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末温侯-第1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五日后,各方面都准备的差不多后,两万大军终于在张辽的带领下从洛阳浩浩荡荡的开向宛城。
张辽这一出,引得各势力都猜测其到底是怎么回事。这只天下猛虎又要露出他的噬血尖牙了吗?
首当其冲的便是宛城张济了。张济久在西凉军中,也是知道张辽之勇,故而虽然自己也是以勇力出名但却心中有些畏惧,毕竟自己是董卓的部将,虽然董公已去,可谁都不会忘记自己的身份。
李催也是得报后,急忙赶到张济府中,与其商议此次张辽的用兵。因为被曹操打败而被迫投奔张济,而且手中人马不过万余却是比不得张济的,尽管以往董卓还在的时候李催的官职大于张济,但现在却是以副将的身份自居,不敢如以往那般指手画脚。好在张济也是明白,对李催甚为和气,不曾有什么矛盾。
张济道:“我等随董公为祸洛阳各地,若不是三辅之地有牛辅与马腾等人作乱,只怕朝廷早就对我等下手了,如今张辽前来倒也应时。”
李催问道:“那将军如何为之?”
张济道:“事不可为,本将欲降之。”
李催一惊。
张济继续道:“那张辽虽然诛杀董公,但至少还是与我等共事已久,想来不会赶尽杀绝,若是能与之交好,也算是得了朝廷的肯定,日后再也不必担惊受怕了。”
李催却是想了想后,反对道:“只怕他张辽无情无义,想要取我二人项上人头方才罢休。”
想起惨死张辽手中的丁原,董卓,二人都是有些心寒,但若是不降难道真的以一城之力对抗下去吗?想来这是不现实的。
李催这才道:“降便降了,但不可如此轻易的投降。”
“稚然的意思是?”
李催解释道:“若我等如此轻易的就降了朝廷,只怕他们以为我二人可欺,日后说不定还是一死,不如狠狠打击张辽军让那些朝中的大臣知道我们厉害然后主动上表请降,这样便无事了。”
张济,李催二人久在朝中,自然熟悉那些朝堂中百官的嘴脸,因而将他们看得一清二楚,提出的计谋也是极为恰当,不是自己求朝廷原谅,而是朝廷反过来求他们。
张济思前想后,终是下定决心,便道:“好,便依了稚然之言,我令我侄儿张绣率一万人马与你前去同守武关。”
武关虽比不得虎牢关,函谷关,潼关那般出名,但也是一座雄关,故而在此设下人马但却可以占得地理优势,不惧张辽。
李催起身道:“如此事不宜迟,我便去了。”
张济感言道:“保重。”
第五十五章:杀朱儁以安贼心,入洛阳以立霸业
虽然张济等人打得好算盘,但还是小看了张辽对于这次行军的决心,只用了二十天,在张辽的事事亲为下,利用内应李催的侄子胡封的帮助下占据武关,诛杀李催,但却明智放过了张绣,令其完好无损的回到宛城。之后张济在张绣的说服下终于是选择了投降,张辽得以领兵入驻宛城,得兵六万,随后令张绣守宜阳,张济副将守武关,将其兵力分散,又以朝廷的名义与襄阳的汉室宗亲刘表结盟,开始崭露头角。
这边张辽这只猛虎慢慢展露着他那隐藏许久的獠牙,准备抒发心中雄志,绝不愿输与吕布等人,但是对于正至羸弱的汉室来说却是一次不大不小的打击。
因为张辽的出走,却让原本实力就薄弱的朝廷更是雪上加霜。虽然张辽在洛阳不受那些文士们的欢心,而且关系上面甚至是有些交恶,毕竟为了诛杀董卓,这张辽可是背负了太多太多的恶名,故而先前他的出走乃是他们允许甚至是极为满意的一件事,但是很快就出现了另外一个问题。
