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唐夜唱-第3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叶畅风流多情;喜欢招惹女人是不错;但至少他对李腾空的情谊也没有假;李腾空上面有六个姐姐;那些姐夫们待她的姐姐;没有一个能及得上叶畅待她的。即使是出征在外;也没有说什么“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豪言壮语;相反;利用朝廷传递军情的驿站;每个月少说要送一两封信来给她;不仅和她讲南疆风情;吐露相思之意;还时不时夹带些小礼物。
    那些礼物并不贵重:一片树叶、一颗彩色的石头;或者其余什么;直到前些时日;才令信使带来了一个小盒;盒子中有一块石头;叶畅称其为翡翠原石;叶畅在信中说;此石自云南还要西南而来;打磨之后便可得到美玉;将成为云南重要的商品之一。
    故此;李腾空对叶畅的情谊;不仅没有因为婚姻和分离而变得淡然;相反;却如酒一般;越陈越香。
    “阿耶;不知叶郎何时归来?”她喜悦而急切地问道。
    “圣人已经拟了旨意;快的话一个多月后他就会回来。”李林甫见女儿脸上的笑容;笑眯眯地应道。
    “此次来是不是就能留在长安了?”李腾空又问。
    李林甫脸上的笑容不见了。



第362章 行到尽处须放手
    时光飞逝如电。
    李腾空跪坐在床榻面前;泪眼朦胧地看着在床上的李林甫。
    李林甫现在的情形;不仅仅是尽显老态;而且很明显处于风烛残年。即使是使女不停为他擦拭;他的嘴角仍然有涎水留下。
    不过他的眼睛却还清明;只是控制不住身体;不停地在抖罢了。
    “空娘乖女我对不住你。”
    天宝六载时;李林甫就给气倒下过一回;而且那一次他与叶畅的关系几乎破裂;后来是靠着李腾空出嫁;才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过来。即使如此;翁婿两人却也已经貌合神离;李林甫对于这位女婿;既是利用;又是防备。
    天宝八载;叶畅征南诏大获全胜;斩俘无算;不过因为擅杀投降了的阁罗凤;功过相抵;除了一个新设的知云南都护府外;就是加了勋;武散官升了将军;并未获取实职。此后利用一次李林甫生病的机会;李隆基借口举荐叶畅有功;将杨钊调回长安;等李林甫反应过来;木己成舟。
    不过为了安抚李林甫与叶畅;李隆基也让叶畅得了好处;叶畅因为提出“开中法”和此前军功;勋爵升为云麾将军、银青光禄大夫、上护军、开国伯;同时还许荫一子;又赐李腾空郡主仪仗;除此之外;叶畅已去世的父、祖;也都得以赠官。叶畅的阶官则升为左武卫员外大将军、检校御史中丞;差官为知云南经略使、剑南道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蜀郡长史、岭南五府经略使;其余官职如故。
    杨钊自然也留下了崔圆这个钉子任蜀郡司马。
    因为人口经济不足;叶畅提出的将安南与云南合并;升为云南道的计划却未立即执行;云南节度使也未建立起来;而是将云南郡分为云南都督府、大理都督府、剑川都督府;三府合为云南经略府。不过叶畅也不要这个虚名;他要的是实惠。
    可这些爵赏偏偏口惠而实不至;这是叶畅对这些的评价;并且从这些事情当中;叶畅判断出;李隆基对他也已经有了疑忌之意。
    为此;叶畅在长安城中大兴土木;将自己原本的府邸周围全部买了下来;建成了一座豪宅;获费的钱足足有数十万贯。或许是听得这个消息;李隆基甚为欢喜;还赐了些宫中的摆设来;专门召京兆尹令其配合叶家施工。
    当时李隆基之话语;后来也传入叶畅耳中。
    “叶十一见多识广;眼大气高;勿使其笑朕吝啬。”
