社会所需,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创造价值,或者用一句话来概括,赋予我们获得成功和完善人生的权力,那这种知识就是我们得心应手的兵器。;
第四部分 成功如习剑知识越多越反动
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有一位擅长做车轮的能工巧匠,他的名字叫轮扁。
一天,齐桓公在殿堂上读书,轮扁在堂下砍削车轮。齐桓公读书读到妙处,不禁摇头晃脑、口中念念有词,很是得意。轮扁见桓公这样爱书,心里觉得纳闷。他放下手中的锥子、凿子,走到堂上问齐桓公说:“请问,大王您所看的书,上面写的都是些什么呀?”齐桓公回答说:“书上写的是圣人讲的道理。”轮扁说:“请问大王,这些圣人还活着吗?”齐桓公说:“他们都死了。”于是轮扁说:“那么,大王您所读的书,不过是古人留下的糟粕罢了。”
齐桓公很是扫兴。他对轮扁说:“我在这里读书,你一个做车轮的工匠,凭什么瞎议论呢?你说圣人书上留下的是糟粕,如果你能谈出个道理来,我还可以饶了你,如果你说不出道理来,我非杀你不可!”
轮扁不紧不慢地回答齐桓公说:“我是从自己的职业和经验体会来看待这件事的。就说我砍削车轮这件事吧,速度慢了,车轮就削得光滑但不坚固;动作快了,车轮就削得粗糙而不合规格。只有不快不慢,才能得心应手,制作出质量最好的车轮。由此看来,削车轮也有它的规律。可是,我只能从心里去体会而得到,却难以用言语很清楚明白他讲授给我儿子听,因此我儿子便不能从我这里学到砍削车轮的真正技巧,所以我已经70岁了,还得凭自己心里的感觉去动手砍削车轮。由此可见,古代圣人心中许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精华已经随着他们死去了,那么大王您今天所能读到的,当然只能是一些古人留下的肤浅粗略的东西了。”
我们对知识就是力量的观念进行拨乱反正,引申出双刃剑的观念。;随之而来的是另外一个问题,如何才能在学剑和用剑的过程中不被它所伤。;
在这个问题上,对人伤害最深的也有一个传统观念,就是:知识越多越好。;
小学中学大学,每一堂课为我们提供的,都是不同的知识。;我们走上社会对自己进行的继续教育,也是吸取知识,用它们去立身安命和成功。;很多人在总结自己的所谓学习经验时,往往谆谆教导年轻人:人学到的知识越多越好,在可能的情况下,能学到什么学什么,能学多少就学多少。;
在知识和信息匮乏的年代,这可能是金世良言。;但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扒到碗里就是肉的学习方式,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陷阱。;
多少人掉入这个陷阱而不自知,将人生中最有挑战性,最富有创造力的二、;三十年光阴,全部消费在学习知识上,皓首穷经,在故纸堆里死磨知识,也被知识磨死,最终一事无成。;
如果说知识越多越好,那么受教育的时间应该与成就高低成正比,可是有些人在学校念了很多年书也没有什么成就。;有些人念书不多,但成就却非同小可。;
这是为什么?因为知识越多越反动。;
知识越多越反动曾经是一句曾经被“四人帮”曲解利用的口号,但曲解可能远离真理,却掩盖不了真理。;
所谓反动,本义是相反的作用,是一种惯性和惰性。;学过物理的人都知道,惯性和惰性就是事物都具有的保持原来状态的一种性质。;让一个静止的物体动起来,或者让一个运动的物体停下来,都必须施加外力,这就是物体的惯性表现物体都具有这种反动性,而且物体的质量越大惯性越大,反动的性质也愈加明显。;
用计算机的人有这样的体会,我们的爱机上装的文件和程序越多,运行的程序越大,占用的内存和硬盘空间也就越多,运行速度就越慢,甚至会出现死机。;
人的大脑也是这样一台计算机(有时处理能力还不如它!)。;人的知识可以套用唐太宗曾经打过的一个比喻:知识如水也,可以载舟,也可覆舟。;一个人学习的知识越多,记忆的越多,固然可以博闻多才,但他接受新知识、;新事物的能力自然也就会下降。;
铁板烧博士说――
历史的东西需要学习、;了解、;借鉴,但对历史的东西决不能抱着不放,学习、;了解仅是为了借鉴,抱着不放就是一种反动,是历史的反动。;什么是历史上的反动派?反动派,就是历史上抱着历史的东西不放的那些人。;
这一判断也可以从现实生活中得到印证。;知识越多,越容易形成排斥别人的“傲慢与偏见”,越不能合群;越不明白世界在变,天下没有一成不变的道理;也越不明白自己的不足,,不懂得借助别人的长处,揉合以为已用。;
知识越多就越与现实社会和不来,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这是一般规律,也是思想上的一种惯性或反动。;没有生活这位教师的指导,就会知识越多越反动。;书越读越傻,学了一大堆废物,反倒抱怨怀才不遇。;
中国是一个自行车大国,到目前为止,自行车仍然是多数国人的出行工具。;但是走遍所有的书店,我们都找不到一本教人骑自行车的教材。;并不是编不出来,而是没有这个市场需求。;
因为每个人都明白:要学会骑自行车,唯一的办法是让屁股与车座“亲密接触”,而不是从书本一招一式地模仿。;
同样的道理,生活中也有很多技能和知识,必须依靠在生活中亲身实践才能获得。;即使需要理论知识的指导,也必须要学以致用。;要明白这一点,我们必须首先搞清楚:如何让知识指导生活。;
有人曾经提到过这样一位学者,他最自豪的成就是在研究李白死因方面。;在这方面,他拥有世界独一无二的权威性。;这一权威从何而来呢?为研究李白是不是落水而死,从大学毕业算起,他花了整整20年时间!
