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一品富贵-第3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潘怜儿不能回答。

    于是再度在潘怜儿不情不愿中,议成这门亲事。

    杨延昭不能再拖了,前面宋宝成亲,后面宋九央请赵匡义同意杨延昭与杨业回京叙职,便将这门亲事办了。

    其实宋九感觉不错,挺好的一门亲事。

    但是没有陈家谷的惨战,这一世杨家将恐怕远不如那一世的杨家将

    杨延昭岁数大了一点,也比较痛盼盼,想将盼盼留在京城,然而盼盼却自愿随丈夫去了前线。

    赵匡义在宫中听到后,默然良久,这一家子似乎都是不怕苦不怕死之辈,包括女子都是如此?倒是潘怜儿心痛了,再三嘱咐杨延昭一定要注意安全,千万不要象荆嗣那个傻帽那般地玩命,还有要保护好女儿安全,那是在整个宋朝最前线,最危险的地方,随后又抱怨宋九,再度拿出许多裘衣锦被,反正没一个好地方,一在西北,一在北方。

    但与第一门亲事相比,这门亲事倒是正常的,杨延昭渐渐成名,杨业在雁门关更是声名赫赫,他在代州,潘美在太原,这些年辽国几乎都不敢侵犯河东,只能专门盯着河北打。因此也能算是般配。

    宋家举行两门亲事后,宋玉又果断地让宋九送到南洋去。

    潘怜儿很舍不得,然而富不过三代,不让他们吃苦,以后很可能就成为败家子。这些年多少权贵子弟泯然众人矣了?而且宋宝惊人的成长,也让潘怜儿狠下了心。

    实际宋家这种狠心式的教育子女方法,已经引起许多权贵的注意。

    玉不琢不成器。

    温室里的花朵是耐不住风寒的。

    不过动心的人有之,真正舍得佼仿的人并不是很多。

    这是宋家家务事,与国政无关。

    宋九继续小心着处理军政事务,但他也没有想到战争会这么快就再度降临。

    

    干旱惹的祸

    赵普悲催了,耶律休哥悲催了。

    高梁河失败后,辽国几次南侵皆未得功,前线执行着宋九的屯田政策。

    其实屯田制度自古就有了,只有在宋朝未执行好,原因很简单,城市兵。只有岳家军在史上做得很好。

    渐渐兵士向农村化转移,这个古老的屯田制度再度变相的落实下去。效果应当不错的,自大名起,西到洛阳,以京畿为中心,四面八方设置了许多营田,让兵士耕种。第一个结果,减少了国家供给,特别是对笨重粮食的供给。第二个结果便是提高了兵士的收入。

    兵士到边境轮戍,家属有“自留地”,依然有收益,而兵士去边境轮戍,又有额外的赏钱,如行装钱,戍边钱帛等等,但到了边境后,营田面积更广大,甚至兵士开始有规模的养猪养羊,至于更后方稍安全的一点还养马与牛,这两者一个军事,一是农事,都是国家战略物资xing的牲畜,当然不会出现在前线。或者养一些鸡鸭鹅等家禽,不但减少了国家供给,至少不用再象史上宋朝那样,一车车一船船将粮草运到几千里之外,几文钱一斗的粟米运西北能变成上千文的成本,这还不算,一些黑心商人官吏在里面还掺杂沙子,或以霉陈粮食代替,让兵士都不能食之。

    再加上养殖业,兵士又有了一些额外收入,伙食也得以改善。

    本来是不错的,可是辽国两次入侵,让大家有些心寒,至少顶在前线的兵士是不敢再搞养殖业了,只种着一些稀疏的庄稼,想改善伙食,只能从后方提供肉类。

    但就是如此,今年旱情严重,也导致最前方屯田几乎没有了收获。

    威虏军两座要塞里渐渐出现粮荒,杨延昭与魏能分别向李继隆发出请求,速运粮饷来,不然我们马上就没得吃了。

    整个北方都因旱情欠收,边塞没有粮饷提供,李继隆只好向朝廷提出请求,然后发兵护粮去威虏军。

    这封奏折到了朝廷,引起争议,张洎就上了一篇长奏,当初国家设威虏军以为定州扞撇。此军若废,北戎立至城下。臣以为不然,若是敌人来侵,十万之众,威虏军数寨兵甲不满一万,敢出寨迎战?不敢,威虏军又在平地,能否起阻挡作用?又不能。那么设它做什么?而且诸多兵马,每天会有许多消耗,这必须要后方时不时提供其供给。现在三镇之众,冒炎酷,陟郊垧,荷戈而趋者,裹送餱粮而已。既充防护军储之役,则本无斗心,以援送怠惰之师,如果北敌来犯,且战且行,必然败北。或者国家起用三镇所有之兵,来为威虏兵护送粮饷?因此最好将威虏军撤掉,数砦兵士并于附近大镇,以将兵力集中。又省朝廷供给,又不会象易州那样被戎狄侵吞。

    这篇奏折让许多大臣附和。

    设砦堡可以,但必须有险可据,威虏军那几个砦堡有何之险?