    不过给叶畅的好处也就仅此了;与此同时;李隆基不断地向辽东派人;在叶畅不在的这段时间里;辽东局面有了微妙的变化。
    南霁云升官的速度比不上罗九河;表面上看;是为了奖掖罗九河这几年立下的功劳;比如说将辽东行军总管府所控制的地盘一直扩张到了鸭绿水畔;实际上的用意;却是控制辽东的兵权;削弱叶畅在辽东军务上的影响力。在李隆基看来;南霁云乃叶畅亲信;而罗九河则是后投入者;可以适当提拔;以牵制叶畅。
    不过政务上;李隆基倒是没有过多于涉;大约他也是想知道;叶畅的那一套经营边疆的理论;能不能实现。故此;这还没有触及到叶畅的底线。
    “阿耶不必多说;好生休养;将身体养好了;什么都好”李腾空有些心酸地道。
    “我”
    李林甫正待继续说;外边骚动了一会儿;紧接着;有人道:“杨侍郎来探望”
    杨侍郎;自然是杨钊;他虽是回京;却没有升官;也算是李隆基的一点平衡;原本奄奄一息的李林甫猛然精神一振;整个人身上;又生出凛凛威仪。
    那个让无数朝臣闻风丧胆的权奸李林甫;又回到了他身上。
    “请他进来。”李林甫徐徐说道。
    旁边的使女将他脸上的涎水擦尽;将他扶起。女眷都躲入后宫;不一会儿;杨钊面对微笑走了进来。
    但一看到李林甫威襟正座的模样;杨钊脸上的笑容就僵住;他停住脚步;转身便欲回头。
    原本以为李林甫是只死老虎;他赶来看看热闹;同时发泄一下心头的不满;却不曾想;所见的李林甫与平时比;并没有什么两样。
    时值天宝十载春暮;李隆基已经到了人生的暮年;距离叶畅平定南诏之乱;也已经过去了近两年时间。或许是因为叶畅在的缘故;虽然得到了李隆基的支持;杨钊面对李林甫;却仍然没有任何优势;往往他的每一步算计;都被李林甫轻易破解;然后反击。
    故此;面对李林甫;他心中已经带着一种难以言状的敬畏。原本是来看一条死狗的;结果发现死狗变成了病虎;他第一个念头自然是走避。
    李林甫徐徐说道:“杨侍郎来而复往;是何道理?”
    杨钊这才收住脚步;脸色有些发白;他望了李林甫一下:“听闻李相身体有恙;故来探病;却忘了带礼物;是想折回取礼物”
    “果真如此?”
    “果真如此”
    李林甫看着他面色发白;轻轻叹了口气;若自己还是健康的;绝对不会让这小辈猖狂;但现在
    四年前晕倒之后;他身体就一直不行;前不久;更是中风倒下。他虽然还是贪恋权力;却也知道;以自己现在连坐正都困难的身体;想要继续把持权力;是不可能的事情。
    他唯一后悔的;就是这几年没有全力将叶畅调回京城;若叶畅回到京城的话;他可以顺势接过自己的势力;哪怕不能与杨钊抗衡;至少还可以自保。
    现在么就要有些顾忌了。
    “老夫出仕至今;已有五十年”李林甫仍然是慢慢地说道:“如今老病;是该到退休致仕的时候了。”
    杨钊心中一动;嘴上却道:“李相公何出此言;相公一时不适罢了;如今天子与朝廷;都倚相公为栋梁;相公若是退休致仕;何人可当天下大任”
    “有人可以。”李林甫向身边使女示意;那使女拿出一封信;李林甫道:“老夫致仕乞骸骨之奏章;已在此矣;继任之人;老夫亦已向圣人举荐了。”
    杨钊盯着那封信;几乎要伸手将之夺来
    这些年;谁都知道李林甫已经老了;但是只要李林甫自己不退;却谁都不敢对他发起挑战。内有无数官员充任党羽;外有叶畅这般名将算作爪牙;李林甫这两年可谓威风凛凛;杨钊都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
    现在这座横在所有朝臣头上的大山;竟然要自己请辞了
    李隆基都有些奈何不了他;私下里曾对杨钊牢骚;说若不是叶畅在;早勒令李林甫退休致仕。现在他自己请辞;就象是挡着杨钊前路的一块大石头;他想方设法也搬不走;然后有朝一日那石头却自己滚开一般。
