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如何造就中国的微软-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些“奸商”在挣了大把大把的金钱之后,并不是想着为民族软件业的腾飞
做奉献,他们而是沉醉于花天酒地,骄奢淫逸的寄生生活中的现实故事。

在这里,它还是一部创业者的血泪史,有的创业者面对无情的“商战”,
嘴里是“满口仁义”,在合作之中却是“尔虞我诈”;有的“出生入死”,
却是负债累累;有的“身经百战”,却换来了“一腔正气”。。

中关村,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传奇故事,不仅因为这里是中国信息产业发
展的核心聚居地,更重要的是它代表了中国高科技产业的飞速发展。在这里,
它也用十几年的时间,奇迹般地造就了一批雄视全球的中国高科技企业。在
这里,不仅有着“无论是一大步还是一小步都带动世界脚步”的IBM 的战略
研究中心,不仅有着以“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的英特尔等,它还聚集了世
界各国的众多知名企业,如美国的微软;日本的松下、东芝;荷兰的郁金香
等。同时还有一大批能代表中国信息业的知名企业,能代表民族信息产业的
先驱联想、方正,以及信息产业界后起的一匹黑马同创;同时还有着对软件
产业发展起主导作用的科利华、金山,以及以用友为代表的二百多家财务软
件企业;还有着从事软件连锁销售的连邦、赛乐氏等,以及从事电脑代理的
众多中小型企业;同时在这块土地上,媒体大战、电子配套市场的出现也为
这片土地增加了众多“骑士”般的传说。

有了故事,就有了竞争。但从中关村的实际情况来看,它相对美国的“硅
谷”和台湾地区的“新竹”而言,中关村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高市场占有
率的产品及领导性技术;中关村还没有出现世界级的、居领袖地位的企业;
对地区、国家乃至更大范围经济发展的影响力也还是不够大。造成这些不足
的原因何在呢?一位研究中关村的专家说:“中关村的高科技企业要钱不如
要政策,要政策不如要理解,让政府给你钱,不如让政府给你一个政策,如
果政策能够理解你,这比钱和政策更有效”。四通总裁段永基认为:一是中
关村在政策环境上还有待于改进。中关村缺政策,缺很多政策,但最缺的是
给脑袋定价的政策。硅谷的创业模式很清楚,一个人有一项发明,有一项技
术,就想到要创业,要占到多少股,只要投资者承认,就占多少股。中关村
没有这个政策,中关村缺新技术政策。从根本上讲,这是如何评价一个人的
知识、评价一个人的创新能力的价值问题,说到底是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
才的问题。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一个基本原则,变成现实的政策,必须有


具体的条文规定,就是给脑袋定价的合理政策,如果没有这样一条政策,尊
重知识、尊重人才就是一句空话。二是中关村缺少风险投资。没有风险投资
资金的支持,发展高新技术就成了无源之水。有了风险投资基金,还需要建
立相应的退出机制。即产权、股权能不能流动起来。否则,风险投资的整套
价值链也无法运转。此外,中关村的企业需要进行自身改造。建立现代企业
制度,产权清晰,这是迎接新世纪竞争的必备条件。

有了合理的政策,有了风险投资,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就如同植根于丰
沃的土壤之中,就能在以“世界五百大企业”为参照系的条件下,吸引一大
批中国民族企业抢先进入世界五百大企业的门关。有了美国的微软,也就有
了“中国的微软”,有了“中国的微软”,也就有了开始对美国微软说“不”
的中国软件人。也就有了一些软件人的说法:“我觉得人要敢想、敢做,不
能限制自己。追求卓越不能给自己的思想和意识加以束缚。”也就有了科利
华的企业领导人敢说:“我希望科利华不光是‘中国的微软’,而是到时候
美国的微软公司或者其他什么大公司都要改叫美国的科利华。”也就有了东
大阿尔派的股东说:东大阿尔派不仅要做“中国的微软”,而且要做“世界
的东大阿尔派”。


二、做“微软”的感觉

沧桑巨变,令人难以捉摸。二十多年前,当电脑的心脏——微处理器悄
然来到人间时。这场被称之为“偶然到来的革命”正在巨大地改变着我们的
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当人们进入奔腾Ⅲ时代,中国的
软件产业开始变得如火如荼,令人牵肠挂肚,出现了你方唱罢我登台的竞争
形式。但面对中国软件业的发展,还是感到了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的软件
产业要与世界同步,还有着一段距离。十多年以来,软件企业的生产销售大
户如中软、用友、科利华、东大阿尔派、新天地、深圳新欣、金蝶、方正、
华光、清华同方等公司产值均达到几千万元,有的甚至是上亿元,如用友、
科利华、方正等。而在国内从事软件开发和生产的企业也逾千家,有的规模
虽然小一些,但也为中国软件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在这一群体之中,
有的可望脱颖而出,撑起软件业发展的大旗。

