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民国当大帅-第2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让人十分惊讶的是,包括钢材在内,王振宇最后决定的价格都比国际市场目前的价格低百分之十。这到不是王振宇要讨好列强,而是一个交换,按照附属的秘密政治协定内容。
第一、列强会承认一个由王振宇出面组织的南中国地区性政府,同时承认这个政府具有独立的关税权(仅限于英法承认);
第二、由英法控制的广东,上海等南中国地区的海关以及其关税会在这个地区性政府成立之后移交给这个地区性政府;
第三、所有涉及赔款的义务均与该地区性政府无关;
第四、武汉和广州的租界收回问题的谈判可以开始进行,并在五年内完成该谈判;
第五、英法希望南中国地方区域性政府成立后,可以以合作的形式向欧洲输出劳工甚至是参战军,所有的薪水和武器,费用皆有英法承担;
第六、如果王振宇将军的军队最终出现在欧洲并帮助英法获得战争的胜利,那么在战争结束后,允许中国方面以较优惠的价格获取战败国的军事物资的优先处理权。
应该说英法两国为了欧战的最后胜利,在和王振宇的谈判中放弃了一些重大利益,特别是把南中国地区的海关交给王振宇主导的南中国政府,这如果是放在战前是绝对没有可能的。至于租界问题,英法两国也是采取拖延的态度,对于王振宇提出的上海租界问题,英法的代表甚至谈都不肯谈,态度十分强硬,考虑到日本的因素,最终王振宇没有在这一点上继续坚持。既然王振宇这边和英法这两个列强谈得差不多了,那么接下来中国的未来就要看和国内诸侯们会晤的结果。
第268章 后袁时代(二)
袁世凯死了,由于某只大蝴蝶的关系,袁世凯比历史要早二个月离开这个多灾多难的国家。和历史更加不同的是,此刻的中国社会正在进入一个剧变时期,这个剧变并不是西方列强所希望看到的。
北洋上下在袁世凯病故,冯国璋投降之后,终于在强大的护**面前认识到了自身所面临的巨大危险,二次革命时期从孙文手里夺取的南方省份在这一次的护国战争中丢失的干干净净。如果只是丢失地盘那还没什么,最要命的是还丢失了北洋七大野战师中的三个第二,第四以及第六师,此外还有第三师和第七师在四川让蔡锷打的溃不成军,勉强逃回陕西,张怀芝的第五师虽然保存了建制,也是损失不小,引用段祺瑞在六国饭店同北洋将领的讲话来说就是没有比现在更糟糕的时刻了。
而在后袁世凯时代,由于冯国璋的垮台,段祺瑞成为了北洋当仁不让的核心。他的嫡系第一师,第五师,第七师,第十师,第十五师,第十六师均未在护国战争中受到什么太大打击。可以说历史上的皖系几乎都保存了下来,如此一来,老袁之后,北洋反而变得团结起来了。所以虽然在这次护国战争中,北洋势力输人,输地又输钱,但是考虑其依然控制着北方的地盘和重工业以及中央政府的名分,所以在列强眼中,北洋依然是中国头一号的势力集团,不容忽视。
而在南方,一下子就冒出了三个老板。这排第一位的并不是这次战争获利最丰的王振宇,而是第一个发起护国战争的蔡锷。
相对于王振宇,蔡锷的胜利才是实打实的。护国战争最先爆发于云南,战斗于四川,可以说是首义了。但是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老袁把能调的军队,能征集的物资全部优先使用到了四川战场。老袁的算盘打的很公式化,就是枪打出头鸟,靠着四五倍于蔡锷的兵力优势,争取在最短的时期扑灭蔡锷的起义,然后杀鸡给猴子看。可惜蔡锷不是孙中山,人家是正儿八经的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的高才生,是日本天皇亲授军刀的的专业军事人才。这以寡击众的烂账硬是让蔡锷打的风生水起,如果不是北洋军中有吴佩孚这员猛将,曹锟本人都差点折在蔡锷手里了。所以尽管袁世凯下了血本,但是很遗憾,他亏本了。
而蔡锷的战果虽然只是四川一省,但是他出色的军事指挥能力已经引起了西方列强的高度关注,至少他比整个护国战争期间窝在安江一动不动的王振宇要优秀的多。
有蔡锷这样一个充满正能量的盖世英雄在,在战场上毫无出彩表现可言的王振宇也就只好屈居第二了,但是王振宇不在乎这点,因为这一次护国战争无论从那个角度来看收益最大的那个都是他。
首先从地盘来上来讲,原本只拥有广西一个省外加湖南湘西一地的王振宇成功利用了袁世凯注意力投向四川的机会,一口气拿下了湖南,广东,湖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以及浙江湖州,嘉兴,杭州地区的地盘。用日本特高课的说法,这简直就是蛇吞象的经典案例。
