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职场中层的自我管理:职场360度 刘平青 --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例如,在招聘时,应聘者的能力符合公司要求,但在未来可能会威胁到自己的职业安全,那么招聘此人则需要自己时刻提防并极力发展各种能力以影响此员工,但安全感的压力也随之加大。因此,要解决职业安全感,则需提高个人专业技能,发展关系网络,认清差序格局,控制情绪,提高个人魅力;以使自己的职业得到更大发展。 

然而,由于时间、资源、精力和观念的限制,中层会自觉不自觉地在度全方位关系的处理中显得亲疏有别、厚此薄彼。 
时间和精力的限制比较好理解。有时候中层也确实想结识更多的朋友,建立更多的关系,但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那是因为没有时间精力去分配给这些环节,只能有所选择,有重点地去做。 

资源限制,主要是指资金和信息资源的匮乏和掣肘。例如,中层往往需要宴请一些重要的人物参与话题,尤其在中国情境之下,一桌酒或许能够联络起彼此的感情,但是请何人、怎么请,都是需要信息和资金资源支持的。信息资源可以告知中层,哪些人可以很好地帮助自己,是解决问题的贵人。而资金资源更加易懂,每一次联络都有其经济成本,均匀用力一般来讲是不现实的,所以才有“好钢用到刀刃上” 

的说法。 
还有,观念限制。这个讲来就比较飘渺一些,但是可以形象地理解为“心扉”。比如,对一些人不可避免的偏见会导致中层不愿去结识和认知,或者中层偶尔存在故步自封,让自己始终停留在闭环的系统里自给自足,而没有开放地去学习和思考。 

二、谨防360度的暗伤图2…2展示了一个中层的职场360度维度。如图所示,中层向上面对着上级,向下面对着下级,左边是家人,右边是朋友。各个维度对中层的职场生涯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笔者曾做过一个调研,结果显示,以上的中层认为自己与上级的关系对自己职业生涯的发展影响最大。 


中层360度职场环境(2) 
(一)上级:职场一号杀手中国组织中的用人方式决定了上级领导的核心作用(详见本书第三章),在这里简要分析一下上级领导的特点,便不难理解为什么大家将上级命名为职场一号杀手了。 

中层的晋升在很大程度上是上级发挥了作用,由此每个中层对来自上级的评价特别在意。 
跳出组织本身看上级,他在一个更大的组织里面,也是一个中层。同样,他的主要精力也是在应付来自更上级的检查和评价,一般情况下,他与每个下级“打成一片”的时间和精力相当有限。 

众多的上级工作压力大,不少还是由技术岗位提拔上来的,他们在情绪管理、与人沟通等方面并不是十分在行,有时候难免由于信息不对称、掌握情况不全而批评下级,令下级铭记在心,久久难忘。 

上级的来源是多样的(有外部空降、有内部提拔),上级的能力素质也各有不同(有与岗位匹配的、有与岗位不匹配的),而且上级经常变动,由此给中层带来适应不同来源、不同素质、新旧更替的领导的压力十分巨大。 

在一个组织里,每一个中层面对的上级并非唯一,而是多个。众多上级意见不一致是常态,中层要让每一个上级都满意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因此中层面对上级不得不如履薄冰。 
(二)下级:职场二号杀手不少官员和干部“出事”,原因主要出现在自己的下级和周边的人,由此可见管理好下级也是一门艺术。 
自己被提拔后,曾经的同事变成了现在的下级,自身的胸怀、眼界、能力、水平真的能够超越他们中的每一个人吗?上级和下级的关系除了正式的一纸任命外,更需要被提拔者在个人的很多方面令人心服口服,唯有如此,这种上下级关系才能稳定。 

员工群体中,大多数人缺乏感恩心态,九件事对他好而一件事按照原则办理就有可能记“仇”,要当好中层领导本来就是一件不易之事。 
在组织中,基层和上层由于所在位置不一样,利益诉求点不同,难免会存在各种矛盾,而中层就是这些矛盾的调和者。 
下级也是一个多样化的群体,他们的能力水平差异很大,他们中不乏一些特殊的关系网络、个性化的偏好和需求,让他们每个人都满意需要中层管理者用心投入。 
(三)同事:职场三号杀手在一个金字塔的组织中,越往上走岗位越少,可谓僧多粥少,因此,同事既是合作者,到一定时候也有可能成为竞争对手。 
众多的组织中,考核都是按照部门进行的,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部门利益各自为政。在中层日常的工作过程中,部门与部门的协调耗费了中层的大量精力。 
组织中派系若隐若现,虽然都是同事,但有可能是不同“线”上的人,由此造成的复杂关系令不少中层困惑不已。 
(四)家人:职场无形杀手在中国似乎有一种悖论,一方面强调家文化,另一方面强调“舍小家保大家”、“家丑不外扬”,好像家庭的事都是鸡毛蒜皮的事。由此,不少中层并没有处理好工作和家庭的正确关系,极少数人甚至出现人格分离。 