    不过杨钊还是按捺住自己的心;咽了口口水:“相公说笑了;我不相信有谁能取代相公”
    “老夫是说真的;老夫老矣;如今又多病有今日没明日;没准哪一天就咽了气。”说到这里;李林甫突然身体往前一倾;紧紧盯着杨钊:“老夫诸子诸婿;今后就仰赖杨公照料了。”
    杨钊背上顿时冷汗直冒;他哪里敢答应下来此事强笑了笑;他道:“有叶十一郎在;哪里须得我”
    “杨公;你只说一句;老夫诸子诸婿;你照看还是不照看。”李林甫道。
    “这个;杨某官卑名低;有”
    “老夫这请辞奏章中;所荐接递老夫之人;乃陈希烈。”李林甫打断了他:“不过陈希烈一向未理政务;唯会空谈黄老;故此;老夫又荐杨公你替陈希烈。虽是暂且委屈你居于陈希烈之下;但以杨公之才;朝堂政务;当由杨公决之;陈希烈但垂拱罢了。”
    杨钊心中狂喜;然后就愣住了。
    李林甫若是举荐他;他这个次相之位就坐稳了。正如李林甫所言;陈希烈根本不是他的对手;大权只可能掌握在他手中;过个一两年;寻个借口将陈希烈罢相;他自然就可以登上那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但同时;杨钊心里不能不犯疑;李林甫真的会这般做么?
    念及李林甫口蜜腹剑的名头;杨钊再次冷汗直冒;口中只能说道:“某不过粗鄙之人;李相之恩;某必不负之。”
    李林甫没有再说什么;杨钊会意告辞;待他走后;李林甫才长长叹息了一
    若是没有叶畅;只怕自己退下之后用不了多久;就没有活路了。自己晚年做过不少得意之事;可若论最得意者;大约就是寻了这样一个女婿。
    只恨这女婿与自己并不完全是一条心;否则的话;自己无论进退;都能更加从容。
    振作了一下精神;李林甫向自己长子李岫道:“这封奏章;你替我送到兴庆宫去”
    李岫应了一声;手颤抖着接过了那奏章。
    没有多久;奏章就呈到了李隆基面前;而杨钊;也在此处。
    “李卿身体真的不好?”草草看完奏章;李隆基惊讶地问道:“前几日来见朕;还是好好的。”
    “御医说是风疾;脑中有血块;发作得疾;唯有徐徐图之。”
    在叶畅的倡导之下;大唐的医术有突飞猛进的发展;旅顺、长安和洛阳都有半官办的医学院;战场上的那些敌军;为这些医学院提供了不少标本和试验对象。象风疾;现在便知道是脑中血管破裂有血块压迫而成。李隆基自己也略通医术;闻言点头;长长叹息了一声。
    杨钊觉得;这一声叹息里;还有点如释重负。
    “李卿说想到旅顺去养老好端端的去那地方做什么;辽东苦寒荒凉之地;朕若真让他去了那里;绝非优待大臣之道。况且李卿就算致仕;朝中若有大事;还须向他顾问。”李隆基又道。
    “臣也是这般相劝的;但臣父却说这些年叶畅仍然加紧派船出海;或许什么时候;便找到了蓬莱仙山;求来仙药。他在旅顺;这仙药到了;或许还能救臣父性命;延寿几年”
    说到这里;李岫黯然呜咽;却是真情流露。李隆基心中微微一动;便是杨钊;这个时候也不禁抚额。
    他们倒是将这件事情忘了;这些年;叶畅一直没有放弃寻找蓬莱等海外仙山的努力;他的船队;数次成功抵达日本;还帮助日本发现了石见银山;这样日本就有足够的白银来收购他卖去的佛像、佛经、铁器、玻璃、丝绸等物品。
    日本的银山;还有两年前在流求发现的金山;有传闻说这二者皆是叶畅指点才寻到的;故此叶畅财神之名;更为响亮。
    “既是如此”
    李隆基听得这个理由;不禁怦然心动;李林甫怕老死;他比李林甫年轻不了多少;岂有不怕老死的道理
    听得李隆基要松口;杨钊有些急了;若是李林甫真的到了辽东旅顺;那他还想报复李林甫;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难道说还派人跑到旅顺去问叶畅老丈人之罪?