许多事情是在我们的计划之中的,而许多事情又是我们难以预测的。在
软件业出现这种现象时,难道就没有理由来相信这些企业在几年的时间内产
生超速成长,彻底改变现阶段中国软件业的局面。纵观中国软件业的发展史,
用友成为中国最大的财务软件开发商也才用了十年的时间,科利华成为中国
最大的教育软件开发商也只有八年的时间,方正成为全球市场占有率最大的
排版软件开发商也才十二年的时间。东大阿尔派也只用了八年的时间就搞出
了一个“世外桃园”。这些企业的超速成长,使我们看到我国的企业也经历
了一个大的转变。人们已经意识到导致企业产生这一快速变化的原因主要是
随着信息交流的传播速度的加快,企业在作再设计时“可以使整个响应时间
从几星期或几天降低到几小时或几分钟”。这对快速反应的软件企业来说是
至关重要的。其实,从80 年代以来,企业的快速度成长就被人们开始注意了。

“企业成长就像蹿个儿一样,新衣穿上身不几天就嫌短的少年,成长速
度令人难以置信”。亚信总裁田溯宁如是说。“亚信从1994 年创业,1995
年把美国最先进的英特网技术,把在美国看到、学到的高科技企业运作模式
带回中国之后,在极短的三年时间内取得了新的成长。尤其是在1998 年获得
1800 万美元的融资之后,更是如虎添翼,其原因是我们在这个不确定的社会
里没有按规则办事”。

一个企业是这样,一个行业更是这样,如果从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的总体
形式上可以看出,中国软件业崛起就是没有按规则办事的结果。

一是财务软件一条街的崛起。多年来,中国的财务软件一直是中国软件
产业中的一枝奇葩。十年前,当中国科技进步与会计事业有利结合时,便迎
来了中国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会计电算化,从而催生了一大批的特
殊企业——从事会计软件开发的公司,金蝶、用友、安易、先锋、万能、金
蜘蛛、金算盘、通用、天博、恒泰、四通等“老字号”的企业,后来出现了
伟图、新中大等企业。虽然这些软件企业各自诞生的背景不同,但在用户群
和用户层面上都各具优势。他们已经使财务软件的开发与销售步入正轨,逐
步形成产业规模,这说明中国会计电算化已经步入成熟期,为中国人自己的
财务软件公司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一个坚强的后盾与保障。

二是家用软件市场。1996 年,游戏、家教等娱乐家教类“小”软件的家
庭消费在整个中文软件市场销售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游戏软件基本上已经
走出了“磁片与光盘齐飞”的时代,取而代之的是清一色的“光盘”版软件,


为开拓中国家用软件起到了重大的引导作用。有一次,在我参加中国计算机
展览会时,我看到有不少国外的电脑厂商在情不自禁地思考一些问题:“中
国哪里来的那么大的市场需求?”“IBM、HP、康柏、AST、宏棋、IPC、金长
城、联想、方正、同创等专为家庭用户设计制造的多媒体家用电脑都卖给谁
了?”

据厂商讲,他们的这些机器几乎全部卖给了家庭用户。由此我们可以看
出中国家庭用户的市场潜力是非常大的。对于家用软件来说也是这样。

重要的则是家教软件的出现更为家用软件带来了新的机会。其中以科利
华为代表的教育软件厂商已经进一步扩大和巩固了自己在中文软件的影响和
地位。树人、鸿达、教育电子、腾图、蚁巢、爱嘉等家用软件开发商在1996
年也相继推出了各自的新版本,多年来一直处于市场的热销之中。因为他们
知道,企业的最终结果是要赢利,只有赢利,企业才能在竞争中变为快速行
动,才能去适应市场的需求,通过市场与消费者连结起来。

