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小故事大道理-第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貂蝉向董卓哭诉道:“吕布调戏我。”董卓发誓要将吕布杀掉。
王允见时机成熟,便埋伏了一些精兵,唆使吕布将董卓杀死。
大道理:和强大的敌人硬拼是莽夫的行为,这样无疑是鸡蛋碰石头。巧用美人计,从内部离间敌人,让敌人自相残杀,这比自己亲自出马要绝妙得多。
张辽善以静制扰
三国时代张辽(公元171~220年)曾驻兵长社,当时军中有人居心叵测,暗持兵器准备造反,想趁夜里制造惊慌动乱,一起火,全军为之纷扰。
张辽见此情景,对左右的人说:“不要妄动,最好按兵不动,等待情势稳定。一定不会全营的人都造反,必然只有少数要作乱的人想借此扰乱人心罢了。”
于是下令说:“不造反的人安静地坐下。”
张辽就带领亲信兵士数十人,站在营阵当中。过了一段时间,情势终于安定下来,轻而易举就抓到了首谋的人,把他们绳之以法,全军终于安定下来,再没有人敢造反了。
大道理:遇到突发事件,不能自乱阵脚,有时候静观其变,方能接触危险。
张举焚猪巧断案
三国时吴国人张举在句章(今浙江余姚东南)当县令时,遇到一件人命案。死者之弟向官府据报自己的嫂子杀了哥哥又放火烧房,反而诈称丈夫死于火灾。
由于证据不全,一时间难以给案件下结论。张举经过思索决定做一个实验。他命人找来两头猪,一只杀死,一只还活着,然后分别给它们做好记号,再把它们一起放进柴堆里烧。火灭后,取出两头焦猪检验,结果发现活活烧死的,嘴中有灰;而死猪口中无灰。接着,他又命人查验被杀死者的尸体,那死人口里果然没有灰。
这一下张举心中已有了结论,立即提审那妇人,大声道:“你丈夫不是被火烧死的,凡被活活烧死的人,烟熏火烤,呛得喘不过气,大口呼吸,口中必然有灰。而现在你丈夫口中却一点灰尘都没有,可想而知他根本就是先死亡后才被火烧的,你快快从实招来。”那死者的妻子一见铁证如山,不得不认罪。
大道理:在遇到棘手的难题时,不要总是把注意力局限在一处,可以换个角度思考问题也许就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庞统察虚巧断案
三国时期,庞统(公元179-214年)曾经担任过县令。一天,当地一大户人家的弟兄俩,因为家事打起架来,两人越想越生气,都认为错在对方,就跑到县府告状。在公堂上,吵吵嚷嚷,争论不休。庞统听了有点不耐烦,大声斥责道:“你们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只顾在这里扰乱公堂。本官要亲自察访,现在你们都回去,听候处理。”
老二气呼呼地走了。入夜,老大让家人送来20两白银,庞统二话不说,立即收下。第二天升堂,庞统把惊堂木一拍,喝道:“来人,把老大押下去重打30大板!”站在身旁的师爷问:“大人,怎么不审就断?”庞统说:“有理胆壮,无理心虚。老大送礼说明他自己心虚,责任肯定在他。”边说边拿出白银20两。老大一看再也不敢隐瞒了,只好如实承认。众人对庞统智断此案,都十分钦佩。
大道理:在难以分清是非时,要注意观察细节,做错事情的人终究会沉不住气,自己露出马脚。
孔明慧眼识刺客
三国时期,曹操曾经派刺客去见刘备,准备行刺。刺客见到刘备之后,与刘备讨论攻魏国的战争局势,极合刘备的意思,刘备非常高兴。
不久诸葛亮进来,刺客一见大惊失色,突然不知如何处置,赶忙起来上厕所。
刘备向诸葛亮引荐那人说:“先生来得正好,方才得到一位奇土,可以帮你的忙。”