    然而错了,魏能与杨延昭在哪里未来生生打出来一个铁遂城,铜梁门!

    宋九有些犹豫不决,关心则乱,他的女儿也到了哪里。于是写了一封信快马问询李继隆,李继隆什么也没有回答,只是画了一张前线地图,于是宋九决心同意李继隆之意。

    赵匡义问为何,宋九只是答了一句:“若是唐河之战,遂城与梁门有近万劲旅,会是什么样的结果?面对这个结果,辽国敢不敢扬长直入?”

    赵匡义便不再疑问了,若是那样,耶律休哥会败得更惨,甚至遂城与梁门一阻,耶律休哥大半辽军jing骑会丢在河北。那么为了避免这个后果,辽军只能先行解决满城,遂城以及梁门,那么战争便向北推移,这无移对后方安全起了极大的帮助作用。

    耶律休哥从斥候嘴中得到这个消息,立即感到机会到来。

    只要将这些供给吃下,威虏军只好因缺粮撤退,三军士气低落,岐沟关故事将会重新上演。

第四百三十八章 神的黄昏(七)

    镇州都部署名将郭守文病重,这一年年底去世,但也不算亏,他的女儿成了未来宋真宗第二位皇后。而且小小潘的乖巧美丽,郭氏的贤惠,给小赵三留下深刻印象,于是导致张耆家中那个俏丽的四川小妇人望穿秋水

    但镇州方面又派出一名勇将,石岭关凶悍无比的名将孔守正,以及范廷召。定州方面有李继隆,李继宣,以及裴济,田敏未来,静塞军凶猛,然而那副装备太重了,灵活机动上不足,这一战已派不上用场。

    然而因宋九的调动,又出现了新的变化,那就是一万骑兵增赴河北,散于前线各个防区。同时两战下来,百姓死伤残重,却让宋朝得到大量战马,让河北宋军得到大量临时骑兵。

    骑术多高明不管了,但这一战最初李继隆布置只有一万人,清一sè骑兵!

    还是骑兵!

    可想西北一旦成了du li的西夏国,对宋朝军队战斗力会造成多大的伤害?

    甚至若有可能,因为骑兵比重增加,还能从遂城梁门保州随时派出一些军队利用骑兵速度,迅速来配合作战。

    耶律休哥率出的军队更可观,辽国除了斡鲁朵,铁林子外,还有一支强大的军队,那就是皮室军,斡鲁朵是皇家军队,铁林子是重骑,皮室军是近卫军。

    这个皮室军分为南北两军,南军就在幽州。

    耶律休哥为了保障这一战必胜,将南军皮室全部带了出来。以及其他jing锐铁骑,一共是三万骑兵。另外还有近两万名辅助成员,所以对辽军军队的数量,一直让前方侦查的斥候十分为难。如雁门大战,正兵只有一万人,实际真正骑兵是三万人,再加上一些杂兵,计达五六万六七万兵马,辽国一会儿说是一万军队。一会儿说是十万军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这次同样十分混淆不清,斥候一会说是三万军队,肯定不止三万军队,于是又说八万军队。八万军队没有,总兵力不足五万。

    但不管多少,耶律休哥在兵力上是占据绝对优势。

    实际因为两战消耗太大。宋朝禁兵一直没有补充起来,整个河北兵力从三关起计算,一直到后方,甚至包括大名府的驻兵,都不满十万人。

    

    若是真有这个粮队,那么肯定会被耶律休哥劫去。它的速度太慢了。

    他在飞快地点集着军队。兵贵行速,这么大规模的军队调动,若慢一慢必被宋人斥候察觉,那么就会功败垂成,但他这次又再没有想到失败。

    数万大军飞速南下。

    若真成功了。那么梁门与威虏军的驻兵必定因为粮荒而撤退。那么一场典型的劫粮道再败大军的经典战役再次发生。即便这支宋军撤得快,也能让自己将定州门前两个钉子拨去。

    

    或者若是没有宋九。李继隆只好闷着头单干,顶多与他关系好的镇州方面军会配合。

    有了宋九,并且宋九似乎在渐渐向他放开无限开火权,李继隆便试探xing地写了一封信快马送到西府:我要权利!

    宋九接到信,去找赵匡义。

    赵匡义犹豫了一会。

    不要以为小舅子,小舅子更要防范。

    所以无论张洎与王禹偁说得多少天花乱缀,赵匡义不可能让河东河北出现两个分别拥有十几万军队以上的大镇。

    然而宋九说了一句:“一个月时间,比如北伐。”

    赵匡义终于意许了。

    宋九道:“速下诏。”

    “如何下诏。”

    “陛下给臣去河北救急时的诏书如何下的,那么现在就如何下,但注明一点,击败辽军为止。”

    “如果耶律休哥不出兵呢?”

