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秦帝国风云录-第4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士卿大臣们构成了鼎足而立的政治格局,像孟尝君、平原君、春申君在主政期间,其所在的政治势力就曾一度凌驾于君王之上。
君弱臣强,权臣主政,在这个大争之世的特殊环境下,虽然不会给王国带来什么致命的危害,甚至权臣还会帮助王国逐渐强大,更有甚者甚者一次次挽救王国于即倒之时,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复杂而残酷的政治斗争始终要把君王和权臣推向对立面。君王不可能无限制容忍君王和中央权威的丧失,更不能容忍权臣利用国策疯狂地掠夺本属于君王和中央的权力和财富,所以最终的结局总是充满了鲜血和眼泪,充满了凄厉和悲伤。
功臣们有史为鉴,他们似乎看到了被迷雾所笼罩的未来,所以他们并不反对这种三足鼎立的政治格局的出现,相反,他们非常欢迎。三足鼎立的政治格局给他们带来了更多更大的利益,这对于他们自身的存在和发展有难以估量的好处。
武烈侯从北疆气势汹汹而来,假如要以帮助秦王政遏制功臣、打击分封来宣告自己做为一股强大政治势力的出现,宣告大秦迎来了一个全新的政治格局,那么功臣们无疑会受到迎头痛击,但武烈侯要想达到自己的目的,在这个新的政治格局中要攫取到最大的利益,他就需要盟友,而他的盟友不是君王,君王永远都是他的敌人,只有士卿贵族才是他永远的盟友,所以,功臣们可以用妥协之策来赢得武烈侯这位盟友,然后大家齐心协力各取所需。
那么,年轻气盛的武烈侯是否愿意接受功臣们的妥协?武烈侯是否为了赢取最大利益,先帮助秦王政打击功臣,先把功臣打得头破血流,逼得功臣们不得不向武烈侯做出最大妥协,然后双方再联手去对抗秦王政和咸阳宫?
答案谁都不知道,所以咸阳的气氛非常紧张,秦王政也罢,公卿大臣们也罢,都在分析和推衍武烈侯归来后咸阳局势的变化以便寻找到一个合适的对策。
=
武成侯王翦归来,秦王政亲自出城迎接,并与其同车而行,一路接受万民欢呼。
郑侯蒙武和广武侯麃公归来,秦王政命令两位丞相公出迎,同样接受咸阳民众的欢呼。
武烈侯终于归来。
咸阳人都以为秦王政要带着文武百官出迎十里长亭,文武百官也都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而两位丞相公更是召集中枢大臣商议用隆重的礼仪欢迎武烈侯回京。然而,在朝议之上,当右丞相隗状提出这一奏请时,却遭到了秦王政的严厉拒绝。
朝堂之上,霎时一片死寂。文武百官面面相觑,惊骇不已。难道秦王政当真要拿武烈侯“开刀”,杀猴儆鸡?以武烈侯之盖世功勋,回京却受到如此冷遇,这其中会发生什么,不用想都知道。
武烈侯回来了,迎接他的只有驷车庶长公子豹,而公子豹是以宗室长辈的身份前来相迎,即便是秦王政也没有理由出言相阻。
三千虎烈卫屯驻于城外庄园。太傅府官员则赶赴府署预作安排。武烈侯夫妇与公子豹稍加寒暄后便同车进城。
公子豹原本担心宝鼎受到秦王政的“欺辱”后怒气冲天,谁知宝鼎情绪很好,一路上欢声笑语,看不出来有任何生气的样子。公子豹愈发忐忑,他知道宝鼎的脾气,一旦爆发,后果严重,所以三番两次想开口安慰一下,但都被兴高采烈的宝鼎有意无意地阻止了。
到了刁斗巷,赵信、宗越率众出迎。宝鼎再见故人,很是兴奋,一一寒暄。蓼园府门大开,白氏、赵仪和溥溥早在府门外望眼欲穿了。宝鼎和黄依拜见了母亲,众人相携进府,蓼园一片欢腾。
=
公子豹没有离开,今夜蓼园的家宴结束后,他必须与宝鼎好好谈谈,他要知道宝鼎回京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最近一段时间宗室也是争论不休,在很多大事上都存在着严重的分歧,而归根结底就是不知道宝鼎真正的意图。
宝鼎现在已经是宗室的“领袖”了。宗室因他而重新崛起,老嬴家的子孙们再一次切身真实感受到了权力和财富带给他们的无上荣耀,而这种荣耀是以宝鼎的强悍实力为基础,一旦宝鼎倒塌了,宗室是否还能继续享有这种荣耀?答案不言自明。
宗室之所以衰落,就是源自商鞅变法,源自分封和世袭的没落,源自大秦中央集权的国策。今日的秦王政是坚定的高度中央集权制的崇尚者,秦王政矢志追求集权中央,不管是权力还是财富,都要集中于中央,即便是身体里流淌着老嬴家血液的宗室,也无法从日益强大的王国里享受到更多的特权。
宝鼎改变了这一切,宝鼎从离开咸阳赶赴统一战争的那一刻起,就站在了秦王政的对立面,就与咸阳宫展开了激烈的对抗。现在秦王政赢得了统一大业,他急不可耐地要收复政治上的“失地”,要重新实施以中央集权为基础的国策,而宝鼎是否还能继续对抗咸阳宫?是否还能继续让宗室享有更大的权力和更多的财富带给他们的无上荣耀?
