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苏共:一个大党衰落的启示-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部,木材和造纸部,石油部和水产部
。
这一系列的调整,都围绕党的机关对国家和经济管理机关的
直接控制这个主线进行,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个党包揽国家和社
会一切事务的完整的体系。
“万能
”的党政机关
要想知道党对国家和社会事务的包揽究竟达到一种什么样的
程度,这可以通过无数俯拾即是的例子来说明。
例如农民种地。在斯大林体制下,农民种什么,什么时候种,
怎样种,什么时候收割等,都不是由农民自己、而是由党的机关和
国家行政机关来决定的。国家通过法令的形式向集体农庄庄员颁
①[英]伦纳德
夏皮罗:《一个英国学者笔下的苏共党史》,东方出版社
年
版,第
页。
第 105 页
布的首要纪律,就是完成产量定额指标并把规定的数额上缴国家;
只有在这前提下,才可以将种子及其他产品供给农庄庄员。这样
做的目的是防止种子被吃掉。赫鲁晓夫几次建议应允许农民在把
粮食上缴国家之前留下种子,均被斯大林否决。农民根本不知道
国家拨给的种子的特性,对种地也就失去了积极性
。
为了提高收成,乌克兰农民采用浅耕的方法耕田。浅耕的理
论是由一位教授在萨拉托夫研究发展出来的。但浅耕操作曾被宣
布为“违法”,实行这种耕作方法的人居然会被付之审讯,在有些
情况下甚至被判处死刑。那位发明浅耕的教授本人就是因为其主
张而受到了惩处,并被关进了监狱
。
世纪
年代斯大林和赫鲁晓夫之间曾有一场关于春小麦
和冬小麦问题的争论。从这件事上也可以看到斯大林的过细干
预。在乌拉尔地区,种植春小麦能够获得较好的收成。鉴于此,斯
大林决定在全苏推广春小麦。但是,春小麦对于乌克兰这种气候
和土壤条件的地方并不适宜。然而,当赫鲁晓夫对此表示疑义时,
斯大林粗暴地要求他作为决议来执行。后果是可想而知的。赫鲁
晓夫也因此惹怒了斯大林,而且差一点遭遇厄运。后来,尽管推广
春小麦明显没有取得成效,却没有人再敢提出反对。只是由于赫
鲁晓夫在战后再次提出这个问题并被斯大林接受时,才由斯大林
亲自宣布,不再强迫乌克兰种植春小麦。
又如文化、教育、艺术、科技。和对工业、农业的干预相比,党
对思想文化领域的发展进行琐碎干预,更被看做是天经地义的事
情。撇开那些被认为事关重大政治方向的思想理论讨伐(如哲学
上反对德波林学派的斗争,文学上对“拉普”的批判等)不说,这种
干预甚至深入到一篇文章、一出戏。例如,年第
期《无产阶
《赫鲁晓夫回忆录》,东方出版社
年版,第
页。
②《赫鲁晓夫回忆录》,东方出版社
年版,第
页。
第 106 页
级革命》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布尔什维克论战前危机时期的德
国社会民主党》的学术文章。该文在充分肯定列宁同德国社会民
主党的错误斗争的功绩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个观点,认为列宁在战
前对考茨基中派主义的危险有着某种程度的估计不足。就是这样
一个完全属于枝节性的学术问题,居然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斯
大林亲自著文,发表了《给〈无产阶级革命〉杂志编辑部的信》,对
该杂志允许该文发表提出“坚决抗议”,并用“反党”
“、托洛茨基主
义的私贩”
“、伪造者”
“、腐朽的自由主义”等大帽子,上纲上线,对
文章的作者进行批判,还采用行政手段,对编辑部进行改组,对作
者及与作者有关的学者给予审查、开除党籍、开除公职、解职等处
罚。
对歌剧《伟大友谊》的处理也很典型。这是一部从内容上说
平淡无奇的歌剧,和其他歌功颂德的剧作并无二致。但该剧在音
乐方面作了一些不同以往的探索。不知什么原因,这种探索触怒
了斯大林。为了这么一部歌剧,年居然由苏共中央作出《关
于穆拉得里的
伟大友谊〉歌剧》的决议,谴责这部剧在音乐和结
构等方面的问题。该剧的探索被断定有“形式主义偏向
”,一大批
著名作曲家受到点名批评。
类似的事情还很多,涉及面从社会科学延伸到自然科学的广
泛领域。影响较大的如生物学方面的争论。苏共中央直接充当这
场纯学术争论的裁判者,荒谬地判定李森科一方正确,代表无产阶
级;另一方错误,代表资产阶级。大量的新学科,如遗传学、共振
论、心理学等,都被宣布为伪科学,大批科学家随即受到迫害。