这种胜利其实是建立在王振宇过去四年一直致力于工商业发展的基础上的,是建立在其二十万装备精良训练严格的青年军基础上的。但是仔细想想,这并不足于成为他打败大清帝国举全国之力编练出来的北洋军的理由。王振宇的胜利严格来说是有有心算无心外加捡便宜的嫌疑,最实在的例子就是他在湖南,湖北,广东,江西四省的军事胜利是利用北洋军抽调这四省的军队去四川进攻蔡锷从而防备空虚的机会。而东南会战尽管对外宣称是以少胜多,但是实际上冯国璋从始自终都因为军费和物资的匮乏以及北洋内部政治斗争的原因,没能实现兵力的集中,第五师张怀芝出工不出力,第十师卢永祥行动迟缓,而徐树铮指挥的第十五师和第十六师更是干脆压在徐州就是不挪窝。这个情况导致的最严重的后果就是冯国璋做了一份完美的作战计划,却因为执行力变成了护国战争最大的笑话。按计划行动的部队最终被各个击破,加上例如赵勇夜袭,英法干涉,舰队反水等意外事故,冯国璋最后的失败也就因为种种缘故变得无可奈何了。
但是无论多么的侥幸,王振宇获得六七个省的地盘是事实,他成功的拥有了汉阳兵工厂,汉阳钢铁厂,金陵兵工厂,上海江南制造局也是事实,他在这场巨大的胜利中获得了超过三十亿华元的红利以及年度财政收入从不足四千万银元(四亿华元)跃升到了四个多亿银元(四十多亿华元)更是一个巨大的事实。而随着他地盘的扩大,仅仅是货币兑换这一项,他就能进账差不多一百二十亿华元(发行240亿华元去兑换市面上的货币),这完全可以弥补他为了准备和发动这次战争所花掉的钱,还略有盈余。而国社党的影响力也随着这一次战争的巨大胜利而扩大了许多,一跃成为和中华革命党,进步党并列的中国三大政党之一了。
没有比王振宇更满意的了,但是就算是这样王振宇还是留了些许遗憾。因为朱瑞的表现实在是不合格,导致孙文的革命军夺取了整个浙江差不多四分之三的地盘。不过好在朱瑞最后买了把子力气,成功的把孙文的军队挡在了杭州,从而保住了上海的地盘,否则王振宇不介意把朱瑞当战犯给处理了。原本打算把孙文的势力限制在福建一省的想法落空的结果,富庶的浙江使得孙文领导的中华革命党一举成为了南方的第三大势力。
身为南方三大势力中地盘最小的一股,孙中山的富裕程度可是超过了蔡锷。毕竟浙江一省的经济收入可以抵掉北方和西部好几个省的了,所以现在孙中山有足够的钞票支撑他的十万大军。而这就使得上海的那些宁波帮们多了一个选择,他们觉得自己现在有资格和刚刚进入上海的王振宇叫板了。至于叫板的核心就是华元的发行权,如果王振宇依然不同意给予他们货币发行权的话,他们不介意把华元挡在上海市面之外,就好像他们当初对付袁世凯的中央政府发行的交通票一样。总之,他们并不喜欢王振宇这个二十多岁的暴发户,因为他们觉得这个年轻人桀骜不驯,不会维护他们的利益。所以这些上海的大亨们在陈其美被杀之后,反而更加靠拢孙中山这一方了,至少在他们看来,相对于王振宇这个纯粹的军阀,孙中山要绅士的多也更好糊弄的多。
不过没关系,对于上海,王振宇并非是一点办法都没有的,真正让他感觉头痛的其实还是孙中山,或者说是其手下的十万军队。如果不能解决这个问题,那么从江苏到江西再到广东都处于其攻击范围,如此之下不要说趁蔡锷死之后平定西南了,自己这个新兴实力很可能在孙中山,段祺瑞,唐继尧三方夹攻下灰飞烟灭。这绝对不是不可能的,孙中山的人品王振宇太清楚了,为了获得日本支持推翻年袁世凯,这位国父公然宣布支持大东亚共荣,认定中国只有十八个省。为了获得苏联支持推翻北洋,他更是连基层组织都放给了,这个人外表柔弱,但本质却是一个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人。
所以早在五方会谈之前,王振宇就决定无论如何也要拉拢孙中山,利用其本身实力不足的机会实现合流。而张学济就扮演了联络人的角色,只是革命党这边因为陈其美被暗杀的关系,因此这个谈判的决策就由孙中山和胡汉民抓了起来。
王振宇开出的条件很简单,建立南方地区性联合政府,名字就叫中华国民政府,实行军政统一的办法,成立一个军事委员会掌管政府的军队。而国社党和中华革命党可以通过寻求并党的方式获取这个国民政府的执政权,不过必须是原国社党占据主导权,当然在北京中央政府方面,原中华革命党也将获得国民政府无条件的支持。条件算不上很优厚,不过既然提出来,起码就能进行下一步接触。王振宇虽然越来越像一个**者了,但是他并不是那种不知好歹,大小权力都是抓在手里的政治白痴,他知道真正的政治绝不是什么**制,而是合作和妥协,这就跟做生意是一样的,强调的是共赢,互惠互利。
至于五方会谈中的黎元洪,其实没有太多实力,不过他有一样东西,这个东西的存在可以避免南北分裂,那就是国家元首的大义名分。
王振宇对于民国这段历史还是很清楚的,这是一个屈辱加剧的时代,所以他不愿意顶着中央的名头去挨骂,而更愿意割据一方默默发展。中国毕竟有那么大不是。。。
