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末辽王-第5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已经由李林控制的北方,十分的安宁,虽然天下大汉,百姓遭灾,但是李林并没有懈怠,并且还大力治理,所以百姓虽然有怨言,但是并不会造反,加上李林对于山贼,马贼防范甚严,北去的一路上,很是安宁。
但是,到了北平,噩耗还是传来了,邴原最后还是没有听到李林见他最后一面,在北平之中,一命归西。
而得之邴原去世,李林反而很是冷静,听着身后已经哭倒一片的家人,李林缓缓的上前,看着静静的躺在榻上,仿佛就是睡着了一般的邴原。
逐渐,逐渐的走进,距离邴原的身体越来越近,李林的脑袋之中也是反复的闪过一幕幕,从自己倒了乐浪,见到了邴原,再到自己要做生意,邴原对自己的训斥,又到邴原要自己去守带方,而后,守乐浪,称雄辽东,横扫公孙瓒,强压袁绍,南下中原,长安被害,强势归来,诛灭刘和,李林所经历过的一切,仿佛都有一个年老但是却又坚毅的身影站在自己的身后,那就是自己的伯父,邴原,他跟自己没有丝毫的血缘关系,但是自己自从穿越过来,从来没有亲眼见过自己的父亲,但是自己确实得到了更多的父爱,那就是从邴原这里来的,自己敬他,甚至是怕他,不愿意让他操心,但是自己什么事有何尝不让他操心呢?但是如今,这个自己最坚强的厚盾倒下了,他是那样的无声无息,那样的坦然,而李林呢,纵然如今李林地位何等之高,权倾天下,李林都会认为,自己比不上眼前这个人的万分之一
“主公!”身边一个邴原的亲信官员走了过来,弓着身子,缓缓的递过来一张纸,对李林到“主公!这是大人临死之前写下来的一句话,大人说,老夫听不到元杰那个小子过来了,但是还有话必须要跟元杰说,让我无比将他写在纸上的话交给主公!”
李林脸上没有反应,依旧的静静的看着躺在榻上的邴原,手伸了出去,接过来那人手里的一张纸,轻轻的展开,上面就写了简简单单的一句话。
“王侯将相虽无种,但念历代蒙皇恩!”
看完了这句话,李林的手微微的颤抖,将那张纸攥进了自己的手里,紧紧的攥着,好像要把这张纸揉碎,揉成粉末。
“哈哈!哈哈”李林忽然大笑了出来,狂笑了出来,随即忽然面色一正,看着眼前邴原的尸体,默默的说道:“伯父!难道你也以为我会篡汉吗?为什么!为什么!”
李林忽然有爆发了出来,大声了吼了出来,不停的喊着“为什么!”浑身上下气势凛冽,四周之人甚至不敢上前。
“砰!”李林狠狠的跪在了地上,跪在了邴原的面前,“啊!”李林终于哭了出来,大哭了出来,巨大的悲伤,李林本来想强压在自己的心里,但是以及是抑制不住自己,战胜不了自己,还是爆发了出来。
“伯父!”痛苦的喊了一声,李林跪在地上,缓缓的将头低了下去,知道脑袋磕在了地上,嘴上就好像是对自己说的一般,不停的嘀咕着,道:“伯父!你为何会那么想我,世人不懂我,难道你也不明白我吗?为什么!为什么任何人都会以为我会当一个反贼啊!伯父!我就是想太平,太平啊!难道我就这么一个简单的要求都完成不了吗!伯父!你告诉我!我该怎么做,我该怎么做啊”
李林的哭号声,好像是将所有人的哭声都盖了下去,看到李林如此的痛苦,身后哭成一片的家人害怕李林的安危,立即上来安慰,但是李林依旧跪在那里,嘴上说着可能只有他一个人才能听懂的话,众人怎么劝解,怎么拉,李林都不愿意起来
李林整整的跪了一天一夜,说了一天一夜,没吃没喝的说了一天一夜,家中几女硬是就跪在李林的身边,听着李林那谁也听不懂的话,就这样过了一天一夜。
第二天,李林终于站起了身,亲手将几女都搀扶了起来,安排邴原下葬,下葬之后,李林淡淡的对所有人说了一句“回洛阳!”那样的口气,让所有人都明白,对于这里,李林再也没有任何的留恋了
第二百二十九章 辽王征程开始
成业四年六月末,邴原在北平城内病死,李林前往悼念,安葬邴原之后,回到洛阳。
为了解救旱情和饥民,李林只好向已经成了天下粮仓的荆州伸手,攻打是不可能的,只好以宛城跟刘表交换粮草,并且暗中与蔡瑁和蒯越勾结,最后换的了粮食,足够李林之下的饥民平安度过这一年,而手中有了粮食李林,也不是盲目的就发粮食安抚饥民,今年出现的旱情,让李林觉醒,忽然想到了一个解决旱情十分有用的东西,运河!