在半年后,三辅之地的马腾,韩遂又再次反了,因为名将皇甫嵩的病重不堪上阵返回洛阳,长安只剩下贾诩与朱儁苦苦支撑。威武太守马腾此时出兵却是借口长安的朱儁残杀西凉人,才率军报仇。的确,因为朱儁也是极为痛恨祸国殃民的董卓,所言对他的西凉军多有酷刑,但这也是他一贯的作风,当初征讨黄巾军的时候便是心狠手辣,死在他手上的人怕有数万之众,故而马腾起兵的理由大家也都是明白,无非是看现在汉室衰微,故而想要争斗更大的利益罢了。加上马腾的义弟韩遂早些年就是反贼,伙同过那羌胡首领北宫伯玉进犯三辅,若不是皇甫嵩,吕布,董卓等人的强力反击,只怕现在的长安在当年就已经落入他们的手中。
如今会打仗的皇甫嵩老了,董卓死了,张辽出走了,吕布远在幽州,洛阳城内只剩下一帮口上说的花俏的文臣,再无一个能征善战的名将,且马腾与韩遂合兵之后,兵势极大,又怎么会畏惧一个在风雨中摇摇欲坠的汉室。
可惜因为长安地处北方,本就是依靠三辅之地,如今随着皇甫嵩等人的离去,牛辅的被杀,天水,武威,安定三地已经完全规划到了马腾等人的势力范围内。而各地的诸侯都没有什么实际的兵力去援助朝廷,好一点还能输送点粮仓,居心叵测的只是作壁上观,而随着原先投降的董卓旧将樊稠等人也加入了马腾阵营后,于是在十五万的西凉军威逼下,在长安的贾诩尽管用尽计谋,却也无法阻止长安的沦陷。贾诩,朱儁只得退往潼关,想要凭借潼关的险要,经过一番交战,总算是让西凉军的脚步停下来。可要还是没有实际的增援,仅仅依靠潼关天险,也是不能作为长久的依靠的。这段时间不论是董卓还是之后的贾诩朱儁都对这一带进行征兵,因此几乎百里未能见一人,加上天灾等原因,百姓多有出逃之举,这不但是长安兵力捉襟见肘的原因也是马腾出兵最大的一个缘由。
于是在十五万乱军的威逼下,在贾诩朱儁等人无法做出有效抵抗下,朝廷作出了一个及其不明智的决定。
因为当时张辽出走,皇甫嵩等人的老迈,朝中能争善战之人几乎没有,加上马腾的威逼,所以内部众多大臣害怕重蹈董卓的后果会给他们带来利益损害,在王允等人的带头下,而加给刘和的双重压力下,朝廷决定用朱儁的人头保住洛阳等地。
这个提议看起来是那么的不合理,但是在那些文臣看来,却是极为合理的,因为战争在他们眼中都是简单的,无非就是出师有名等等的原因,既然你马腾打得是为西凉人报仇的旗子,那么我们就把罪魁祸首交给你们,那么马腾他们也就没有再进军的理由,那么洛阳,那么他们家族利益,所有的一切就能继续安好无恙,如以往一般。
而王允本就和朱儁的关系不怎么融洽,在汉灵帝尚在的时候,朝中对于朱儁的种种行为就是深有诟病,说他残杀,无礼,如今大厦将倾,也是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加上王允本身还是颇为依靠这些文臣的,故而在他们的联合劝说下终于是上表天子,陈述朱儁的罪行,请求诛杀。
朝中还是有些人保持着清醒,例如刘虞等人,闻听这个提议,自然是大声反对,只是只有寥寥几人,如何抵得过王允一大帮文臣的炮轰,终于刘和迫于压力只得下旨令朱儁自尽。
不得不说当时那些老臣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愚忠思想。尽管有贾诩的多次劝说,可朱儁还是认为天子既然要以自己的人头保求洛阳的安危,作为臣子的怎么能顾惜自己的一条贱命,故而在骗过贾诩后,趁家人不注意偷偷的自尽在府第。朱儁死了,那么也就失去了所谓的起兵理由,加上又占据了长安,马腾也是识时局的人,没有再做多余的动作,而是屯兵在长安,加固城防,控制地区,同时向汉室表示忠心,愿意继续听从大汉。
