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如何造就中国的微软-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曾问一位做软件的朋友有没有想成为“中国的微软”的打算?他笑着说:
“这个问题对我们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对于企业的超速成长,在我们这
些小企业里,由于资金与市场都跟不上,我可不敢妄自尊大。说实在的,有
些企业在走向“中国的微软”时所提出的战略方案与五六十年代的“赶英超
美”差不多,这只能会走向极端。的确,患了这种“恐微”症的企业是很多
的,有时甚至是政府部门也患了恐微症。只是恐惧的目的不同而已,一方面
是要促进软件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却又要作出行政上的干预。美国政府就
是患“恐微”症的最佳代表。

一、企业“恐微”为何事

谈“微”色变,这在世界计算机业早已是不争的事实。美国司法部指控
微软将其“互联网探索者网上浏览器”与“WIN98”捆绑在一起销售,违反了
美国“反垄断经营法”,是在不正当地利用其几近垄断的地位。这一指控在
很大程度上是对微软的“恐惧”。如太阳公司和网景公司的抗议所做出的反
应,这些公司认为,要想阻止这个业界的“巨无霸”,除此之外别无良策。
3 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埃里克·贝纳姆说:“谁不怕微软,谁就是傻子。”
假如微软公司造汽车,会是什么模样?有人设想,首先,按照微软的捆绑式
销售的习惯,所有汽车必须使用微软牌汽油以及微软牌润滑油、机油等等;
其次,按照微软为使用者设计的“陷阱”,微软汽车的新座位将迫使驾驶者
不得不长有同样大小的屁股;其三,按照微软与政府部门的糟糕关系,所有
的公路管理部门都将不让微软汽车舒服地行驶。。以上是关于微软的笑语,
编笑话的人也许是出于善意的讽刺,可对于欧美许多IT 企业来说,这样的笑
话肯定不能表达出他们对微软的真实感受,那就是两个字——恐惧。

美国《财富》杂志说,对微软的恐惧已经成为美国计算机业日常生活的
一个部分。一位荷兰软件公司的老板说,凡是被微软看中的公司,总会被它
搞到手。需要资金,微软给你;需要市场,微软也可以给你,最后,没有人
能够抵御微软的诱惑力。

在过去几年里,微软推出了多种基于互联网的进取性的业务,甚至威胁
到汽车零售业、报刊业和旅行服务业的现状。下一个要轮到的是银行。鼓捣
出点子的是微软属下的交互媒体集团公司,其老总是盖茨多年的副手彼德·西
金斯。他提出的惊人举措有:“汽车销售点”,通过这个网址,你可以了解
全球新旧汽车的最新行情,比较价格,购买自己中意的汽车;“人行道美国
城市网上指南”,它与“汽车销售点”和即将推出的名为“居家顾问的房地
产网址”一起,可能会从报纸手中夺走分类广告的业务;但便利行是一家生
意兴隆的网上旅行社。微软投资者是一个能帮助人们理财的网址;还有
MSFDC,它是微软同美国最大的信用卡交易处理公司,两家各出资50%建立
的合资企业。这将使全世界更多的人在网上付帐。


眼睁睁地看着微软一步步打进你所在的行业,就如同看着一头大象朝着
自家的花园冲过来一样。奈特·里德报业集团总裁鲍勃·英格尔则说:“微
软可能会失败。然而,它就像大怪物哥斯拉一样去而复来。”大家想想吧,
统帅微软的是世界最富有的人,是个异常凶猛、坚忍不拔的竞争之王,他的
手下个个能征善战,毫不逊色,盖茨手头握有120 亿美元的现金,这相当于
奈特·里德集团年赢资再翻一番,比尔·盖茨向全球几乎每一家大公司提供
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而且,这再一次向世人证实,他乐于利用其几近垄断
的地位打入新的行业。

这决非口出狂言,而是活生生的生意经。对盖茨来说,让微软停止扩张
是不可想像的事情,即使这会毁坏一些客户的私家花园也在所不惜。

实际上,目前业界人士和全球许多大公司对微软的恐惧感里,有一部分
是忧心忡忡的经理们对互联网表现出来的担忧。互联网正急剧地改变着生产
者和顾客之间的关系,从微软这个强敌、这个数码时代的洛克菲勒身上看到
威胁,要比从某个车库创业发展起来的企业或公司更容易觉察到现实的威
胁。吉奥技术咨询公司总裁穆尔认为:“大家应当真正感受到的威胁是,他
们的业务正在被别人改变得无所适从。当然,这并不是比尔个人造成的,而
是由信息技术引发的全球性信息技术革命造成的。”