家对每个人来讲都很重要,但出生后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较少有系统的可操作性的有关家庭的理念、知识与技能。 
这么重要的事情都是要靠自己去悟、自己去揣摩。运气好,就找到了自己的幸福;运气不好,则头破血流。 

中层360度职场环境(3) 
中层在事业上是骨干,在家庭里是顶梁柱,时间、精力的矛盾困扰着众多的中层,尤其是中层女性,正所谓“做女人难,做名女人更难,做成功的名女人更是难上加难”。 
家庭是需要花时间去经营和投入的,无论是夫妻关系还是亲子关系。而中层更多的是“事业上少不了我,家庭以后再说吧”的一种心态,由此,花缺乏浇灌,轻则没有果实,重则颓败。而当事业一旦遇到天花板或者退休后需要回归家庭时,期盼的家庭和现实的家庭之间的巨大反差,使他们很难从一个职场中人顺利地回归为一个社会人。 

而此时,后悔已经无济于事了。 
(五)自我:职场无敌杀手诚然,上述四个维度都非常重要,决定了中层的福祉和发展空间,但既然是关系,就是一边与另一边的联系,无论是上级、下级、同级还是家人,联系的核心都是自我,与上述维度处理得好正是由于自我认知、自我肯定、自我平衡以及自我价值实现等方面把握住了分寸。在上述各维度建立关系的过程中,顾此失彼,“说过级的话,办越级的事”,其最终的责任人更多的还是自己。 

因此,在360度维度中,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已经无需多加强调了,况且在360度维度中的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自己能够改变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吗?唯一能够调整的只有你自己。 

三、布局决定结局人是一个社会的人,是一个家庭的人,是一个职场的人,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自我的人。人生需要扮演多重角色,但想在一个时间范围内同时扮演好多个角色是有困难的。人生是一个过程,既要欣赏过程中的风景,又要有一定的高度和境界目标来引领过程。由此,布局人生,快乐一生。既要埋头干活,还要抬头看路,正所谓“布局决定结局”。 

(一)注重家庭、身体健康家是一个人的起点,也是一个人的归属。对于家庭,不仅仅是索取,更需要投入和经营。对于中层而言,上有老下有小,工作也繁忙,尤其需要在家庭商数上进行战略储蓄,毕竟其是幸福的源泉之所在。 

健康就是“1”,财富、地位、学历等等就是后面的“0”,只有拥有健康,后面的“0”才有意义。中层忙于职场,无暇于锻炼、调整,处于亚健康状态者不在少数。须知,很多非健康因素是不可逆的,而且个人对健康的认知也是不全面的。健康管理是在拥有健康时,所开始的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的系列管理活动。当健康失去时,我们往往才会发现健康的难得,而那时,已经不叫健康管理了,叫治病。 

(二)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对于任何人来说,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但它不是生活的全部。不少中层觉得工作中的压力太大。绩效考核最终指标的分解都会与中层有关,其压力是显然的。压力具有两面性,处理得好,是工作的动力;处理得不好,是人生的阻力。中层中往往有不少人将自己的全部人生诉求寄希望于从工作那里获得,他们的压力表面上是外在的考核结果,进一步深入分析时,可能与他们自己的欲望以及紧迫感不无干系。 

一般来说,20岁左右大学毕业到60岁左右退休,正式的职场生涯也就四十来年,相对于人生来说,也不过二分之一左右。可见,人生不仅仅是工作。不能把人生的所有鸡蛋放在工作这一个篮子里,否则,不仅工作时缺乏调节机制,退休之后更是无助。 

(三)动态布局,及时调整中层对于一个组织的有效运转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可以分为职业初期、成长期、鼎盛期以及退休前期,同样一个组织,也可以分为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及衰退变革期。 

作为中层,一般是在成长期的时候获得发展机会,成为组织中的中坚力量。中层自己与组织共同成长是一种最为理想的状况。当中层在职业初期、成长期的时候,遇到伯乐、受到提拔是一种幸运,须知,还需要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拓宽人脉网络、开阔人生视野,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否则,故步自封、自以为是、夜郎自大,不少少年得志者将很快步入事业的穷途。 

作为中层,在忠于组织的同时,还要跳出组织看待组织,审视自己与组织的匹配程度,观察组织的发展阶段和优劣势。既要不断地打造自己的不可替代性,又要在组织内外做人力资本和社会网络的投资。在组织衰败之时,中层有责任去挽回败局,当实在回天乏术之时,有准备的中层会获得新的机遇。历史无法重演,中层总不至于像屈原投江那样以证忠心吧! 