有了运河,南北疏通,不禁可以方便南北粮草的运送,还可以更加的有利于灌溉,疏通各路的水系,所以李林只好发动饥民,自己供应粮食,但是饥民必须要成为劳工,为李林自己,更是他他们自己挖运河,虽然这样的提议立即迎来了一片的怨声载道,甚至是嘲笑,但是在李林大脑中的历史早就已经验证了运河的作用,但是李林也知道挖运河的危害,所以不能让民众太过受苦,只好一点一点来
成业五年,李林的一系列的政策终于得到了回报,而控制了北方中国,大半个大汉天下的李林,也迎来了权利的巅峰,因为莅临成为了这汉末乱世的第一个非是刘姓的王!
李林若是称王,最大的阻力出了这天下的舆论之外,便是自己内部的矛盾,而原来,这些矛盾的顶头,便是邴原为首的这些大汉的老臣们,虽然对李林很忠心耿耿,但是他们更加是心中存在着一个振兴大汉的美梦,李林虽然强权,但是不是暴君,没办法与这些个文臣死扛到底,但是现在,邴原已经死了,李林称王最大的阻力已经失去,而人在顶峰之时,谁都会想着再进一步,虽然李林不想着篡汉自立,但是已成公,何不称王!
成业五年八月,李林在幽州北平称辽王,从穿越道现在,是把念头,而穿越到这汉末乱世之时,李林又正好是十八岁,十八年,又一个十八年,李林从一个唯唯诺诺的落魄官员的后代,变成了如今掌控大半个天下的辽王,十八年,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谁有能看透李林的真实面目呢?没有人,能看透的也根本不是人,当那一块辽王打印拿在手中之时,也从而开启了他大汉辽王的征服之路
而李林称王,对于天下的影响是极大的,但是还有一个人,让李林最为忌惮的人,他正在测算着,李林的下一步,当然,他已经想到,李林的下一步,定然就是荆州了,这个人,便是诸葛亮,也是本书在最后不得不说的人
自古以来,帝王对于乱世的做法,就是“先平乱、后治世!”若是不将导致乱世的根源除去,如何平定乱世,只会越发混乱罢了,曹操、袁绍,甚至是董卓等人,无一不是这么认为,就连来自后世的李林,也深以为然,毕竟,长痛不如短痛,当断则断!但是在这些间,却有一人无法芶同这个理念,那就是诸葛亮。
不得不说,诸葛亮的理念是完美的。为何说完美,诸葛亮认为,长痛也好,短痛也好,无可厚非都是痛!若是打着平定天下的旗号,征战四方。一统天下,或许确实可以平定这乱世,造福后人,那么生于此时的百姓又当如何?成为平定乱世时铁骑下的牺牲品么?
比如自黄巾祸乱一来,大汉各处战乱频繁,交战兵马加在一起数百万,死伤更是达到百万之多,而这些将士,便做了历史的牺牲品,怕是连个名字都无法留下,历史上顶多记载一句,某某年,谁与那谁大战,死伤数十万,那谁大胜,仅此而己!更不要说那些死在这些战乱之中的贫民百姓。
相对于李林这样接近法家、兵家的理念,诸葛亮的理念,则认为要“先治世、后平乱!”高举皇旗,号召天下有才之士讨伐不臣,达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目的。诸葛亮的理念虽然是完美的,但是实际上却不是那么可行,至少,在这个弱肉强食的时代不是那么可行。对此,诸葛亮或许也明白,因此才说自己也是一个愚蠢之人!
诸葛亮做事谨慎,每每留有后路,几乎是算无遗策,小小一事,他要反复计算数十次,力求达到以最小损失取得最大胜果,若是用不怎么了解三国演义之中的诸葛亮的李林的话说,诸葛亮做事,实在是太力衷于十全十美,然而谁都明白,世间并没有所谓十全十美的好事,平乱与治世,原本便是冲突,古人云,一将功成万骨枯。要平定乱世,牺牲在所难免,就连最开始都不明白怎样用兵的的李林都明白,是故一力提高将士待遇,提高军属待遇,这是李林唯一能做的,所以李林一开始,也是希望将士对自己的忠心,对于自己麾下的将士格外的珍惜,而将士的亲人就更不必说了。
而李林明白的事,诸葛亮不会不明白,但是他选择了这条路,当初黄巾爆发,波及偌大天下,诸葛亮随族人从徐州琅琊迁移到荆州襄阳,一路上,他见过不少惨剧,有贼军趁势而起,胁迫百姓闹乱,最后被官军连带着百姓一通剿灭,也有连年天灾**,百姓粮谷食尽、易子相食,诸葛亮认为,以战止战、以暴止暴换来的和平,并不会太过长久,唯有教化,唤醒世人,高举皇旗。兴大义之兵、王道之师,讨不臣、除奸逆、清君侧,,定乱世!
诸葛亮,是坚实的拥汉者,认为食君禄、为君忧,此乃为人之根本!董卓、袁绍、曹操之流,在诸葛亮心中,皆属逆臣!就连刘表,与诸葛亮有旁亲之情的刘表,诸葛亮对于此人也有些不以为然,他一直在找,找一个值得自弓辅佐的名君!
