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民国当大帅-第1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怎么可能,我们和你们孙先生不一样,我们有地盘有军队,实实在在的东西我们拿得出来,所以不需要开空头支票。既然是支持,那肯定是实质性支持了,多的不说,五千条汉阳造,二十万发子弹,怎么样?”杨永泰很直接的就开出了条件。
张学济听完这个条件目瞪口呆,民国时期什么最缺,军火啊!中国人是怎么变穷的,和今天的非洲人一样,拿着宝贵的财富去换军火,然后用来自相残杀。
但是有军火就有军队,就有地盘,就有权力,就有钱。张学济立时就心动了,杨永泰有一点肯定是没说错的,广州现在都还在龙济光手里,仅靠陈炯明他们是夺不回来的。而福建也在北洋的控制中,如果许崇智他们能获得援助,说不定能夺回来,而且完了再从福建调兵会同粤北的粤军一起击败龙济光夺回广州也未尝不可。张学济心里把王振宇和龙济光是放在一个位置上的,最好这两军阀在广州打给你死我活,半斤八两,孙先生这边收拾了福建再回头收拾这俩货。心里有了定计,张学济开口道:“那好,我先向孙先生汇报一下。等有了消息我们继续谈。。。”
日本横滨梅屋吉庄的庄园,凌晨,睡在蚊帐里的孙中山被自己的秘书宋庆龄叫醒了:“先生,上海方面转来的急电,需要您处理。”
也就是宋庆龄了,换个人在这个时间叫醒孙中山是会被厉声呵斥的。
虽然国民党已经从大陆地区败退了,但是孙中山在党内的威望不降反升。中华革命党成立之后,孙中山更是变成了整个党的老豆。
“小宋啊”孙中山勉强坐了起来,然后一脸幸福的看着宋庆龄:“哦,是英士那边转来的,拿给我看看。”
宋庆龄很温柔的把电报递给了孙中山,孙中山很有风度的接过电报,认真看了起来。看完之后道:“嗯,庆龄啊,你辛苦一下,把展堂(胡汉民)汝为(许崇智)和仲恺(廖仲恺,又名廖夷白)都请过来,这个事情要大家一起商议商议。”
过了一会,胡汉民,许崇智,廖仲恺一起走了进来,孙中山直接把电报递给了胡汉民:“你们看看,这是我们派往湘西做湘西巡阅使王振宇工作的张学济同志发回来的电报。”
然后孙中山什么也不说,站起身背着手靠着窗边看向窗外,许崇智还在等胡汉民看完,然后突然伸手在自己左边的胳膊上拍了一下,结果一只喝饱了血的蚊子就光荣了。
胡汉民看完后也没有说话,又递给了刚刚把手上的血迹擦干净的许崇智,许崇智则只是扫了两眼就又给了廖仲恺。
廖仲恺一看完就拍案而起,大声怒道:“总理(没错,这个时候就这么称呼了),这,这,这个王振宇野心不小啊,居然要广东的地盘,简直就是狼子野心,假以时日,此子必然是袁世凯第二,我们万万不可答应他这个要求,不能寒了坚持在广州和龙济光坚决斗争的诸位同志的心啊。”
看着激动的廖仲恺,胡汉民在和许崇智交换了一下眼神后轻声道:“总理,仲恺兄说的不无道理啊,袁世凯坐大,也不会伤及我们的根本,可是这个王振宇则是直接要从我们身上割肉了。如果广州交到了他的手里,那我们很可能就此彻底失去广东的地盘,这个结果可能比龙济光控制广州还要严重的多。所以请总理三思啊,这与虎谋皮的事情干不得。”
孙中山这时才缓缓的转过身来,月光透过窗户照在他的脸上让他显得十分安详。
“这个王振宇的简历资料拿来了吗?”
宋庆龄连忙道:“在这里,总理。”
孙中山接过资料认真看了看道:“辛亥革命时期的英雄,提拔的最关键一步是黄克强提的,这样出身的人不可能站到老袁那边去的。”
然后孙中山看了看许崇智道:“汝为,你怎么看这个事情?”
许崇智其实是一个比较大朴的人,对于很多东西都只有那么计较,在很多人看来属于革命意志消沉的那种。很少见他发言,但是这一次他却难得动心了:“总理啊,这一次的事情确实是有点棘手,但是归根到底还是因为我们缺少忠于党,忠于总理您的军队。二次革命之后,我们丢掉了江苏,江西,安徽,福建,广东五省的地盘和军队,四川的局面也是一团麻。放眼全国,如果我们在此时发动反对袁世凯的护国运动,恐怕能听总理您指挥的也就是竞存(陈炯明)兄他们在粤北的粤军和在福建的闽军了。而在湖南目前则还有林修梅,程潜等盘踞湘南的军队,但是程潜您是知道的,他和黄兴一样不愿意宣誓效忠您,所以这支军队的可靠程度也是要打折扣的。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尽量通过包括日本友人在内的各种渠道取得足够的援助,尽快的把忠于总理的军队壮大起来。”
然后许崇智就不说话了,只是看着孙中山等人。孙中山看着许崇智这个在大家眼中的好好先生居然玩起了调口味,只能哭笑不得的道:“说的很对,没错,那我想问问,汝为你有什么好办法?”