三是软件销售商的出现充分发挥开发商、销售商各自的优势,实现了技
术与市场的完美结合。1994 年,当中国第一家全国性的软件专卖店连邦率先
在国内通过遍布全国近30 个城市结合起来时,就开创了中国软件连锁销售的
先河。1995 年3 月,赛乐氏软件销售组织在北京地区快速跟进,从而加速了
中国计算机产业界“软件流通商”的发展步伐。应当说,软件连锁销售方式
在国内市场的崛起,实际上是一场软件领域的流通革命。它带动了中国软件
产业的社会分工,推动了中国软件产业健康成长和高速发展。

这就是中国软件业的发展采用不同规则办事起到的结果。在软件企业
界,科利华就是没有按规则办事的一家从事教育软件开发的企业。其领导人
宋朝弟提出的“量子理论”就是这种不按规则办事的体现。它体现出的是三
种类型的变化,第一是对于那些在新的方向上突然发生变化的事件,科利华
需要做出反应;第二是需要不断改进产品、发明新产品;第三是经过设计,
要能够自我发展,既包括不断的改进,又包括适度的飞越。

1997 年,当科利华被美国权威杂志《商业周刊》评为“中国软件产业具
有决定性影响”的软件企业时,宋朝弟说:“软件企业应该设计成为充满变
化和不确定性,并据此在与那些把变化视为问题的企业的竞争中取得优势。
要看到变化和不确定性是竞争机遇的永久性源泉,做‘中国的微软’只是为
企业的发展增加了信心,科利华要做就要做名副其实的微软,能对中国软件
产业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面对这个问题,当时还在《现代企业导刊》的刘薇问道:“你是希望自
己成为‘中国的微软’呢?还是希望大多数的企业成为微软?你对做专一软
件厂商有什么看法?”

“当然是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中国的微软’。”宋朝弟回答道:“不过,
中国软件业的发展,需要的是众多软件人士的群策群力。在商场,没有永恒
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所以我们需要竞争对手加入
我们的行业,只有竞争对手加入了我们的行业,才能为教育软件市场打开新
局面。比如在教育软件领域,如果单纯地靠科利华,实在是有些力不从心,
中国的软件市场潜力太大了。至于做专一的软件企业,我看在软件行业之中,
恐怕没有一家企业能够做到专一,方正是软硬结合、重组的金山软件公司也
应该是软硬结合。科利华也会向其他领域进军,比如与教育相接轨的文化产
业等,我们要转变观念,在中国不能完全照搬微软模式,要根据自身行业与


企业的特点来看问题,成为‘中国的微软’,只是为企业的生存能力增强了
信心。”

不按规则办事,不追寻前人走过的足迹,敢于打破常规,这才是现代企
业领导人的一种思维定势。至于某些企业提出的衡量成为“中国的微软”的
标准,也是值得怀疑的。比如用友也并没有因为IT 界出现了这种衡量标准而
专一地做软件产品。用友研究所的成立,用友也就进入了与管理、文化相关
的行业。所以说,那些单一地做着软件产品的企业所作出的标准,只能是在
为自己寻找一种“精神食粮”。从现阶段企业在走向多元化经营来看,“专
一”只是企业发展中的一种调料,是一个极为短暂的历史问题。

1998 年11 月,当我到四川长虹集团进行采访时,长虹总裁倪润峰曾这
样对我说:“过去就是过去,过去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经济环境不会再延续下
去,长虹现在认识到自己下一步将要面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时代,正在考虑
今后该怎么来做。”当我问他“电脑和彩电今后在替代性方面会不会出现什
么突破性的进展”时,倪润峰说:“中国今后最大的电脑商将会从彩电企业
中产生,而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至少在彩电上是成功的。中国有这样巨大的
电脑潜在市场,没有规模化的生产是占领不了的,而这正是长虹的强项。”

可见,企业的发展远景还应该在于长远的企业战略目标之中,只有存在
于各方人士的共识之中,才能产生诱人的目标。要做“中国的微软”,也只
有像科利华一样,只有在产生一种共识之后,才能真正地成为“中国的微软”。
用友总裁王文京深有感慨地说:“中国软件产业崛起的根本出路还在于众多
软件企业组织的精锐力量的群策群力,现在说用友是‘中国的微软’还为时
尚早,但我真心地希望,未来‘中国的微软’是用友。。”

这是软件行业两霸的论道。然而,就在他们都在为未来的微软而努力时,
有时却不得不“硬着头皮、咬着牙”去把事情做得更漂亮,以此向业界证明,
未来的微软是自己。科利华的一位高级经理对我说:“人的一生,有多少时
间是在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有好多时候是出于无奈,谁叫我是本行业的老
大呢!”

一种无奈道出了心里的众多感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