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如何造就中国的微软-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领导魅力去影响他人,让企业员工跟上企业发展的步伐,让他们在精神上、
物质上、事业上能得到同步发展,使他们觉得工作在这个地方能够获得生存
和发展空间,最主要的就是实在一点,让员工信任你。

东大阿尔派总裁刘积仁

东大阿尔派内部一瞥

看好刘积仁领导的年轻队伍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东大阿尔派总经理刘积仁的成就可以归结于:一是生逢改革开放的好时
代;二是东北大学开明的领导;三是一支得力的年轻队伍。而教委的领导和
我接触到的一些高校校长们在谈起东大软件中心时都异口同声地说到刘积仁
的帅才和人品。以东北大学现任党委书记、前任校长蒋仲乐为首的校领导在
过去六年内给软件中心的发展提供了宽松的环境,政策上给予支持而不加以
限制,结果蓄水养出了一条大鱼。蒋仲乐曾对我说:“东大阿尔派之所以能
够成功,归根结底,就因为刘积仁这个人”。蒋仲乐指出了刘积仁的三个特
点:一是学术上不断跟踪国际上最新发展;二是懂经济、会管理,有很强的
市场意识;三是人品好,胸怀宽阔、宽厚、很有度量。蒋仲乐又说“同时具
有上述头两个优点的已经是难能可贵了,而更难得的是人品。”中国古代讲
究“立大志者要修身”,提倡律己和宽容。儒家又强调“讲原则”,这发展
成日本企业中的严格管理。一个集体能否形成团队精神,往往与领导人的品
质有关:领导人过分追求名声和地位,就很容易自觉或不自觉地把下属功劳
归到自己帐上,从而引起内部矛盾;狂妄自大、听不进不同意见,谋私,心
胸狭窄、记仇,分亲疏,不愿或不支持同事成功等等都会影响一个团体的凝
聚力。近20 年来我接触过很多年轻人,技术方面才华出众者并不少见,但全
面能力或其他素质方面的一些弱点却限制了某些年轻人更大的发展。美国一
些著名心理学家最近指出,有必要重新审视传统的智商概念,因为发现,决
定一个将来是否有所成就的诸多因素中,智力充其量只占20%,而在其余80%的决定因素中,宽厚、自信、坚毅等作用不可低估,心理学家把后者称为
“情绪商”。美国贝尔实验室取得很多举世瞩目的成就的根本原因不在于该
实验室科学家具有特别高的智商,而是这些一流学者之间的友好、愉快和有
效的合作。


说起刘积仁的成就,应该提到他的导师李天华教授。李教授创建了国内
高校中最早的计算机专业之一和最早的计算机应用博士点之一。他全力扶持
刘积仁,并把刘积仁派往美国进修,还亲自与美国朋友联系,希望他们给刘
积仁以帮助和支持。李教授带的学生作出了成绩,李教授并不把名字署在前
面。这一榜样使我联想到导师如何为人师表和如何让研究生充分发挥才能的
问题。由于历史原因,现在的博士生导师年龄偏大,在新兴领域内有时不能
站在最有发展势头方向的前沿上。我不时会听到一些单位博士生的抱怨,说
导师只熟悉自己多年研究的老方向,要研究生追随导师继续研究不可能有发
展前途的课题。在计算机这种新兴领域内,像我这样年近花甲的博士生导师
创造高峰已过,很难跟上技术的迅猛发展,对技术的了解,我显然不如学生。
在这种情况下,导师要注意与学生一起选择正确的研究方向,然后千方百计
创造条件使学生取得成功。近十年来北大方正很多重大成果是研究生负责完
成的,这些研究成果的方向一般是导师提出或导师与研究生讨论后共同提
出,而总体技术方案、系统设计与实现则由研究生负责,成果的第一署名者
当然也是研究生。导师还要创造条件使上述成果得到方正公司中试、经营和
培训、服务部门的大力配合,从而缩短了成果转化过程。东大阿尔派的经验
也表明教学、科研与高新技术产业紧密结合所带来的好处。

近年来,各单位比较注意提拔年轻人才,有的还设有跨世纪人才工程,
但是不少单位还缺乏使年轻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和条件;拔苗助长则是另一
种倾向,有些年轻人得到荣誉和地位已明显超过了他们的实际贡献,一个时
期出于某种需要或传媒的过分宣传是造成这种局面的部分原因。有些年轻人
过分热衷于抛头露面和提高自己的知名度,而不再专心致志于扎扎实实的艰
苦工作,这种做法会导致内部凝聚力的下降。