马腾虽然退了,可是汉室的人心也散了。
潼关兵变。
朱儁的部众为了给朱儁讨个公道,推举朱儁子朱晧为主,在潼关起兵,发兵一万攻打洛阳门户函谷关。可是毕竟没有各方面的优势,加上函谷关实在是险要,粮草不济的朱晧在坚持一个月后还是很快就被镇压下去。其后朱晧散了一万大军,其本人与其他心腹不知所踪。而在潼关的贾诩,也突然像消失在世上一般,暂时不为人所知。
随着朱儁的死,贾诩的失踪,潼关逐破,朝廷驻兵函谷关,总算偷得喘息之机。
这一年,真是多秋的一年。
而吕布日后最为需要提防的对手曹操也绝不会满足在一个小小的陈留,他有着更远大的抱负。自得到程昱,荀彧二人后,曹操事事与他二人相商,此次闻听朝廷宣召诸侯入京以报汉室,心中迟疑不定,便问道:“如今宛城有张济,李催,长安受马腾,牛辅袭扰,朝廷的兵马已经应接不暇,若是盲目招募人马又恐惹起民愤,故而便宣召让我等入洛阳分兵驻守。”
程昱道:“主公,如今洛阳看似平稳,其实混乱不堪。先有王允王司徒独揽大权,逼害西凉军,又有虎将张辽独领一军,之后幽州刘虞领兵八千入京,晋为义王,各有其他或大或小的势力牵扯其中,若我等还要入京,只怕反受其乱。”
曹操闻言,心中似有所悟。
荀彧却是笑道:“仲德只看到弊,为何却看不到利呢?”
程昱倒是毫不介意:“文若请细言。”
荀彧道:“诚如仲德所言,京中势力胶着,难解难分,但正是如此主公方才要一举入京掌握大权。洛阳朝廷有天下之名,管制之责,现下多方遭难更是需要一锤定音的能臣,王允不听人言,虽有诛杀董卓之功,但现实逼迫西凉军,再是斩杀大家蔡邕,大事人心,可见其人不智;勇将张辽虽有武力,但终是并州人氏,且连杀丁原,董卓,背负不忠之名,如今远走宛城,更是无望;皇甫嵩,朱儁等人虽然有威名,但久失兵权,如今对面三辅之兵,难以分身;刘虞声名显赫,其子贵为天子但广受牵制,帐下不过万人亦难以有大用;再看主公占濮阳,陈留等地,先有讨伐董卓之忠名,后有击败李催之勇名,帐下数万精锐,兵锋大盛。前者董贼挟天子以令诸侯,主公却是可以协天子以令诸侯,待得取了天子的信任,即可把王允,刘虞二个势力引为盟友,之后实力当更上一层楼。”
曹操闻言,喜形于色,大笑道:“文若真乃本公之子房也。”
却不料荀彧闻言却是眉头一皱,但见曹操锌粉却也没有多说什么。
随后,曹操听从了荀彧的建议,留下曹仁为大将,徐荣,曹洪为副将,满宠为军师,兵三万驻守陈留,而自己则是领兵五万入洛阳。
因为当初曹操与王允等人交好,而其手下军师荀彧之弟荀攸也在朝中任位中书令故而王允一帮势力果然还是极为欢迎曹操的到来,至于刘虞当初听闻十八诸侯唯有曹操,吕布,孙坚三家算得上真心,因而也是高兴。
义王刘虞亲自出城与王允等人出城欢迎曹操的到来。而曹操在到达大殿的时候,特意行了三跪九拜之礼,不但让天子满意,也让王允等人满意。
于是刘和赐封曹操为太常,荀彧为少府,夏侯惇等人为将军。
曹军上下无不欢喜,唯有曹操与荀彧二人不爽。前者因为恩师皇甫嵩的出走,后者则是忧心汉室。
此时长安人心惶惶,尤其是因为朱儁之死,更让大部分的年老武将寒心。汉末名将皇甫嵩卸甲还乡,就连曹操也是不见,随后举家迁徙前往幽州与小子皇甫郦相会,这一去却也带动不少人的心。
第五十六章:文武双匠入蓟中,忆起老友生悲伤
蓟县城外,甲士分明,前有骑兵,后有金戟仪仗,当先一人器宇轩昂,不是幽州刺史吕布却又是谁?
