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在中国做事(全文阅读) - 黄夏君-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虹§桥§书§吧§BOOK。HQDOOR。  
      第10节:兵家思想对做人的影响(1)       
      第三个影响因素是双方的军事力量。孙子在《计篇》中提出,判断战争的胜负,在军事上要了解:〃将孰有能?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这句话的意思在统兵打仗、判断胜负时,要了解哪一方将统有能力?法令怎样执行?兵力谁的更强?哪一方的士卒比较精锐?哪一方的赏罚较为严明?孙武的这种把军事上各种因素综合起来进行比较的观点,应该是相当全面的。孙武的这一思想也是从战例中归纳出来的。 
        
      公元597年,晋楚之战,晋国出动三军救郑代楚,军队人数众多,武器装备也不弱,但由于将帅内部意见不一,再加上中军元帅指挥无能,与楚对峙而不作战斗准备,这大大地削弱了晋国的军事力量。两军开战后,面对楚军的迅速推进,晋军竟不知所措,一败涂地。这就是〃将孰有能〃的体现。 
        
      第四个影响胜负的因素是外交。孙子认为在战争中通过外交途径孤立敌国是制胜的重要手段。他在《谋攻篇》中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再次伐兵。〃意思是说:最好的战争手段是以己方之谋略来挫败对方,不战而屈人之兵。其次是从外交上压服敌人,联合盟友,撤散敌国的盟军,使对手处于孤立无援的困境。再次是攻打敌人的军队,以武力取胜。他在《九地篇》中又说:〃必争天下之交,必养天下之权〃。意思是说:必须争着和别的诸侯国结交,必须在别的诸侯国里培植自己的权势。在孙武看来,外交活动可以成为战争的一个重要部分,可以形成对敌的优势。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外交活动非常活跃,〃合纵〃与〃连横〃的策略使一大批外交家应运而生,时称为策士,其中最有名的当数苏秦与张仪。公元前313年,秦国想讨伐齐国,但是又怕齐国与楚国合起来对付自己,于是派张仪出使楚国,对楚怀王说:〃楚国如与秦国交好,秦国愿割地六百里给楚国。〃楚王听后大喜,与齐国断交。秦国见齐楚断交,马上派人向齐示好。次年,楚国向秦国索要六百里地,秦国不肯,楚国大怒,发兵攻打秦国,结果秦齐联军,将楚国打得大败,死伤八万多人,大将屈匄也被俘。楚国不仅没要到一分土地,连自己的汉中之地也尽为秦所有。 

      这场战争充分体现了孙子伐交思想的正确性。   
      第五个决定战争胜负的是自然条件。孙子在《计篇》里阐述了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有天、地两项。孙武在后来又进一步作了解释,他说:〃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夫地形者,兵之助也。〃这两句话的意思为:〃天〃就是指昼夜、寒暑与四时节令的变化。〃地〃就是指道路的远近、地势之险厄平易、开阔狭窄与高低向背等地理条件。地形对行军打仗很有帮助。在这两句话里,孙子谈了日照方向、时节、死地生地对战争胜负的影响,认为好的地形十分有利于作战,孙子的这种思想也是对战争经验的总结。 
        
      公元前645年,秦晋战于韩原,因为晋军误入沼泽地带不能动弹而被秦军击败,晋惠公被俘。十八年后,秦军远袭郑国,见郑国做好了充分准备,于是不得不回来,回来时经过晋国境内,晋国趁机报复,占领地势险峻的崤山,向秦军发动突袭,把秦军打得一败涂地,秦军三位将帅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全被晋人俘虏。由此可见,地形在战场中的重要作用。 
        
      政治、经济、军事、外交、自然条件五者缺一不可才能打胜仗。不能忽略其中的小问题,一旦忽略小问题就有可能出大问题。上述五个因素是兵家的智慧之道、胜利之道。当然,我们的生活当中也要充分地把握这种胜利之〃道〃,今天很多的家长都非常注重对孩子各方面素质的培养,希望孩子能够出人头地、成就未来。但是,要让孩子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成功之道是非常重要的,这需要多方面因素的考虑。针对一个孩子来说,就要根据孩子的个人兴趣、爱好,性格;针对一个家庭来说,就要看这个家庭的条件、环境是否能够适合孩子的成长;针对一个学校来说,学校的教育质量和环境,这些都是在我们考虑的范围之内。 
            