在描述微软的战略方针时,微软有一套能博得顾客欢心的说法。西金斯
说,他领导的集团正在努力开发“为万维网生活方式服务的产品”。他认为,
从长远来看,他的集团希望,把微软的软件作为能将许多行业整个加以联机
的基础产品来销售。波士顿杨基调研公司总裁安德森说:“只要是用电子手
段交货的电子产品,盖茨都很感兴趣。”

如果想了解微软和互联网是如何改变着一个企业已定型的产业,只要把
你的互联网浏览器进入你需要的页面。你就会看到一个漂亮的页面,上面有
多种选项,供你了解不同厂家生产汽车的情况,并罗列出廉价出售的旧车,
还能告诉你通过电子手段,从你家附近的汽车经销商那里得到报价单(这些
汽车经销商每月要向微软支付1600 美元的信息入网费)。

过去,此类广告主要是在报刊杂志上刊出的,这也正是微软使美国报业
集团老总们深感忧虑的重要原因:微软正在组织一个由多个网址形成的网络
来争夺分类广告。威胁就在于此。1997 年,美国消费者和企业在全美报刊分
类广告上花费达180 亿美元,这相当于一般报刊收入的3O—40%;一旦少了
这一块收入,报刊杂志就会出现经营赤字。奈特·里德说:“微软正在进入
那些和我们直接争夺财源的领域。”

另一方面,航空运输业多年前就拥有一个类似的操作系统(CRS)。如今,
看到微软不期而至,该操作系统的提供者似乎感到自己的翅膀像是要被剪掉
一样,SABRE 集团首席执行官迈克尔·德拉姆说,他公司的网上旅行社处于
一个不公平的劣势,因为微软把便利行放在它的互联网探索者网上浏览器的
有利位置上,德拉姆说:“假如你敲一下旅行键,看到的第一页就是便利行。”
尽管SABRE 为占据有利位置向微软交了费用,却仍然被放在第四个屏面上。

人们很快就看出,这不仅是不同网址之间的纷争。德拉姆说:“由于微
软之流有可能在互联网上一统天下,我们就要集中精力确保这样的事情不致
于发生。我们正在与政府官员交涉,让他们理解正在发生的事情。”

尽管美利坚公司采取强硬立场,其他大型航空公司却与之背道而驰。微
软从两方面进军航空业:一方面为消费者提供订票服务,另一方面为旅行社


提供订票软件。目前,每订一张机票,航空公司要向订票系统公司缴纳10
美元的费用。这就给微软提供了一个打入的缺口,因为它可以提供收费更低
的服务。

然而,要想知道微软如何在为获得一项稳定的收益而蠢蠢欲动,最好的
观察场所是金融业。美国福雷斯特调研公司发布的调查报告指出,在大型金
融机构的管理人员中,有46%的人认为微软是一个直接的竞争对手。但是,
与它在旅行业中所做的一样,微软正在不宣而战地大肆推销其运行金融网址
的软件。

微软公司称,过去它对银行业无动于衷,那是因为对银行帐单支付业务
一窍不通,如今,它们弥补了这方面的缺陷。但银行家们却把这视同警钟,
他们警觉地关注着微软的举动。

合作还是不合作,这是目前许多大公司所面临的严重问题。“你想战胜
微软吗?”或者,“你想利用微软的最新技术来建立你的优势吗?”富国银
行选择了与微软合作的道路。该银行执行副总裁达德利·尼格说:“微软对
我们这个行业起到了推动作用,如果他们不参与,我们的发展会更慢。他们
具有一种激励效应,一方面是由于他们现在的实力,另一方面则是出于他们
现实作用的恐惧感。”一些与微软合作的公司对于合作的结果表示满意,他
们很有可能发现“微软慢慢一步步打入银行业,并去获取丰厚的那部分业务,
而银行自己所得的利润份额越来越少”。

“汽车销售点”的网上竞争对手——电话购车公司总裁皮特·埃利斯认
为,同微软结盟的大公司终有一天会大吃一惊。“汽车销售点”使用埃利斯
的技术有一年多了,但埃利斯发现微软在“侦察他们的程序”。他接着说:
“微软不是普通的合伙人。他们的意图总是令人心生疑窦。”埃利斯回忆说,
西金斯手下一位高级副手约翰·尼尔森有一天突然来到他的办公室对他说,
比尔·盖茨想知道他是如何每售出一辆汽车就能获利100 美元的。埃利斯说:
“微软早晚会扼杀竞争对手,将它置于死地。大家会在十到十五年以后才醒
悟过来,发现我们所做的一切都归微软所有了。”他不无忧虑地说:“瞧着
吧,微软将成为下世纪的‘恐龙’!”