    不过;想到方才自己在李林甫府中见到这老奸的气势;杨钊咽了口口水;终究决定;还是什么都不说。
    若是逼得这老奸又回到朝堂上;那更是麻烦;反正将他赶到辽东去;慢慢再来对付叶畅。等叶畅被收拾了;这老奸就算没有断气;也无能为力了。
    想到这里;他脸上堆着笑;仿佛根本不在意这件事情。
    他不反对;李隆基又思忖了会儿;点头道:“既是如此;李卿何日动身;朕令百官相送;朕也亲登城楼;为令尊送行朕还许你兄弟假;先将李卿送至旅顺;安顿好之后再还长安”
    既然要放李林甫一条生命;李隆基的气魄就显出来;他放得很彻底;不仅仅是李林甫自己;他的儿子们;也都送至旅顺——名义上是成全他们孝道;实际上却是将李林甫的子侄从朝堂之上清出去。
    杨钊心中顿时一喜;这消息传出去;不用他找李林甫麻烦;朝廷上某些人;就会明白;李林甫彻底完了;他们就会象疯狗一般扑来;希望在李林甫身上;撕咬下两块肉不过有叶畅在;这些人还是会有些忌惮。
    想来想去;杨钊心中很清楚;李林甫能全身而退;最大的倚仗;恐怕就是那个女婿了。
    那个让他们这些呆在长安的人都心生忌惮的人物;现在究竟在做什么?



第363章 一纸诏书速还京
    “果然;象林稻如中丞所言;比起云南土稻;耐旱、耐涝、用时短;产量亦高;只是口感不好;只可为平民口粮;不可供贵人所食。”
    面色黑黝的李白笑嘻嘻地指着面前的早稻稻浪对叶畅说道;虽然一字都没有提自己;可那渴望赞扬的神情;还是令叶畅不禁发笑。
    这两年来;李白算是一改往常好浮夸而不务实的毛病;踏踏实实做了不少事情;先是建云南城;然后又是奉叶畅之命试种象林稻;两件事情;足让他在经营华夏边疆之事上功垂不朽。
    所谓象林稻;就是占城稻;如今还无占城之说;只有占婆;叶畅以汉时地名象林命之;对其之野心;昭然若揭。他一直在鼓动将云南与此时尚在岭南治下的安南合并;另成一道云南道;在他的计划之中;云南道的控制范围;应当包括另一世整个中南半岛;襟两洋而扼要冲。
    不过此事急不来;或许要用一两代人来经营才成。
    “无妨;百姓饥时不挑食;而且实在口感不好;还可以磨成饲料;用于养猪养鸡;总没有人嫌肉口味不好。”叶畅一本正经地道。
    李白大笑起来。
    “中丞说的是;饥时还管什么口感;能填饱肚子就是好的中丞所制秧马、脱机;事半功倍;当真是巧夺天工”
    秧马原是北宋之后开始盛行;四川出身的苏轼是到了武昌才见到;但如今叶畅就已经拿了出来。至于脱机;则是脚踏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