第269章 后袁时代(三)
五方会谈的会场最终是定在南京长江路292号,也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王霸之地—南京总统府。明朝初年曾是归德侯府和汉王府。清朝为江宁织造署、江南总督署、两江总督署。清朝康熙、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均以此为“行宫”。1853年3月太平军占领南京,定都天京,洪秀全在此兴建了规模宏大的太平天国天朝宫殿(天王府)。清军攻破南京后,焚毁宫殿建筑,于同治九年(1870)重建了两江总督署。林则徐、曾国藩、李鸿章、刘坤一、沈葆桢、左宗棠、张之洞、端方等均任过两江总督。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后,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此处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并组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制的国家政权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912年4月,临时政府结束,在这里成立了以黄兴为留守的南京留守府;1913年“二次革命”中,又成为讨袁军总司令部,黄兴、何海鸣先后任司令。
1913年至1916年,这里先后成为江苏都督府、江苏督军署、江苏将军府、江苏督办公署,最后的名字是五省巡阅使公署。说起来这里还真的是块风水宝地,谁都想进来住住,可偏偏谁都住不长。
根据最高统帅部的第四号命令,在南京,上海,武汉,长沙,九江,南昌,安庆,合肥,岳州,衡阳,广州,韶关等二十一个规定的中心城市成立了军事管理委员会,其中南京,上海,武汉为一级城市。
南京市军管会主任是由军备部部长马西成亲自兼任的,军管会的办公地点就设在这个五省巡阅使公署内,所以这里目前对外的公开叫法是国社党南京市军管会。参与会谈的九位代表就直接下榻在这里,马西成最近虽然忙于接管金陵兵工厂等单位,但是对于接待工作可是一点都没马虎。
而在武汉,王振宇走访的第一站并不是汉阳钢铁厂或者汉阳兵工厂,而是国立武汉高等师范学校。这里前身是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893年创办的自强学堂。1902年更名为方言学堂。辛亥革命后,北洋政府以方言学堂为基础,于1913年建立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
这里紧邻东湖和珞珈山,属于典型的有山有水,风光还是很不错的。王振宇在这里对着学校的教职工做了一次对中国教育界产生深远影响的讲话:“各位同学,很荣幸站在这里和决定中国未来的你们见面。我知道在很多知识分子的眼中,我王振宇大概就是一个军阀之类的存在,无非是靠了点军队多抢了几省的地盘,我也知道在另一些人的眼中,成为目前中国五方势力之一的我也许已经有了决定中国局势未来走向的能力。于是有人夸我,也有人骂我,而我现在不在乎这些,我在乎的是你们,是你们这些坐在我面前的莘莘学子,在我看来,你们才是决定中国未来的人。”
此言一出,原本对于王振宇这个靠着大棒进武汉的军阀十分轻视的武汉高等师范学校的师生如沐春风一般,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
“一个民族要复兴,要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样伟大的目标绝不是靠有一支庞大的军队或者一个强有力的政党就能实现的,更不可能靠一个英雄人物就能达到的。强大不是一个层面的提高,而应该是整个层次的提升。比如说强大的军事绝不是靠去找洋人买一批军火就能实现的,他需要一个强大的工业基础。而工业基础需要的是什么呢?是人才,是技术型的人才,离开了人才,一味强调设备,那么就是在走洋务运动的老路了,偏偏这条路已经被证明是走不通的。那么我们的人才从何而来呢?不是从裙带关系中来,而应该从学校中培养出来。”
配合着最后一句话,王振宇还做了一个用力挥手的动作,台下的掌声再次响成一片。
“自鸦片战争以来,我们中国对外一直蒙受着种种羞辱,而到甲午战争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