这时,刘备出现了首先,刘备是皇室后裔,而且有皇叔之名;其次,刘备往日曾救徐州。在外人眼中吃力不讨好的事,在诸葛亮眼中却不是如此。就如诸葛亮说的,刘备,也是一个愚蠢之人,早前,为救徐州与曹操交恶,仅率数千兵马相助,眼下,刘备又不忍夺同宗基业,言欲孤身对抗强权的李林,振兴大汉,在其他人的眼中,简直是愚蠢之极,迂腐至极,但是在诸葛亮看来,非但是仁义!而且是大仁义!
何为大仁义?遇见一名将要饿死人,你递上一个馒头就叫仁义?就叫大仁义?嘿!只有当你自己也快饿死时,见遇到一名将我饿死的人,将手中仅有的一个馒头递上,这才叫仁义!这才叫大仁义!
李林仁义否?那么多人拥护李林,那么多的将士,文臣,士人,对李林中心耿耿,百姓更是爱戴李林,愿意跟随李林,不过在诸葛亮看来,李林的仁义,仅仅是小仁义罢了,不值一提,如今能入诸葛亮眼界的,唯有刘备!这种近乎于愚蠢、迂腐,但是却暗藏玄机的大仁义,只有刘备,虽然仁义近伪,但是这才是诸葛亮需要的感觉,需要的愚蠢,因此,诸葛亮才说他愚蠢,因为他认为自己也是一个愚蠢之人。因为他要找一条少流血、甚者不流血,却可平定乱世的道路,,以德服人!坑肝场巴。
与很多有才德的人相似,初出茅庐的诸葛亮想得太过理想化,但这并不能说是他幼稚,相反,他心中明白得很。要平定乱世,那就不可避免的会有牺牲,既然他选择了这条路,就说明他有了觉悟,做与不做,两者乃有天渊之别!或许日后残酷的现实会叫诸葛亮碰壁,但是眼下,他确确实实是这么想的,所以诸葛亮选择了刘备!
观诸葛亮用兵就可以看出,诸葛亮尊王道重汉室,讲究出师有名、大义为先,若是说李林,只求尽早平乱治世,除去个人情感,其实天下叫何人一统对他来说,都是一样,因为他只要安宁,安定的生活,正是因为没有人可以达到李林想要的生活,甚至是还有人想要葬送李林已经要接近的生活,李林这才自己站出来,愿意平定天下,并不是迷恋权利,并不是喜欢掌控一些的感觉,就是为了自己的安定生活,甚至是世人的安定生活。
但是诸葛亮则不同,他更希望这个乱世是由皇室后人来平定,至于刘表外强中干、沽名钓誉,诸葛亮看不上他罢了。偌大天下,附和诸葛亮心中诸多要求的,恐怕也只有刘备了
而诸葛亮没有想到的是,与李林交锋的机会,这么快就来了
成业六年四月,李林在荆州细作来报,刘表病故,荆州大丧,李林知道以后,大笑喊道:“天助我也!”当即起兵五万,以张郃为帅,朱灵为副,徐庶为军师将军,兵发南阳宛城!历史中为期百年的三国争霸,徐徐拉开序幕
第二百三十章 攻新野
成业六年四月中旬,大将张郃,朱灵逢李林之名对南阳宛城用兵,围城仅仅数日,宛城守军早就暗中在蒯越和蔡瑁的授意下,投降,城内万余兵马尽得张郃之手,既然宛城已得,张郃一面遣人送捷报于洛阳,一面想着让大将朱灵率三万军进图荆州先行,自己率大军在后照应。然而就在此时,张郃忽然得麾下副将来报,说是新野刘备大肆招兵买马,练甲士,积草储粮,其志不不若早图。
张郃当即便招朱灵和监军徐庶前来商议,毕竟大军去留,就算他一军统帅,也无法独自决断,何况营内还有徐庶呢,刘备乃是徐庶的老主子,当然会有什么不同的看法。
听闻张郃所言,徐庶当即便皱眉说道:“刘备,人杰也,主公常以为之大患,不可不早图!”
张郃一听,立即下令,朱灵领三万大军兵分三路取郏下、安众、安乐,于新野汇合,而张郃自己,则引近剩余大军遥遥在后,呼应各军。
十日不到,三城相继攻克。
成业六年四月末,朱灵三万大军先行赶到新野,人头涌动,密密麻麻一片,站在了新野一座小城的外面,而新野城中兵马,不过三五千而已
“唉!”望着底下三万辽军,刘备黯然长叹道:“李林南下,乃是荆州之祸,天下之祸啊!”
话音刚落,刘备身旁一文人,摇了几下手中羽扇,头上头巾的下摆跟着晃了两下,很是随意的俯身望了一眼城外辽军,淡淡说道:“亮观辽军,不过如此”不错,此人正是诸葛亮了。
“莫非军师心有破敌之策?”刘备立即问道。
“主公放心,亮自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