      。HQDOOR。▲虹桥▲书吧▲  
      第11节:兵家思想对做人的影响(2)       
      要取得战争的胜利,必须有一支精良的军队,怎样带好一支军队,孙子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观点。   
      孙子认为,将帅必须具备智、信、仁、勇、严五种品质。〃智〃是指足智多谋,善于在复杂的情况下制定出胜敌的妙计。〃信〃是指赏罚有信,言必信,行必果,在士兵中享有威信。〃仁〃是对部下要仁爱,要视士卒如子女。〃勇〃就是指骁勇善战,敢打敢拼。〃严〃就是指号令严明,要求军队有严格的纪律。 
        
      说到〃严〃,孙武在这方面是典范。一次,孙武与吴王谈论兵法,谈到〃严〃的时候,吴王叫他训练自己的嫔妃与宫女,孙武答应了,将后宫的宫女集合在一起,向宫女宣布了军队的纪律。宫女从来没见过这样的阵势,也没有将孙武的命令当一回事,嘻嘻哈哈笑个不停,尤其是吴王的两个爱妃,更是笑得乐不可支。孙武大怒,马上叫人将两个爱妃斩了,宫女们大惊失色,于是对孙武的话言听计从。这个故事就反映了号令必严的道理。 
        
      要建立一支精锐的部队,除了要选择好的将领外,还要对士卒加强训练。孙武在谈到训练时说:〃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民之耳目也。民既专一,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其意为:金鼓与旌旗是用来统一军队上下如一人的,那么勇敢的士兵就不会单独冒进,怯懦的士兵也不会单独后退,这就是指挥大队人马的方法。军队在金鼓旌旗的指挥下,整齐划一,步调一致,这是古代冷兵器战争时特别需要注意的。孙武认为要做到这样整齐划一,步调一致,必须:〃(贵贱少)长远近习此教也,以为恒命。此素教也,将之道也。〃所谓〃素教〃、〃恒命〃就是要在平素加强教育、操练,使士兵养成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习惯。 
        
      孙武主张军队要有健全的法令制度,将帅要运用赏罚的手段进行军事管理。孙武曾经说过:〃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曲制〃是指军队的编制、组织等方面的制度;〃官道〃指各级将吏的职责范围,统辖管理等制度;〃主用〃指军需物资、军用器械、军事费用的供应管理制度。 
        
      孙武的军事法制思想是对春秋时期军事思想的一次总结。春秋时各国都在进行法制建设,军事方面的法制也逐渐完善。《吕氏春秋?高义》记载:楚将子囊作战循逃,自觉有罪,遂伏剑而死,〃自觉有罪〃就是自己知道触犯了军法。《战国策?齐二》载:〃楚之法,覆军杀将,……官为上柱国,爵为止执。〃意思是打了胜仗,杀了敌将,封官上柱国,封爵止执。可见楚国有一套严明的军法。纪律严明,则作战勇敢;纪律涣散,则屡战屡败,这条军事理论至今在各个领域仍散发着耀眼的光彩。 
        
      赵匡胤早期身为后周大将,后来他见后周气数已尽,就在陈桥发起兵变。赵军纪律严明,英勇杀敌,周军目无法纪,结果周军不堪一击,赵匡胤很顺利地打败了宋军。赵匡胤不但是位政治家,还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家,不然就不会在战争中大获全胜。 
        
      孙武除了注重制订战略,还注重战术的的运用。兵者诡道,治气、治心、治力、治变,集中精兵,避实击虚,出奇制胜,因地制宜,势险节短,讲究阵法,这些都是兵家的作战法则。 
        
      古代的战争讲究变化,在不同情况下应做出不同的决策,在哲学层面上就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仅不同的事物我们要具体分析,即使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地点和不同条件下情况也不相同,还要具体分析其所处的时间、地点、条件等的变化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就会得出不一样的结论,我们都学习过盲人摸象的故事,故事中对于象的具体形象就不是同一定论了。为做到万无一失,要从各方面进行考虑,不能有半点大意。 
        
      在《三国演义》中,我们都看过〃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一章,马谡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他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认为〃居高临下,势如破竹〃在任何战略要地都是适用的,他就没有考虑到居高临下也会使自己陷入孤军奋战,进退两难,处于危险境地。 
      我们现在要懂得借鉴古人高明之处,少走弯路。       
      虹桥书吧BOOK。HQDOOR。  
      第12节:佛家思想对做人的影响(1)       
      在诸侯纷争的时代里兵家所提出的〃战而强立〃,是适应当时社会要求的,但在今天看来就带有很大的历史局限性。   
      靠武力征服他国、他人,是不适应当代社会的。当代世界的主旋律是和平与发展。军事力量主要是用来打击不法分子,镇压反和平的势力,维护世界和平和国家稳定的。美国攻打伊拉克,遭到世界人民的反对。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已不为世界人民所容,世界人民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5、佛家思想对做人的影响    
      〃佛〃这一个字,是从印度梵文音译过来的,它是〃智慧、觉悟〃的意思。当年为什么不用〃智、觉〃这两个字来翻译,而采〃佛陀〃这个音译呢?因为佛陀的含意,是无限的深广,我们中国词汇里的智、觉二字不能够全部包括,因此,就采用音译,然后再加以注解。〃佛〃这一个字,有体、有用。从它的本体上说是〃智慧〃,从它的作用上来讲是〃觉悟〃。 
        