对此,盖茨、西金斯和微软的其他高级董事似乎是不屑一顾。西金斯故
做惊诧地说:“我们造成的影响远远大于我们的实力。我们引起新闻界关注
的潜力很可能超出了我们在市场上的潜力。”但他对银行界表现的恐惧尤其
敏感,因为银行界的销售额为20 亿美元,其次是绝大部分是操作系统和个人
计算机应用软件。他表示,“微软无论如何都不会变成一家银行”。

尽管微软在谈及其野心时一再保持低调,但它实在太强大了,根本无法
躲开人们的关心。与此同时,人们感到的威胁是,他们的业务正在被悄然改
变,但这并不是比尔·盖茨造成的,微软的产品对许多行业都非常重要,以
致它们无法将盖茨拒之门外。美国各大公司的老总们都要定期去雷德蒙朝
圣,向比尔·盖茨报到。

实际上,就连微软的经理们也不知道未来的局势将如何发展。微软公司
首席经营官员鲍伯·赫尔勃特说:“当我们打开互联网时,我们并不知道它
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在当今时代,技术意味着发生重大变革的可行性,而变
革对人类并非易事。引起变革的人未必总是你喜欢的人。”

尽管如此,眼下没有哪种威胁能比微软的攻势更迫在眉睫。因为,没有
任何法律是惩罚工作出色的人的。杨基集团总裁安德森说:“比尔·盖茨唯


一垄断的东西就是智力。”眼看着微软步步紧逼自家的生意,各大公司岂能
坐以待毙!它们只有做好战斗准备,以抵抗逼进自己家园的“世纪恐龙”。

由文戎翻译并刊登在《中国企业家》杂志的这篇译文,使我们看出,在
中国的软件行业里,你一旦成为了“中国的微软”,企业知名度与企业领导
人的知名度就会出现跳跃型的上升,而且还会带来无穷的经济效益与成长空
间。

但是,当我们从存在的心理矛盾出发看问题时,可以看出共同的需求与
根本分歧之间的一种新冲突并不新鲜。索尼公司在面对与微软争夺未来计算
技术控制权时,斯特格林说:“我们有时一起跳华尔兹舞,有时则站在舞池
对立的两边。如同跳舞一样,你最好不要在舞池中谈论卧室里的事,因为谁
知道你们的结局如何呢。”


二、对中国软件企业的恐惧

1999 年,在中国信息产业界被热炒的话题就是“夕阳产业”中的钢铁公
司也想成为“中国的微软”。这听起来似乎很玄,一旦我们深入其中时,有
时不得不发出疑问:莫非钢铁公司真的能成为“中国的微软”?对此,我在
《黑龙江晨报》上看到了金岛的文章:“软”借“钢”劲,阿钢能否成为中
国的微软?

科利华在全力推出《学习的革命》的同时,在中国证券市场又掀起了波
澜壮阔的“资本浪潮”,给世纪末的中国资本市场增添了活力与生机。阿城
钢铁的股票价格完全摆脱了大盘弱势下行的负面干扰,气势如虹地顽强上
攀,似乎体现出持股者对该股后市的极端看好,莫非它真的能成为“中国的
微软”?

。。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一书中提出,人类正在告别原子时代,
并逐步进入数字化的比特时代,正因为如此,本世纪末的世界首富位置一直
被微软总裁比尔·盖茨死死地把持着,至今尚未有松动的迹象。众所周知,
微软之所以成为微软,根本原因是其产品和成果具有广泛适用性、领先性、
垄断性和附加值及高科技含量较高的特点,而经过研究,科利华在以上方面
与国内同行比均具有较大优势。

。。科利华目前是中国最大的教育软件集团,这一特色是国内其他软件
公司无法比拟的,只要科利华能够继续发展下去,在全国形成行业垄断的规
模,中国微软的出现也许不会是一场梦。路漫漫其修远。走好,阿城钢铁。
这篇文章的分析报道是基于科利华借“阿钢”的股票上市而发表的,从股市
的合理性分析来看,阿钢由于科利华的加入,其股市已经属高价股,与东大
阿尔派、天大天财等一批高科技股接近,与青鸟天桥、国嘉实业等高科技重
组股也差别不大。而根据阿钢的高科技重组性质及发展势头,目前价格定位
应属合理,“若将科利华的股价纳入股市,将超过或远远超过同价位个股”。
这与天桥、国嘉相比就会有极大的优势,这种“软”借“钢”劲的市场战略
将会引起同行的震惊。

其实,在此之前,一些行业对科利华成为“中国的微软”也产生了恐惧。
科利华策划部经理刘恒亮声称:“在这个巨大的战略转变过程中,科利华认
识到一个新时代即将来临,在这个时代中,与其他所有事情相比,一个灵巧
的软件能够决定企业开发的产品在市场中是成功还是失败,这就注定在不同
行业之间发生冲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