蓼园的家宴还没有开始,太尉、武安侯公子腾就匆匆赶到了刁斗巷。他是宝鼎的自家长辈,参加欢迎家宴是理所当然的事。
家宴开始不久,内史公子成也到了。紧随其后赶到蓼园的就是刚刚回京不久出任将作少府的公子庄。
四位宗室重臣先后赶到蓼园,不要说白氏和赵仪了,就连蓼园家臣都感觉到气氛不对。联想到王翦、蒙武和麃公回京,都是举城欢庆,而宝鼎回京,却悄无声息,这其中所蕴含的东西就复杂了。
=
家宴结束后,宝鼎把公子豹等人请到了白鹿堂。
五位宗室喝着香茗,聊着家常。宝鼎看上去云淡风轻,而公子豹等人却是焦虑不安。终于,公子豹忍不住了,率先问道,“你为何回京?”
宝鼎放下玉杯,淡淡一笑,“我曾与大王有十年之约,如今中土已基本统一,我完成了当年的约定,当然要回京了。”
公子豹浓眉紧皱,十分不满地瞪着宝鼎,有心想责叱他几句,但又怕激怒了宝鼎,一时竟然不知说什么好。
公子腾抚须轻叹,“你既然回来了,该说清楚的就说清楚。像今天这样的机会,将来不会再有了。”
五位宗室重臣,五位中枢大臣,其中还有三位是位列上公的大臣,公开地同聚一堂喝酒吃饭,然后再坐在一起私密交谈,这是罕见的事情,也是律法明令禁止的事情。今天是例外,因为秦王政对宝鼎太过“刻薄”,连个最基本的欢迎礼仪都没有,做为宗室,当然要过来安抚一番,以维护宗室内部的团结。假如御史府因此而弹劾他们,也有个很好的托辞。
宝鼎微微皱眉,没有说话。
“你既然回来了,就必须做出选择。”公子成看到宝鼎迟疑不语,不得不把当前隐藏在咸阳政局背后的秘密详细告之,“宗室内部的分歧非常大,如果你迟迟不能拿出决策,会让事态迅速失控。”
宝鼎冷笑,摇摇头,“我早就拿出了决策,为什么你们不相信?”
公子豹、公子腾、公子成和公子庄互相看看,脸色都有些难看。
宝鼎的确拿出了决策,他不止一次申明自己的政治理念,他坚持中央集权制,而有限制的分封不过是为了让统一前后的大秦渡过最艰难的一段时期,封国最终要撤消,而“撤藩”已经明确写进了律法。
但谁相信宝鼎这番话?你当自己是圣人,但天下人的眼睛都是雪亮的,大家看到的不是圣人,而是一个正在不遗余力地打造北疆,试图在北疆割据称霸的大权贵。你欺骗自己可以,但想欺骗别人,未免一厢情愿了。
公子成苦笑,打算直言不讳了。大家都是一个利益集团里的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没有必要这样遮遮掩掩,再说现在分封之议甚嚣尘上,咸阳宫焦头烂额,只要你武烈侯再推波助澜一把,咸阳宫肯定支持不住。现在你武烈侯都可以做一方诸侯了,还有必要隐瞒什么吗?
公子庄眼明手快,急忙阻止。他在中原待了好几年,对宝鼎的性情比较了解。宝鼎做事想来谋定而后动,至今没有失过手。这一次宝鼎回京,想必也有全盘谋划。他既然敢回来,就一定能回北疆。现在重要的不是武烈侯做出何种决策,而是武烈侯打算如何实现他的决策,这才是最关键的地方。
“此次回京,武烈侯有何具体打算?”公子庄恭敬地问道。
“稳定,稳定至上。”宝鼎说道,“大秦唯有全力稳定政局,稳定疆土,稳定天下苍生,才能把前期的战果一一收入囊中。”
公子豹等四人面面相觑,眼里都露出一丝凝重之色。
宝鼎的目光从四人的脸上缓缓扫过,“很困难吗?”
公子豹冷笑,“停止南征?停止统一的步伐?你当真以为中土统一了?你到朝堂上去看一看,有几个人认同你的奏议?”