诸葛亮慢慢叹道:“我刚一进来,就看到来客的脸色变了,神情有些惊惧,视线低而时时露出忤逆之意,奸邪之形完全泄漏出来,我觉得他一定是个刺客。”
于是很快下令派人追出去,刺客却已经跳墙离去了。
大道理:慎思辩才,才能避祸求福。
司马懿智取帅印
司马懿是曹操丞相府的长史。所谓长史即是总管的意思,官职并不小,但总管属幕僚,没有实权。他深有韬略,逐渐成了曹魏政权的重要参谋,后来三国分别称帝建制,在曹丕、曹睿相继称帝时,他的地位越来越显得重要,但他仍处于辅佐地位,实权依旧掌握在曹氏宗室手中,这种情况使他难展宏图。每次战争,功劳是他的,但是得益最大的都是曹氏亲属,他因为这种情况深为苦恼。
刘备死后,蜀汉由诸葛亮主政,屡次兵出祁山,进伐中原。魏明帝在对蜀战争中的大将军是曹真,而司马懿只是担任他的副手,其实司马懿此时已成为诸葛亮的主要敌手。
诸葛亮初出祁山,占天山诸郡,收服姜维,取得大胜,后因马谡失去重要战略要地街亭才被迫回川。数年后,经过休养生息,诸葛亮重聚大军兵出祁山,再伐中原。大军一路前行,势如破竹,并再次联络东吴,共伐曹魏。
在这紧急关头,大将军曹真却身染重病,只得回洛阳养病,军中无主,眼看曹魏形势更加恶化,魏明帝一时有些六神无主。就在这时,司马懿主动向魏明帝分析了形势,他认为蜀汉与东吴的联盟是貌和神离,东吴在吕蒙白衣过江夺取荆州和在夷陵之战中大破蜀军后,已与蜀汉结下了深仇,不可能真心实意地帮助蜀汉,所以这一路兵马不足为患,所忧的倒是陇西诸葛亮的一路军马。现军中无主,得派得力之将前往主军,等蜀军粮草供应不济,定可反败为胜。
曹睿见司马懿分析得头头是道,鉴于曹真有病,就委派司马懿为都督,总领陇西各路军马,抵御蜀汉进攻。他还命人立即去曹真那里取帅印交给司马懿。
司马懿却说:“臣自去取帅印便可。”他来到曹真府上,先探病情,再告以前方军情。曹真因在病中,家人怕他病情加重不敢告以实情,现听说军情如此紧急,不禁深感忧虑,便说:“现在国家如此危急,皇上为什么不拜你为都督,以退蜀兵呢?”司马懿明明己经受封,却装作毫不知情,这时仍推辞说:“我才疏学浅,不堪重任。”曹真信以为真,忙叫人将帅印交给司马懿。司马懿仍是不住地推托:“帅印仍请大将军掌管,我一如既往,竭力辅佐。”曹真忙说:“你不接帅印,我又不能理事,现在国家危险了,军队怎么能没有统帅呢?我要抱病去向皇上保举你。”
此时,司马懿才说出实话:“皇上已有恩命,只是我不敢领受罢了。”曹真一听,高兴地说:“有你挂帅,蜀兵可退了。”于是,司马懿假意推辞不过,拜谢再三,接过了帅印。
既然皇上有命,司马懿何必还要装腔作势,自取帅印,好像是多此一举。其实这正是他的高明之处,他处心积虑地分析过,知道明帝命他挂帅是在紧急状况下做出的决定,一旦击退蜀军,帅印仍会回到曹真手中。再说曹真正在病中,被人取去帅印,心中必会不快,甚至要疑心司马懿从中作怪。现在司马懿亲往取帅印,而且再三拜辞,既可释除曹真的疑虑,也可长保帅印。
大道理:司马懿深谋远虑,处事圆滑,既可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又使别人诚心诚意地信服,其中的处世技巧值得借鉴。
曹冲机智救库吏
东汉末年,丞相曹操为了稳定社会秩序,制订了许多严刑苛法。属下稍有失误或过错,就可能受到重罚。
有一天,一名库吏发觉收藏在仓库里的曹操坐骑的马鞍,被老鼠咬坏了一点,吓的寝食难安,心想:“这下可完啦,丞相如若追究起来,恐怕我这小命就难保了。”
他这样想着,就去找了一根长绳子,想把自己捆绑起来去曹操处负荆请罪,希望得到从宽处理。
路上,他碰到曹操的小儿子曹冲。
曹冲见状,奇怪地问:“您把自己绑起来,这是要干什么呀?”