这一研究就像西方某些狂热的经院神学家,用毕生精力研究一个针尖上能够站多少天使一样,毫无用处。;
第四部分 成功如习剑奈何空有屠龙艺
庄子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古代有一个叫朱泙漫的读书人,十分好学,而且特别想学到独特的本领。;
他听说支离益最会屠龙,就立刻变卖全部家产,不远千里拜支离益为师。;过了三年,他学成回乡,乡亲都很好奇他学到什么技术,他就连讲带比划,表演屠龙的技术给大家看,如何抓住龙头,如何跳上龙身,如何把刀刺入龙颈…
正当他兴高采烈的说着的时候,有一位长者走过来:“小伙子,你学这两下子有啥用,你上哪儿去杀龙呢?”
朱泙漫这才猛然惊醒:花费了这么多年的心血学到的东西,却毫无用处。;
其实发出这种感慨的,又何止朱泙漫一人呢?也许有人会辩解说,“知识的目的是追求真理”。;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知识不能证明真理,因为“真理”本是一个宗教概念。;所以,知识的目的不是追求真理,而是追求更多更好的知识。;
有人为了知识而追求知识,失去了对现实的观察力,从无知的奴隶变成知识的奴隶。;有人出于一种变态的狂热,把知识变得玄之又玄。;结果知识在他们那儿成了正确的废话、;无用的真理,除了可以使读书人聊以自慰一番以外,不解决任何具体问题。;
学校把常识变为在考卷上的淘汰战,也将思维方式变为只能唯一的思维方式。;在这种教育体制下,学生知道他读大学一年级的目的,便是要考试合格,做大学二年级的学生;读大学二年级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考试,做大学三年级的学生。;心中一点疑问也没有――这样出来的学生能看清社会和人生吗?
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把知识当成目的,而不是工具,从无知的奴隶变成知识的奴隶。;主人变了,奴隶的身份没变。;
知识的奴隶可能会看到世界是什么,却永远不知道应该如何让自己思考,让自己融入世界。;有人曾经把大脑形容为一口池塘,别人的书就像是一块石子;石子扔进池塘激起的是水波,而不会激起石子。;…因此别人的知识在脑子里装得再多,也是别人的,不会是自己的。;
这种人的知识可以与《墨癣说》所讽刺的李迁墨相媲美:“人人都讲李迁墨一条值多少黄金、;多么了不得,我却不义为然。;譬如有人讲那墨的边缘质地又细,又坚硬,利得能削东西。;但我要削东西可以用刀,何必用墨?
“又有人说那墨如果掉在水里,隔几天捞起来,也不会腐烂溶化。;但好好的墨,何必拿去泡水?“还有人说,一般墨不超过二十年就坏了,李廷墨可以存上百年。;我则认为这根本不算什么,用墨不过两三年,何必用百年?
“那人又说他的墨特别黑,我则笑道?天下本来就没有白色的墨。;何况当我把他的墨和普通墨混在一起,请他分辨时,他也分不出来。;”
知识越多越反动,这要求我们用活生生的生活来克服知识的反动性。;同时,这也是一种信息社会的生存智能。;
中国古人在总结人生哲理的时候指出,不作无益害有益,不贵异物贱用物。;就是说不要让有害无益的东西影响有益的事物,不要因追求新奇古怪的学说而忽略实用的东西。;就是在告诉我们,不做百无一用的空心大老倌。;
信息爆炸、;知识爆炸是一种社会进步。;可是,与之相伴而来的,是信息垃圾、;知识垃圾铺天盖地。;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不仅容易在的信息和知识丛林中迷路,而且,还有可能被各种信息毒素和知识毒素破坏。;
在这个时代,似是而非的东西特别多。;而许多问题,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而还有许多观念与知识的毒药,还会裹着糖衣的形式出现。;
铁板烧博士指出――
学习知识必须改变思维方式,形成启发式的、;独立的、;开拓的,不受定式影响的思维,它有两个关键。;第一个关键是寻求真理,简化知识,克服知识因庞杂所具有的反动性或惯性。;
另一个关键,用计算机的行话说,就是释放内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