      大体上讲,智有三种:第一,〃一切智〃:用现代哲学的名词来解释,就是正确地了解宇宙的本体,这样的智慧,在佛法里称为〃一切智〃。第二,〃道种智〃:种是指种种繁多的现象,宇宙之间的现象、种类无量无边,这许许多多的现象是怎么产生的?从哪里来的?现象、过程如何?结果如何?能够正确明了宇宙万象的智慧,叫做〃道种智〃。第三、〃一切种智〃:就是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有一个圆满的了解,没有一丝一毫的迷惑,也没有一丝一毫的差误,这样的智慧,叫做〃一切种智〃。 
        
      在佛经上的〃觉〃也有三类:第一,是自己觉悟了;第二,是能够帮助别人觉悟,这叫做觉他;第三,是圆满的觉悟。   
      佛教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他大约在三千年前出现于北印度。根据中国历史文献所记载,释迦牟尼诞生在周昭王二十四年(甲寅),于周穆王五十三年(壬申)入灭,住世七十九年。现代中国佛教,老一辈的大德们,对佛入涅槃的纪念日,便是用这个纪年。历史上的记载则是其曾经为大众讲经说法四十九年。佛入灭后一千年,也就是中国东汉明帝永平十年(西元六十七年),佛教才正式被传入中国。 
        
      而释迦牟尼佛就具有了上面所提到的那三种〃智〃。由这个智慧起作用,当然就能够对于整个宇宙人生的真相得到完全正确的了解。智慧起用就是大觉。   
      小乘阿罗汉、辟支佛,这些人是自己觉悟的。他们自觉之后,还没有发现,主动地去帮助别人觉悟,经典里常常说这是小乘人。大乘菩萨自觉之后,能够主动地去帮助一切希望觉悟的人。〃希望觉悟〃,就是机缘成熟,菩萨一定会主动地帮助他,使他从自觉到究竟圆满的觉悟。这〃究竟圆满〃正如同其他宗教里面赞美〃全知全能〃的主上帝一样,在佛教称之为〃佛陀〃。 
        
      佛告诉我们,这样圆满的智慧德能,〃觉〃就是它的德能、它的作用,一切众生本来具足。《圆觉经》中讲得很清楚:〃一切众生本来成佛〃。这也是《华严经》上说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换句话说,众生与佛都是平等的,没有差别。 
        
      现在我们把智慧德能都失掉了!怎么失掉的?佛用一句话把我们的病根说出来了〃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这就是我们的病根之所在。我们从佛的境界落到今天这个地步,就是受妄想、执著之害;每天还在继续不断地搞生死轮回,也是妄想、执著;生活过得这么苦,还是妄想、执著。妄想、执著的确是一切迷惑、灾难的病根啊!妄想、执著去掉一分,我们就得一分自在,就恢复一分的智觉;要把妄想、执著断得干干净净,我们的佛性就重新又恢复了,恢复到本来佛了,这个事实真相佛在大经里面明白地告诉了我们。 
        
      大智大觉的物件,就是无尽时空里面所包含的一切万事万物。这个〃万〃不是数字,只是形容极多无量的无量。佛经上常说,人身上的一根汗毛,或说微尘,这是讲小的。〃正报〃小的毛端,〃依报〃小的微尘;大的可到虚空法界,这一切事物就是我们智觉的物件,佛用一个代名词代表这些万事万物,这个代名词就叫做〃法〃。所以〃佛法〃这两个字连起来,就是无尽的智慧、觉悟,觉了宇宙人生一切万事万法。我们中国人常讲〃佛法无边〃,确实是无量无边。所觉的物件没有边际,能觉的智慧也没有边际。这无量无边的智觉,就是自己的本能。 
            
      ◇欢◇迎访◇问◇。HQDOOR。◇  
      第13节:佛家思想对做人的影响(2)       
      不过这里面还有一件事情是我们很不容易体会的,那就是佛经里面讲的:〃我们本能的智觉与智觉的物件(宇宙人生万事万物),是一不是二。〃这个道理我们很不容易理解。如果我们很冷静地去思惟、观察:假如佛所说的这句话真的能成立这个智觉是究竟圆满的,那这句话就可以相信,我们便应该相信;如果说〃能知〃跟〃所知〃是对立的,这个智与觉就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