公子庄冲着公子豹连连摇手,示意公子豹稍安勿躁,先让武烈侯把他的具体打算说出来,然后再商议。
“第二件事,就是修筑直道,力争在三到五年内,通过子午岭和白于山的宽敞大道把咸阳和北疆连为一体。”宝鼎继续说道。
公子豹等人没有任何惊讶之色,大家都想到宝鼎回京,必然要极力推动直道的修筑。统一大战暂时停止,大秦休养生息,当然有条件修筑直道了。
“第三件事,就是假如咸阳宫一定要把统一大战继续下去,那么当大军受阻于大江之时,必须先行开辟西南战场。”
这句话让公子豹等人的脸色变得更为难看。
中原决战之前,宝鼎在洛阳就与王翦、公子腾谈到渡江作战的事,当时宝鼎坚持要在渡江之前开辟西南战场。王翦和公子腾当时都没有反对。中原决战还没有打,还不知道胜负,在这之前谈什么渡江作战,什么开辟西南战场等等,实在没有太大意义。
现在形势变了,中土诸侯国就剩下楚国了,而楚国连遭重创,不堪一击,秦军完全有能力一鼓作气,渡淮渡江,吞灭楚国,彻底统一中土。暂停统一大战已经是匪夷所思的事,而在渡江之前必须先行开辟西南战场,更是匪夷所思的事。
公子豹等人望着宝鼎,感觉这小子疯了,完全是在胡言乱语,胡扯八道。
=
=
=
第406章 没有妥协
第406章 没有妥协
宝鼎的想法没有得到四位宗室重臣的认同。
实施“稳定”战略的好处谁都知道,但大秦在恢复国力的同时,楚人也在恢复国力,将来大秦或许会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无法击败楚国,最终不得不接受与楚国划江而治的被动局面,如此一来大秦就失去了统一中土的机会,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统一大业功亏一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中土继续挣扎在分裂的漩涡里。
这个担心不是没有道理。北疆形势不好,一旦匈奴人频繁入侵,大秦陷入两线作战的窘境,咸阳不但无法继续实施稳定的战略,还就此错失了统一的最佳机会,这个责任谁来承担?
其次,更重要的是贵族们既得利益的损失。如果大秦实施稳定战略,如果武烈侯忠诚于他自己的诺言坚持中央集权制,那么大秦稳定几年后,中央肯定能牢牢控制地方,肯定会把地方权力逐渐集中到中央,到了那个时候,贵族们不要说借助地方势力迫使咸阳宫分封诸侯了,恐怕连他们的既得利益都保不住。
这是贵族们绝对不愿意看到的局面,他们不能接受既得利益的损失,他们更期盼着分封诸侯所攫取的更大利益,所以他们才坚决要把统一战争继续到底。只有把统一战争继续到底,咸阳才会陷入政治和经济上的双重危机,才会陷入持续的被动,中央的权威才会被严重削弱,而他们才能借此机会控制形势的发展,才能肆无忌惮地掠夺权力和财富,才能迅速控制新占领疆土并把它们转化为自己的地方势力范围,继而借助地方势力对抗中央,进一步削弱中央权威,最后中央迫于无奈和现实,只有分封诸侯。
这是一场生死较量。
表面上看是国策之争,是“稳定”和“发展”之争,但实质上是“集权”和“分封”之争,是秦王政和功臣、中央和地方对中土权力和财富的争夺。
宝鼎对即将遇到的困难,对即将开始的狂风暴雨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但是,看到公子豹、公子腾等人也非常坚决地反对自己的主张,看到自己最坚定的盟友也无法摆脱“分封”的诱惑而坚决不愿意损失既得利益,他非常失望,失望之余更是心情沉重,自信心受到了一定的打击,对此次斗争的胜算也不由自主地减去了一分。
如果宗室都不能支持秦王政和自己的政治主张,都不能齐心协力把新帝国推向休养生息的“稳定”道路上,老嬴家的子孙为了一己之私竟然也来掠夺大秦的权力和财富,那自己还拿什么去说服其他贵族?还拿什么去镇制和威慑功臣们?
=
五个人各执一词,激烈争执,尤其公子豹和公子成,更是指责宝鼎狂傲自大、刚愎自用,竟然在这个关键时刻犯下如此幼稚的错误。
公子腾和公子庄虽然不赞成宝鼎拿出来的策略,但也没有激烈反对。两人一个在江南待了数年,一个在中原奋战多年,对今日地方势力的规模和实力一清二楚,更知道功臣们对分封的渴求,对权力和财富的无止境的攫取**。按照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会越来越弱。中央控制不了地方,形成了事实上的“分封”,那么接下来必然是分裂和战乱。大秦刚刚统一便面临分崩离析的危机,这是公子腾和公子庄也不愿意看到的局面。
没有大秦王国,也就没有老嬴家,这是大是大非的原则性问题,所以公子腾和公子庄对国策的走向非常慎重,尤其在秦王政至今没有表态的情况下,两人更是慎言慎行,唯恐一失足成千古恨。
宗室如此坚决地反对,让宝鼎不禁陷入反思。
秦王政始终不表态显然也是权衡不了其中的利弊得失,而把宝鼎请回咸阳的目的,当然是想让宝鼎和公卿大臣们就两种战略的利弊进行全方位的辩论和进行新一轮政治博弈,以辩论和博弈的结果做为他最终决策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