从东大阿尔派的经验中,北大方正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我们离真正的成
功还有很大距离,而成功往往是失败之母,只有充满危机感和保持清醒的头
脑才能长盛不衰。


八、给我一片天空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十年”,中国计算机硬件市场的迅速成
长,带动了软件市场的茁壮成长。多年来字处理、排版等软件在国内用户的
现代办公环境中的应用很普遍,它们不仅是中文软件行业中最具代表性的产
品,而且也是国内用户进行中文处理必备软件,这与国内计算机的普及和应
用现况也相一致。与字处理软件市场相比,中文校对软件的市场显得较为狭
小,国外文字处理软件很早就带有校对功能,可以说是文字处理软件中的“标
准配置”,但中文校对软件在国内的应用还不那么普及,这一方面是因为国
内办公软件市场对该类产品的市场需求狭小,另一方面是因为中文校对在技
术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这是因为中文本身与英文之间存在着本质上的差
别。在这个市场上也出现了金山、黑马校对系统实力较强的企业。并且在1996
年度金山、黑马、北成三家之间的市场争夺战就是中文校对软件市场的缩影。
后来在模式识别软件方面本来是以清华OCR 独树一帜,后来汉神文字识别系
统的出现,给清华OCR 的“老大”地位带来一些影响,由于汉神文字识别系
统上市的时间较短,在一段时期内想在国内模式识别软件市场出人头地比较
吃力。

由此看来,想做“中国的微软”,在没有硝烟的商战中,比起炮火连天
的战场还要困难得多,它是一种斗智斗勇的战斗。国内的软件生产商在摆平
国内软件企业的排挤时,还要去应付国外企业的抢夺。瞿学魂曾深有感触地
说:“纵观信息产业不到50 年的历史,其发展的规模、竞争的胜负从来不绝
对取决于一个企业的资金实力,也不取决于技术水平,更不取决于政府的扶
持,而取决于企业对产业发展和用户需求的深刻理解,取决于企业高瞻远瞩
的竞争战略,取决于企业内在的创新能力,取决于企业独特的文化凝聚力。
总之,它们是看不见的东西,这些东西可以统称为管理。”

很多因素是我们无法把握的,尤其是在市场竞争中,很多人已经发现所
谓的最后一片阵地岌岌可危了。在中国的软件产业界,科利华在软件产业界
是唯一一家在呼喊需要竞争对手的企业。

宋朝弟说:“中国的财务软件有100 多家往里扎,用户感觉到是使用财
务软件的时候了。我们希望有20 多家有实力的竞争对手同时炒作家教市场,
不希望小公司的低劣产品把家教软件的口碑做坏了。科利华有70 多位教师组
成的教研中心,如果竞争对手没有一个由优秀教师组成的教研中心,就不要
和科利华竞争。教育软件不仅是软件,而且是教育;软件只是一个载体。只
有教育内容好了,才可以把内容做好,在设计指导思想上,如果不能深刻体
会用户的需求,理解教育软件的本质,没有突破,你也只能跟着别人走,成
不了大气候。”

《中国计算机报》的记者刘韧说:“宋朝弟有过竞争取胜的经验。” 1991
年,当科利华开发出第一个产品“CSC 校长办公系统”软件后,经过两年的
发展,1993 年底面临着一场激烈的竞争,一下子有20 多家都在教育报上打
广告。据宋朝弟说:“那时候,教育报的广告排都排不过来,天天都是校长
办公系统。这时,学校能感觉到,上校长办公系统是时候了。市场起来了,
而在这时,科利华使出了杀手锏。1993 年5 月1 日,科利华推出了一个特殊
政策——买软件送硬件,一下就卖了1000 套。别人根本就卖不动,等着他们
也跟着卖软件送硬件时,已经来不及了。”


虽然宋朝弟的这种方法在业界被评说不一,但我们至少可以看出,宋朝
弟可谓是具有“比尔·盖茨”风格的人。比尔·盖茨在美国软件群体中的作
战方式是:置之死地而后快,但它也在不断地需要竞争对手,微软的一位副
总裁说:“只有竞争对手才能促进微软勇往直前,但也要消灭竞争对手,如
果让对手一旦成长起来,微软就会走向失败,所以微软总是在时时提醒自己:
微软离破产只有一步。”正是科利华有了这种微软风格,宋朝弟在做《向中
国的微软阔步前进》的报告时说:

科利华经过八年的奋斗与发展,在国内教育软件领域处于领导地位,取
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八年来按照我们学的历史来比喻可以说是抗战的八
年,既有艰辛又有成果。教育是一个长远的、最有潜力、长期发展的行业,
我们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发展最终离不开教育的发展,所以我们选择了教育。
我们还将继续加强在教育领域的投入,以教育软件为基础,继续深化、加强
这块阵地。在新世纪到来的时候,从教育软件、教育图书全方位地为整个教
育的发展做出应尽的贡献。

科利华经过八年的发展,我们又面临着新的机遇,全新的未来。我们的
目标是什么?非常明确——中国的微软。也许用不了三年,一年,也许是两
年,我相信最多三年,因为未来不可预测。

那么,作为中国的微软应该有什么标志呢?什么时候我们可以说我们已
经是中国的微软呢?第一个标志就是应该成为最有影响力的企业,最有影响
力的企业应该是最有影响力的人组成的。所以从中国微软的目标来看,我们
一定要内化量子理论,产生一大批有影响力的人,才能实现未来的目标。第
二个标志是具有产品的导向性。在中国的信息产业市场,我们的产品将有导
向性,影响、指导别的企业的方向,这是我们对产品提出的要求,具有领先
的突破性。在产品方面我们应该先能感受到未来的产品方向和需求,在市场
方面应该是有一个最强大的市场能力的企业。另外一点应该是在中国的股票
市场上,将明确地形成一个软件、网络或者叫信息产业板块,这是最有活力
的、最有发展、最有前景的一个板块,在这个板块当中,中国的微软应该是
总市值第一的。所以我们就要不断地发展,让我们的企业不断地增值,为股
东带来回报。也就是说,中国的微软的第三个标志就是信息产业的第一名,
它的总市值一定是第一的。

中国微软应该有走向世界的产品,我们现在有了,在于我们怎么不断地
前进,不断地否定自己,不断地超越自己,未来无止境、未来也是美好的,
只有这份激情,我们才能“向中国的微软阔步前进”!

用友在财务软件领域就不同了,面对数百家国外财务软件企业及国内财
务软件企业的围追堵截,他的领导人就要采取一些市场战略去应付。1998 年
12 月,在用友举办“十周年庆典”时,企划部的王晓燕曾让我为《中国财经
报》写一篇题为《中国电算化十年》的文章,此文虽因我公务出差耽误了发
表的日程安排,但在采访用友市场总监郭新平的过程中,让我深感用友面对
国内一些有实力的财务软件企业,如金蝶、万能、安易、新中大、中软、金
算盘等众多企业在抢市场的同时,还要面对美国位居第二的财务软件企业
CA,以及ORACLE、BAAN、JE 等企业的威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用友可谓是
四面楚歌。但用友的领导人王文京却认为:“我们在财务软件领域从零起步,


现在占领了40%以上的市场,这才叫做进步。”

金蝶的领导人却声称:“金蝶也有一个野心,想要建成中国最大的独立
财务软件公司。对金蝶来说,这不是一个狂想,我们多少都有些梦想,不同
的是,我们正在实践自己的诺言,这要靠长期的计划与毅力才会成功。”

这个想征服用友的计划曾在财务软件领域流行一时,从现在的情况来
看,只能算作是茶余饭后的笑谈。虽然金蝶在努力着,但要超越用友也是一
件困难的事。但它至少显示了金蝶在这一方面的“用心良苦”。

“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企业也摆脱不了这种束缚,只是由于自身
所处的环境不同才造成了“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常常在开始时就确定了自
身的战略方案,使自己成功的产品和成功的思想观念能够被其他企业所承
认,以此创造新的成长方案”。


九、向中国的微软进军

1998 年,在北大方正召开用户大会期间,王选曾这样认为:北大方正在
出版软件领域已经拥有了自己的一片天空,可以向世界五百强进军了。就在
方正的王选与联想的柳传志提出这项口号之后,却受到了众多媒体的抨击,
有人说王选与柳传志不自量力,在扮演“小马拉大车”的戏。

其实,进入世界五百强,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这也许是一个可以自
豪的理想。但是,看看世界五百家大企业的情况,就会知道我们离世界的差
距有多大。与他们相比,我们如何敢谈论“规模经济效益”?如何敢自夸取
得了辉煌的业绩?又如何敢尽全力加速开发优良产品、拓展潜在市场?

有时候想,这几年我们的确发展够快。但别人也在大踏步地前进,而我
们的起点本来就很低。幅员不大的韩国,就有好几家企业进入世界五百强,
他们还不满足,还打算更上一层楼!这是无声的、实实在在的来自世界的挑
战。

中国是一个大市场。中国的企业不发奋努力,不在祖国日益强大的同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