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一品富贵-第2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其中的道理,赵匡胤不可能再向赵匡义解释了。洛阳有虎牢关之险,长安更厉害,有潼关之险。至于开封什么险也没有,想要以开封为都城,东北契丹开始强大,能将幽云收回来那就是万幸了,想使契丹灭国,恐怕宋朝没有一人敢想。若有不好的事,契丹铁骑就会迅速南下,威胁京城。京城一亡,就象南唐一样,迅速亡国。所以想要守住京城,必须驻扎大量禁兵,养禁兵代价太高了。
这一条引起许多后人争议。
但实际上迁都长安不大可能,此时黄河与渭水更加恶化,无论怎么裁减禁兵,宋朝制度是募兵制,这么多禁兵呆在长安,再加上宋朝渐渐庞大起来的冗官,那怕禁兵裁减一半,庞大的运费宋朝也会吃不消。
而且一旦迁都于长安,重心偏向西北,契丹可不是突厥,迟早河北河东大部会沦陷,没有女真崛起,宋朝也会危机重重。若是党项又再次崛起成功,那么两面夹击之下,宋朝危机更大。
但迁都于洛阳还是可以的,虽运输成本提高,没有三门之险,能在宋朝接受范围之内。
然而这次迁都不是为了国家长久,它最终的用意是赵匡胤开不了口的,那就是二弟的威胁。
赵匡义跟上补了一句:“在德不在险。”
赵匡胤没有说话,赵匡义离开后,赵匡胤讪讪地对左右说道:“晋王之言固善,今姑从之,但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殚矣。”
这个在德不险,引起更大的争议,若是历史不改变的话,会有很多人想起这番话,反思若真听从了赵匡胤的话,将都城迁到长安会是如何?但有几人认真的想过,女真兵临城下时,宋朝当真没有生机?如果不是宋钦宗,宋朝当时甚至有机会将金人军队大部灭于东京城下,甚至第一次东京保卫战中,不听张邦彦的话,将六十万两黄金,一千三百万两银子送到女真人手中,而是送给各地赶援的二十万宋军当中激励士气,六万金兵必灭!
但事实呢,宋钦宗那些做法,即便撤到长安又有何用?说句难听的话,他还不及赵构。还有一个例子,那就是天子御国门的明朝,燕京城多次面临危机,有没有失守?燕京城不是在明朝手上失去的,而是在李自成手中失去了,李自成才是真正的千古罪人!
因此迁不迁都对宋朝的命运并没有多大意义。
真正意义乃是迁都对赵匡义命运的转变。
正是考虑到意义不大,赵匡胤有些心虚,才解释依山河之险什么的,他解释了,也就心虚了,赵匡义随之而上,说了一句在德而不在险。迁都是何等大事,唐朝在武则天手中将洛阳做为真正的首都,那是改了国号的,现在猛然迁都,会花费多少钱帛?
大哥,你为了打压我,至于要如此吗?我又哪里做错了?
并且赵匡胤也害怕将这个弟弟逼急了,如今赵匡义尾大不掉,一旦二弟闹将起来,坚持不迁都,又与李建成李元吉姓质不同,自己杀是不能杀,打是不能打,那么国家会带来多大搔动?
国家也没有真正的做到大一统,北方还有北汉呢。
于是赵匡胤做了退让,北汉要收回来的,二弟力量也要清洗的,可眼下还不能这么急。
赵匡义危机暂时解除,不过他更大危机来临,这一争,大半大臣都知道原因了,而且他也失去了开封尹的职务,大势之下,不用多,一两年时光,赵匡义的力量就清洗得差不多。而那时北汉应当也拿下了,赵德芳长大诚仁,扶为东宫太子,赵匡义命运好会做一个太平王,若运气不好,连太平王也做不成,说不定象孟昶那样忽然病死。
赵匡胤身体还很健康,有的是时间这是他的想法,也是许多人的想法,但不是宋九与赵匡义的想法。
不过这种结局最好不过,真火拼起来,大家都不希望看到。就在大家长松一口气的时候,江南传来不好的消息。曹彬让李煜作书招江南诸城投降,相继归顺。但江州军校胡则与牙校宋德明杀刺史,据城不降。为何不降,原因皆不清楚,而且在他们鼓动下,军民团结一心,又有江州城之险固,因此曹翰为招安巡检使前去征讨,自冬天到夏初,死者甚众,都没有攻克。最后攻了下来,军民仍凶悍地与宋军展开巷战。
赵匡胤以张霁为江州知州,与曹翰入城,宋军抢掠百姓,百姓诉于张霁,张霁诛杀曹翰手下抢掠的兵士。曹翰大怒,正是这些百姓的配合,才让他手下伤亡残重,但这些刁民现在反而倒打一耙,于是下令屠城,然后诬奏张霁,赵匡胤迁张霁知饶州,又担心曹翰的脾气,闻听江州城破,派使持诏赐翰,禁止杀戳。
但中使至独树浦,遇大风不得渡,等到江州后,全城几万百姓杀之一空,曹翰将尸体投于井中,以至所有井水填溢,余者全部抛之于长江里。究竟杀了多少百姓不得而知。
百姓杀光了,可江州有大江大湖大河之利,乃是一座繁华无比的城市,因此曹翰所得甚丰,仅是金帛就得用十几艘巨舰才能装完,可他做的事太凶残了,为了遮人耳目,将庐山脚底下东林寺五百座铁罗汉放在船上,打着送它们到颍州新造佛舍的名义,名曰押纲罗汉,押向京城。
赵匡胤立即将宋九召到皇宫,道:“宋卿,江州的事你听说没有?”