“由于我的工作失职,马鞍被老鼠咬坏了。”
曹冲想了一想,连忙帮他解除了绳索,劝告道:“您不用着急,我自有办法救你的。”
于是,曹冲去找了把小刀将自己穿的衣服戳了许多小洞洞,活像老鼠咬坏的一样。完事后,便装成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去见曹操,一脸苦闷地说:“父亲,您看,我的衣服给老鼠咬成这样。听说,老鼠咬坏了衣服,主人一定凶多吉少。我真有点发愁呀。”
曹操听了不禁哈哈大笑,摸了摸儿子的头,劝慰道:“你别听人瞎说,绝没那回事,这纯属是迷信,胡说八道!”
曹冲拜别父亲后,去见那个库吏,胸有成竹地说:“现在,您可以去自首了,我保您没问题!”
库吏还有点将信将疑,便犹犹豫豫地将自己捆绑了前去向曹操请罪。
曹操见状,诧异地问道:“你这是干什么啊?”
库吏红着脸,结结巴巴地说:“我……我工作失职,仓库里的马鞍被老鼠咬坏了一点。”
曹操哈哈大笑道:“孩子的衣服穿在身上都给老鼠咬坏了,马鞍挂在桩子上,不是更容易被咬坏了吗?算了,算了。”
说着,曹操让左右替库吏解除了绳索。
库吏跪谢了曹操,又马上跑到曹冲那儿,千恩万谢了一番,感谢他的救命之恩。
大道理:当我们面对某个问题感到很难解决的时候,不妨找一个参照物来与之做一下比较,可能那些问题就会变的微不足道了。
小羲之帐中保命
东晋王羲之十岁的时候,聪明伶俐,清秀可爱。大将军王敦非常喜欢他,经常带他在身边,有时安置在帐中同寝。
某日,大将军王敦早起,而王羲之仍贪睡未起。不一会儿,王敦属下钱风进来,于是王敦屏退左右,密议叛国起兵的大事,全然忘了王羲之还在帐中睡觉。
王羲之在床上听得分明,发现竟然是密谋造反之事,不由得暗自吃惊,随即一想,既然自己已听到逆谋,断无幸免存活的可能。于是灵机一动,吐出口水,把被褥、床头和自己的面颊、嘴角全都涂染,继续假装熟睡。
王敦与钱风正谈得起劲,忽然想起帐中仍有王羲之,不由得大惊道:“糟了!我们的话都被他听到了,事到如今不得不除掉这小娃儿了。”
他前去打开帐子一看,只看到唾液处处,沾污了一大片,王羲之似乎仍好梦正酣呢!