有时斯大林过问的事情之细令人不可思议。从某些方面看,
他更像一个勤政的沙皇。赫鲁晓夫在回忆录中谈到斯大林曾亲自
下命令建造现代化的收费厕所的事情,还是当做“工人阶级领袖”
第 107 页
。斯大林反对在莫斯科开设无轨电车,理
由是他认为,无轨电车通过中央电报大楼门前的斜坡时肯定会翻
车。当好不容易试车成功后,斯大林勉强同意了,但设双层电车的
设想,在斯大林那里则无论如何也通不过了
的优秀品德来描述的
。
党对国家、社会甚至私人生活的全面干预,使党成为矛盾的焦
点。这无助于党的威信的提高,反而会导致对党的信任感的下降。
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党无法保证不犯错误,不出现失误。如果说,
在斯大林高度封闭的体制下,这种错误和失误还能被精心掩盖的
话,那么,只要这个密闭系统稍微松懈,弊端就会奔泻而出,就像后
来真的出现的那样。
错误的暴力导向
失去监督和约束的权力往往恶性膨胀,这几乎是颠扑不破的
真理。斯大林政治模式最大的败笔,就在于以“党的领导
”名义进
行的专政,后来实际上变成了一个命令制加恐怖的实施体系。党
和人民实现目标的工具异化了,反过来成为压迫人民的力量。而
苏共被逐出历史舞台,极大程度上是因为人们无论如何也不能原
谅它的这一恶行,不愿再回到这种体制中去。
国家机器的异化,突出体现在斯大林培植的国家安全机构逐
渐成了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甚至党的机关也不能除外。赫鲁
晓夫在回忆录中提到,他所在的莫斯科党代会就有这种情况。
“提名为莫斯科市委和省委委员的所有候选人都必须由内务人民
委员部审查和‘批准’。中央委员会也好,就整个党来说也好,都
不能再提拔自己的成员。在评价任何党员的工作,决定其是否能
《赫鲁晓夫回忆录》,东方出版社
年版,第
页。
②《赫鲁晓夫回忆录》,东方出版社
年版,第
页。
第 108 页
选任党的高级职务等方面,都只有内务人民委员部的话说了算。
我们已习惯于这样一种信念,以为上述做法有助于地方党组织揭
露钻入党内的敌人。年夏,苏共中央委员会通过一项特别
决定,授予内务人民委员部以逮捕中央委员的临时权力。而在以
前,逮捕一个中央委员或中央候补委员,必须经中央委员会的批
准。
至于国家机器的异化所达到的程度,反对苏联制度的西方敌
对势力显然经常大加渲染和夸大事实,不可轻信。但是,对有些特
殊人物的看法我们不能不加以重视。例如,美国人约瑟夫
戴
维斯这样描写道:“这里的恐怖统治令人胆颤心惊。全国上下都
笼罩在这种氛围之中。秘密警察(往往于凌晨
点至
点)的夜
袭,使每个家庭都生活在惶恐不安之中。一个人被带走以后,几个
月没有消息,再后来便销声匿迹了。
“”在餐馆服务中心,每天都能
看到,人们面带惧色,交头接耳,谈论着新的被捕者,新的判刑者,
朋友间彼此牵挂。由此可见目前人们的心理以及恐怖统治的程
,
度。
戴维斯何许人也?此人
年代出任美国驻苏大使,回国后
写了《出使莫斯科》一书。书中对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表示了极
大的好感,不但认为苏联对反对派的审判公正、可信,而且相信布
哈林确实卷入了谋杀斯大林的阴谋活动,相信图哈切夫斯基元帅
是德国的间谍。苏联外长李特维诺夫称他的书“向读者呈现的是
准确无误、实事求是的历史纪实
”。这个评语,用到他对恐怖气氛
的描写上,肯定是非常准确的。
在斯大林执政的四分之一世纪里,反对“人民的敌人”的运动
实际上接连不断:继工程师一破坏者“案件(
”“工业党”审判案)
①《赫鲁晓夫回忆录》,东方出版社
年版,第页。
②[美]约瑟夫
戴维斯:《出使莫斯科》,红旗出版社
年版,第
页。
第 109 页
格罗曼、康德拉季耶夫、恰
亚诺夫等人(“农民党案件”),此后
之后就是迫害农艺师一科学家
斯米尔诺夫一
艾斯蒙特案件
“、克里姆林宫案件”和“莫斯科案件”、反对“民
米留亭和
年的“乌克兰解
族倾向分子”的运动一个接一个地进行。在
放联盟事件”中,一批历史学家、科学院院长被打成“民族主义
者”,罪名是“在发展乌克兰语言学、术语学、正字法和字母表方面
从事破坏活动”。这听起来已经是非常离奇了。随后的对托洛茨
基分子、季诺维也夫分子、布哈林分子、军队工作者、党和政府其他
领导人的公开的和秘密的审判,年对共产党员和非党
人士的大规模清洗,最后还有镇压政治犯(拉科夫斯基、斯皮里多
诺娃等人)和在伟大的卫国战争前夕和初期镇压军事领导人的运
动,其罪名更是匪夷所思
战后又有对战争中苏军战俘的镇压。