谁能让吕布如此大礼相迎,不是天子,而是自己的恩师——卢植与皇甫嵩。
早早得到南皮的消息说是皇甫嵩举家前来投奔幽州,其子皇甫郦激动不已,吕布也是高兴,之后得闻途中还有卢植等人,更是喜不自禁,想来自从董卓作乱以来已经多年未见恩师,心中着实想念。
副将麴义也是激动,当初他就是皇甫嵩手下将领,虽跟随了吕布,但知遇之恩却是不敢相忘,故而闻听也是要求一同与吕布出迎,随同前来的还有魏攸,田畴等人。
吕布早早的就在城外等候,约莫一个时辰方才听闻部下回报道有车队前来。一阵礼炮作响,倒是声达九天,远远便可听见。
皇甫嵩与卢植此时却是同乘一轿,闻听声响,笑道:“子干啊,想不到这小子果然不凡,不到三十岁便可身居要位成幽州刺史。”
最为吕布的师傅,卢植闻听弟子的成就自然也是高兴,却还是露出一脸正色:“如此大费周章却要浪费多少气力。”
皇甫嵩哈哈大笑:“这也是奉先的一片心意罢了,再说了这可不是单单给你的,你若不喜,只管离去,我便替你受了。”
“胡说”,卢植闻言也是笑道:“莫要要为你这匹夫教了奉先几句,便可以师自居,且不要忘记我才是他的授业恩师。”
皇甫嵩回击道:“死读书,有何用,这等时候还是兵法谋略好。”
卢植也是不肯退让:“武力再强,却也造福百姓,还需教化众人方可保天下安定。”
二人多年来相识相交却也相对相斗,谁也不肯服气,随着年纪的增大,尤其是这次朱儁的死,更是让这一帮老人看穿世间许多事情,但一时却改不掉以往的习惯,还是要斗上几句。
待得近了,见吕布前来见礼,二人方才停下处轿中出来。
吕布上前道:“弟子吕布拜见卢公,皇甫老将军。”
卢植得意的对皇甫嵩使了个眼色,扶起吕布道:“如今你是一州之长如何还能使得如此大的礼。”
吕布恭声道:“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子拜父乃是天经地义之事,师傅便不要推辞了。”
卢植大笑道:“好极好极。”
“父亲”部将皇甫郦见到父亲皇甫嵩,心中到底激动,不由叫出。
皇甫嵩也是高兴,如今其子皇甫坚寿还在洛阳任职却是走不开,但却与幼子相见,也是人生乐事。
等见过母亲,皇甫郦一家三口在旁叙事。
“子家,来见过你的师兄。”
卢毓,卢植之子,字子家,今年不过十岁,便随着卢植一路同来。
“子家见过师兄。”卢毓谦谦有礼,不愧是卢植亲自教导出来。
吕布身为欢喜,笑道:“恩师后继有人了。”
卢植虽然心中高兴,但碍于严父姿态还是鞭策道:“还远不及,远不及。”
请的皇甫嵩,卢植二家入城,早就准备好酒宴。说起来这里还算是卢植的故乡,看到故乡本土忍不住老泪纵横,叹道:“想不到我卢植有生之日还能回到河北。”
吕布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