王敦看了大为放心,消除了杀意。王羲之终于保全了一条小命。
大道理:自己假装愚蠢笨拙,令敌人放松戒备,不失为一条保身妙计。
李穆鞭主得脱险
东魏和西魏在芒山展开交战。东魏丞相高欢统领十万大军来到黄河北岸迎战。西魏关西大都督宇文泰火烧河桥,想遏止高欢南渡,但还是失败了。高欢借机率军抢渡黄河,将芒山的有利地形一一占据了。
公元543年,宇文泰借助李穆的力量,和他一起偷袭,但并没有成功,东魏大军乘胜反击,西魏兵士丢下兵器和盔甲争相逃命,最后有三万人死在了战场。战斗中宇文泰的战马中了数箭,由于疼痛,马抬起了前蹄,把宇文泰摔在了地上,处境非常不妙。他还未来得及爬起来,东魏追兵已经赶到,士兵看见他后,将他团团围住。这时,被一同围住的李穆脑中有了主意,翻身下马高举马鞭狠狠地抽打宇文泰,并扯着嗓子骂道:“西魏的小兵,你们主人宇文泰在哪里?为什么只有你一人留了下来?”东魏追兵看见李穆敢于鞭打宇文泰,就认为眼前的这个人不是西魏的主要将领,他们丢下宇文泰继续向前追击。
第二天,宇文泰、李穆经过乔装打扮,平安地逃离了芒山。回到自己的领地后,两人抱头痛哭,宇文泰非常感谢李穆,因为李穆救了他一命。他看了看李穆,然后对左右的侍从说:“李穆就是助我成就大事业的合适人选。”后来,他授李穆为武卫将军、仪同三司,进封安武郡公。前前后后的封赏,难以数清。宇文泰说:“生命是最宝贵的,李穆能舍身保护我,这是用任何东西都无法报答的。”后来,特赐李穆丹书铁券,赦以不死。
大道理:当危险来来临时,我们不能坐以待毙,有时一个机智的举动就可能让自己逃避危难。
少年智辩胜狂僧
隋朝时,有个和尚叫三藏法师。他对佛经略知一二,但学得不深,只懂得几许皮毛,可是他却常常夸夸其谈,大言不惭地自诩为天下佛学权威。一些善男信女为他的“博学”所迷惑,对他佩服得是五体投地。
一天,他照例设斋拜佛,讲经说法。各地佛教信徒都慕名赶来,将设置讲桌的斋坛围得风雨不透,水泄不通。
这时候,三藏法师清了清嗓子,摸了摸发亮的光头合掌于胸,微闭双目,口中念念有词,睁开双眼,面带微笑,正式地讲起学来。
信徒们一齐恭而敬之地聆听三藏法师那天书似的教课。有的实在是听不懂他在讲什么,只能自怪娘生了自个一颗笨脑袋,就端详起法师嘴角的白沫沫,看着它们忽儿起泡儿,忽儿消散开,倒也是打消瞌睡的好办法。
好容易等他讲完,那些健嘴巧舌的子弟便迫不及待地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难题来,哪知三藏法师竟是对答如流,而且还说这答案出自某某佛经。从没有看过什么佛经、文化水平很低的信徒们,只得个个耷拉着脑瓜子,仰望着大师诚惶诚恐地崇拜起来。
此刻,三藏法师看到自己这些信徒们崇拜自己的样子,显示出一副志得意满的神气,眼睛微微乜斜着,流露出“天下佛学舍我其谁”的狂妄之光。
这时忽然间,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从信徒人群中倏地站了起来,大声问道:“大师,我记得有部佛经上写着关于野狐和尚的事,它把‘狐’叫做‘阿舍黎’(佛家语,意思是可作规范的高僧)。请问,这部佛经叫什么名字?”
三藏法师听了面色刷地变白,一时语塞。但毕竟他吹牛讲学多年,也算是阅历丰富,便很快恢复了从容的态度,“嘿嘿”冷笑两声,来了个偷换论题的把戏,向小孩严厉反问道:“你这小鬼嗓子尖,个子小,为什么不拿‘声音’来补养你的身子呢?”
小孩不甘示弱,当即针锋相对,反唇相讥道:“请问你眼窝深,鼻子长,怎么不割下鼻子来充补眼睛呢?”
三藏法师又羞又恼,还没有发作,这时坛下的人们已经哄然大笑起来。
大道理:靠欺骗和蒙蔽来混日子,它的生命是不会长久的,肥皂泡即使再美,最终还是要破裂的,因此要想做个不一般的人要靠真本事。
五龄童元宵捉贼
某官宦人家,有个5岁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