    “那么就当是一次cāo练。”

    赵匡义最终下诏。

    宋九道:“用特脚递送到前线各地。”

    那就跑,五道诏书,镇州,定州,实际这两州不下也没有关系,还有雄州,高阳关,莫州的将士。

    用了特脚递,就没有了所谓的中使,而是通过各个驿站,换人换马,飞速地向前线下达。

    跑。

    

    有人说第一个说出新颖见解的那人可能是一个天才,第二个跟风说出的只是庸才,第三个跟风说的仅是一个蠢材。

    实际耶律休哥劫粮道战术也不算是什么高明的战术。

    但他幸运的是碰到一个比他更笨的人。

    这样的战术虽然宋九没能力识破,却早就看到粮草的重要,以及固安的地形,况且是李继隆。

    可是耶律休哥坐上了神位,有些飘飘若仙,渐渐开始腾云驾雾,不知所以然。

    出兵前他固执地认为唐河之战仅是宋军的一次偶尔人品大爆发,除了一群不要命的将士打出一场经典反击战外,并没有看到李继隆有什么战术高明的地方。

    耶律休哥气势汹汹地南下。

    可是斥候回来禀报一条很不好的消息,李继隆已经完成往威虏军运粮的任务,正在向定州返回。

    这是怎么回事?

    实际这是一场心战。

    李继隆得到威虏军缺粮,知道送粮,耶律休哥必然会来打这支粮队的主意。

    那么怎么办,李继隆思来反去,终于想出一个主意,那就索xing大张声势,威虏军缺粮了,上书朝廷,后方准备粮草,当然也传入耶律休哥耳朵里。

    送粮是真的,但送的仅是一部分粮草,先行让威虏军救急,至于耶律休哥派出的斥候听到的消息一半是真的,一半是假的,真的就是缺粮送粮,假的就是送粮队的行踪与ri期都是错误的。

    甚至现在耶律休哥听到的消息都是假的。李继隆是在向定州方向移动,但不是匆匆听闻辽军撤离。而是转过了徐河,准备在唐河北岸与耶律休哥,以逸待劳,决一胜负。

    得到这个半真半假的情报,耶律休哥十分地不甘心。还有,那就是护粮队能有多少战斗力?因此耶律休哥将原先打听消息的斥候大骂了一顿后,迅速率领几万名扑了空的jing骑去追击南返的,所谓传说战斗力比较羸弱的近万名护粮宋军。

    不过由于行动上慢了一拍。耶律休哥追到徐河北岸时,李继隆已经带领这支“弱旅”渡过徐河,向唐河继续在缓慢撤离。

    “追!”

    耶律休哥大喝一声。

    不能让他们渡过唐河,若那样定州方面的主力宋军就会出城营救,两股军队合一,那就不大好办了。好在渡过了徐河,徐河与唐河之间是一片开阔地带。

    三军迅速渡过徐河。很快斥候就打听到前方有一支一千人的小股宋骑。

    耶律休哥听到后,先问旗号。

    斥候说是尹。

    宋朝在前线有那些重要将领,耶律休哥还是知道的,前线姓尹的将领并不多,他所知道的只有一个叫尹继伦的。除了那一年在雄州聚集军队,却始终不敢出兵援救外。再无其他亮眼的表现。于是耶律休哥下令辽军不得与这股小部队纠缠。不值得,等到前面的大部队歼灭后,再来将你们收拾不迟。就这样数万军队明显侦知这一千宋军的存在,却视若无睹,呼啸般地从他们前面驶过。

    尹继伦为何出现在这里?

    李继隆是押粮的。不过料到耶律休哥会追击,因此押运粮草的数量不是对外宣传的那么多。

    然后估计辽国斥候得到情报了。忽然加快速度,将这少量粮草先送到威虏军,让他们暂且救急。然后迅速率军离开威虏军,迅速穿过徐河,抵达唐河北岸。

    毕竟暂时他手中的兵力很少,放在唐徐之间交战,胜算不大,必须要回到唐河岸边作战,尽管他手中根本就不是传说中所谓的羸弱宋军。

    耶律休哥是让他吸引出来了,但耶律休哥追得太紧,李继隆本人在唐河北岸列阵时间便变得很紧张,于是让尹继伦率一千宋骑于徐唐之间设伏,主要用意就是赢得这个布阵时间。

    究竟怎么打,李继隆也不能猜测后面发生的事,因此也没有仔细吩咐。

    然而尹继伦没有想到他的所谓设伏,立即就被辽军侦知,并且有意从他面前呼啸而过,他脸都气紫了。不过他一张大黑脸,紫未紫别人根本看不出来。

    血xing十足的尹继伦觉得自己被打脸了,而且被打肿了。

    被打肿了脸怎么办?难道派一个外交官去抗议?

    当然尹继伦不会这么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