许崇智摸了摸脑袋道:“那我就直言了,总理。其实广州那个地方复杂的紧,靠着英国人的势力范围,各方势力混杂,咱们就算是进了广州,也是一个要钱没钱,要权没权的局面,还不如全力以赴先打下福州,然后再集合福建一省的力量再夺回广州就是了。可是目前我们拿福州的李厚基也没太多办法,归根到底还是我们的军事力量太弱了,我看这一次张学济的活动就很成功,不但为我们增加了一支援军,而且还搞来了一批军火。五千条枪,二十万发子弹,很不错了,看看汉阳兵工厂一年才造多少武器。”
孙中山不顾胡汉民和廖仲恺惊讶的表情,轻轻拍手道:“这么说汝为你是同意了罗!”
许崇智摇晃着脑袋道:“当然是同意,不过既然是卖广东的地盘,自然也要卖个好价钱,五千条枪太便宜了,起码要翻一倍,子弹也要加码。。。”
第209章 前奏(六)
孙文方面最新的条件很快就摆在了杨永泰的案头,一万条枪,五十万发子弹,以及承认孙中山为名义上的领导(大义名分在任何时候都是值钱的)。杨永泰轻轻松松给王振宇省了五十万发子弹,王振宇自然也是大笔一挥就同意了。
接下来要忙的事情自然也就多了,一方面王振宇还要通过田应诏去和北京的熊希龄梁启超打招呼,好协调各方动作;另外一方面,在军队各项工作开展顺利的情况下,王振宇亲自下到军备系统,认真检查战备工作。
这首当其冲的就是食品工作,第一站就是刚刚建成不到一年的安江罐头食品厂。为了延长食物的保藏期,千百年来聪明的人类想出过许许多多的办法,如烟熏、日晒、盐腌等。而罐藏技术,无疑是最年轻的,始于1810年,还不到200年的时间。当时法国拿破仑为解决军队在作战时的食物供应问题,悬赏征求食物保藏的新方法,巴黎的一位糖食师傅阿培尔经过多年研究,发明了用玻璃瓶罐藏食品的方法。接着1810年英国的杜兰德发明了镀锡薄板金属罐,使罐头食品得以投入手工生产。其后1864年法国的巴斯德发现食物的**是由微生物引起的,从而阐明了罐藏的原理,并科学的制定出罐头生产工艺。至此,罐头工业进入到现代世界食品工业当中。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直到了民国中期,罐装食品才被大量使用于军事,而且这还是因为美国佬的缘故。
王振宇十分重视这一点,因为后世看书的时候,他总是很奇怪于一个问题,为什么军队开动之后,对于军粮的消耗比平时要高一倍?难道人一出门就饭量大增?
等到他自己带兵的时候,他才知道这个奇怪的现象是有原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食物的腐烂变质。这也导致了战争成本进一步上升,王振宇是有经营意识的人,所以凡是能够降低自己发动战争成本的东西他都是很感兴趣的。所以在军工厂项目之后,紧跟着被投产的是军装厂,被研发的则是罐头厂。
到了这个时候,美国泰勒科学管理法已经在王振宇的特别关心下通过一帮赴美留学的留学生在所有工厂开始了推广。王振宇当时还饶有兴趣的参与了相关理论的学习,所谓泰勒的核心理论:核心理论管理要科学化、标准化;
要倡导精神革命,劳资双方利益一致。
实施科学管理的结果是提高了生产效率,而高效率是雇员和雇主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因此,泰勒认为只有用科学化。标准化的管理替代传统的经验管理,才是实现最高工作效率的手段。
泰勒对科学管理作了这样的定义,他说:“诸种要素——不是个别要素的结合,构成了科学管理,它可以概括如下:科学,不是单凭经验的方法。协调,不是不和别人合作,不是个人主义。最高的产量,取代有限的产量。发挥每个人最高的效率,实现最大的富裕。”这个定义,既阐明了科学管理的真正内涵,又综合反映了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想。进行动作研究,确定操作规程和动作规范,确定劳动时间定额,完善科学的操作方法,以提高工效。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工人使用标准的操作方法,使工人在岗位上成长。制定科学的工艺流程,使机器、设备、工艺、工具、材料、工作环境尽量标准化。实行计件工资,超额劳动,超额报酬。管理和劳动分离。
具体来说就是:
1、工作定额,避免工人出现磨洋工的情况;
2、挑选工人,根据工人的自身情况安排合理的岗位,有力气的干重活,心细的干精细的活。充分发挥人的潜能。
3、标准化原理,主动把这些传统的经验收集起来、记录下来、编成表格,然后将它们概括为规律和守则,有些甚至概括为数学公式,然后将这些规律、守则、公式在全厂实行。让每个人都用正确的方法作业,对工人操作的每一个动作进行科学研究,用以代替传统的经验方法。
4、计件工资制,这个在后世已经很流行了。
5、劳资关系。。。。。。
可以说,泰勒科学管理法的推行,让安江诸多工厂的产能几乎在一夜之间就翻了至少二倍,这是十分惊人,而且对工人经验和全面性的要求也下降了许多。这一点让积极支持这一科学管理方法的王振宇同学十分的满意,而青年军上下也对于自己身上崭新的制服,美味的罐头食品,还有日益充足的武器弹药表示非常满意。。。
而在北京,那要做死的人依然努力在做死。
袁克定就是一个要做死的人,不过历史上把老袁称帝的罪过全部怪到袁克定的愚蠢上是有失公允的,因为至少现在看来支持老袁称帝的人实在是太多了。
放眼全国各省,几乎没有那个督军傻傻的说反对老袁称帝,连并非北洋出身的阎锡山(貌似老阎在北洋时期对谁都是赞成都是拥护)和张作霖也积极劝进,而杨度领导的筹安会更是上窜下跳,拼命的鼓捣老袁同志当皇帝。
袁世凯也如历史上那样,看了袁克定送来的特制报纸,那上面可是白纸黑字,说的是万民一心,衷心拥戴袁大总统当皇帝啊!老袁也迷糊了,自己能见的人都在劝自己当皇帝,报纸上的也都要求自己当皇帝,而貌似能解决目前北洋危机的办法也就是自己称帝了。
1915年12月7日,北京及各省投票推戴一律告竣,上报参政院,并推定参政院为国民代表大会总代表。
12月11日上午9时,举行解决国体总开票。各省国民代表共1993人,赞成君主立宪票正好1993张,没有一票反对,也没有一张废票。各省的推戴书上一致写着:“恭戴今大总统袁世凯为中华帝国皇帝,并以国家最上完全主权奉之于皇帝,承天建极,传之万世。”当场杨度和孙毓筠提议说:“本院前由各省委托为总代表,尤应以总代表名义恭上推戴书。”秘书长拿出准备好的推戴书当众朗读,要求袁世凯“俯顺舆情,登大宝而司牧群生,履至尊而经纶**”。参政全体起立,一致通过。11点半,在欢呼声中散会。
当天中午,袁世凯接到推戴书,立即发回,并申令“另行推戴”。他首先表示:“查约法内载民国之主权,本于国民之全体,既经国民代表大会全体表决,改用君主立宪,本大总统自无讨论之余地。”“惟推戴一举,无任惶骇。本大总统从政垂三十年,上无裨于国计,下无济于生民,追怀故君,已多惭疚,今若骤跻大位,于心何安?此于道德不能无惭者也。制治保邦,首重大信。民国初建,本大总统曾向参议院宣誓,愿竭力发扬共和,今若帝制自为,则是背弃誓词,此于信誉无可自解者也望国民代表大会总代表等熟筹审虑,另行推戴,以固国基。”
下午5点,参政院再次开会,孙毓筠等提议说,此事既属全国一致,元首亦未便过拂舆情,理应由本院以总代表名义呈递第二次推戴书。众赞成。
秘书厅仅用15分钟就拟成2600余字长文,参政院继续开会,众人对推戴书均无异议,乃于当晚进呈给袁。在这个推戴书里,称颂袁有经武、匡国、开化、靖难、定乱、交邻等六大“功烈”。文中说:“前此之宣誓,有发扬共和之愿言,此特民国元首循例之词,仅属当时就职仪文之一。当日之誓词根于元首之地位,而元首之地位,根于民国之国体。国体实定于国民之意向,元首当视乎**为从违。**共和,则誓词随国体而有效;**君宪,则誓词亦随国体力变迁。今日者,国民厌弃共和,趋向君宪,则是**已改,国体已变,民国元首之地位已不复保存,民国元首之誓词当然消灭。凡此皆国民之所自为,固于皇帝渺不相涉者也。”固请袁世凯称帝。
12日一早,袁世凯申令说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予之爱国,讵在人后?但亿兆推戴,责任重大,应如何厚利民生,应如何振兴国势,应如何刷新政治,跻进文明,种种措置,岂于薄德鲜能所克负荷!前次掬诚陈述,本非故为谦让,实因惴惕文萦,有不能自己者也。乃国民责备愈严,期望愈切,竟使子无以自解,并无可诿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