宋九点了点头,这件事暂时没有扩散,不过他与许多衙内交好,不可能没有听说,不能否认。
“朕想你去江州。”
曹翰这厮做的事太恶劣,赵匡胤害怕传扬开来,南唐又象巴蜀那样,到处反叛,若大的富裕南唐,又会成为一个烂摊子。这才紧急起动宋九。
宋九先是沉默。
他听说了,可他凭什么成为第二个救火队员?而且这个摊子也不大好收拾,这时他同样不想离开京城,一旦去了南方,万一玉苹那边有了消息,该怎么办?当然做得好,这是一个上位的机会,手中有权,同样有办法将玉苹救回来。他在心中权衡着轻重,忽然就想到了赵匡义,道:“行,不过就怕微臣没有能力抹去江州惨剧留给百姓的悲愤。”
“尽力吧,朕只想江州百姓最好不发生大规模的暴*。”
宋九回到家,将青衣喊来,他让契丹三个使者带信给萧燕燕,若是萧燕燕答应,那肯定不是十万缗钱,会很多很多,他交待青衣的底线。那怕一百万缗钱也要答应,先将人接回来,以免夜长梦多,不过那不是马上就给,相信萧燕燕也得知了他交出契股的事,海上的收入不要说萧燕燕,就是赵匡胤也不清楚了。因此只能分期给,但可以先给一批,三十万缗以内,都能办到,而且是必须人交出来才能给,否则又将成为一个无底洞。
吩咐完了,立即雇了马车,不但他离开京城,而且让潘怜儿也离开京城。
不能呆,马上赵匡义会有大动作,说不定就会向潘怜儿要钱用,那么自己一家甚至连潘美都卷了进去。即便赵匡义成功了,宋九也不想在接下来的事件上扮演任何角色。
于是一家向逃命似的,逃向江州。但他不知道,赵匡胤此次诏命,恰恰是赵匡义的提议
第三百二十章 大江(上)
“娘子,让老奴去吧。”
“家族存亡,在此一举,我岂能不亲自前往。”
女子的声音极其好听,宋九不由扭头看了看,邻近酒桌上坐着主仆三人,一个文士打扮的老者,还有一个眉目清秀的小婢,正中坐着一个少妇,二十出头,穿着白色孝服,蛾眉轻舒,瓜子小脸,宛若江南那些小桥流水一般,姿色未必十分地出众,却也妩媚动人。
“家里面那么待你,你何苦为之?”
“妾身知道,他们一起怪我克死了郎君,妾身也不知是不是,”少妇低下头,暗暗垂泪,过了一会又道:“不管他们如何议论妾身,妾身将这件事办好,让丁家有一个前程,妾身对丁家也就问心无愧了。”
宋九听明白了一半,大约少妇的丈夫不幸早逝,这时代的人们十分封建迷信,便认为是妇人将他克死的,至于办什么事就不知道了,可能办好了这件事,对那个丁家有很大的好处。
老者叹气。
那是人家的家事,宋九不会过问,与王枕丁二继续埋头吃饭。
主仆还在继续说话,老者又道:“娘子,江州哪里未安定下来,老奴担心哪。”
提到江州,宋九不由抬起头,又瞅了一眼主仆三人。
“成伯,若妾身不去,恐担心你办不好事,毕竟那门亲戚很远。”少妇忽然看到宋九,立即闭上嘴巴,没有说话。
宋九有些迷糊,若是原来,江州乃是南唐最顶尖的大州之一,不仅有江州城,下属还有五县,德化,德安,瑞昌,湖口,彭泽。德化就是江州城与郊区,但城内基本完了,大约成了一座死城,宋九正为此而头痛,因此先行带着王枕与郭二过来便装察看。郊区估计还有百姓,但在曹翰暴虐下,大约也杀残了。湖口乃是原来南唐大本营,十万大军被朱令赟自己烧没了,这十万为精兵大半来自其他地区,可也有当地的兵士,再加上押送后勤的民夫,估计也残了大半。
是好地方,但与东京东水门外河北一样,没有十年,是休想恢复过来的。宋九也没那能力。
几人为何去江州?
