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老子道德经 意译本白话五千言 _我的最爱-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领导者成功之后,大家跟着他工作一点也不感觉吃力,在一起共事是一种享受,在共创辉煌中寻求一种快乐,认为成功是很自然而然的事。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矛盾,在潜移默化中实施了管理。这些需要决策者在建队初期,团队建设上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和良好的风气。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细小的环节上下工夫,逐步达到一种无为而治,无为而无不治的境界。
第十八章《老子》
故大道废,案有仁义。知慧出,案有大伪。六亲不和,案有孝慈。邦家昏乱,案有贞臣。
《小子》
社会秩序混乱后,大家会呼吁要讲仁义道德,出现了法律,伴随而生的出现了伪辩。六亲不和时,希望子女多讲孝心,国家政治混乱动荡时,会产生忠臣护国。
一句点题:(乱世出英雄的道理。)
第十九章《老子》
绝圣弃知,而民利百倍。绝仁弃义,而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言也,以为文未足,故令之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小子》
不提倡一些耍小聪明的人对社会财富的投机取巧、巧取豪夺,百姓的劳动成果会获益百倍。不提倡虚伪的仁义道德和礼教学说,反而能使百姓恢复敬老爱幼的天性。不追捧财富的占有和财富的奢华享受,盗贼会少,社会风气自然会好。这三句话还不足以表达所希望的那就是:见素抱朴,外表纯真,内心质朴,少私寡欲。抛弃虚伪的仁义道德和礼教学说,寻求一种返璞归真,悠然自得的安居乐业状态。
一句点题:(返璞归真是最高的追求。)
第二十章《老子》
唯与诃,其相去几何?美与恶,其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亦不可以不畏人。望呵!其未央才!众人熙熙,若乡于大牢,而春登台。我泊焉未兆,若婴儿未咳。累呵!如无所归。众人皆有余,我独遗。我愚人之心也,蠢蠢呵!zhu人昭昭,我独若昏呵!zhu人察察,我独闵闵呵!忽呵!其若海。望呵!其若无所止。众人皆有以,我独顽以鄙。吾欲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小子》
在大彻大悟之人眼里,好与坏、善与恶、喜与忧好象一样,没什么区别。什么事都让他们觉得无所谓。他们混混沌沌,表现愚钝。在他们眼里看到的是更深层次的问题,对于表面的问题不去论理。不拘泥于表现形式,做事往往是直达主题,头脑中没有条条框框的限制。但他们在社会现实生活中的表现往往不如常人。这并不表明他们对事物的消极,而是他们只想去做一些常人不愿做的无为而无不为的平常小事,行不言之教。
一句点题:(大道平直,实者为进;人道自然,修之成仙。)
第二十一章《老子》
孔德之容,唯道是从。道之物,唯望唯忽。忽呵!望呵!中有象呵!望呵!忽呵!中有物呵!幽呵!冥呵!中有请呵!其请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顺众父。吾何以知众父之然?以此。
《小子》
懂得客观规律的哲人,做任何事都会遵循客观规律。客观规律有时是看不见、摸不着,但它确实存在于万事万物之中,而且经常在实践中得到应证,这一点从古自今都没改变过。由此我们从客观规律中看到事物变化发展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第二十二章《老子》
炊者不立,自视者不章,自见者不明,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欲者弗居。
《小子》
自吹自擂的人,不会有所成就。自以为是的人,反而没人认可。自我显露的人,反而不能自明。自我夸耀的人,反而不能建功。自以为贤能的人,反而领导不了谁。这是些很客观的规律,因为他们这些行为象残羹剩饭一样,让人感到厌恶。
所以有理想、有抱负的人,身上千万不要养成这些坏习惯。
一句点题:(坏习惯是成功的障碍。)
第二十三章《老子》
曲则全;枉则正;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执一以为天下牧。不自视故章;不自见故明;不自伐故有功;弗矜故能长。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全者;几语才!诚全归之。
《小子》
委屈能求全;冤屈能昭雪;低洼能聚水;破旧能更新;谦虚能受益;自满反招损。所以圣明之人遵循这一管规律;不自以为是;所以能扬名。不自我显露;所以能自明。不自我标榜;所以能建功。不自以为为贤能;所以能领导别人。正因为做别人不愿意做的无为小事;与世无争;所以胸怀和度量方面没有人能和之相比。这与古人说的委曲求全的道理一样;回归成功之路。
一句点题:(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基础。)
第二十四章《老子》
希言自然。飘风不冬朝,暴雨不冬日。孰为此?天地而弗能久,有兄于人乎!故从事而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德者,道亦德之。同于失者,道亦失之。
《小子》
就拿自然界来说,风不可能一个早上刮个不停,雨也不会一整天下个不住,大自然的狂风暴雨尚且不能持久,况且人世间的一时的艰难和愚惑呢?所以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不要被一时的艰难和愚惑所迷惑,始终遵循客观规律,不按客观规律做事,就只会自食其果。
一句点题:(成功就写在你的下一页,而每一页得自己一面一面的把它翻开,跳页也许会错过成功。)
第二十五章《老子》
有物昆成,先天地生。萧呵!谬呵!独立而不改,可以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国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小子》
天地万物都是自然生成的,而自然规律更是自然中产生的,所以有许多事物发展变化,不是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人要尊重自然,尊重自然规律。人类的发展不要违背自然规律,不要破坏自然生存的环境。为眼前小利益破坏了自然生存的环境,也就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也就破坏了我们明天生存的希望。
一句点题:(只有尊重自然规律,才能得到大自然的恩惠。)
第二十六章《老子》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冬日行,不离其辎重。唯有环官,燕处则昭若。若何万乘之王而以身轻于天下?轻则失本,躁则失君。
重是轻的根本,轻是躁的主宰,我就不明白为什么现在一些君主,有壮观的宫殿和庞大的国家不守着,却要整天到处征战。使自己轻浮躁动治天下?轻浮就会失去根本,躁动就会丧失君主地位,这又是何必呢?