年
月苏联官方公布的数字说,从
年到
年,在苏联
约有 万人受到镇压,其中有
多万人是在年间
被镇压的。如果仅凭这些数字还难以形成完整的概念,那么我们
可以拿一个历史数字来作比较
“:俄国
世纪,在
年中由于政
治原因被处死的有几十名,死在监狱里和流放地的‘政治犯’有几
百名(最多几千名)。”①
被公认能比较客观严谨地运用史料的历史学家麦德维杰夫提
供的数据被人们广泛引证。他认为,整个斯大林执政期间被囚禁
人数为万人。仅年间进行的政治清洗
就涉及万人,其中
的人被枪决。下面是这场肃反
运动的一些具体数字:列宁建立的第一届人民委员会共有
名委
员,在斯大林时期有
人被处决;名师长中有人被处决,名旅
人被处决或病死狱中,人被逐出苏联。
名元帅中,有
①[苏]罗
亚
麦德维杰夫:《让历史来审判》上册,人民出版社
年版,第
页。
第 110 页
人幸存。航空国防
委员会和化学国防委员会的领导人几乎全部遭到清洗。
发生在布哈林身上的事情可以说明当时人们的恐怖心态。
年十月革命节前夕,布哈林已经受到谋杀的指控,处境非常
艰难。十月革命节那一天,布哈林决定到红场去。但他不是作为
苏共的领导人走上列宁陵墓的,而是作为《消息报》的主编站在观
礼台的一侧。这时,站在观礼台上的斯大林远远看见了他。过了
一会儿,一个哨兵走过来。布哈林立即以为,这是斯大林派来逮捕
他的。好在哨兵向布哈林敬礼,并转达斯大林的口信
“:布哈林同
志,斯大林同志请转告您,您站的不是您应站的地方,并请您上列
宁陵墓!
”但是,月,对布哈林的指控更加肆无忌惮,以致布哈林
几次想开枪自杀。一天,一群内务部的人带着搜查证闯进布哈林
家中。正要动手搜查,电话铃响起。原来是斯大林向布哈林问候,
似乎他根本不知道布哈林家里发生了什么事。当得知情况后,斯
大林生气地呵斥
“:叫他们统统都滚出去!
”搜查也就没有再进行
下去。
有人说这是斯大林在玩猫捉老鼠的游戏。有的人则为之辩
护,说斯大林显然并不知情。就事情本身作出判断的确是一件不
很容易的事情。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一部失去约束、走向极
端专制的国家机器,通常是用人的鲜血作润滑剂,运作才会顺畅。
而恰恰是这一点,使苏共的领导失去了道义的基础。在这方面,戴
维斯的说法是正确的:“人类固有的尊严会产生对压迫的极大不
满。任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都无法补偿思想、言论的自由和个
人感情上所遭受的劫难。
”
应该承认,斯大林对实施恐怖、践踏法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
任。说这一点有充分的依据。
人被处决,海军舰队司令员只有
长中有
月
年
日,根据斯大林的
[美]约瑟夫
戴维斯:《出使莫斯科》,红旗出版社
年版,第
页。
第 111 页
指示,未征求政治局委员的意见,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就作出了
《关于对各加盟共和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典作若干修改》的决定,强
调有关恐怖行动的案件应当在
天内完成审讯。审理案件时不
准旁听。对判决不准上诉,不准请求赦免,判决一经作出立即执
行。
年,斯大林以联共(布)中央的名义指示内务人民委员部
机关对被捕者采用体罚手段。
年再次要求必须采取这样的
手段。他强调,体罚方式作为一种例外今后也应当采用,对于公开
的和拒不缴械投降的人民公敌来说这是完全正确而可行的方式。
到斯大林晚年,他个人性格中的某些不健康的方面被高度集
中的权力进一步放大了。斯大林制造了一系列骇人听闻的案件,
来证明他的阶级斗争尖锐化的理论。例如列宁格勒案件、医生案
件等。这些案件的离奇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例如“医生案
件
”,首先源于斯大林的疑神疑鬼。他曾经过问,为什么同一个医
生给季米特洛夫和日丹诺夫两个人治病,这两个人都死了。在一
次例行检查身体中,给斯大林检查身体的著名医生维诺格拉多夫
发现斯大林的身体状况不好,于是在病历上写道,必须立即使病人
完全停止一切活动。知道这一建议后斯大林非常愤怒,认为医生
是想利用职务之便阻止他参加一切政治活动。为此,斯大林命令
逮捕了维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