一夜无话,第二天宋九三人起来,来到码头边,出忽宋九意料,码头上居然有不少商贾模样的人,带着仆役与许多货物雇佣船只。
宋九疑惑地看着他们。
王枕与郭二不大明白的,宋九却明白,这是黄州,非是汉阳军,不应当会出现这种繁忙的景象,然而黄州不是他管辖范围,于是不问,让郭二去找船。
一会儿郭二找到一艘大船,两重船楼,大约有五百石,做为客船,已经不小了。宋九登船,三人三马,马远比人重,不过其他的船客皆带着大量货物。
郭二去系马,宋九站在船边看,正巧看到昨天小酒肆那三个主仆,少妇抬头看着他,宋九笑了笑道:“真巧啊。”
少妇不说话,微微欠身,算是还礼,小婢却冷哼一声,以为宋九是坏人呢。
宋九又笑了一笑。
因为人人带着货物,上来的船客并不多,只有二十几人,大约分成了六七个团伙。可是后面还有商贾要求上船,被船家拒绝了。这让宋九感到更奇怪,而且他又注意到一件事。如今他对船十分熟悉了,江船河船海船,南船北船,客船货船,宋九看过不少,客船是客船,货船是货船。但这艘客船分明是货船改装的。
为何那么多人要去江州?
郭二看着大江,兴奋地问:“九郎,赤壁在哪里?”
“不知道,”宋九道。确实不知道,赤壁遗址在哪儿,争议很多,苏东坡认为是在黄州,可这一说法似乎不准确,他又说道:“古今地形变化很大,也无从考证,大约是在江州上游,上至汉阳军这一带,故此周瑜兵出彭蠡湖,借助天势,一举击败曹艹大军。”
“那曹艹也傻,就让东吴人烧。”
“哈哈,曹艹会傻?这是天意,那与皖江口一战差不多,皆是在冬天,周瑜在下游江州摆下水军,逆水逆风,你看现在是什么风?”
“东南风。”
“这一带四季风势与中原差不多,春夏东南风,夏深时西南风,秋冬西北风或者东北风,吴国水军尽出,虽借着东南风,但是逆水而上,无论赤壁在哪里,不可能眨眼便到达,在那时季里,能刮那么长久的东南风是何等奇迹。因此南唐朱令赟想复制周瑜战绩。”
“我还以为朱令赟无能。”
“七分打拼,三分天定,若是那时西南风多刮一会,战局就不堪设想了。刘遇王明不会大败,也无法阻挡唐军冲向采石矶,”宋九说到这里,脸上一暗,若真有一个虚无飘缈的天意,那太糟糕了。
“几位郎君可是京城人氏?”那少妇走过来问道。
宋九微微一愣道:“娘子”
“妾身刘氏,黄州人氏。”少妇欠了欠身从容答道。
“我们是京城人。”
“请问三位郎君可是去江南公干?”
“你如何得知?”
“妾身看到三位郎君皆骑着马,又是京城口音,估猜三位是朝廷来江南公干的官吏。”
“你猜得不错,我们是来江南驿使的。”
“驿使你们称王转运使”少妇狐疑道。
“哦,你是说我称呼两位朝廷命官的名字啊,那无妨,他们只是官员,非是陛下,在京城百姓不但可以说官员名字,有时候背下里还能议论他们事迹,这不违禁。”宋九道,但是冲郭二与王枕挤了一个眼色。
以宋九的身份,指点江山可以,就是王枕与郭二也因为呆在宋家,见多识广,至少比普通人谈吐不俗,故郭二来到黄州大江之上,询问赤壁在哪里。不过别人若是有意听有意想,会产生怀疑,宋九暂时还不想暴露身份。
“妾身误会了。”
“你是黄州人,我为何看到你们带着许多货物去江州。”
“你们还不知道啊?”
“我们去江南公干,一路马不停蹄,昨天傍晚才来的黄州,今天匆匆起程,能知道什么,难道江州发生了大事?”
“也不是大事,江州百姓顽固不化,以坚城拒不投降,杀死了许多朝廷官兵,曹将军一怒,屠城了。”
“这个我知道。”
“原来朝廷任命了张知州为江州知州,与曹将军发生了争执,朝廷将张知州迁往饶州。”
“张知州是一个好官。”
“好官”少妇迟疑了一下,没敢做评价,继续说道:“后来曹将军屠城,又将城中财物掳之一空,陛下大怒,将朝廷官员一起调走。”
宋九心中摇头,赵匡胤肯定不大高兴,却未必大怒。才开始出发时,宋九与潘怜儿一道,后面还有一拨人马,几名从书院抽调出来的学子,他们仅是先行一步,然而刚出发没多久,就听到一道诏书,以曹翰为桂州观察使仍判颍州,以赏平南之功。王枕不解地问,皇上为什么这样做。潘怜儿也不解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