(四)360度的布局核心在于对自我管理的把握中层作为一个个体,既自身构成一个自我系统,又在企业组织和社会组织大系统中扮演角色。每个人的身心素质、家庭环境、教育条件以及社会阶层都不同,自我作为一个系统的外在特征及其表现会因人而异,每个人的生理自我、道德伦理自我、心理自我、家庭自我、社会自我会表现也会不同。自我管理有一般性的规律可言,但更不能忽略每个个体的差异,正所谓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每一个自我又作为一个子系统存在于更大的系统之中,系统的复杂性、动态性既让自我这一子系统心旷神怡、感恩面对,又似乎觉得顺应动态复杂的系统并不容易。试想,作为一个中层,面临着上级特别是意见分歧的多重上级、同级以及下级,还有家庭、社会方方面面的要求时,多少会有一些力不从心。我们置身于360度的格局中,要面面掌控对于多数人来说是不容易的。 

因此,寻求自我系统与自我之外的大系统的均衡,掌控好360度布局的核心,不失为一个中层的明智选择。 
书包网 bookbao。 想看书来书包网 

放大镜下工作生活(1) 
中层,对上对下,做正确的事情是天经地义,可是一旦犯错,恐怕就天理难容。对别人的完美主义,是成全还是解局? 
一、别人的完美主义何谓完美主义?很多人并不陌生,小时候每次考试,要是拿了80分,父母会说还有别家的孩子考了90分,当自己考了90分时,父母又会说分的大有人在,最后考了95分,父母或许还会要求拿个满分回家。 

这就是完美主义的一种体现。不可否认,这种完美主义客观上是一种基于上进的鞭策,可以让人戒掉懈怠,寻求精进。然而,对言行结果的高标准要求,无止境的推上,往往会发展得超脱情理,近乎苛刻。 

在中层来看,完美主义体现在发挥坚凝对上对下的“信”这个作用时候,无论是上级还是下级,都在用放大镜观察着中层的一举一动,而上级会严苛地要求中层执行力的尽善尽美,而下级也以细致的观察时刻放大着直接上司的一举一动,期望有一个完美的上司可以作为榜样。 

完美主义的压力何在?是否有一个“完美”的印象而获得上级的“信赖”,是否有一个“完美”的形象而树立“威信”、获得下属的“信服”,这些都是对中层的极大考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旦破裂便犹如破镜,难以复合。一旦犯错,哪怕是不好、不妥当的细节,都会对“信”造成威胁和破坏,而这种破坏,往往是不可逆的。一点点的瑕疵都可能会被放大,破坏完美,威胁“坚凝”作用中的“信”。 

如何对“别人的完美主义”解局?放大镜下的工作生活,累是常态。 
但也并非事事畏缩,主动出击才能“转累为安”。因为放大缺点与不足的同时,优点同样也会被放大。这时候需要按照刺猬理论来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既需要靠近产生温暖,又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防伤害。在与领导和同事的相处过程中,就是要注意与他们保持一定的距离,既不可太过亲密,也不可太疏远。太亲密则有小圈子之嫌,易被其他人误解和排斥,太疏远易被边缘化,对职业生涯不利。 

中层要保证远近相宜的安全距离。首先说“远”,其要义是“慎独” 
,正是因为魔鬼藏于细节,所以率性而为也是要有限度的。为了规避放大镜的消极作用,就要掩藏不必要的一面,不让缺点太显眼。尤其是在组织内部,要公私分明又不能不近情理,亲疏有别又不能过于随性。其次是“近”,其要义是“亲和”。运用放大镜的积极作用,主动体现细节的温情。例如,小杨常常把相机带在身边,一次重要场合,领导临时需要合影留念,他主动灵活地跑前跑后,帮着照相,从一件小事中表现出了对上级的关心,赢得了领导的信任。若想将完美主义的压力举重若轻,就要学会趋利避害地运用放大镜这一职场工具。 

与其改善和化解放大镜的消极作用,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