一句点题:(轻浮、躁动之人何以治天下?)
第二十七章《老子》
善行者无彻迹,善言者无瑕谪,善数者不以筹策,善闭者无关楗而不可启也,善结折无绳约而不可解也。是以圣人恒善救人,而无弃人,物无弃财,是谓袭明。故善人,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也。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知乎大迷,是谓眇要。
《小子》
善于做事的人,做事不会拖泥带水;善于言辞的人说出的话是滴水不漏;善于谋略的人会运筹帷幄;善于隐藏自己的人,不到关键时候不会露出真相;善于束缚别人的人,不需要绳索就可将人套牢。而圣明之人则是善于救助他人。在他眼里没有无用的人,也没有无用的物,者也正是他最圣明之处。所以说若要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那么有擅长的人一定要去做自己擅长事的老师,去帮助别人,没有擅长的人要多向有擅长的人请教。不懂得尊重老师这份责任和天职,不知道爱护向你请教的人,虽然有些知识,但更大的是迷惑,因为他不懂得教与学是相互促进,学与问是相互增长的重要道理。
一句点题:(学与问相长的重要道理。)
第二十八章《老子》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恒德不离。恒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恒德乃足。恒德乃足,复归于朴。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恒德不te。恒德不te,复归于无极。朴散则为器,圣人用则为官长。夫大制无割。
《小子》
刚强之道就是要安守柔弱,甘做天下最柔弱的溪流之水,那么永恒的好品德就不会离你而去。而会回复到婴儿那样的纯真状态,充满顽强旺盛的生命活力。荣誉之道,就是能忍受屈辱,虚怀若谷,只有宽阔的胸怀才能装得下那么多的良好品德,这种好品德,复归于朴实的本质。纯洁之道,是不要怕被玷污,让自己最真实的一面暴露于天下,让天下人都能指责自己、鞭策自己,高尚的品德是能忍受别人的误解,你又回到与世无争的原始状态。
客观规律落实到具体事物中,圣明之人则会引导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方法是:遵循事物内在的客观规律,做协调和疏导工作逐步解决矛盾,而不是推翻重来。
一句点题:(阐述:刚强之道、荣誉之道、纯洁之道和做事之道。)
第二十九章《老子》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弗得已。夫天下,神器也,非可为者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物或行或随,或虚或吹,或强或cao,或陪或堕。是以圣人去甚、去大、去奢。
《小子》
不按客观规律强行做事,我看他不会有什么成功。客观规律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违背它会导致失败。
世间万物有的前行,有的后随,有的气缓,有的气急;有的坚强,有的破碎;有的增益,有的毁坏。因此圣明之人只顺乎自然规律,去掉极端的、过分的、奢侈的东西。
一句点题:(圣人的处世之道。)
第三十章《老子》
以道佐人主,不以兵强于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居,楚棘生之。善者果而已矣毋以取强焉。果而毋骄,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毋得已。居是,谓果而不强。物壮老,谓之不道。不道蚤已。
《小子》
用正确的思想意识和思想观念辅佐国家,不要用强大的军队逞强于天下。用兵打仗会遭来报应,战争过后良田荒芜,民不聊生。善于用兵者,只要取胜就罢,不必发动战争,胜不骄横,胜不自大,胜不夸耀,胜利是出于不得已而为之。凡是气势壮盛的就会走向衰老,这合乎自然规律,不合乎自然规律的就会很快败亡。
一句点题:(治国强兵之道。)
第三十一章《老子》
夫兵者,不详之器也。物或恶之。故有欲者弗居。君子居则贵左,用兵者贵右。故兵者,非君子之器也。兵者,不详之器也,不得已而用之。xian袭为上,勿美也。若美之,是乐杀人也。夫乐杀人,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是以吉事上左,丧事上右。是以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居之也。杀人众,以悲哀立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小子》
战争是不吉祥的东西,大众都厌恶它。所以有远大理想抱负的人不会发动战争。兵器也是不吉祥的东西,君子之人是实在不得已才动用它。兵器以锋利为上等,不要对优良的兵器加以赞美。如果赞美它,就是喜欢杀人,喜欢杀人的人不可能得到广大民心。战争就是虐杀,虐杀太多应该感到悲哀。因此战胜者应该以丧礼处理战败国。
一句点题:(反战之道。)
第三十二章《老子》
道恒无名。朴虽小,而天下弗敢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俞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焉。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俾道之在天下也,猷小谷之与江海也。
《小子》
自然规律虽很微妙,但没有谁敢去支配它。侯王如果能遵循它,万物将不受惊扰自然发展,天地相合,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百姓没有禁令,而自然自觉的索取自己的劳动所得,如果有了制度,也会自觉的遵守,天下人士各行其道,犹如小溪之水缓缓汇入江海。
一句点题:(富国强民之道。)
第三十三章《老子》
知人者,知也。自知,明也。胜人者,有力也。自胜者,强也。知足者,富也。强行者,有志也。不失其所者,久也。死而不忘者,寿也。
《小子》
善于了解别人的是智者,善于了解自己的是明者,能胜人一筹的是有实力者,能自强不息的是强者,能知足知乐的是富有者,坚韧不拔的是有志者,矢志不渝的是有恒者。思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